日本人十九年,得了19個諾貝爾獎,都是哪些人和哪些領域?

2020-12-02 騰訊網

2001年,日本宣布要力爭在50年內出30位諾貝爾科學獎得主當時被批為「口出狂言」!

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又一次頒發給日本人。

日本

十九年,19個諾貝爾獎得主。日本拿獎的步伐走得很穩健。

但每一次日本人獲獎,都在中國網際網路上引發一層波瀾與口水,但很少有人系統看過,日本所獲的諾貝爾獎都是什麼成就,連是什麼都不知道,何談討論?

那麼這裡先得做一番基礎的梳理工作,用普通人也能看懂的語言,簡要列舉一下這19位獲獎者及其成就。

並且附上他們取得主要成就及獲獎時的年齡,以及獲得成就時的工作單位,畢業院校與工作單位不同的也附註一下。

【物理學獎,8人】

2002:小柴昌俊(76歲)

東京大學宇宙射線研究所

領導證實了太陽電子中微子與理論預言的差值,1987年(61歲)在神岡地下實驗室第一次截獲由超新星(SN1987A)爆炸所釋放的中微子,打開了天體物理中極為重要的中微子窗口。

小柴昌俊

2008:小林誠(64歲)、益川敏英(68歲)

名古屋大學博士(72/67)畢業,京都大學理學院助教

1973年,小林誠(29歲)和師兄益川敏英(33歲)提出了「小林-益川理論」,認為宇宙中正反粒子的「對稱性破缺」原因是夸克的反應衰變速率不同,他們還預言存在6種夸克。

到1995年,6種夸克都被發現。2001年,日本和美國科學家確認了「小林-益川理論」。從而成為基本粒子物理學的一種基礎標準理論。

益川敏英

南部陽一郎(87歲、美籍)

1952年東京大學博士畢業後赴美普林斯頓研究院,1956年起任教芝加哥大學,1970年加入美籍,因60年代對對稱性破缺的早期研究獲獎。

南部陽一郎

2014:赤崎勇(85歲)、天野浩(54歲)

名古屋大學教授、博士

1989年,師徒兩人(60歲、29歲)在世界上首次實現氮化鎵的PN結,為製造藍光LED奠定基礎(此前只有紅色和綠色LED)。

赤崎勇

中村修二(60歲、美籍)

日亞化學研究員,德島大學電氣工程碩士

1991年獲得氮化鎵成長關鍵技術(37歲),1993年,實現藍色LED商品化,紅、綠、藍混合進而可以得到白光,照亮了21世紀,2000年後辭職赴加州大學巴巴拉分校,加入美籍。

2015:梶田隆章(56歲)

東京大學宇宙射線研究所

1998年(39歲)在神岡地下實驗室發現中微子振蕩現象,並因此證明中微子具有質量。

梶田隆章

【化學獎,7人】

2000:白川英樹(64歲)

東京工業大學助教

1977年(41歲)首次合成出導電的聚乙炔薄膜,此後在筑波大學繼續研究發展導電性高分子材料。

白川英樹

2001:野依良治(63歲)

京都大學博士畢業,名古屋大學教授

1980年(42歲)對手性不對稱合成領域的研究,大幅提高合成催化效率。

野依良治

2002:田中耕一(43歲)

京都島津製作所分析測量事業部生命科學研究所主任工程師

東北大學電氣工學本科畢業

1985年(26歲)發明用雷射轟擊,使生物大分子分離,便於質譜分析的方法。

田中耕一

2008:下村脩(80歲)

名古屋大學有機化學博士,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約翰森實驗室博士後

1961年(33歲)博士後期間發現綠色螢光蛋白(GFP),後成為現代生物科學研究領域的重要工具

下村脩

2010:鈴木章(80歲)

北海道大學工學部應用化學科教授

1979年(49歲)發現鈴木偶聯反應,在有機合成中的用途很廣。

鈴木章

2010:根岸英一(75歲)

美國雪城大學助教(東京大學本科,賓夕法尼亞大學博士)

東京大學工學部畢業、賓夕法尼亞大學博士課程修了(Ph.D.)、普渡大學教授

1976年至1978年(41~43歲)發現根岸耦合反應,這些化學工具極大地促進了製造複雜有機分子可能性

2019:吉野彰(71歲)

旭化成研究員

1985年(37歲)實現鋰電池石墨負極。沒有鋰電池,也就沒有現在的手機、電動車、移動網際網路。

吉野彰

【生理學或醫學獎,4人】

2012:山中伸彌(50歲)

京都大學再生醫科學研究所教授(大阪市立大學醫學博士)

2007年(45歲),他的研究團隊發現誘導人體表皮細胞使之具有胚胎幹細胞活動特徵的方法,此方法誘導出的幹細胞可轉變為心臟和神經細胞,為研究治療多種心血管絕症提供了巨大助力,這一研究成果在全世界被廣泛應用,因為免除了使用人體胚胎提取幹細胞的倫理道德制約

山中伸彌

2015:大村智(80歲)

北裡大學教授(東京大學藥學博士、東京理科大學化學博士)

1975年(40歲)與默沙東研究所合作發明低毒生物農藥阿維菌素,在微生物代謝、生物合成、基因分析、篩選天然活性物質等諸多領域也有卓越貢獻。

1983年後,阿維菌素的衍生物伊維菌素用於在非洲和拉美徹底防治盤尾絲蟲病(河盲症)取得了巨大成功,將幾千萬人從失明的危險中挽救出來

因此大村智與伊維菌素研究者美國默沙東研究所威廉·坎貝爾、青蒿素發現者中國科學家屠呦呦共享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獎。

屠呦呦科學家

2016:大隅良典(71歲)

東京大學副教授

從1988年後研究細胞自噬機制,在1992年(47歲),找到了15種和自噬有關的基因,1996年後任日本國家基礎生物學研究所教授。

大隅的工作被認為是現代自噬研究的基礎,與衰老、帕金森、腫瘤、肌肉病變及神經退化性疾病等密切相關。

大隅良典

2018:本庶佑(76歲)

京都大學教授

1992年(50歲)發現「PD-1阻斷」機制,對不同類型的癌症抑制療效顯著,截至目前,共有5款不同的PD-1抑制劑在中國獲批上市。在全球獲批的適應症已經接近20個。

本庶佑

可以看出,這些獲獎內容多是日本在上世紀70年代末~90年代初經濟繁榮時期的成果,除了極少數重大成果,諾貝爾獎往往要經歷20~30年的驗證期,證明該項研究取得了重大的科學效應或者社會效益,才會頒獎。

從具體成果類型上看,可以分為四類:

1、少數的年輕天才。如理論物理學獎的小林-益川理論預言、化學分析儀器的田中耕一(本科畢業的普通工程師因剛工作時的無意發現而獲獎,幾乎成了都市傳說)

2、依靠大科學工程。如東京大學宇宙射線研究所的神岡地下實驗室,這是在岐阜縣飛驒市神岡町的茂住礦山一個深達1000米的廢棄砷礦中建造的大型中微子探測器,已經出了2個諾獎。

3、獲獎類型的主流,還是依賴踏踏實實的基礎研究和不懈努力,在多個研究領域展開探索,才能在科研黃金成果期收穫重要成就,並在後來獲得眾人肯定。

4、除了純科學研究,還有日本突出的類型,那就是產業機構、公司面向實際應用的研發,包括醫學獎的多項造福人類成就,更包括鋰電池、LED這些改變人類日常生活的消費產品。

歸根總結,35~50歲是科研人員出成果的黃金時期,再經過20~30年的驗證,往往要到耄耋之年才能獲獎,從本質上來說,21世紀初平均一年一個的諾貝爾獎,是對日本黃金年代的緬懷與褒揚。

幾十年前中國的經濟水平、科研投入、人才規模是個啥樣,大家也都了解。

所以只有70年代舉國之力的尋找瘧疾特效藥的工程,拿到了諾獎,同樣是30~40年的驗證期。

今天依託經濟發展的底子,中國科技投入已經接近2萬億,並在2013年超越日本,僅次於美國,研發經費投入強度2.19%,超過2017年歐盟15國2.13%的平均水平,也接近經合組織(多為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

各機構、高校、公司的實驗室裡,眾多海歸、傑青、優青正在拼命搗鼓我們還不得而知的東西,總會能逐漸孕育出一些為學界乃至商業認可的科研新成就。

但要想獲獎,那為時尚早,大概要到2040年之後,才能看到中國批量獲獎的消息——獎勵我們今天和明天的一些成就。

相關焦點

  • 日本19年拿19個諾貝爾獎,看看日本的基礎教育,值得我們深思
    諾貝爾獎被譽為世界上所有頒獎領域中,最負盛名的獎項。授予「為人類帶來最大利益的人」。自1901年以來就頒發了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與和平獎;自1968年以來,開始授予經濟科學獎。中國有莫言、屠呦呦獲得過諾貝爾獎。
  • 日本19年拿19個諾貝爾獎,看看日本的基礎教育,值得我們深思
    諾貝爾獎被譽為世界上所有頒獎領域中,最負盛名的獎項。授予「為人類帶來最大利益的人」。自1901年以來就頒發了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與和平獎;自1968年以來,開始授予經濟科學獎。理化領域尚無中國人獲得諾貝爾獎。
  • 日本拿諾貝爾獎拿到手軟,韓國獲得過多少個?答案可能讓你很意外
    又到了一年一次的諾貝爾獎季,幾乎所有的受過高等教育的人都會關注有哪些人獲得,哪些國家的人獲得,哪個大學或者研究所獲得諾貝爾獎。和平獎和文學獎有太多的政治因素,但是自然科學領域的物理學獎、化學獎、生理學或醫學獎還是認為比較權威的,所以特別受到關注。
  • 日本19年獲得19個諾貝爾獎,原因在哪?
    日本19年獲得19個諾貝爾獎,原因在哪?今年日本又獲得了一個諾貝爾化學獎,是日本科學吉野彰在鋰離子電池方面的貢獻。日本此次獲獎與去年一樣更引起了民眾的關注。人們再次看到,這次獲獎已經是日本19年第19位獲獎者。一年一個,不得不令人羨慕嫉妒恨。
  • 諾貝爾獎統計,哪些國家獲得的獎項最多,到底有多少中國人得獎?
    又到了一年一度頒發諾貝爾獎的時候了,諾貝爾獎的歷史大家都清楚了,根據「炸藥天王」諾貝爾的遺囑獎金設定的獎項,但沒有數學獎,具體的原因也是眾說紛紜。百年以來,諾貝爾獎從一個只在歐洲有影響的小獎項變成如今在全球都有影響力的大獎,相信很多人都關心,這100年來,到底哪些國家獲得的獎項最多?
  • 日本都有哪些諾貝爾獎?
    今天介紹日本獲得諾貝獎的情況,截止2019年日本出生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共有28名,這些獲獎者中,有11名獲得了物理學獎,8名獲得了化學獎,5名獲得了生理學或醫學獎,3名獲得了文學獎,1名獲得和平獎。其中又有三人加入外籍,下面日本諾貝爾獎獲得者名單不包含外籍日裔。讓我們來看看吧!
  • 19年得19個諾貝爾獎,日本教育真的厲害?背後原因並不簡單
    消息傳回國內,不少人便對今年的諾獎提名期待了起來,視線也不由得轉向了我們的競爭對手——日本。於是,有人「驚訝」地發現:進入新世紀以來,日本19年得了19個諾貝爾獎,不得了!然後開始發文——我們要向日本學習教育理念,學習工匠精神云云。事實真的這麼簡單嗎?
  • 諾貝爾獎日本19個,中國2個,差距到底在哪?
    21世紀以來日本已有19人獲得諾貝爾獎,平均每年一位。獲物理學獎和化學獎人數最多,共19人,日本提出本世紀 50 年要拿 30 個諾貝爾獎,如今已完成大半。中國有莫言、屠呦呦獲得過諾貝爾獎。2012年10月11日,中國作家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 作為諾貝爾獎大國,日本擁有哪些世界領先的尖端科技?
    諾貝爾獎是迄今為止全球最高的科學獎項,代表著一個國家的科研水平和實力。從2000年至今,日本先後有17人獲得諾貝爾獎(自然科學類),獲獎次數僅次於美國(69人),英國(22人),位居世界第三。那麼在尖端科技領域,日本究竟哪些方面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 19年19個諾貝爾獎獲得者,日本是憑什麼做到的?
    從1901年至今,諾貝爾獎已有近120年的歷史,累計頒發597次,共有919位個人和24個組織獲得過諾貝爾獎。在這其中,日本的諾獎得主是一個不得不說的群體。,獲得了2019諾貝爾化學獎,而他由此成為第27位獲得自然科學類諾貝爾獎的日本科學家。
  • 19年19個諾貝爾獎!我們的教育與日本相比,真的輸在了起跑線上
    日本曾口出狂言:50年要拿30個諾貝爾獎!2001年3月,日本政府出臺了「第二個科學技術基本計劃」,該計劃明確表示日本要在50年內拿到30個諾貝爾獎。該計劃一經發布,就引起了日本和國際媒體的關注,引發了不小的爭議,質疑日本是蚍蜉撼大樹。
  • 日本19年拿了19個諾貝爾獎!盤點日本27位諾獎得主
    【#日本19年拿了19個諾貝爾獎#!吉野彰獲獎後現身,盤點#日本27位諾獎得主#】10月9日,日本研究員、71歲的吉野彰因鋰電池研究獲得諾貝爾化學獎,他在隨後的發布會上表示「好奇是研究鋰電池的最大驅動力」。至此,日本諾貝爾獎得主增至27位。
  • 19年拿了19個諾貝爾獎,日本科學為何「井噴」?
    3 日本的科學工作者 日本的科學工作者給大多數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大概都是工作態度認真嚴謹。對日本的諾貝爾獎得主逐一進行考察之後,不難發現他們身上還具有一些其他共性。 3.1 師承關係密集 即使是在世界範圍內,日本科學工作者中密集的師承關係也是十分突出的。
  • 日本已有19人獲諾貝爾獎 其中兩人獲醫學獎
    人民網10月8日訊 據外電報導,瑞典卡洛琳斯卡醫學院8日宣布,將2012年諾貝爾醫學生理學獎授予日本京都大學教授山中伸彌(50歲)和英國劍橋大學格登研究所所長約翰·格登(79歲)。至此,已有19名日本人獲得諾貝爾獎。
  • 吉野彰獲得諾貝爾化學獎,19年19個諾貝爾獎,日本到底憑什麼?
    為什麼說日本創造了諾貝爾獎的驚人紀錄,而不是美國?在諾貝爾獎得獎國家裡,美國絕對是當之無愧的大贏家。截止2019年今日為止,美國人共獲得了277枚諾貝爾獎,但是在美國獲諾獎的人裡,移民就佔據了半壁江山。
  • 十九年裡19個諾貝爾自然科學獎,日本做好了這四點,完成科學變現
    但是截止今年,日本自提出諾獎計劃後已經連續19年獲得了19個諾獎,由於2020年的諾獎還沒有出來,所以不算今年,日本連續十九年每年都獲得了諾獎!這相當於狠狠打了吃瓜群眾的臉!第一個:八九十年代的投入變現眾所周知,日本八九十年代是經濟爆發的時期,長達二十年的經濟增長,使日本對科學科技領域做出了巨大的投入,這種投入使得那一代日本青年接受了極為優質的教育!不管是在教育投入上,還是在建造科學科技設備上,日本都是大刀闊斧的投入。
  • 19年19個諾貝爾獎,讓我們來看看日本教育福利
    100多年前,瑞典化學家諾貝爾立下遺囑,設立諾貝爾獎。從1901年至今,諾貝爾獎已有近120年的歷史,累計頒發597次,共有919位個人和24個組織獲得過諾貝爾獎。在這其中,日本的諾獎得主是一個不得不說的群體。
  • 日本諾貝爾獎獲獎者一覽:19年拿了19個諾貝爾獎「翼搏教育原創」
    到今年為止,日本是諾貝爾獎得主最多的亞洲國家,並且日本絕大部分的獲獎者均出身於七所舊帝國大學或學術研究懇談會(RU11)的成員高校。京都大學、東京大學和名古屋大學是迄今為止日本乃至亞洲誕生最多諾獎得主的高校。
  • 發現最神秘病毒,他們得了諾貝爾獎!
    發現最神秘病毒,他們得了諾貝爾獎! 來源:河南青年時報·快樂少年 作者:谷爽漪最新一期少先隊隊報,新鮮出爐啦:發現最神秘病毒 他們得了諾貝爾獎
  • 日本衰落?19年間出19個諾貝爾獎,張召忠:科研能力趕超美國
    日本經濟陷入衰落但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美國財政赤字劇增,為了控制這一現象,美國和日本、法國、英國等國家籤訂了《廣場協定》,隨後,美國的情況逐漸好轉,但是日本經濟卻受到了很大影響,在之後的幾十年間都萎靡不振。日本似乎陷入了衰落,但是事實真的如此嗎?我國著名軍事評論家張召忠先生認為,日本仍然有一方面非常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