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晚上18點45分 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
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了John B. Goodenough,M. Stanley Whittingham 和日本的吉野彰(Akira Yoshino),以表彰他們在研究鋰離子電池方面做出的卓越貢獻。
至此,包括吉野彰(Akira Yoshino)在內,已經有27名日本或日本裔學者獲得諾貝爾獎,這個數字實屬驚人!
接下來我們先聊聊這次諾貝爾化學獎的獲得者吉野彰,他是智慧型手機和電動汽車所使用的鋰離子電池的開發者,是日本旭化成公司的研究人員,還是京都大學大學院工學研究專業的特命教授。
在此次諾貝爾化學獎之前,他也曾獲獎無數,被稱之為「重新定義了未來之人」!
為什麼說日本創造了諾貝爾獎的驚人紀錄,而不是美國?
在諾貝爾獎得獎國家裡,美國絕對是當之無愧的大贏家。截止2019年今日為止,美國人共獲得了277枚諾貝爾獎,但是在美國獲諾獎的人裡,移民就佔據了半壁江山。
按照「在本國受教育」的諾貝爾獎獲得者條件來看,日本的厲害之處浮現出來。新世紀以來,美國在本土受教育的諾貝爾獎獲得者為25人;而日本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則為18人。(2018年數據,加上19年的吉野彰是19人)按人均獲獎比例看,日本絕對是當之無愧的諾貝爾獎「黑馬」,獲獎人數堪稱「井噴」。
那究其根本,原因在哪兒?必須說說日本的教育!
每個國家的教育,都是以娃娃為本。那日本的教育究竟有什麼不同?
記得曾經一位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江崎玲於奈有此感悟的說到:一個人在幼年時通過接觸大自然,萌生出最初的、天真的探究興趣和欲望,這是非常重要的科學啟蒙教育,是通往產生新一代科學巨匠的路,理應無比珍視、精心培育、不斷激勵和呵護。
而日本正是將其融入教育中去,並且做到了極致!相比孩子們的學習成績他們更重視的是保護每個孩子的天性,最大限度的去激發孩子的好奇心!
不知道別人家的孩子是怎麼樣的,只知道我家孩子每年都會做大量的手工——落葉粘的畫,自己印染的手絹,刀刻的木板畫,石子畫,紐扣畫,織毛衣,手工縫錢包......
反正是日常裡常見的廢棄物品都得給她留著!
有過各種各樣的社會見學:陀螺工廠,消防局,警察局,麵包房,西餐店的後廚......
種植過各種各樣的花和菜,養過各種各樣的小動物和蟲子(要寫詳細的觀察日誌)
去過各種各樣的公園撿了各種各樣的落葉!
還給我做過各種各樣在學校料理課上學過的菜!
正是這樣的教育下,她熟悉生活,熱愛生活,對所有事情都有著好奇心,也對很多事情都抱著要試上一試的欲望......
而這樣的國民教育不光是針對小孩子,在很多日常生活裡都在不斷滲透灌輸給每一個人!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認真看過日本的紙幣?
一千元日幣上是野口英世,日本著名生物學家;五千元日幣上是樋口一葉,日本著名文學家;而最大面額一萬日元上那個目光堅毅、面色嚴肅的人,是教育家、思想家福澤諭吉。
野口英世
樋口一葉
福澤諭吉
日元上的人物,沒有一位是將軍,沒有一位是天皇,全部是在教育,科學,文化界為日本做出了巨大貢獻的人。並通過這種潛在影響無形中告訴日本民眾,應以學者為驕,他們應得到全社會的尊重,是值得全日本人民崇敬和懷念的。
一位日本人曾說,把這些人物印在紙幣上,就意味著日本人可以天天和這些先賢人物在一起,長此以往,這些國家英雄就會深入人心,成為日本人民思維的一部分。
日本為什麼會在在短短的時間內,位列世界先進國家之列,拿下這麼多諾貝爾獎?也許小小的日元,給了我們答案:那就是科教興國。
日本除了在物理.化學等工業技術革新領域做出貢獻以外,在為延續人類生命所設立的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也屢有突破。
很多大家熟悉的醫學名詞都是由日本人發現的:
本庶佑(2018年獲獎者):發現免疫細胞「剎車」分子PD-1並將其運用於癌症治療。這一發現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為它為我們帶來了新的治療概念。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是一種「剎車」機制,通過抑制PD-1的功能,T細胞也能得到激活,治療癌症,並且這一治療方法在目前的一些腫瘤治療中已經取得了不錯的表現。
大隅良典(2016年獲獎者):發現細胞自噬機制,這一發現讓人類在探尋生命奧秘的旅程中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同時也為癌症與神經性退行疾病的治療上開拓了廣闊的前景。
山中伸彌(2012年獲獎者):發現幹細胞也就是iPS細胞。這種細胞可以降低細胞病變的風險,並提高細胞培養的效率,可經由人體細胞獲得。鑑於它們可以分化成各種細胞或組織,因此iPS細胞在再生醫學中極具應用價值。
還有一個人,在醫療上的成就也是盡人皆知!
他,就是須見洋行。
說起他的名字大家可能不知道,但說起他的發現相信很多人都有所耳聞。須見洋行發現具有血栓溶解作用的納豆激酶!因納豆激酶對預防和改善心腦血管疾病有著非常顯著的作用,也因此被人尊稱為「納豆激酶之父」、「納豆博士」。
納豆是以大豆為原料,經納豆芽孢桿菌發酵後的大豆深加工製品,在日本已經有超過1000年以上的食用歷史。1980年,須見洋行博士發現了納豆中含有可以溶解血栓的酵素,並將他命名為,納豆激酶。並經過種種工序,提煉出的納豆激酶是由275個胺基酸組成的絲氨酸酵素,構造中不可有任何一個排流錯誤,是可作為食品經口服用的天然酵素。這個發現引起了日本乃至全世界的納豆風潮!
光明微教育 · 解讀教育中國
來源:別樣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