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滬江日語留學」可以訂閱哦!
圖源西日本新聞
瑞典皇家科學院於當地時間10月9日宣布,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是京都木工學部出身的日本化學家吉野彰(71歲)、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機械工程系教授約翰·B·古迪納夫(97歲)、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化學教授M·斯坦利·威廷漢(77歲)等3人。其中共同獲獎者的古德伊納夫獲得了諾貝爾各獎的最高年齡獎項。獲獎理由是鋰離子電池的開發。吉野使用鈷酸鋰開發出高性能的鋰離子電池。鋰離子電池是當今IT社會必要物品手機和筆記本電腦的必不可少的電源,在汽車能源方面的利用也在不斷地擴大。這種技術可以積蓄太陽能和風力發電的能量,擺脫推進地球變暖的化石燃料的浪費,所以獲得了很高的評價。
點擊播放 GIF 0.3M
這是日本第27位獲得諾貝爾獎的學者。化學獎是繼2010年的鈴木章和根岸英一之後的第8位獲得者。加上本次,出身或者在籍大學與京都有關的諾貝爾獲獎者已經有15人,不得不說一句京大厲害!頒獎儀式將於12月10日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3人將獲得獎金共計900萬克朗(約644萬元)。
在吉野彰之前有很多研究人員挑戰將反應性高的金屬鋰用於充電後可再反覆利用的非一次性電池,可是由於有反覆充放電性能降低的性質及熱失控的安全問題,很難實用化。但是吉野先生著眼於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白川英樹先生發現的導電性高分子聚乙烯,從1981年左右開始研究可反覆利用的電池。試製了以鈷酸鋰為正極的可充電電池,將負極轉換為碳素材料,85年完成了現在使用的鋰離子電池的基本形狀。
由於鋰離子電池的登場,小型輕量化電源得以實現。91年批量生產,95年Windows95登場,同時作為信息通信設備的電源一口氣普及。鋰電池的普及不僅便利了我們的日常生活,更是在能源利用、減輕環境汙染、降低排放等方面做出不可忽視的貢獻。
此外瑞典時間10日下午1時,去年被耽擱的2018年度諾貝爾文學獎和今年2019年度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將同時揭曉。本次中國作家殘雪、餘華、楊煉以及日本作家村上春樹與多和田葉子受到關注。讓我們敬請期待。
滬江日語留學
下籤率100%
聲明:本文版權所有滬江日語留學,禁止轉載。
留學君
點擊原文進入留學評估表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