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歐時報 攝
北歐時報斯德哥爾摩訊(記者 何儒 吉利)瑞典當地時間10月9日11時45分,瑞典皇家科學院秘書長、生物醫學科學家悅然·漢森(G rank Hansson)宣布,將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美國得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約翰 B 古迪納夫(John B. Goodenough)教授,紐約州立大學賓漢姆頓分校M 斯坦利 威廷漢(M. Stanley Whittingham)教授,和日本化學家吉野彰(Akira Yoshino),以表彰他們在鋰離子電池領域的貢獻。
他們將分享900萬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647萬元)的獎金。
專家解讀/北歐時報 攝
宣布後,秘書長連線獲獎者並與記者問答。北歐時報獲得提問機會。
北歐時報:恭喜您!我是北歐時報的記者,我想問的問題是:您在做這項研究的時候想過什麼嗎?您做這項研究是因為您知道這個研究成果會在日常生活中大量使用嗎?您當時是為了改善環境所做的這項研究嗎?還是說是為了公司可以盈利?總之,您做這項研究的目的是什麼呢?謝謝您!
吉野彰:我覺得好奇心是很重要的,大家能明白我在說什麼嗎?好奇心對於科研工作者而言很重要。
主持人:所以是好奇心驅動了這項研究,最終惠及了整個人類。
在公布會後,北歐時報、新譯科技還專訪了瑞典皇家科學院評委會專家。
北歐時報:在過去的100年內,只有5位女性科學家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你覺得原因是什麼?你對這個現象有什麼看法嗎?
化學家:我覺得原因是,很少有女性在大學裡做頂尖水平的研究工作,在各個領域都是這樣,甚至在瑞典也是。但做頂尖水平的研究工作的女性正在增加,所以這意味著在未來會有更多的女性獲諾貝爾獎。
北歐時報:諾貝爾發明了炸藥,但中國人發明了火藥,所以諾貝爾獎和中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中國也是現在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您覺得,今年的諾貝爾獎對於中國有什麼樣的影響?
化學家:這個諾貝爾化學獎當然對於中國已經產生了很重要的影響,因為你們生產大量的電腦,手機,你們大量地應用了這個研究成果。另外,可以肯定是的,中國的大學以及產業在未來也會從這項研究成果中得到好處,可能你們會對這項研究成果作出更多的發展,因為這項研究需要更多的發展,比如說讓鋰電池變得更有效率。
北歐時報:今年獲諾貝爾化學獎的研究是非常偏實用性的。你覺得諾貝爾獎應該頒給更加理論性的研究成果,還是更加實用的研究成果?
化學家:你說的一方面是對的,但其實另一方面,鋰電池是多項基礎研究的成果,包括有機化學,無機化學,材料化學,分析化學等等,所以鋰電池技術其實是基於很多基礎科學的研究成果的,技術只是最後一步。
記者會現場/北歐時報 攝
記者採訪諾委會化學專家/北歐時報 攝
北歐時報、新譯科技現場報導
北歐時報、新譯科技現場圖文報導/北歐時報 攝
約翰 B 古迪納夫是鋰電池之父,他使鋰電池體積更小、容積更大、使用方式更穩定,從而實現商業化,同時開啟了電子設備便攜化進程。他97歲高齡,是美國固體物理學家,二次電池產業的重要學者,美國得州大學奧斯汀分校機械工程系教授。
古迪納夫此次獲獎也刷新了諾貝爾獎的獲獎年齡紀錄。
M 斯坦利 威廷漢目前是化學教授,是紐約州立大學賓漢姆頓分校材料研究所和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的主任。
吉野彰,日本化學家,現任旭化成研究員、名城大學教授。紫綬褒章表彰。 吉野是現代鋰離子電池的發明者,曾獲得工程學界最高榮譽全球能源獎與查爾斯·斯塔克·德雷珀獎。
1895年11月27日,瑞典著名化學家、硝化甘油炸藥發明人阿爾弗雷德 伯恩哈德 諾貝爾(Alfred Bernhard Nobel)籤署了他最後的遺囑,將財產中的最大一份給了一系列獎項,即諾貝爾獎。諾貝爾獎分設物理、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和平和經濟學六個獎項。
化學是對阿爾弗雷德 諾貝爾(Alfred Nobel)而言最重要的一門科學,因為諾貝爾本人就是一名化學家,他的發明以及他所使用的工業過程大多基於化學知識。化學獎是諾貝爾在遺囑中提到的第二個獎項,諾貝爾化學獎由位於瑞典斯德哥爾摩的瑞典皇家科學院頒發。
諾貝爾獎的獎金來自諾貝爾基金的利息或投資收益,金額隨著基金收益的變化而變化。
2001年至2011年的單項獎金為1000萬瑞典克朗,2012年至2016年獎金下調至800萬瑞典克朗。2017年,獎金改為900萬瑞典克朗。
(編輯:吳靜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