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她和她,是什麼來頭?

2020-12-02 瀟湘晨報

當地時間10月7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將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法國科學家埃曼紐爾·卡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美國科學家詹妮弗·杜德納(Jennifer A.Doudna),以表彰她們在基因編輯技術方面的貢獻。

回首過去的得獎者們,在收穫榮耀與財富之前,他們的孤獨與挫敗也曾無人知曉,但人生的失意,並沒有澆滅他們追求科學的熱忱;也有很多科學家與諾獎失之交臂,留下人生遺憾,但他們的成果,仍讓今天的人們受益。

資料圖:法國科學家埃曼紐爾·卡彭蒂耶(左)和美國科學家詹妮弗·杜德納。

人物速覽

2位獲獎者是什麼來頭?

據諾貝爾官網介紹,卡彭蒂耶於1968年出生於法國奧爾日河畔瑞維西,是德國柏林馬克思·普朗克病原學研究室主任;杜德納於1964年出生於美國華盛頓特區,是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研究員。

二人的獲獎理由為「開發了一種基因組編輯方法」。

據介紹,她們開發了基因技術中最銳利的工具之一:CRISPR/Cas9「基因剪刀」。利用這些技術,研究人員可以極其精確地改變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的DNA。

諾獎官網稱,這項技術對生命科學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可以幫助研究者開發新的癌症療法,並使治癒遺傳疾病的夢想成為現實。

風雨百年

看跨界高手與「最強家族」

諾貝爾獎的創始人阿爾弗雷德·諾貝爾,在化學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其一生中,他共獲得355項專利,更因發明硝化甘油炸藥而聞名於世。

資料圖:當地時間2017年12月7日,瑞典斯德哥爾摩,各項諾貝爾獎得主出席新聞發布會,他們即將參加頒獎儀式。

已經「119歲」的諾貝爾化學獎,也是一部記錄了在化學領域取得重大成果的科學家的編年史。

自1901年以來,諾貝爾化學獎共頒發了111次。截至2019年,共有183人獲獎,其中只有5名女性。

在眾多獲獎者中,有兩位「跨界高手」,分別是一百多年前的法國科學家居裡夫人和半個多世紀前的美國化學家萊納斯·鮑林。

居裡夫人繼1903年獲得物理學獎之後,又於1911年因對放射化學方面的研究,摘取化學獎。而鮑林在1954年榮獲化學獎後,又因反對核彈在地面測試的行動,將1962年的和平獎收入囊中。

居裡夫人不僅是世界上第一個兩獲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她和家人們堪稱諾獎史上「最強家族」。

居裡夫婦曾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30多年後,居裡夫人的長女伊雷娜和丈夫因對人工放射性的研究,也共同獲得了化學獎。

居裡夫人的小女兒艾芙·居裡雖然沒有投身科研工作,但在1965年,她的丈夫、美國外交官亨利·拉波易斯代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

資料圖:當地時間2018年12月10日,瑞典斯德哥爾摩,諾貝爾獎晚宴舉行,諾貝爾獎得主、瑞典王室成員與眾多名流出席。

驚喜來電

「10月第一周,有點小失眠」

對許多科學家來說,得知獲得諾獎的一瞬間,是人生中最難忘的時刻。

每次諾獎公布前幾分鐘,評獎機構都會打電話通知獲獎者。接到來自瑞典的來電,得獎者除了激動外,更多的是不可思議與難以置信。

2007年,德國科學家格哈德·埃特爾因為在表面化學研究領域做出的突出貢獻而獲獎。接到電話的當天,正好是他71歲的生日。

他說,這是「一生只能獲得一次的生日禮物」,「我激動得說不出話來,然後流下了淚水」。

資料圖:2018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弗朗西斯·阿諾德在諾貝爾博物館的椅子上簽名留念。

2014年化學獎獲得者埃裡克·貝茨格接到電話時,他想的是,「誰會在美國東部時間的早上5點半給我打電話啊,是不是家裡出了什麼事」。在身體發抖了20秒鐘、又花了20秒鐘對電話那頭說了「好的」以後,貝茨格在震驚中掛了電話。

由於時差的緣故,「驚喜的來電」通常發生在晚上。科學家有時會因為心懷期待,而不得不熬夜等待。

2008年化學獎獲獎者馬丁·查爾費說:「當10月的第一周到來的時候,你就會有點兒小失眠。」但「失眠」的他,還是錯過了這個重要來電。

沒有接到電話的,不只是查爾費。1991年,瑞士科學家裡夏德·恩斯特是在空中,得知自己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當時他正在從莫斯科飛往紐約的途中,是機長將這一喜訊轉告給他。

孤獨前行

「因為有好奇心」和「烏龜的精神」

得知獲獎後,接下來的「重頭戲」就是頒獎典禮。科學家們將在全世界注目的鎂光燈下,從瑞典國王手中接過證書、獎章和獎金支票,收穫榮耀與財富。但在這一高光時刻前,他們也曾經歷失敗的痛苦,在科學的道路上孤獨前行。

資料圖:當地時間2019年10月9日,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吉野彰在日本東京出席新聞發布會。

日本學者吉野彰因為對研發鋰電池貢獻卓著,榮獲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他回憶說,開發鋰電池後,起初3年完全賣不出去,精神上、肉體上壓力都很大。而如今,鋰電池的廣泛應用讓電話、電腦等擺脫了插座,讓人們進入移動通信時代。

有人問吉野彰:「您做這個研究是為了造福人類,還是為了賺錢?」吉野彰說,都不是,他做研究只是因為有「好奇心」。

與吉野彰一同獲獎的美國科學家約翰·古迪納夫,當時已97歲高齡,他因此打破了諾獎得主的最大年齡紀錄。

古迪納夫年少時患有閱讀障礙,24歲才選擇學習物理,57歲發現鈷酸鋰材料,解決了鋰電池初期容易產生枝晶導致爆炸的難題。到了75歲高齡,他研發出新材料磷酸鐵鋰,加快了鋰電池的商業化。

他曾說道:「我們中有些人就像是烏龜,走得慢,一路掙扎,可能到了三十歲還沒找到出路,但這些烏龜必須繼續爬下去。」

諾獎得主有時不僅面對事業上的瓶頸,生活中的挫折也給他們帶來重創。

2018年,美國學者弗朗西斯·阿諾德榮獲諾貝爾化學獎。阿諾德的第一任丈夫因癌症去世,她的前任伴侶自殺身亡,兒子也不幸在意外中死亡。而阿諾德本人也曾身患乳腺癌。

但這些苦難都沒有「打垮」阿諾德,她曾在演講中稱,「你有責任用你的學識讓世界變得更美好,不單單是為了你自己和你的家人」。正是對科學的追求賦予她巨大力量,幫她邁過生活中的一道道難關。

鎂光燈外

他們與科學結緣,卻和諾獎擦肩

多年付出的心血得到諾獎的肯定,必然讓人歡欣雀躍,但在百年間的長河裡,也難免會有「遺珠」。

資料圖:當地時間2016年12月10日,諾貝爾頒獎儀式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圖為瑞典國王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右)為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之一伯納德·費林加頒獎。

很多人在科學史上曾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卻遺憾地與諾獎擦肩。但即使沒有登上頒獎臺,也不能否認他們對世界的貢獻。

其中最令人感到遺憾的,可能是俄化學家門捷列夫了。他制定出的元素周期表,是宇宙的基本規律之一,也為人類認識自然提供了一把刻度精準的尺子。

門捷列夫曾9次獲得諾貝爾獎提名,最後一次是在1906年,但由於部分評委認為「難以評價元素周期表在理論上由誰發現」,門捷列夫最終未能獲獎。第二年,73歲的門捷列夫就因病過世了。

同樣抱憾的,還有美國化學家吉爾伯特·路易斯,他是化學熱力學創始人之一,曾獲得過41次諾獎提名,但都未能摘下諾獎桂冠。路易斯曾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任教三十餘年,儘管他本人與諾獎失之交臂,但卻培養了至少5位諾獎得主。

更具有悲情色彩的,是美國化學家華萊士·卡羅瑟斯。卡羅瑟斯1928年開始探索高分子世界,1935年他和團隊發明了尼龍,這種材料推動了時尚潮流的發展,在汽車、電子設備、雨傘等日常用品中,也處處可見它的身影。但卡羅瑟斯卻因抑鬱症在1937年自殺,科學家們表示,如果卡羅瑟斯還活著的話,諾貝爾獎遲早會是他的「囊中之物」。

百年歲月間,科學家們的喜悅與遺憾已成為歷史的印記。無論是領獎臺上的春風得意,還是實驗室中的默默耕耘,他們始終沒有忘記追求科學的初心。

來源:中國新聞網 記者 劉丹憶

編輯:徐亦丹

【來源:新華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2名女性分享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她們是什麼來頭?
    人物速覽2位獲獎者是什麼來頭?而鮑林在1954年榮獲化學獎後,又因反對核彈在地面測試的行動,將1962年的和平獎收入囊中。居裡夫人不僅是世界上第一個兩獲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她和家人們堪稱諾獎史上「最強家族」。居裡夫婦曾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30多年後,居裡夫人的長女伊雷娜和丈夫因對人工放射性的研究,也共同獲得了化學獎。
  • 諾貝爾化學獎,花落她和她
    其中,最年輕的化學獎得主是法國物理學家弗雷德裡克·約裡奧-居裡,他在35時與其妻子因對人工放射性的研究,共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最年長的化學獎得主是美國科學家約翰·古迪納夫,他因對鋰電池研發領域做出的貢獻,在97歲時與另外兩位科學家共同獲得了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古迪納夫也是目前所有諾獎獲得者中,年齡最大的一位。
  • 諾貝爾化學獎,花落她和她!
    其中,最年輕的化學獎得主是法國物理學家弗雷德裡克·約裡奧-居裡,他在35時與其妻子因對人工放射性的研究,共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最年長的化學獎得主是美國科學家約翰·古迪納夫,他因對鋰電池研發領域做出的貢獻,在97歲時與另外兩位科學家共同獲得了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古迪納夫也是目前所有諾獎獲得者中,年齡最大的一位。
  •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和她的中國學生
    阿諾德(Frances H.Arnold)獲得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的消息後,趙惠民曾嘗試向恩師道賀,但直到十一點才和她取得聯繫。彼時弗朗西斯正在達拉斯機場,準備赴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University of Texas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做報告。結果,她的行程也因為得獎而發生了變化。
  • 諾貝爾化學獎女科學家
    中新網10月7日電(劉丹憶)當地時間10月7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將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法國科學家埃曼紐爾·卡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美國科學家詹妮弗·杜德納(Jennifer A.Doudna),以表彰她們在基因編輯技術方面的貢獻。
  •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花落她和她
    當地時間10月7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常任秘書戈蘭·漢松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Jennifer A.Doudna,美國生物學家,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化學和分子生物學與細胞生物學教授。
  •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花落她和她!
    當地時間10月7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常任秘書戈蘭·漢松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Jennifer A. Doudna,以表彰她們在「憑藉開發基因組編輯方法」方面作出的貢獻,兩位獲獎者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獎金(約合760萬人民幣)。
  • 重磅:兩位女性獲得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
    其中,弗雷德裡克·桑格(Frederick Sanger)曾兩次獲獎,因此共有180人獲得化學獎。2002年,85歲的他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其中有兩位——瑪麗·居裡(Marie Curie)和正多羅西·克勞福特·霍奇金(Dorothy Crowfoot Hodgkin),單獨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她們的研究幫助開發癌症療法
    人物速覽  2位獲獎者是什麼來頭?  據諾貝爾官網介紹,卡彭蒂耶於1968年出生於法國奧爾日河畔瑞維西,是德國柏林馬克思·普朗克病原學研究室主任;杜德納於1964年出生於美國華盛頓特區,是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研究院。
  •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她們的研究幫助開發癌症療法
    人物速覽2位獲獎者是什麼來頭?據諾貝爾官網介紹,卡彭蒂耶於1968年出生於法國奧爾日河畔瑞維西,是德國柏林馬克思·普朗克病原學研究室主任;杜德納於1964年出生於美國華盛頓特區,是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研究院。
  • 「基因剪刀」發明者獲得諾貝爾化學獎,華裔科學家張鋒無緣該獎項
    卡彭蒂耶從小就立志要做點什麼來推動醫學發展,在過去 20 幾年裡,她去過 5 個不同國家,在 9 個不同大學工作過。她不斷建立新的實驗室,不斷從零開始,在 45 歲之前,她甚至都沒有經費長期僱用一個技術員。
  •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已經公布---關於諾貝爾化學獎
    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消息,瑞典皇家科學院決定將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埃馬紐埃爾·卡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詹妮弗·杜德納(Jennifer a . Doudna)被授予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表彰她們「開發出一種基因組編輯方法」。
  • 兩位女科學家因開發基因組編輯方法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法國科學家艾曼紐·夏龐蒂埃和美國科學家詹妮弗·安妮·杜納因開發出一種基因組編輯方法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她因與詹妮弗·杜德納等人開發CRISPR技術而知名。2016年獲得唐獎生技醫藥獎。2020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瑞典皇家科學院星期三在斯德哥爾摩宣布了獲獎者名單。諾貝爾化學委員會主席克拉斯·古斯塔夫松表示:"這種基因工具具有巨大的力量,它影響著我們所有人。
  • 她表面拒絕丈夫在客廳擺椅子的要求,卻因此一舉拿下諾貝爾化學獎
    法國物理學家居裡夫人和她的丈夫比埃爾·居裡都是放射性物質的早期研究者。後來,他們夫妻二人共同發現了放射性元素釙(Po)和鐳(Ra),並因此獲得了1903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成名之後,居裡夫人繼續默默耕耘在自己的崗位上,用心研究了鐳在化學和醫學上的應用,並成功分離出純的金屬鐳,且因此獲得了1911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儘管居裡夫人名聲越來越大,但是她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她的一生獲得了16枚獎章,各種名譽頭銜117個,但是她對這些並不在意。
  •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是她
    據外媒報導,負責評選諾貝爾文學獎的瑞典文學院8日宣布,2020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被授予美國女詩人路易絲·格魯克。格魯克生於一個匈牙利裔猶太人家庭,1943年出生在美國紐約,現居住在麻薩諸塞州,同時也是耶魯大學的英語教授。格麗克出版了12本詩集和幾本關於詩歌的散文集。
  • 美英3名科學家因這些貢獻獲得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
    美英3名科學家因這些貢獻獲得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 原標題:   北京時間10月3日17時45分許,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18年度諾貝爾化學獎授予Frances H. Amold、George P.
  • 兩名女科學家獲得2020諾貝爾化學獎!年初剛獲沃爾夫醫學獎
    2020年的諾貝爾化學獎授予埃馬紐埃爾·卡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詹妮弗·杜德納 (Jennifer A. Doudna),以表彰她們開發了一種基因組編輯方法。 ​(有30%的沃爾夫獎得主被選為諾貝爾獎得主,其中部分人在一年內獲得了諾貝爾獎。)
  • 2019「諾貝爾化學獎」公布!
    那麼,之前還有過哪些搞笑諾貝爾化學獎呢? 本屆搞笑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了MIT、德州農業大學、夏威夷大學的研究人員和英國石油公司(BP),獲獎理由是,他們挑戰了人們油水不相溶的舊觀念:原來油和水是可以混合的!
  •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基因編輯,眾望所歸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被授予給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Jennifer a .因為弗雷德裡克•桑格曾兩次獲得諾貝爾化學獎,所以全世界共有183人獲得過諾貝爾化學獎。其中,諾貝爾獎有63次是個人單獨獲得,23次是兩人共享,25次是三人共享。
  •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基因編輯,眾望所歸
    183位獲獎者自頒布以來,諾貝爾化學獎被授予給184位在化學領域做出卓越貢獻的獲獎者。因為弗雷德裡克桑格曾兩次獲得諾貝爾化學獎,所以全世界共有183人獲得過諾貝爾化學獎。年齡最大的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是約翰·B·古德諾,是一位著名的固體物理學家,鋰離子電池的奠基人之一,通過研究化學、結構以及固體電子/離子性質之間的關係,設計新材料解決材料科學問題,被業界稱為「鋰電池之父」,他在2019年獲得化學獎時已經9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