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東方繪本課堂:日本19年19人獲諾貝爾獎,教育本質竟藏在幼兒園

2020-12-05 新東方繪本課堂

都說,教育是一個國家最大的底氣。

作為一個亞洲國家,日本因為完善的教育體系和先進的教學理念,一直在全球享有盛譽。

作為代表著人類各領域最高智慧認可的諾貝爾獎,日本去年,又得獎了。日本化學家吉野彰和美國化學家斯坦利·惠廷厄姆、約翰·古德伊納夫三人,共同摘得了19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加上吉野彰,日本已經累計有27年諾貝爾獎得主,幾乎秒殺全球60%的國家,19年就產生來了19位諾獎得主,簡直堪稱「變態」級別的逆襲。

瀟姐回顧日本近20年間的諾獎成就,發現他們基本集中在物理、化學、「生理學或醫學」三大領域,搜集這些諾獎得主的採訪時,他們無一不提起這個詞:童年經歷。

「小時候熱衷於飛機模型、半導體收音機的製作,夏天喜歡在小河裡撈魚、捕捉螢火蟲,感知自然。」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大隅良典在接受採訪時曾說道。

無獨有偶,2008年因為發現螢光蛋白材料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日本科學家下村修則回憶:小時候常常在海邊玩,看到會發光的水母覺得非常有趣和好奇,在長大後才開始研究水母。

從這些諾獎得主的童年經歷不難看出,日本在幼兒園時期,就極其注重孩子的通識教育。尤其是因為好奇心引發對科學知識的興趣,幾乎能影響孩子一生的軌跡。

圖片來源:紀錄片《他鄉的童年》

日本的幼兒教育專家曾以下村修則為例解釋過,孩子童年時期,接觸過什麼,真的對以後的認知特別深刻。

圖片來源:紀錄片《他鄉的童年》

要知道,父母的認知其實會帶來巨大的教育差距

有的家長,還在為孩子不好好學習,只顧著玩而著急;而有的家長懂得尊重孩子的好奇心,並且能正確引領他,讓孩子從小就對艱深的科學感興趣,在日後的課堂學習上更是事半功倍。

在美國的小學課程大綱裡,要求美國學生在課堂上要接觸到50%的科普閱讀,在美國小學教室裡的圖書館,可以看到大量的科普讀物

圖源自網絡,侵刪

近年來,我國已逐步認識到科學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性,為了讓孩子能夠更好地適應新社會的要求,2017年2月的時候,教育部下發通知:

這一政策,直接就把科學抬高到了和數學語文同樣重要的地位,一年級就已經要上科學課了,如果不早早啟蒙,孩子未來肯定會吃力。

之前瀟姐也說過,建議所有的家長都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儘早為他準備一套全面的百科全書

一方面,孩子最可貴的是好奇心,百科全書中廣泛的知識不僅可以解決不斷的「為什麼」,還能在最大的限度上引導孩子自己做出思考。

而另一方面,在所有的圖書裡面,百科全書是最具有結構性思維的,當一個孩子學會了閱讀和使用百科全書,那麼他就能掌握讀書的邏輯,越來越愛讀書,會讀書!

更重要的,百科全書是最好的科學啟蒙方式之一。

高三時就被杜克大學錄取的管元昊同學,自學了計算機等大學程度的課程,獲得了美國「物理杯」競賽全球前五十的成績,並且自己平日裡還翻譯了大量的科普視頻,簡直不要太優秀!

被杜克大學提前錄取的管元昊

管元昊的爸爸接受採訪時稱,從小孩子就特愛看百科全書,對於理科素養的積累,大概從那時就開始了。

18屆的學霸李星橋,初高中時就參加各種生物、物理、化學的競賽,獎拿到手軟,文史科目也是高分榜,高考前已經被北大提前錄取了

被北大提前錄取的李星橋

有一套書從小學開始就出現在他的書桌上,李星橋覺得,「這套書好像為我打開了科學的大門。」

不難看出,這些學霸都是從小就培養和開啟了對科學的濃厚興趣,並且持續不斷地發展自己的科學思維,從而走向了自己的人生巔峰。

因此,給孩子及早選擇一套合適的百科全書,就顯得至關重要

相關焦點

  • 19年19個諾貝爾獎,讓我們來看看日本教育福利
    100多年前,瑞典化學家諾貝爾立下遺囑,設立諾貝爾獎。從1901年至今,諾貝爾獎已有近120年的歷史,累計頒發597次,共有919位個人和24個組織獲得過諾貝爾獎。在這其中,日本的諾獎得主是一個不得不說的群體。
  • 19年19個諾貝爾獎!我們的教育與日本相比,真的輸在了起跑線上
    日本曾口出狂言:50年要拿30個諾貝爾獎!2001年3月,日本政府出臺了「第二個科學技術基本計劃」,該計劃明確表示日本要在50年內拿到30個諾貝爾獎。該計劃一經發布,就引起了日本和國際媒體的關注,引發了不小的爭議,質疑日本是蚍蜉撼大樹。
  • 日本19年拿19個諾貝爾獎,看看日本的基礎教育,值得我們深思
    諾貝爾獎被譽為世界上所有頒獎領域中,最負盛名的獎項。授予「為人類帶來最大利益的人」。自1901年以來就頒發了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與和平獎;自1968年以來,開始授予經濟科學獎。中國有莫言、屠呦呦獲得過諾貝爾獎。
  • 日本19年拿19個諾貝爾獎,看看日本的基礎教育,值得我們深思
    諾貝爾獎被譽為世界上所有頒獎領域中,最負盛名的獎項。授予「為人類帶來最大利益的人」。自1901年以來就頒發了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與和平獎;自1968年以來,開始授予經濟科學獎。而日本據統計,諾貝爾獎共有27位,自進入21世紀以來,日本已經有19人獲得了諾貝爾獎
  • 19年19個諾貝爾獎獲得者,日本是憑什麼做到的?
    從1901年至今,諾貝爾獎已有近120年的歷史,累計頒發597次,共有919位個人和24個組織獲得過諾貝爾獎。在這其中,日本的諾獎得主是一個不得不說的群體。令人驚訝的是,本世紀以來,算上少數後來取得美國國籍的日本科學家,近19年間,獲諾獎的日本人已有19人,相當於每年誕生一位諾獎得主。
  • 日本諾貝爾獎獲獎者一覽:19年拿了19個諾貝爾獎「翼搏教育原創」
    到今年為止,日本是諾貝爾獎得主最多的亞洲國家,並且日本絕大部分的獲獎者均出身於七所舊帝國大學或學術研究懇談會(RU11)的成員高校。京都大學、東京大學和名古屋大學是迄今為止日本乃至亞洲誕生最多諾獎得主的高校。
  • 日本19年獲得19個諾貝爾獎,原因在哪?
    日本19年獲得19個諾貝爾獎,原因在哪?今年日本又獲得了一個諾貝爾化學獎,是日本科學吉野彰在鋰離子電池方面的貢獻。日本此次獲獎與去年一樣更引起了民眾的關注。人們再次看到,這次獲獎已經是日本19年第19位獲獎者。一年一個,不得不令人羨慕嫉妒恨。
  • 為何日本諾貝爾獎得主多?看到日本幼兒園的教育,能引進就好了
    為什麼日本的諾貝爾獎獲得那麼多?25年的時間竟達到了28人,要知道,日本僅僅是一個小國家,但是他們的成就和經濟卻是領先了很多國家。這歸根結底,就是因為日本的「教育」模式的獨特!日本這個國家,因為歷史的緣故,我們對它的印象並不是特別好。但是他們的教育模式是值得我們學習的,特別是小學9年義務教育聞名世界,可以說日本的孩子真正的做到了贏在起跑線上。為何日本諾貝爾獎得主多?
  • 19年得19個諾貝爾獎,日本教育真的厲害?背後原因並不簡單
    消息傳回國內,不少人便對今年的諾獎提名期待了起來,視線也不由得轉向了我們的競爭對手——日本。於是,有人「驚訝」地發現:進入新世紀以來,日本19年得了19個諾貝爾獎,不得了!然後開始發文——我們要向日本學習教育理念,學習工匠精神云云。事實真的這麼簡單嗎?
  • 19年拿了19個諾貝爾獎,日本科學為何「井噴」?
    1 二戰後日本的經濟、科研和教育 統計表明,2000年以後的日本諾獎獲得者的獲獎研究成果大都是在上個世紀70、80年代前後取得的,比他們的獲諾獎時間要早二、三十年。
  • 吉野彰獲得諾貝爾化學獎,19年19個諾貝爾獎,日本到底憑什麼?
    在此次諾貝爾化學獎之前,他也曾獲獎無數,被稱之為「重新定義了未來之人」!為什麼說日本創造了諾貝爾獎的驚人紀錄,而不是美國?在諾貝爾獎得獎國家裡,美國絕對是當之無愧的大贏家。截止2019年今日為止,美國人共獲得了277枚諾貝爾獎,但是在美國獲諾獎的人裡,移民就佔據了半壁江山。按照「在本國受教育」的諾貝爾獎獲得者條件來看,日本的厲害之處浮現出來。新世紀以來,美國在本土受教育的諾貝爾獎獲得者為25人;而日本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則為18人。
  • 日本已有19人獲諾貝爾獎 其中兩人獲醫學獎
    人民網10月8日訊 據外電報導,瑞典卡洛琳斯卡醫學院8日宣布,將2012年諾貝爾醫學生理學獎授予日本京都大學教授山中伸彌(50歲)和英國劍橋大學格登研究所所長約翰·格登(79歲)。至此,已有19名日本人獲得諾貝爾獎。
  • 新東方Kids+發布STEAM未來幼兒園系列課程,賦能幼兒園科學教育發展
    12月19日,在2020未來學校生態大會早幼教發展分論壇,新東方Kids+正式發布了面向園所端推出的首款產品——STEAM未來幼兒園系列課程,致力於將「兒童發展核心能力」培養體系融入幼兒園日常課程,賦能幼兒園科學教育發展。
  • 日本最近20年拿了19個諾獎!日本人給孩子這樣的硬核教育值得學習
    2018 年第一份諾獎——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評選結果揭曉。美國免疫學家 James P. Allison 和日本免疫學家本庶佑(Tasuku Honjo)因發現抑制負向免疫調節的新型癌症療法而獲得此獎獲得該獎項。
  • 諾貝爾獎日本19個,中國2個,差距到底在哪?
    諾貝爾獎被認為是世界上最負盛名的獎項。授予「為人類帶來最大利益的人」。自1901年以來就頒發了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與和平獎;自1968年以來,開始授予經濟科學獎。21世紀以來日本已有19人獲得諾貝爾獎,平均每年一位。
  • 日本19年拿了19個諾貝爾獎!盤點日本27位諾獎得主
    【#日本19年拿了19個諾貝爾獎#!吉野彰獲獎後現身,盤點#日本27位諾獎得主#】10月9日,日本研究員、71歲的吉野彰因鋰電池研究獲得諾貝爾化學獎,他在隨後的發布會上表示「好奇是研究鋰電池的最大驅動力」。至此,日本諾貝爾獎得主增至27位。
  • 20年來19次奪得諾貝爾獎!日本科技強國背後的秘密是什麼?
    諾貝爾獎是以瑞典著名化學家貝恩哈德·諾貝爾命名的獎項。該獎項初創於1985年,為紀念和獎勵各大領域具有傑出貢獻的人物而設。 吉野彰(右一) 吉野彰,日本大阪人,1948年出生,現年71歲。
  • 新東方Kids+發布STEAM未來幼兒園系列課程
    新東方供圖中新網北京12月20日電 12月19日,在2020未來學校生態大會早幼教發展分論壇,新東方Kids+正式發布了面向園所端推出的首款產品——STEAM未來幼兒園系列課程,致力於將「兒童發展核心能力」培養體系融入幼兒園日常課程。
  • 日本教育福利怎麼樣呢?
    100多年前,瑞典化學家諾貝爾立下遺囑,設立諾貝爾獎。從1901年至今,諾貝爾獎已有近120年的歷史,累計頒發597次,共有919位個人和24個組織獲得過諾貝爾獎。在這其中,日本的諾獎得主是一個不得不說的群體。本世紀以來,算上少數後來取得美國國籍的日本科學家,近19年間,獲諾獎的日本人已有19人,相當於每年誕生一位諾獎得主。
  • 從日本免疫學家本庶佑獲諾貝爾獎,來看中日教育的差距!
    首先,我要說明一點的是,我並不是一個崇洋媚外者,只是冷靜且理智的來看待中國和日本教育的差別。2018年10月1日下午5點半,日本免疫學家本庶佑榮獲本年度的該項諾貝爾獎。從2001年以來,日本已經有18人先後獲得了諾貝爾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