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年前,瑞典化學家諾貝爾立下遺囑,設立諾貝爾獎。從1901年至今,諾貝爾獎已有近120年的歷史,累計頒發597次,共有919位個人和24個組織獲得過諾貝爾獎。在這其中,日本的諾獎得主是一個不得不說的群體。
本世紀以來,算上少數後來取得美國國籍的日本科學家,近19年間,獲諾獎的日本人已有19人,相當於每年誕生一位諾獎得主。
2001年,日本出臺了第二個科學技術基本計劃。該計劃雄心勃勃地表示,要在50年內拿30個諾貝爾獎。按照目前的情況推算,日本這項諾獎計劃有可能成為現實。
日本人為何能頻頻獲得諾貝爾獎?這其中與日本的教育是分不開的。
日本這樣培養人才
從上世紀90年代至今,日本教育發展出自己的特色。日本科研之所以能在國際學術界獲得廣泛認同,僅靠政府科研撥款與高等教育本身是難以完成的,更多是依靠社會基礎教育的培養,日本人從小對於科學的探索精神、在基礎教育中打下的堅實基礎,讓國家在科技學術道路上有動力越走越遠。主要有幾個方面值得借鑑學習:
一是教師入職門檻高,教育資質良好。日本有著世界領先的教師群體,對教師選擇和培訓有著嚴格的要求。
首先,教師的入職門檻很高,教師考試由當地政府把關,內容很難,並且每三年都會做一次教師業務考核。其次,日本採取的是教師僱傭機制。日本的教師並不是受僱於學校,而是當地政府。教師工作地點每三年發生一次變動,直到後期逐漸穩定下來,這種做法是保證將最優質的教師分配到最需要他們的地方,最珍貴的資源傾向最需要幫助的學生。最後,教師對如何增強學生表現擁有很大自主權。日本教師十分關注「教學法」,重視培養學生思考能力,即教給學生如何思考而非灌輸知識,鼓勵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二是國家鼓勵人才多元化發展,並積極創設良好的終身教育環境。
教育是影響個人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決定一個國家發展水平的最根本原因之一。除了學業以外,教師要注重孩子的性格培養、體育能力以及其他各種生活體驗,要創造各種機會,讓孩子鍛鍊協作能力、思維能力等各項實際學習和生活能力。日本政府、教育部門和民眾普遍認為,讓孩子發現真理的學習過程比真理本身更重要。因此,建立圖書館、博物館等公共教育文化體系,創設良好的終身學習教育環境很有必要。
三是高度普及的公平化教育。在日本,所有小學、中學、大學都校舍整齊、校園寬敞,不僅具有課堂教學的必要設施,還擁有體育館、遊泳池、運動場等休閒健身資源,這些主要是為了保障所有學生能夠享有公平的教育資源。同時,日本教育普及程度也比較高,實行幼兒園到大學的一貫教育。其中,小學6年加初中3年為義務教育,普及率達100%,高中普及率為98%。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調查顯示,在全球35個經濟發展較好、較為富裕的國家中,日本提供給學生的教育是最為公平的。
最後,日本能夠在部分科研技術上「領跑」,也離不開其基礎教育模式的轉變。儘管早期日本教育制度相對欠完善,但國家能夠順應時代改變,積極從基礎教育角度發展改革,進而推動社會發展,增強國家軟實力,這一點值得不少國家學習。
另外日本的育兒福利也非常好,全方位地保障了一個孩子無論出生於何種家庭都能有良好的生活條件、接受完善的教育。
育兒福利
1.生育獎勵費
日本少子化問題嚴重,所以政府鼓勵生孩子。只要懷孕4個月以上,之後無論孩子出生,還是流產、早產、死胎、人工流產,都可以拿到60萬日元的補助。如果加入健康保險,有可能這筆錢還會更多。
2.產假補助
福利措施比較健全的公司,因為生孩子而請假,也可以正常拿工資。如果公司不出這筆錢,或者發放的工資少於8000日元/天的,政府會把不足的金額補上。
3.育兒補助金
孩子出生後未滿1歲期間,母親如果選擇在家育兒,也可以從僱用保險中獲得補助,金額為原來收入的50%。原工資較高的人拿到的額度更高,每個月最多可以拿21.5萬日元。
在父親也取得長期休假的情況下,補助期間可以延長到1年零2個月。
4.不育症治療補助
當夫婦一方或雙方進行不育症治療的時候,因為不能用健康保險,所以政府額外給補助。每年最多可以拿兩次,一次15萬日元。
5.單親家庭補助
單親家庭在孩子18歲之前,每個月政府給最多4萬日元的補助。
教育福利
日本的小學、初中九年義務教育免費,這點和我國一樣。
從2019年10月開始,日本政府推出一項新舉措:無論是日本人還是外國人,只要在日本生活的納稅人,不管收入多少,3-5歲的兒童就讀保育園、幼兒園所有費用全免。
除了幼兒教育免費化以外,日本高等教育也有學費減免政策。從2020年起,日本政府以低收入家庭為對象,減免入學金和學費。對就讀於大學、短期大學、專門學校、高等專門學校的低收入家庭學生發放無需返還的補貼型獎學金。
所以,移民日本的話,對孩子的教育來說也是一大優勢。
日本護照實力排名世界第一,可以免籤一百九十多個國家,實現全球自由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