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寬鬆教育」失敗了嗎?

2021-01-07 人民日報

2016年5月10日,時任日本文部科學大臣馳浩宣布,日本將實行「去寬鬆教育」,朝著「教育強勁化」的方向發展。在很多人看來,這意味著日本正式宣告「寬鬆教育」失敗了。但真的是這樣嗎?不久前,21世紀教育研究院組織的日本「寬鬆教育」主題沙龍,特別邀請了日本大使館文化參贊騰岡謙一、日本學校校長慄本和明、日本青年學者三友陽子以及北京師範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所副所長高益民教授,對日本的「寬鬆教育」進行了全方位透視。  一波三折的「寬鬆教育」

三友陽子

我介紹一下日本「寬鬆教育」的來龍去脈。  首先說說《學習指導要領》的修訂。《學習指導要領》是什麼?為了讓全日本所有地區保持一定的教育水準,由日本文部科學省頒布制定的課程要求。這個《學習指導要領》從1958年開始頒布,具有法律約束力。  在日本實施「寬鬆教育」期間,《學習指導要領》曾經發布過1977年、1989年和1998年三個版本。大家討論得比較多的是1998年版,而真正按照這個內容實施教育改革是從2001年小升初開始,因為公布以後需要兩三年時間才能實行。  為什麼「寬鬆教育」政策會出臺呢?因為從「二戰」之後到1977年,日本經濟高速增長,日本人生活越來越富裕的同時,學校教育卻出現了很多問題。那時候特別流行「填鴨式教育」,導致考試競爭激烈,學生壓力過大,校園也經常出現一些不良現象,比如校園欺凌、校園暴力等。所以,文部科學省提出「寬鬆教育」改革,由於之前學生的學習內容太多、太難,因此「寬鬆教育」改進了教育內容,旨在讓學生「過上寬裕而又充實的學校生活」。  從1977年開始,正式實行「寬鬆教育」。教學內容得到「嚴格篩選」,內容減少了20%~30%,課時數也相應減少。  1989年,文部科學省對《學習指導要領》進行修訂,把目標修改為「培養能夠自主應對社會變化、有豐富人格的日本公民」。  到1998年,《學習指導要領》再一次修訂。這次修訂的目標是精選、嚴選教育內容,引入了「綜合學習時間」的科目,強調體驗,要讓學生自己找問題、自己解決問題,這是一種新的學習觀。  但是,修訂的內容公布以後,還沒有正式開始實施,社會上對於「寬鬆教育」就引發了一場激烈的討論。很多人認為,「寬鬆教育」導致日本學生的學習能力下降,因此當時的文部科學省大臣遠山墩子提出了「勸學」倡議。4月,日本中小學全面實施新修訂的《學習指導要領》。  2003年,日本在PISA(國際學生評估項目的縮寫)測試中成績出現大幅下滑,加上對國內學生學習能力的調查結果也不大理想,所以從2008年開始,《學習指導要領》 完全脫離了「寬鬆教育」,對學生的學習內容有所增加。  2016年公布的最新《學習指導要領》以培養紮實的學力為目標來進行制定。現在學生學習的內容,與2008年相比更進一步增加了。但是,讓學生主動學習,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樣的教育目標一直沒有改變。  「寬鬆教育」究竟是什麼?其實,「寬鬆教育」是相對過去的填鴨式教育而提出來的。「寬鬆教育」重視的是生存能力、自主學習、獨立思考,重視的是體驗式學習;填鴨式教育則是重視基礎,重視系統化學習。填鴨式教育考慮的是考試與學歷,而「寬鬆教育」則是強調學習要有目標。  為什麼有人說「寬鬆教育」會導致學生的學習能力下降呢?在日本實施「寬鬆教育」後,一張校外教育機構出的海報曾經引發一場大討論,這件事情非常有代表性。海報的大意是說,「寬鬆教育」的教學內容中,圓周率可以用「3」計算,因為根據《學習指導要領》,小學數學課只要求小數的加減算到小數點後一位數,所以圓周率由3.14改為3。雖然文部省從來沒有規定圓周率可以用「3」來計算,但是校外教育機構的海報,讓很多家長覺得「寬鬆教育」是有問題的,甚至有人認為「寬鬆教育」有損國家教育。  日本的「寬鬆教育」就是這樣走過了一波三折的道路。

應該從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

 騰岡謙一  我今天從國家行政官員的角度,來談談我對「寬鬆教育」的看法。  首先我介紹一下日本教育和經濟的關係,日本的教育一直受到經濟的影響。在上世紀50年代開始的經濟高速增長期,日本經濟的發展需要大批重化學工業領域的優秀工廠工人,從而推動了學校理工科人才的培養。隨著經濟高速增長的結束,日本的生產據點轉移到國外,在這個階段,經濟界認為未來需要有能力從事研發新技術的人才和獨立思考的人才。而當時學校的課時太多了,學生只會死記硬背,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因此文部省進行了「寬鬆教育」改革,減少課堂內容和時間,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1977年發布了《學習指導要領》,到2002年,學校規定的學習內容減少了約3成。可以說,推行「寬鬆教育」,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是經濟界對日本教育提出的要求。  接下來我談談對「寬鬆教育」的看法。  第一,「寬鬆教育」是根據日本社會的要求來決定的,並非出於對孩子的考慮。也就是說,「寬鬆教育」是出於成人的考慮來決定的改革。如果制定「寬鬆教育」政策時考慮孩子的情況,可能會有反對的聲音。  第二,「寬鬆教育」存在過度減量的問題。日本的教育就像鐘擺一樣搖擺不定。1998年的《學習指導要領》 對學生的學習時間減量過度,2003年執行時又再次進行了調整。以1992年和2002年相比較,學生上課的時間減少了很多。文部省也覺得教育改革過度「寬鬆」,但當時還是強制執行了。  第三,目的和手段不相符。  「寬鬆教育」的出發點是1977年提出的培養獨立思考、具有創造性思維能力的人才的目標,這是正確的想法。但是,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是需要學生傾注大量時間的。深入思考,需要大量的基礎知識,就像今天我們探討「寬鬆教育」這一主題,就有必要了解關於日本教育的變遷和經濟發展的相關知識。想培養孩子的思考能力,必須認真探討應該開展哪些教學活動,而不是簡單地削減上課內容和時間。當時日本還出現了應試教育和校園欺凌的問題,這些問題與學習內容和時間較多沒有直接的關係,但是文部省試圖通過實施「寬鬆教育」來解決這些問題。  第四,沒有冷靜地展開討論。  日本的泡沫經濟破滅之後,日本社會充滿了不安。在這樣的背景下,由大學教師提出的「寬鬆教育」導致學生學習能力低下的批評,使得日本人更加不安,很多人從感情上反對「寬鬆教育」。大家並沒有對「寬鬆教育」是否真的造成學生學習能力低下進行認證,就被強烈的反對意見所壓倒,「寬鬆教育」開始轉換方向,反覆搖擺。  「寬鬆教育」政策最大的受害者是孩子,接受「寬鬆教育」成長起來的孩子,被日本社會稱為「寬鬆世代」,到現在也被認為是學習不好的一代。  其實,政府應該切實從孩子的角度出發來考慮問題,而不是從成年人的角度來做決定。因為一旦學校教育存在偏頗的話,會給孩子們的一生帶來很大的不良影響。所以我認為,日本的「寬鬆教育」沒有冷靜地展開討論,缺乏慎重的考慮。在討論教育問題的時候,必須基於客觀的數據,要排除感情上的偏見,討論是最恰當的方法。  此外,我認為,社會不穩定期、特別是經濟不穩定的時期,並不是推進教育改革的恰當時機。因為教育不僅僅是解決目前存在的具體問題,更應該著眼於二三十年後孩子們走上社會的情況,需要長遠考慮。目前中國也在推進教育改革,我衷心建議,要著眼孩子們的未來,經過仔細的研究和討論,再適時推出改革舉措。

一位日本校長經歷的「寬鬆教育」

慄本和明

我想從自己在日本當一線老師和校長的經歷,來介紹一下日本「寬鬆教育」的情況。  我1987年在日本名古屋當校長,經歷了日本「寬鬆教育」的整個過程,我工作的後半部分是日本「脫寬鬆教育」的時期。  我在名古屋第一所學校工作時,是當一線老師。那時候小學生課後有很多活動,我常常和學生們一起參加遊泳、田徑、籃球等體育活動。作為日本「寬鬆教育」的措施之一,學校第一次增設了生活課這樣的科目。小學一、二年級,原本的理科和社會課沒有了,增設了生活課。那時,我帶學生們一起製作一年的日曆、行程表,了解各個行業的情況,上生活課真的很辛苦。但我感受到社會上對「寬鬆教育」的期待,日本向「寬鬆教育」的助跑開始了。  我在第二所學校任教的時候,日本的「寬鬆教育」正式全面實施。原來星期一是上課的,後來漸漸改成兩個月減少一次、一個月減少一次,最後整個星期一的課全部被取消了。我非常喜歡運動,我在課外帶的是遊泳隊,而且我們學校的遊泳隊取得過非常好的成績,但是後來也被取消了。當時因為取消遊泳隊,我的學生都不上課了,在當地引起了不小的混亂。  這個階段開始出現一個問題,那就是家庭經濟條件比較好的學生可以參加很多活動,或者上各種補習班,以補足因「寬鬆教育」帶來的學校教育的「缺失」。而經濟條件較差的家庭則沒有這個能力,於是帶來了教育的不公平。  我在第三所學校工作的時候,日本的「寬鬆教育」已經全面覆蓋。社會上對於「寬鬆教育」的議論越來越多,主要是關於「寬鬆教育」造成學生學業成績下降的批評。學校開始增設「綜合學習時間」這個科目,但整個教學實踐是比較混亂的,因為老師們不知道該怎麼教才好。經過整整5年的摸索,這個科目終於漸漸走上正軌——根據當地的傳統節日和歷史文化來設置課程內容,比如,四年級搞環境調查,五年級了解情報信息,六年級調查社會福祉等。  在這個階段,許多培訓機構向家長們大肆誇大「寬鬆教育」將降低學生學習能力的可能性,使家長對學校教育滋生不信任的情緒,紛紛把孩子送進培訓班,「魔鬼家長」在此背景下一度成為熱詞。  我到任職的第四所公立學校時,「寬鬆教育」開始改革。我當時作為副校長,負責統籌,增加了上課時間和學習內容。  那麼現在實行的日本《學習指導要領》,最重要的是希望培養學生什麼樣的能力呢?是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互相討論交流和深入的學習能力。雖然「寬鬆教育」政策發生過很多變化,但是對學生和一線老師來說,教育最重要的這三點目標一直沒有改變。

強調能力培養,始終未變

高益民

日本「寬鬆教育」的實施,可以說是道路曲折。

日本政府頒布的《學習指導要領》,相當於我們國家的課程標準,大約每十年左右修訂一次,這是日本的慣例。最寬鬆的一次是1998年修訂的《學習指導要領》,這次修訂縮減的教育內容和上課時間幅度比較大,因此引起了社會的不安。

1998年日本文部省修訂新的《學習指導要領》時,京都大學、東京大學的一些教授開始對中小學生進行學習能力的調查。他們找了一些大學生做中小學的數學題,發現很多大學生都不會做,其實仔細想想,這也是比較正常的現象。但他們發現大學生答題的正確率很低,於是斷言日本的教育完了,提出正是「寬鬆教育」造成了學生學習質量的下降。後來又有一些教授參與了這場討論。正好2003年PISA成績出來,日本不太理想,2006年更不理想,於是對「寬鬆教育」的詬病越來越多。

「寬鬆」這個詞很容易引起誤解。其實「寬鬆教育」是一個政策語言,不是一個嚴格的學術語言,它有點像我們的素質教育,是對應於應試教育提出來的,這是政策語言。「寬鬆教育」這個詞怎麼提出來的呢?因為日本過去的教育模式叫灌輸式教育,就像一個容器把它灌得滿滿的,一點縫也不留,所以才提出「寬鬆教育」改革,為了讓公眾比較容易理解。

我們國內有一種說法,說日本的「寬鬆教育」失敗了,「寬鬆教育」的大方向改了,這種說法不完全對。其實,日本「寬鬆教育」強調要培養學生的生存能力、深度學習能力、自主思考能力、主動學習能力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一直都沒有改變,不過是在形式上,把過去減得過多的課時和內容又加回去了,並沒有從根本上否定「寬鬆教育」。

(來源:解放日報)

相關焦點

  • 日本「寬鬆教育」——真相與思考
    6月6日,21世紀教育研究院舉辦日本「寬鬆教育」主題沙龍。日本、韓國、臺灣、新加坡、香港等亞洲國家和地區的成功政策經驗為我們提供了借鑑。但是去年日本文部省對「寬鬆教育」政策的改革,引起了國內對這一問題的熱議,在傳播較為廣泛的觀點中,認為日本的「寬鬆教育」對日本造成了種種惡果,是失敗的教育改革政策,這也成為了部分人反對「減負」的理由。事實如何呢?這篇文章將為你理清。背景:日本為什麼要提出「寬鬆教育」?
  • 日本教育的啟示
    一直以為日本的教育還像以前一樣,是等同於中國的考試地獄,卻不料,今日的日本教育已大大地改觀。有著東方文化傳統的日本,現在的學校也同西方發達國家一樣有著寬鬆的課堂紀律,自由的教育氣氛。學生們都不怕考試,因為考試後改完錯,老師再重新判分,所以每個學生的考試分數都很高。日本的教師對學生以誇獎鼓勵為主,由此,日本的孩子個個覺得自己聰明能幹,充滿自信。
  • 私服--寬鬆款大袍子是你的菜嗎?
    大家有長期堅持做過什麼事情嗎?歡迎留言和我們分享,大家好一起打氣,Come on!在這段時間裡,有很多支持我的小夥伴會提出自己的困擾和建議。因為平時都被工作佔得滿滿的,所以我儘量利用周末的空閒時間回應這些問題。希望能給喜歡臭美的小夥伴們帶來一些靈感。
  • 楊東平:學生逃離自己的學習領域,是教育的失敗
    楊東平,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北京理工大學教育研究院教授 編者按 :關於教育的焦慮在今天已經成為一種逃不開的社會情緒,重點學校、輔導班、學區房、高考、出國……它們層層累加在教育之上,劃分出不同的學習形式和選拔結果。現在小升初甚至幼升小的競爭真的來源於高考嗎?
  • 從平成廢物到令和猛男,從減負到增壓:日本教育減負40年簡史
    怨聲載道的社會情緒,迫使文部省在1976年12月18日順應民意,發布了名為《關於改善小學、中學及高中的教育課程基準》的答覆報告:課本從300頁變成了150頁、沒有應試教育、沒有重點化高中... ...一切都成了「寬鬆學習」△在日本接受寬鬆教育的一代人,被稱為「ゆとり世代」
  • 北師大教授:18年18個諾貝爾獎,日本的教育有何特別之處?
    問題二:我們平常會聽到兩種關於日本教育的聲音,一種說日本教育非常嚴,冬天小孩子穿短褲在戶外活動,培養吃苦耐勞的本領;另一種說日本教育很輕鬆,是「寬鬆教育」,兩者似乎有矛盾,您怎麼看?
  • 日本諾貝爾獎得主的他,曾高調批判東南亞教育,稱其為:浪費生命
    還記得日本諾貝爾獎得主的中村修二嗎?他畢業於日本德島大學,是一位日裔美籍電子工程學家。1954年5月出生在日本伊方町的中村修二,在日本日亞化學工業株式會社的工作期間,還研發出了高亮度藍色LED,中村修二也因此名聲大噪。
  • 出生漁民的他,是日本諾貝爾獎得主,為何稱東亞教育是浪費生命?
    還記得因發明「高效藍色發光二極體」揚名,又是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的中村修二嗎?他畢業於《日本德島大學》,是一名日裔美籍的電子工程學家。可能很多人光聽到諾貝爾學獎得主這個身份,都會覺得這個人從小就是一個備受關注的學霸,然而事情的真相卻與之差距甚遠。
  • 白俄核輻射專家批日本食品輻射檢測標準太寬鬆
    環球網記者趙文杰報導,據日本共同社10月13日報導,參與車諾比核電站事故後居民安置工作的白俄羅斯民間研究機構「Belrad放射性輻射安全研究所」副所長弗拉基米爾?巴貝克在東京召開記者會,批評日本政府在福島核事故後設定的食品和飲用水放射性物質檢測標準太過寬鬆,指責「完全無法理解」,並稱應儘快調整為「更科學的」數值。  巴貝克舉例說,日本的飲用水放射性核素銫的暫定標準是每千克200貝克勒爾,而白俄羅斯是10貝克勒爾,差距達20倍。
  • 在每個階段都追求勝出的教育已經註定失敗
    我個人認為教育要重回學生的健康,剛才朱卓君校長講得對,「學生要刻苦,但不要痛苦」,我說的健康,就洛克說的那句「健康的心靈寓於健康的身體」,當然今天這個健康有多層的含義。首先是身體的健康。我的一個本科學生,一個學期11門課,做了34篇作業,他能健康嗎?要是換成我,也會得拖延症的。
  • 新一輪貨幣寬鬆會帶來通脹嗎——肺炎疫情影響評估
    一方面紛紛大幅下調基準利率,如2009年美聯儲將聯邦基金利率降低至0~0.25%水平,並維持該利率水平至2015年三季度;歐元區自2008年下半年以來連續下調主要再融資利率,並於2016年3月降至0%水平;同期日本央行政策目標利率也逐級降臺階,由0.5%降至-0.1%(見圖1)。另一方面推出量化寬鬆等非常規性貨幣政策,導致各央行資產負債表急速膨脹,持續向市場釋放大量流動性。
  • 一年制授課型碩士能申請日本大學博士嗎?
    近幾年日本sgu項目大火,尤其是海外碩士諮詢讀博的學生越來越多,其中不乏英國、澳洲、香港等一年制碩士來諮詢能不能申請日本讀博?那今天蔚藍留學老師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原則上日本的很多大學在學術能力上不太認可授課型碩士,如果畢業院校為QS世界排名前200名,且有期刊發表內容的話是可以申請日本sgu博士的。那沒有碩士畢業論文的一年制碩士能不能申請日本sgu博士?答案是可以的。
  • 在編程教育這方面 日本家長的眼光長遠得讓我們焦慮
    其中,編程教育作為新的必修內容被加進課本,正式成為日本小學的必修內容。 將編程教育列入必修 97%的家長持贊成態度 對於在小學必修課中融入編程教育這一重大改革,親眼目睹了「寬鬆教育」帶來影響的日本家長們,可以說是保持一個非常積極的態度。
  • 失敗的學生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的啟示
    瑞典諾貝爾獎評審團8日宣布,日本京都大學物質-細胞統合系統據點iPS細胞研究中心長山中伸彌與英國發育生物學家約翰·戈登因在細胞核重新編程研究領域的傑出貢獻,而獲得201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10月8日中國新聞網)  今年諾貝爾醫學獎兩位得主可謂難兄難弟。
  • 我們豔羨的日本「教育免費」,日本人為何說是騙局?
    執筆:陳小刀一談起教育,難免讓人頭大,甚至心頭火起。就像「別人家的孩子」總是那麼乖,「別國的教育」也總是更美。當國人因為孩子的教育而焦慮的時候,從鄰居日本傳過來一個消息,他們從明年起要開始「教育免費化」了。什麼意思呢?簡單地說,從幼兒園到大學,都不用交錢了。這讓很多中國網友既羨慕不已,又自怨自憐。
  • 「媽媽,你會死嗎?」國內孩子欠缺的死亡教育,日本是如何做的?
    其中,大部分家長都會談「死」色變,某種程度而言,這種教育甚至比性都難以啟齒。那麼,面對孩子的疑惑時,家長該如何應對?胡可就給我們上了一課。胡可和沙溢參加一檔綜藝節目時,兒子小魚兒突然蹦出來一個問題:「媽媽,人老了會死嗎?」
  • 日本的諾貝爾獎神話及對中國的警示
    公立大學、私立大學主要承擔培養學生就業技能和公民教育等功能,同時滿足大學大眾化的市場需求,學科門類以文科為主。國立大學獲得國家重點資助,重點發展理工農醫學科,引領日本科技發展。在學生選拔機制上,國立大學通過層層選拔,招入最優秀的學生。匯集了全國最優秀學生的國立大學,為學生創造了極為自由寬鬆的學習環境,只要完成規定課程即可順利畢業。
  • 北大教授道出殘酷真相:教育是為了讓社會分層,這一代家長很失敗
    這個清華教授叫劉瑜,在歲末年尾之際,她做了一篇名為《不確定的時代,教育的價值》的演講,在這次演講中,她以自己女兒「正在勢不可擋的成為一名普通人」為例,給家長們傳遞一個「如果一個人選擇放棄成功,也未必是壞事」的價值觀。
  • 日本教育強弱幾何
    日本文部科學省發布了一份關於綜合推進教育改革、立足國際視野反思日本教育的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該報告從國際視角出發,客觀呈現了日本教育的「強項」與「弱項」。
  • 叛逆是成人對青春期的無知,和對青少年的偏見,聽話其實是教育失敗...
    青春期讓孩子做自己,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孩子一直都很溫順,為什麼進入青春期一下子就變得叛逆了呢?相信這是很多家長的一個困惑。 青春期的孩子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更有自己的主見,這時候,他們急於想要擺脫大人給自己設置的條條框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