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道出殘酷真相:教育是為了讓社會分層,這一代家長很失敗

2021-01-21 無釐頭小學弟

2020年末,相信很多家長都被清華教授的「毒雞湯」洗滌過心靈,認為:與其讓孩子負重前行,不如放下包袱,讓孩子成為一個普通人。

這個清華教授叫劉瑜,在歲末年尾之際,她做了一篇名為《不確定的時代,教育的價值》的演講,在這次演講中,她以自己女兒「正在勢不可擋的成為一名普通人」為例,給家長們傳遞一個「如果一個人選擇放棄成功,也未必是壞事」的價值觀。

這個觀點得到了在孩子教育過程飽受煎熬的家長的贊同,但是,你可知道,清華教授眼中的普通人根本就不普通:劉瑜教授的女兒享受著父母都是名校知識分鐘的先天條件,在清華附屬幼兒園、附小、附中學習,這還是一般的普通人嗎?

民間有句俗語叫「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有些人生來平庸,但有些永遠都不普通。劉瑜教授的「毒雞湯」就好像是「龍鳳」在對那些努力改變命運的「老鼠」說,「何不食肉糜?」

北大教授儲殷:教育是為了讓社會分層

相比清華劉瑜教授的心靈毒雞湯,北大教授儲殷的觀點雖然道出了教育最為殘酷的一面,但卻是大部分人不得不面對的真相。

儲殷教授對於劉瑜教授的言論,進行了直接的反擊,他說「他們勸你看開,不是真的讓你看開,而是讓你認命。」但是,一旦認命,人生就真的結束了。

儲殷教授在一次演講中說到,教育的目的就是讓社會分層,通過考試來劃分社會層次,分數的高低決定了孩子未來的發展方向。的確如此,我們現行的教育制度就是要選拔一批人,淘汰一批人,中考要實現普職分流,50%的人進入普通高中,然後再通過高考考入大學,成為白領;剩下的50%,進入職業高中,選擇一門技術,畢業後就業,成為藍領。

如果不努力就會成為別人成功路上的墊腳石。

這一代的家長很失敗

連貴為北大教授的儲殷,在談到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時,也表示自己十分迷茫,做得很失敗。

現在的家長失敗的原因,在於迷茫:一方面希望孩子擁有一個好的未來,不斷給孩子增加負擔;另一方面又心疼孩子把全部時間都花在學習上,完全沒有自己的時間。在是做一個「虎媽」還是「貓媽」中搖擺,是讓孩子接受快樂教育、輕鬆上增,還是讓孩子贏在起跑線,舉棋不定。

郎朗是我國著名的鋼琴天才,但他的鋼琴天賦並非天生,而是在童年時,他的「虎爸」強迫得來的。在郎爸的嚴格要求下,郎朗每天除了吃飯睡覺就是練琴,即使發燒也要堅持練一個小時,總是對他怒吼到「你還努力得不夠」,甚至給郎朗一片藥片,對他說,「如果不想努力,就可以吃下它。」

如果沒有郎爸近乎殘忍地調教,也沒有今天聲名顯赫的郎朗。

現在的教育永遠會淘汰一批人,你是想做郎爸那樣的「虎爸虎媽」,讓孩子在童年時多吃點苦,在中高考殘酷的淘汰中獲勝,最後迎來人生高光,還是選擇清華教授劉瑜那樣,對現實認命,讓孩子在中高考中淘汰,成為一個真正的普通人。

相關焦點

  • 北大教授劉雲杉:當教育被異化為戰場,焦慮與內卷只能糾纏不休
    中國的孩子們是不是也只能在教育軍備賽中體味孤獨?外灘君專訪了劉雲杉教授,試圖找出破解之法。教育被異化為「社會階梯」後的中產焦慮近40年,中國一直在高速發展,社會在這之中也進行著很複雜的分層。過去金字塔式的分層,慢慢轉變為橄欖型的社會結構——每一個社會成員都可以看到拾級而上的希望,中產階層成為了龐大的群體,且持續力爭上遊。
  • 專訪北大教授劉雲杉:當教育已被異化為戰場,焦慮與內卷只能糾纏不休
    教育被異化為「社會階梯」後的中產焦慮  近40年,中國一直在高速發展,社會在這之中也進行著很複雜的分層。劉雲杉指出了家長心態的變化。  在她看來,隨著我國社會結構趨於穩定,教育作為傳統的上升通道,存在著巨大的不確定性。加之當下正處於大眾高等教育時代,文憑膨脹,教育收益開始下降。
  • 西方教育的秘密:如何偷偷完成社會分層的?!(深度)
    1(轉自華人周刊)西方教育是如何偷偷完成了社會分層的?「中國學生真是太苦了!」我的同學李女士總是發出這樣的感慨。和中國大多數家長一樣,她很心疼孩子,每當看到孩子寫作業到很晚,總在同學QQ群鄙視中國教育「毫無人性」,把分數看得很重;羨慕西方的教育,注重孩子興趣培養,課業負擔少,輕鬆快樂。於是,為了孩子將來,孩子上四年級時,她真的移民到英國了。
  • BBC紀錄片永遠不會說的現實,西方教育在偷偷地完成社會分層
    美國人告訴他,在這裡熬著的最重要原因,是聯合國能為其僱員報銷三分之二的子女教育費用,而他回國只是一個普通教授,很難負擔起孩子上私立中學所需要的學費。 朋友又問,「那為什麼不去免費的公立學校呢?」這位同事笑笑的表情像極了國內到處借錢買學區房的家長。
  • 失去了一切的人的慘狀,被雨果道出,讓人感到社會的殘酷和現實!
    真的有,這種人,活著,他跟誰都沒有關係,包括自己的親人,乃至父母,因為他活著很失敗,愧對所有的親人,甚至不敢去面對所有認識他的人,只敢在陌生的城市,陌生的地方,苟延殘喘地活著。沒有經歷過這樣人生的人,估計都會感到這個世上不可能有人能失去一切,感覺再怎麼失去,也不會失去親人,社會就是這麼現實的殘酷,有時候人活得很失敗,就連自己最親的人,親生父母,都不想見到他,見一次面,就要吵一次架,這樣,不如不見,省得大家都歡心。那麼活在這個世上,哪一種人會活得如此失敗呢?
  • 北大教授直言:家長捨得讓孩子吃這3種「苦」,將來想不成才都難
    在教育界中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現在很多的家長自己每天省吃儉用,但給孩子花錢卻大手大腳的,眼睛都不眨一下。家長過度寵溺,孩子就會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導致性格變得自私自利。這樣的孩子,長大後都怎樣了呢?
  • 在每個階段都追求勝出的教育已經註定失敗
    今天不同於以往,北大學生真拼、真刻苦。刷夜,一宿一宿不睡覺,年紀大的人都知道,以前欠的債現在都要還的。我的意思是說,大學四年或七年如果完全在這樣的節奏裡,我們能培養出為了一項事業保持長久的興趣,並獻其終身的學生嗎?大學考得好、保研能保上,能證明他是未來能夠堅持50、60年的人才嗎?我們的教育真的要好好想想這些事情。
  • 北大教授道破中國教育問題,學校減負,教育成家庭投入無底洞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渠敬東,一語道破中國教育問題,發人深省。他認為學校減壓減負快樂童年是「異想天開」,甚至學校減壓減負是國民教育資源的退出。學校減壓減負、快樂童年是異想天開渠教授在第2屆「大學——中學」圓桌論壇上曾經發表精彩演講,把脈當下中國教育,一語道破中國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他認為教育成了家庭資源無限投放的無底洞。學校減壓減負,然而孩子們在學校裡輕鬆快樂,一出校門就被家長們領著進了各種輔導班。
  • 教育之殤
    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上臺發表精彩演講,把脈當下中國教育,言之有物,觀察犀利,思想潮推薦閱讀。,無論你今天考多高的分,如果不能面對失敗,不能在失敗中挺過去,就不是人才。
  • 清華劉瑜:我們的社會充滿了成功學,但是卻沒有「失敗學」
    在現代社會,我們有了選擇職業的自由,也因此有了失業的自由;我們有了受教育的自由,也因此有了考試可能不及格的風險。自由,好處是無限的可能性,壞處是無限的競爭。於是,為了應對這種風險和競爭,人類發明了各種各樣的保障機制,比如社會保障,金融和保險,慈善等等。
  • 北大教授談因材施教,精銳1對1升學輔導全國領先
    據悉陸毅鮑蕾夫妻的女兒陸雨萱在精銳就讀了一段時間,陸毅現場表示:「家長想給孩子找輔導機構一定是要找最好的,所以我們最終選擇了精銳。有13年1對1的輔導經驗,而且是哈佛、北大教授所研發的,在全國範圍內是做的最好的,所以我們把孩子交給精銳真的是非常放心的。我現在也經常向身邊的朋友推薦精銳。」
  • 大膽直言的北大教授:國內大學培養了一批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古往今來,教育的含義從來都具有雙重性:教書育人,也就是說,教育不僅是教授專業知識,還要讓學生學會做人。除了過硬的專業知識外,一個真正的人才還應該是一個樂於奉獻,願意為了自己的國家而付出的人,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可是當今教育的悲哀之處在於:國內的大學卻培養出了一大批「精緻的利己主義者」。甚至讓前北大的教授錢理群在公眾場合大膽直言訓斥!
  • 南大教授董建:南科大的教育改革已完全失敗
    在南京大學讀完本科,董健成為陳中凡教授的中國戲劇史研究生。畢業後留校,1966年初,南京大學搬到鄉下一個農場去辦學。當時匡亞明校長正在試驗「半工半讀」的教育模式。匡亞明對董健頗信任,把他調到學校裡編小報《勞動與學習》。不久「文革」爆發,董健是地主家庭出身,過去走「白專」道路,寫過修正主義文藝路線的文章,又是資產階級學術權威陳中凡的研究生,因此就靠邊了。
  • 教育陷入全面競爭狀態,成了家庭資源無限投放的無底洞
    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社會學系教授、教育學院兼職教授我在北大教書,原來也在清華教過十年書,這些年來確實有點體會,我來談談我的感受
  • 渠敬東:只在技術上討論教育問題,是沒有出路的
    我在北大教書,原來也在清華教過十年書,這些年來確實有點體會,我來談談我的感受:我現在覺得教育要不斷地反思它的目的究竟是為了什麼。我個人認為教育要重回學生的健康。剛才朱卓君校長講得對,「學生要刻苦,但不要痛苦」,我說的健康,就洛克說的那句「健康的心靈寓於健康的身體」,當然今天這個健康有多層的含義。
  • 溥儀弟弟道出此真相:九王奪嫡後,八阿哥究竟是因何而死的
    溥儀弟弟道出此真相:九王奪嫡後,八阿哥究竟是因何而死的文丨慧慧國家的繼承人,不管在何朝何代都是大事。歷史上皇位的下一任繼承者選擇問題,總是會引來不小的紛爭,這也是圍繞著每一個朝代的「大事」。為了這個皇位,不知有多少皇子在幼年時便苦心學習。為了長大能夠在眾皇子中出眾,得到自己父王的喜愛。只要出手爭奪,招招都能導致自己最親的哥哥弟弟面臨死亡。歷史上,不知道有多少的阿哥因此喪命。提到清朝的皇位之爭,首先能夠想到了便是九子奪嫡了。其可以說是歷史上最慘烈的因皇位而發生大型衝突事件了。簡單用四個字來形容,激烈、殘酷。
  • 經濟學家陳雲博士被聘為北大博雅特聘教授
    為了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要求,發揮高校學科齊全、人才密集和對外交流廣泛的優勢,深入實施中國特色新型高校智庫建設推進計劃。
  • 考上北大又如何?數學天才畢業後堅持出家,真相讓父母追悔莫及
    而清華北大作為我國頂級的高等學府,一直是眾多學子的嚮往,只要考入,就意味著可能擁有美好的未來。有很多孩子為了考入清華北大而努力,而有一位學霸已經考入了北大,即將畢業展現自己的時候,卻選擇了讓人不能理解的一條道路。數學天才一路榮光:柳智宇家境優越,媽媽是一位工程師,爸爸是一名老師,而他從小到大都頂著「數學天才」的稱號。
  • 日本「寬鬆教育」——真相與思考
    日本大使館參事官藤岡謙一、北京日本人學校校長慄本和明、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楊東平、北京師範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所副所長高益民、21世紀教育研究院RISE青年學者北京師範大學博士生三友陽子參加了沙龍,和來到現場的教育學者、家長等一起探討了日本「寬鬆教育」的發展脈絡及其社會影響,共同交流義務教育的基礎價值觀和教育理想。
  • 北大青鳥職業教育斬獲2020年度中國好教育-社會信賴職業教育品牌
    2021年01月,以「重構教育生態,共繪未來藍圖」為主題的2020年中國好教育盛典在中國外文大廈順利舉行,北大青鳥職業教育受邀參加本次盛典,並憑藉深耕IT教育領域二十餘年取得的輝煌成績,斬獲「2020年度社會信賴職業教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