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末,相信很多家長都被清華教授的「毒雞湯」洗滌過心靈,認為:與其讓孩子負重前行,不如放下包袱,讓孩子成為一個普通人。
這個清華教授叫劉瑜,在歲末年尾之際,她做了一篇名為《不確定的時代,教育的價值》的演講,在這次演講中,她以自己女兒「正在勢不可擋的成為一名普通人」為例,給家長們傳遞一個「如果一個人選擇放棄成功,也未必是壞事」的價值觀。
這個觀點得到了在孩子教育過程飽受煎熬的家長的贊同,但是,你可知道,清華教授眼中的普通人根本就不普通:劉瑜教授的女兒享受著父母都是名校知識分鐘的先天條件,在清華附屬幼兒園、附小、附中學習,這還是一般的普通人嗎?
民間有句俗語叫「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有些人生來平庸,但有些永遠都不普通。劉瑜教授的「毒雞湯」就好像是「龍鳳」在對那些努力改變命運的「老鼠」說,「何不食肉糜?」
北大教授儲殷:教育是為了讓社會分層
相比清華劉瑜教授的心靈毒雞湯,北大教授儲殷的觀點雖然道出了教育最為殘酷的一面,但卻是大部分人不得不面對的真相。
儲殷教授對於劉瑜教授的言論,進行了直接的反擊,他說「他們勸你看開,不是真的讓你看開,而是讓你認命。」但是,一旦認命,人生就真的結束了。
儲殷教授在一次演講中說到,教育的目的就是讓社會分層,通過考試來劃分社會層次,分數的高低決定了孩子未來的發展方向。的確如此,我們現行的教育制度就是要選拔一批人,淘汰一批人,中考要實現普職分流,50%的人進入普通高中,然後再通過高考考入大學,成為白領;剩下的50%,進入職業高中,選擇一門技術,畢業後就業,成為藍領。
如果不努力就會成為別人成功路上的墊腳石。
這一代的家長很失敗
連貴為北大教授的儲殷,在談到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時,也表示自己十分迷茫,做得很失敗。
現在的家長失敗的原因,在於迷茫:一方面希望孩子擁有一個好的未來,不斷給孩子增加負擔;另一方面又心疼孩子把全部時間都花在學習上,完全沒有自己的時間。在是做一個「虎媽」還是「貓媽」中搖擺,是讓孩子接受快樂教育、輕鬆上增,還是讓孩子贏在起跑線,舉棋不定。
郎朗是我國著名的鋼琴天才,但他的鋼琴天賦並非天生,而是在童年時,他的「虎爸」強迫得來的。在郎爸的嚴格要求下,郎朗每天除了吃飯睡覺就是練琴,即使發燒也要堅持練一個小時,總是對他怒吼到「你還努力得不夠」,甚至給郎朗一片藥片,對他說,「如果不想努力,就可以吃下它。」
如果沒有郎爸近乎殘忍地調教,也沒有今天聲名顯赫的郎朗。
現在的教育永遠會淘汰一批人,你是想做郎爸那樣的「虎爸虎媽」,讓孩子在童年時多吃點苦,在中高考殘酷的淘汰中獲勝,最後迎來人生高光,還是選擇清華教授劉瑜那樣,對現實認命,讓孩子在中高考中淘汰,成為一個真正的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