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道破中國教育問題,學校減負,教育成家庭投入無底洞

2020-12-04 老李侃學習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渠敬東,一語道破中國教育問題,發人深省。

他認為學校減壓減負快樂童年是「異想天開」,甚至學校減壓減負是國民教育資源的退出。

學校減壓減負、快樂童年是異想天開

渠教授在第2屆「大學——中學」圓桌論壇上曾經發表精彩演講,把脈當下中國教育,一語道破中國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他認為教育成了家庭資源無限投放的無底洞。學校減壓減負,然而孩子們在學校裡輕鬆快樂,一出校門就被家長們領著進了各種輔導班。

但家長們又不得不領著孩子進輔導班,因為孩子們將來的命運無法預料,落下一步就可能意味著毫無出路。他覺得今天教育最大的問題是國民教育裡最好的教育資源都退出了教育。

當我們學生在中小學校中不斷降低培養目標,他特別的心疼,他認為這是國有資產的流失。

不愧為北大社會學系的教授,其發言一針見血,引人深思。即使學校裡減了負,孩子們在學校裡快樂了,但是出了學校依然會被家長要求進各種輔導班,因為沒有家長會拿孩子的未來去冒險。

童年的快樂,可能會意味著將來生活的巨大風險。

拒絕形式主義的減負

個人是非常贊同渠教授的這種觀點的,即使學校裡減壓減負,孩子們也不能得到真正快樂的童年。

在這個信息爆炸知識呈指數級增長的時代,我們需要學習的知識只會越來越多,很難不斷的減少。

那種形式主義的減負,個人認為是不可取的。正如渠教授所說,那種減負造成國民教育中最優秀的資源退出了教育,是國有資產的流失。

這是從國家角度講,但是從家庭角度講,形式主義的減負,孩子們在學校裡快樂了,但是出了校門依然要面臨巨大的學業壓力,與此同時,家長們又徒增經濟負擔,這或許是一種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行為。

可能減壓減負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或許它還需要進一步的改進。

終身教育、職業教育勢在必行

在這個信息爆炸知識呈指數級增長的時代,我們的知識生存門檻提高了。也就是說要想在這個社會上更好的生活生存,我們需要比以往學習更多的知識。

也就是說我們需要學的內容更多,純粹地減負是違背這一規律的。

但是我們可以從其他方面另闢蹊徑。我們可以大力發展終身教育體系,在現有學制之下,採取更多的學歷提升策略。

同時也要打破那種唯學歷論的觀點,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培養專業化人才,而不是讓一紙學歷成了孩子們未來生活的判決書。

比如歷來存在爭議比較大的英語和數學兩個學科,在需要他們比較少的專業裡,我們可以適當降低對英語和數學的要求。

甚至在某些專業中我們可以將英語作為一個非重點考察科目。比如在考研的時候,我們或許可以降低對英語的考察,培養更多的專業化人才。

而且有的時候我們把課程密度設置的過大,造成很多的孩子,完全失去了對學習的興趣。在他們智力發展還不成熟的時候,拼了命地學習,等他們上完大學踏入社會以後,在更需要學習的黃金時期,卻隨波逐流。

發展終身教育體制,強化職業教育,破除文學理論觀念,或許對個人、對家庭、對企業、甚至對國家都會有利。因為這樣我們可以減少不必要的課時消耗、時間消耗,同時能夠從更多元化的角度去選拔更多的人才為國家服務。也不必再讓一些人才,因為某科成績的短板限制,而錯失了機會。

總而言之,國家的基礎在教育,我國教育的發展推動了國家的強大,隨著我國的不斷強大,又推動了教育的發展,但是我們希望教育能夠更好的發展,為國家的發展提供更加強勁持久的動力。

你覺得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相關焦點

  • 北大教授:別再爭論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了,真正的敵人是功利主義
    最近,在《文化縱橫》與南都觀察共同舉辦的一場座談會上,北京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劉雲杉做了專題演講,剖析了教育焦慮現狀背後的深層邏輯。 劉教授說:現在的教育,已經進入了「龜兔賽跑2.0版」。
  • 當下教育最大的問題,並不是教育雙軌制,而是理念和方法
    作者認為:並不是學校的優質資源在退出或退步,而是市場經濟之下,優質資源大量湧向市場。而學校的進步與之相比顯得小得多,才給人造成了雙軌制的錯覺。如今方方面面卻把板子打在私立學校和培訓行業上,這是極其不公平的。 最近,渠敬東教授的一篇文章刷屏了。不過,我倒是有一些不同意見,藉機記錄一下自己的想法。
  • 教育一面減負一面增加考試科目,難道不是有點荒謬嗎?你怎麼看?
    北大教授渠敬東曾經談到教育減負,他認為教育減負是國民教育資源的流失,他對此感到很痛心。其實我們在減負的過程中也形成這樣的怪現象:一面是公辦學校內學生負擔減少,另一方面是課外補習和私立學校學生負擔增加,當面對這個怪圈的時候,我們要深思。
  • 教育陷入全面競爭狀態,成了家庭資源無限投放的無底洞
    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社會學系教授、教育學院兼職教授我在北大教書,原來也在清華教過十年書,這些年來確實有點體會,我來談談我的感受
  • 家長激憤退群,將「教育減負」問題再次推上風口浪尖
    近日,江蘇一家長錄視頻痛斥班級家長群異化,直呼「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獲得海量轉發和點讚,人們紛紛呼籲解決這一難題,並將「教育減負」問題再次推上風口浪尖。中國教育減負的初衷本是減輕學生負擔,但最後減負卻變成了增負、轉負。
  • 清華教授朱邦芬:培養孩子成材的4要素!教育,要先學會「鬆綁」
    一直以來我們的教育理念,總是要求著孩子「早學、多學、多練」。一方面的「成功」,也帶來了許多負面的效應。在教育功利化的影響下,甚至出現了許多「讀書無用」這樣的思想。而如今「減負」和「素質教育」的口號盛行,我們究竟如何培養出真正一流的學生?
  • 從平成廢物到令和猛男,從減負到增壓:日本教育減負40年簡史
    因此,在日本的教育專家提出了「教育減負」,以及如何讓教育適應經濟的相關討論之後,日本的家長們迅速成為了搖旗吶喊的一批人。日本政府的減負初衷,是為了能夠讓日本的學生不再死讀書,而是能夠多培養一些興趣,將他們的創新能力激發出來。然而教育減負後,一切變得不需要爭,也不能爭,成績再好也沒辦法上重點學校,只能靠運氣。在這樣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學生,把自己的人生寄託於「運氣」上面。
  • 北大教授深度分享:教育進入「龜兔賽跑」 2.0版,爭論素質還是應試...
    「龜兔賽跑」1.0版本 應試教育下,學生負擔很重,中國的家庭都在為競爭而學習,「不能輸在起跑線」;但是中國的學校又在致力於讓「所有的學生一樣的好」,這是一個悖論。 這,就有了「龜兔賽跑」1.0版本。
  • 教育之殤
    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上臺發表精彩演講,把脈當下中國教育,言之有物,觀察犀利,思想潮推薦閱讀。,我認為中國的教育是沒有出路的。,學校在校與校之間競爭的角度理解教育,個人的教育更是陷入了一個全面的競爭狀態。
  • 教育時評:教育改革何時走出「悖論」?
    最近,一家智庫總結出中國教育改革的十大悖論,包括一方面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推動學生學習減負,另一方面依舊高舉高考指揮棒不動搖;一方面強調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另一方面卻用唯一答案和統一思想禁錮學生的獨立性思考和審辯式思維。
  • 渠敬東:只在技術上討論教育問題,是沒有出路的
    我在北大教書,原來也在清華教過十年書,這些年來確實有點體會,我來談談我的感受:我現在覺得教育要不斷地反思它的目的究竟是為了什麼。我個人認為教育要重回學生的健康。剛才朱卓君校長講得對,「學生要刻苦,但不要痛苦」,我說的健康,就洛克說的那句「健康的心靈寓於健康的身體」,當然今天這個健康有多層的含義。
  • 用教育軟體科學「減負」
    正確、科學地對待「減負」已成為教師、家長、學生以及全社會共同關心的、探討話題。從事基礎教育多年的教師認識到,靠增加練習、重複性勞動讓學生學習是不正確的做法。關鍵是高效率地讓學生會學和學會,學生學會了,就不覺得負擔重。孩子們常常被當作教育的灌輸對象,填鴨式的教育方式遏制了他們豐富的想像力,他們巨大的潛能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
  • k12教育減負的可操作性分析,最終加劇兩極化演變
    假設有一個資本運作,專門就是僱傭水軍通過各種新媒體來吹噓教育減負的必要性。大家覺得這個資本的後臺會是國外的資本主義,還是社會上的高資產階層?很遺憾這個選擇題現在對於很多家長來說都沒有選擇的意義了。因為這種趨勢已經非常明顯地影響到人們的認知,和政策的推行。
  • 省委教育工委 省教育廳召開新聞發布會 介紹《教師減負十八條...
    有利於切實減少對中小學校和教師不必要的幹擾,營造良好的教育教學環境,讓教師全身心投入教書育人工作,落實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體現了黨委和政府對廣大教師的深切關懷。此次出臺的《中小學教師負擔十八條措施》,積極回應基層一線教師熱切期盼,旨在進一步營造良好的教育教學環境,讓教師全身心投入教書育人工作,落實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旨在進一步完善中小學教師管理制度建設、弘揚全社會尊師重教的濃厚氛圍,為推進我省教育事業公平而有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江西日報記者:師德師風一直是社會比較關注的問題,能否介紹一下今年我省師德師風建設的一些舉措。
  • 【GET2020】北大教育學院楊釙:在線教育彌合了城鄉接受基本公共...
    【GET2020】北大教育學院楊釙:在線教育彌合了城鄉接受基本公共教育服務的差異 作者:李梓毅 發布時間:
  • 北大教授尖銳發問:中國高等教育為什麼能容忍如此巨大的分化?
    中國的教育改革任重道遠。 1 中國高等教育的三個迷思 教育財政研究簡單說就是研究有關教育的錢。今天我想談幾個問題: 第一,中國高等教育的迷思。
  • 美國劍橋國際教育與北大青鳥文教集團聯手加強國際教育
    期間,劍橋提別安排北大青鳥文教集團的相關人士參觀了4所美國高中學校。2017年4月19日, CIIE NETWORK(美國劍橋國際教育集團)董事會主席Steven Gao先生與來自中國北大青鳥文教集團的董事長初育國先生就加強兩者之間的國際教育、文化體驗及交流、未來的合作意向籤署了合作備忘錄。
  • 抓安全促減負 縣教育系統召開安全與減負工作專題會議和專項培訓
    為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安委辦、應急管理部安全防範工作視頻會議精神和省、市、縣安全生產工作緊急會議精神,深刻汲取我市「10·1」火災事故教訓,紮實推進校園安全風險隱患排查專項整治工作,結合工作實際,11月29日上午,清徐縣教科局在清源中心小學校多功能會議室組織召開了「清徐縣教育系統安全工作例會暨消防安全培訓會議
  • 北大教授劉雲杉:當教育被異化為戰場,焦慮與內卷只能糾纏不休
    豆瓣「985廢物自救小組」前幾日,北京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劉雲杉,在「第七屆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談到了現代教育生態中的「無限病」,話語間透露出焦慮之下的社會所帶給孩子們的影響。劉雲杉教授無限的兒童、無限的軍備競賽,這是現代的無限病。
  • 北大附屬實驗將入駐 世茂御龍海灣再添精英教育
    世茂集團執行董事、世茂旅遊總裁劉賽飛,及北大青鳥集團總裁、北大青鳥教育集團董事長初育國代表雙方籤署了合作協議。  北大附屬實驗學校由北大青鳥教育集團下轄,是集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為一體的寄宿制學校,已經成為中國基礎教育的一面旗幟。世茂御龍海灣北大附屬實驗學校將秉承北大「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光榮傳統,依託北京大學的辦學優勢,將北京大學優質教育資源全方位整合到大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