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平成廢物到令和猛男,從減負到增壓:日本教育減負40年簡史

2020-12-05 職得日本

從「寬鬆教育」到「鬆懈教育」,往往只有一步之遙......

上世紀60年代,日本迎來了經濟發展高光時刻。幾乎所有家庭都希望讓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因此上大學的考試競爭也變得異常激烈。

在人口稠密,教育資源匱乏的大背景下,他們這輩人不得不擠上應試化教育的獨木橋。

激烈競爭的大學入學考試,又蔓延到整個基礎教育,導致基礎教育非常應試化,產生了包括「填鴨式教育」、「考試地獄」等一系列說法。

之後由於經濟進一步發展,就業崗位直線增長,日本人的可支配收入明顯增加。家庭條件優越起來的家長們,對隨之而來的「高強度學習」產生了質疑:生活條件改善了,我們的孩子為什麼還要學得那麼苦?

因此,在日本的教育專家提出了「教育減負」,以及如何讓教育適應經濟的相關討論之後,日本的家長們迅速成為了搖旗吶喊的一批人。

怨聲載道的社會情緒,迫使文部省在1976年12月18日順應民意,發布了名為《關於改善小學、中學及高中的教育課程基準》的答覆報告:課本從300頁變成了150頁、沒有應試教育、沒有重點化高中... ...一切都成了「寬鬆學習」

△在日本接受寬鬆教育的一代人,被稱為「ゆとり世代」

此後的四十多年,寬鬆教育就成為了日本基礎教育秉持的方針。而真正完整、徹底地享受到這些減負「成果」的,正是平成一代... ...

「平成之豚」

那時候的日本家長們,總幻想著自己的孩子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下能多方面發展,成為一個全能型人才。然而命運卻和日本開了個玩笑,這次減負根本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反而還起了一系列的副作用。

日本政府的減負初衷,是為了能夠讓日本的學生不再死讀書,而是能夠多培養一些興趣,將他們的創新能力激發出來。

然而教育減負後,一切變得不需要爭,也不能爭,成績再好也沒辦法上重點學校,只能靠運氣。在這樣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學生,把自己的人生寄託於「運氣」上面。

另一方面,雖然當時實行教育減負,但民眾的升學需求和競爭態勢並沒有變化。由於教育政策只能約束公立教育部門,在此情況下,相對自由的私立學校,開始逐漸在優質教育方面佔據了優勢。

而這帶來的直接影響,就是私立學校的學費私成為公立學校的2~3倍,普通家庭難以承擔,對家庭經濟條件不夠好的學生而言非常不公平。

在教育成本增加之後,中產階級家庭的生育壓力隨之增大。因此,雖說不能將日本社會的老齡化完全歸咎於「教育減負」的寬鬆政策,但在某種程度上,這種政策對日本社會的老齡化,確實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

總之,拋去那些真正自律的一小撮精英之外,大多數年輕人只好將精力投入到了娛樂行業,尤其是動漫和遊戲當中,過得渾渾噩噩。

△NHK曾專門在街頭採訪一些年輕人,詢問「當戰爭來臨的時候,年輕人是否願意為國捐軀」,以上是一些年輕人的回答

雪上加霜的是,不久之後日本出現了經濟危機,整個社會的經濟一下子全部倒塌。學無所成的教育加上社會的壓力,使得日本的青年人紛紛選擇逃避,於是「平成之豚」、「平成廢物」的稱號出現了。

他們的生活狀態,被老一輩經濟學家形容為「只關心自己為圓心,半徑三米之內的事」。這些「豚」,是日本一個時代的悲劇。

一場教育減負,讓兩代人成為廢人。終於在2016年,日本政府決定徹底告別寬鬆教育的時代,又開始「增負」起來。

「令和猛男」

然而,「平成之豚」的後遺症仍舊在影響著日本。到了2019年之後的令和時代,日本新一代年輕人又變成了「令和猛男」。

所謂的「令和猛男」,通常指的就是那些比男人更帥,比女人更美的「無性別男子」。他們喜歡追求美好的事物,在打扮自己的時候,從來不尊崇男人要像男人,女人要想女人的觀念,而是追求極致的美麗或者帥氣。

之所以如此,這跟「平成之豚」時代所發展起來的動漫和二次元文化息息相關。但在「平成養豚」的年代,隨著動漫二次元的爆發式發展,俊男美女、二次元卡哇伊形象等等成為人們新的追求。在這種情況下,令和一代的年輕人過分追求所謂的「中性美」。

△來源見水印

減負,是對是錯?

當然,我們無法嘲笑日本被「廢掉」的那些年輕人,反而覺得可悲之下又有一些擔心。

當年日本提出所謂的教育減負政策,降低課業難度,減輕學生負擔,不公布成績,不對學生進行排名,學習內容減少三成,上課時間縮減一成... ...與我們當下實行的減負相當類似。

就像曾經被詬病的90後,雖然我們把「平成廢物」的產生,完全推諉給「寬鬆教育」有失偏頗,但從現在日本政府所實施的教育政策來看,他們無疑覺得當年的政策是不妥當的,從「寬鬆教育」到「鬆懈教育」可能只有一步之遙。

凡事都應以史為鑑。中日兩國同屬於東亞儒家傳統文化圈,具有很強的學歷社會意識,相似的社會背景使得日本30多年「寬鬆教育」的經驗教訓,對我國有很大的借鑑意義。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家長提出學習減負,讓孩子能有空做自己的事情。但家長是否想過:如果只有自己的孩子在減負,而其他人的孩子卻在拼命學習,這種做法會導致怎樣的後果?

孩子並不能會像大人那樣思考,一旦驟然減負,很多孩子就會像日本「平成之豚」一樣失去方向。這一點,日本已經用自己的慘痛教訓給我們上了一課。

日本教育學會會長,廣田照幸曾經說過:寬鬆教育急切地追求創造力的培養,但忽略了創造力產生的前提——基礎知識的積累與鞏固。

所有的創造力都必須紮根於基礎知識,才有可能產生。否則,讓孩子隨意地發揮想像力,只能是空中樓閣、紙上談兵。

●最新:2020年日本大學實際就職率排行榜!第一所高校蟬聯四年第一

●日本泡沫時代房價崩盤簡史:那些買房和沒買房的人,都怎麼樣了

●嬰兒潮、泡沫、冰河期、寬鬆世代:日本各年代人群都有何特點?

相關焦點

  • 河南農大校長張改平委員:為中小學生減負 也要為大學生增壓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5月25日消息,中小學生減負問題多年來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也是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面臨的重大問題。教育部等九部委2018年聯合印發《中小學生減負措施》,明確並強化政府、學校、校外培訓機構、家庭等各方責任。
  • 用教育軟體科學「減負」
    正確、科學地對待「減負」已成為教師、家長、學生以及全社會共同關心的、探討話題。從事基礎教育多年的教師認識到,靠增加練習、重複性勞動讓學生學習是不正確的做法。關鍵是高效率地讓學生會學和學會,學生學會了,就不覺得負擔重。孩子們常常被當作教育的灌輸對象,填鴨式的教育方式遏制了他們豐富的想像力,他們巨大的潛能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
  • 減負,不是不要負擔,一點負擔都沒有,那就不可能學到知識
    沒想到,一些家長得了「減負症候群」。減負本來是教育部門提出來,為了減輕孩子課業負擔。既然要減負,當然是負擔過重才存在這樣的問題。可是,現在減負被一些家長當作時髦來追了,一張口就是減負。老師正常布置作業,對學生進行訓練,一些家長也以減負為理由,跟老師唱反調。說真的,這樣的家長,最後只能害了自己的孩子,對老師,毫髮無損,真不知這些家長是怎麼想的。比如,最近就有家長在網上抱怨,老師讓學生寫周記,說孩子那麼小,才五年級,哪有那麼多可寫。讓孩子寫周記,不是折騰人嗎?
  • 抓安全促減負 縣教育系統召開安全與減負工作專題會議和專項培訓
    為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安委辦、應急管理部安全防範工作視頻會議精神和省、市、縣安全生產工作緊急會議精神,深刻汲取我市「10·1」火災事故教訓,紮實推進校園安全風險隱患排查專項整治工作,結合工作實際,11月29日上午,清徐縣教科局在清源中心小學校多功能會議室組織召開了「清徐縣教育系統安全工作例會暨消防安全培訓會議
  • 《中小學生減負調查報告》發布:減負成共識,老師要怎麼做?
    近日,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發布《2018年中小學生減負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該報告顯示,中小學各個年級普遍存在學業負擔問題,減負問題已十分嚴峻。有近七成的家長表示支持「減負」,並提出了多條減負建議。
  • 北大教授道破中國教育問題,學校減負,教育成家庭投入無底洞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渠敬東,一語道破中國教育問題,發人深省。他認為學校減壓減負快樂童年是「異想天開」,甚至學校減壓減負是國民教育資源的退出。學校減壓減負、快樂童年是異想天開渠教授在第2屆「大學——中學」圓桌論壇上曾經發表精彩演講,把脈當下中國教育,一語道破中國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他認為教育成了家庭資源無限投放的無底洞。學校減壓減負,然而孩子們在學校裡輕鬆快樂,一出校門就被家長們領著進了各種輔導班。
  • 減負潮汐波動的周期性怎麼破
    說它老,幾十年前,國家領導人就開始高度重視這個問題;說它大,中小學生負擔過重問題,關乎中國教育現代化的全局,關乎每個孩子的健康成長,關乎每個家庭的未來;說它難,是因為這個問題已成為當代中國教育最大的「頑症」,屢治難除。
  • 「兩會聲音」全國政協委員張改平:建議為中小學生減負 為大學生加壓
    大河網訊(記者 張楠)中小學生減負問題多年來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也是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面臨的重大問題。5月25日,記者採訪到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河南農業大學校長張改平,對於這個問題,他提出在為中小學生減負的同時,也要為大學生增壓,適當增加大學生學業負擔。
  • 教育一面減負一面增加考試科目,難道不是有點荒謬嗎?你怎麼看?
    北大教授渠敬東曾經談到教育減負,他認為教育減負是國民教育資源的流失,他對此感到很痛心。其實我們在減負的過程中也形成這樣的怪現象:一面是公辦學校內學生負擔減少,另一方面是課外補習和私立學校學生負擔增加,當面對這個怪圈的時候,我們要深思。
  • 基層減負年是什麼意思?給基層減負要怎麼減
    呼籲多時的給基層減負,終於迎來一個重要通知。  3月11日晚上,中辦印發的《關於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的通知》全文公布。《通知》說,2019年要解決一些困擾基層的形式主義問題,切實為基層減負。  而2019年正式被確定為「基層減負年」。  出擊  十八大以來,中央狠抓作風建設。
  • 上海又出減負新政有家長卻不買帳
    近年來,上海不斷推出新的減負政策。2004年,上海市教委推出在部分區縣率先進行減負監控機制試點,對中小學課程計劃的執行情況、學生課外作業量、學生睡眠時間、集體補課和考試成績排名與公布名次等問題進行督查。
  • 家長激憤退群,將「教育減負」問題再次推上風口浪尖
    近日,江蘇一家長錄視頻痛斥班級家長群異化,直呼「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獲得海量轉發和點讚,人們紛紛呼籲解決這一難題,並將「教育減負」問題再次推上風口浪尖。中國教育減負的初衷本是減輕學生負擔,但最後減負卻變成了增負、轉負。
  • k12教育減負的可操作性分析,最終加劇兩極化演變
    假設有一個資本運作,專門就是僱傭水軍通過各種新媒體來吹噓教育減負的必要性。大家覺得這個資本的後臺會是國外的資本主義,還是社會上的高資產階層?很遺憾這個選擇題現在對於很多家長來說都沒有選擇的意義了。因為這種趨勢已經非常明顯地影響到人們的認知,和政策的推行。
  • 讓社保降費減負落地 他們這樣行動
    為確保社保降費減負工作落實、落地、落細,6月26日,由涪陵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區稅務局聯合開展的「社保降費減負宣傳培訓進園區」活動走進涪陵新城區,為涪陵新城區的企業實地宣講解讀相關政策,確保社保降費減負政策措施不折不扣落實到位,進一步優化涪陵區的營商環境,讓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涪陵新城區20家企業財務人員和社保經辦人員參加培訓。
  • 教育部,別信寧南山的,我們的孩子需要減負!
    一、減負造惡果?   寧南山先生稱,「近年來我國教育減負的總體思路,已經出現了極大的負面後果!」   寧先生說:2015年的世界冠軍是美國隊,2016年的世界冠軍依然是美國隊,2017年的世界冠軍則是韓國隊。   2、疲於奔命的年輕父母和孩子的分化   原因則是接送孩子的問題,這個問題也是引起寧先生大發牢騷的主要原因。
  • 不想讓你的孩子減負,就能阻止階層固化嗎?
    非常重視考試,日本、韓國、臺灣、新加坡和東南亞很多國家都是應試教育,但是中國的應試教育,效率是最低的,中國的應試教育成才率非常低,我們之所以在各路競賽中看到各種中國天才,實際得益於我們一個廣大的人口基數。在批判教育部減負的文章中,甚至有人把近年中國奧賽的頹勢歸根於減負,其實恰恰相反,中國應試教育的最大問題就是沒有拔尖人才。
  • 省委教育工委 省教育廳召開新聞發布會 介紹《教師減負十八條...
    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還將會同有關部門,進一步完善工作機制,加大指導和督查力度,切實將教師減負落到實處。發布會上,曹伴好介紹了我省將要開展的第三屆「感動江西教育年度人物」推選活動和「新時代學生心中的好老師」宣傳推介活動。
  • 顧滄龍:基層減負應是「相向運動」
    自2019年新華社發布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於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的通知》,明確提出將2019年作為「基層減負年」,基層減負工作已開展整整兩年。這兩年圍繞為基層減負,著力解決政績觀錯位,文山會海反彈回潮,督查檢查考核過多過頻、過度留痕,幹部不敢擔當作為等問題,切實為基層幹部鬆綁減負,激勵了廣大幹部擔當作為、不懈奮鬥。但在這過程中,還是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問題。筆者認為,基層減負不僅是上級部門的「獨角戲」,作為基層尤其是基層幹部也應該積極配合、迎難而上,拿出壯士斷腕、刮骨療毒的勇氣來徹底改變基層的「痕跡主義」「形式主義」等不正之風。
  • 力戒形式主義,以釘釘子精神做好基層減負工作
    △2020年12月24日至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民主生活會,習近平主持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2020年歲末,中央政治局召開民主生活會。中央政治局的同志聯繫工作實際,逐個發言,交流思想、檢視問題、深刻剖析,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其中便包括帶頭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和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的實際情況。習近平總書記主持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
  • 繁體字和珠算納入中小學教材?教育部已確定,網友:這才真正減負
    如果大量增加繁體字的識讀,不但與教育減負背道而馳,而且孩子識讀了大量的繁體字,在現實生活中很少用到甚至根本用不到,簡直就是浪費時間精力徒增壓力。@軒軒爸爸:都早已資訊時代,算盤還能用得上嗎?電子產品上都附帶計算器,就連隨身帶的手機也都有計算器,比算盤方便又好使。再說,就是想用算盤,如今大街上也沒地方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