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生減負調查報告》發布:減負成共識,老師要怎麼做?

2020-12-04 中國日報網

近日,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發布《2018年中小學生減負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該報告顯示,中小學各個年級普遍存在學業負擔問題,減負問題已十分嚴峻。有近七成的家長表示支持「減負」,並提出了多條減負建議。

一、轉變教育質量評價理念,建立合理的評價制度

《報告》顯示,有49.52%的家長認為減負應該改革中考和高考制度,使用多元的綜合評價標準。

當前教育或多或少還是處於以成績為評價傾向,這在一定程度上剝奪了學生發展的個性空間。學生減負要求老師也要改變以成績為導向的評價模式,用多元維度評價學生。

「網際網路+」為教育帶來了新的行業形態,101教育PPT作為一款新型的備授課軟體,完善的班級管理學情分析功能可以輔助老師完成多維度評價工作。它擁有記錄每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情況、隨堂作業及課後作業的準確率等多種功能,還能夠精準還原學生學習行為軌跡,用大數據協助老師進行教學全景分析、指導老師的多元化評價工作。

二、提高教學效率,優化課堂教學

《報告》中,有38.19%的家長呼籲減負要提高教師素質,且高年級的訴求更加明顯,五六年級均有超過四成家長持此看法。

教學是一個信息傳輸的過程,教師素質高低也影響著教學信息傳輸的速度。優秀的老師必須學會利用各種教學手段,讓學生更快地理解其所講授的知識。例如,101教育PPT備授課軟體中擁有多達七十餘個學科工具,能夠為抽象概念提供具象化的演示,並輔助老師講授複雜的知識點。數學、語文、英語、物理等多個學科的老師都能在其中找到適合的工具,以高質量的授課方式提高課堂效率。

三、配置多元課程,促進課程的有效實施。

為減輕學生學業負擔,在《報告》中,有56.26%的家長建議以寓教於樂、提升孩子興趣的方式達到學習目的。

老師在教學中將遊戲融入課程,擺脫枯燥的傳統單向說教模式,可以使信息傳遞更加生動。101教育PPT備授課軟體在遊戲化學習方面頗有建樹。例如,互動工具中的「隨機組隊」、「團隊競賽」、「送花鼓勵」就可以幫助老師們快速完成分組、統計、獎勵的遊戲過程,輕輕鬆鬆就能組織一次完美的課堂互動。

信息化教學已經成為了許多老師的自我提升的最有效手段,在備課、批改作業、製作課件、管理學生等多方面都能為老師提供多樣的教學輔助功能。還有許多老師在一段時間的使用後驚喜地發現,使用信息化教學不僅能給孩子們減負,還能給自己減負。老師們減少了繁瑣的工作、減輕了職業倦怠感,就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於教學,以人為本、以心換心的良好教學氛圍才能逐漸形成。

來源:東北新聞網

相關焦點

  • 河南農大校長張改平委員:為中小學生減負 也要為大學生增壓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5月25日消息,中小學生減負問題多年來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也是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面臨的重大問題。教育部等九部委2018年聯合印發《中小學生減負措施》,明確並強化政府、學校、校外培訓機構、家庭等各方責任。
  • 糖貓詞典筆為中小學生科學「減負」 更懂賦能!
    在我國,教育「減負」的政策長期存在,可是現實情況卻是:學生的課業負擔越來越沉重。沒有家長敢真正讓自己的孩子減負,學校裡的各種減負措施,反而加重了家長和學生的課外負擔。給家長有效減負,就是給教育加分對很多中小學生家長而言,辛勤工作了一天回到家卻不能休息,而是另外一份「工作」的開始。打開家門,不僅要煮飯、做家務,照顧孩子的飲食起居,還要批改作業、輔導孩子的功課。有些家長無力輔導學生,通常會選擇送孩子上輔導班或請家教老師,從而背負上更大的經濟壓力。
  • 「社會37度」學校減負致輔導班搶位:家長真的「瘋了」?
    一旦成績不好,家長就會怪老師教得不好。但孩子只是在課上聽講,不做練習不考試,怎麼檢驗學習成果?而面對全國範圍內進行的「減負」行動,楊勁松的回應是讓孩子上作文、英語、數學輔導班。2018年,教育部等九部門出臺了《中小學生減負措施》(減負三十條),要求各省份結合實際出臺落實的具體方案。
  • 「兩會聲音」全國政協委員張改平:建議為中小學生減負 為大學生加壓
    大河網訊(記者 張楠)中小學生減負問題多年來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也是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面臨的重大問題。5月25日,記者採訪到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河南農業大學校長張改平,對於這個問題,他提出在為中小學生減負的同時,也要為大學生增壓,適當增加大學生學業負擔。
  • 減負潮汐波動的周期性怎麼破
    改革開放以來,對於中小學生課業負擔的治理,呈現出一種潮汐波動現象:民間呼喚的緊了,引起高層重視了,地方就抓一陣;高層不強調了,地方換人了,減負也就在人們無奈的嘆息聲中偃旗息鼓了,而學生的課業負擔往往變本加厲,變得更加嚴重。減負工作如何走出這種潮汐波動的周期性,破解中小學生負擔過重的路到底怎麼走?我認為,必須系統施策,綜合治理。首先必須抓住制度性減負的「牛鼻子」。
  • 基層減負年是什麼意思?給基層減負要怎麼減
    呼籲多時的給基層減負,終於迎來一個重要通知。  3月11日晚上,中辦印發的《關於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的通知》全文公布。《通知》說,2019年要解決一些困擾基層的形式主義問題,切實為基層減負。  而2019年正式被確定為「基層減負年」。  出擊  十八大以來,中央狠抓作風建設。
  • 上海又出減負新政有家長卻不買帳
    近年來,「開學第一課」、減負、校園安全似乎成了9月份新學年的「三部曲」,這不,9月1日晚央視播出「開學第一課」後,上海的「中小學減負新政」在9月2日晚出臺了。與以往不同的是,前不久中央剛頒布了「改革並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文件,上海的「新政」可謂力度空前。
  • 教育部已確定,網友:這才真正減負
    在教育減負搞得如火如荼的熱潮下,有人仍覺得當今中小學生學習負擔太重,童年不夠快樂美好,活得太累像老太小老頭。然而,有政協委員反其道而行之,建議在中小學教材內增加教學內容的提案。簡化漢字多年,人們都習慣使用簡化漢字,為什麼要回到從前使用繁體字?再說,即使回到從前,到底回到哪個「從前」呢?歷史上不同時代,使用的繁體字也有所差別,難不成追溯到文字源頭—甲骨文,回到「甲骨文時代」?
  • 顧滄龍:基層減負應是「相向運動」
    自2019年新華社發布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於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的通知》,明確提出將2019年作為「基層減負年」,基層減負工作已開展整整兩年。基層減負,上級需主動擔責。問題在基層,根源卻在上級。基層應該是落實責任的「第一線」,是要真刀實槍解決實際問題的。然而現實狀況卻是不少地方的基層幹部不僅要抓落實還要花費更多精力用來應對來自上級的各項任務和各種考核壓力。例如在「屬地管理」的名義下,各地各種名目的「責任狀」層出不窮。這種不顧權責,板子都往基層打的做法其實就是一種推責的行為,把本應由上級部門擔負的責任紛紛「甩鍋」給了基層。
  • 從平成廢物到令和猛男,從減負到增壓:日本教育減負40年簡史
    怨聲載道的社會情緒,迫使文部省在1976年12月18日順應民意,發布了名為《關於改善小學、中學及高中的教育課程基準》的答覆報告:課本從300頁變成了150頁、沒有應試教育、沒有重點化高中... ...一切都成了「寬鬆學習」△在日本接受寬鬆教育的一代人,被稱為「ゆとり世代」
  • 科學網—李邦河院士:為孩子減負是出大師之需
    李邦河說:「現在的孩子沒有童年和童趣,在學校要面對大量應試題目,課餘時間幾乎都在上各種補習班。如此教育,怎能培養他們學習的興趣和創造性?」 「錢學森之問」猶在耳邊,早已成國家之急,可對一般家庭來說,成大師太難,孩子能考上好大學足矣。這使李邦河十分憂慮。
  • 抓安全促減負 縣教育系統召開安全與減負工作專題會議和專項培訓
    為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安委辦、應急管理部安全防範工作視頻會議精神和省、市、縣安全生產工作緊急會議精神,深刻汲取我市「10·1」火災事故教訓,紮實推進校園安全風險隱患排查專項整治工作,結合工作實際,11月29日上午,清徐縣教科局在清源中心小學校多功能會議室組織召開了「清徐縣教育系統安全工作例會暨消防安全培訓會議」、「清徐縣中小學生減負工作動員會
  • 「雞娃」家長的焦慮成為減負的阻力
    哪個老師的課最難搶?這些都是家長熱議的話題。  一位從北四環外帶著孩子來上課的家長對記者說:「我家門口也有培訓班,但是學習氛圍和這裡比差遠了,反正都是花精力和金錢來上課,寧可路上遠一點,也想讓孩子上一個好老師的課。」她這麼一說,周圍家長紛紛點頭。記者了解到,幾個孩子都是大老遠跑來上課。
  • 教育一面減負一面增加考試科目,難道不是有點荒謬嗎?你怎麼看?
    北大教授渠敬東曾經談到教育減負,他認為教育減負是國民教育資源的流失,他對此感到很痛心。其實我們在減負的過程中也形成這樣的怪現象:一面是公辦學校內學生負擔減少,另一方面是課外補習和私立學校學生負擔增加,當面對這個怪圈的時候,我們要深思。
  • 家長激憤退群,將「教育減負」問題再次推上風口浪尖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參與者的新鮮感與熱情漸漸消退,群裡的信息發布和討論由最初的每天幾百條到幾十條再到後來的接近零條。老師只是在需要家長協同時,發布通知信息,其他成員偶爾發布一條信息,但回應者寥寥無幾,甚至鮮有成員回應。群成員都處於靜悄悄的「潛水」狀態、處於一種「集體沉默」狀態。
  • 減負減掉的不是寫作業時間,家長別理解對了,才能提高孩子的成績
    也有的家長會說,真想減負就減輕家長的負擔吧,別讓家長再批改作業了,家長輔導寫作業就已經夠難了,如果把教育都甩給我們家長,那要老師是做什麼的呢?面對家長的問題,小島老師想說,減負減掉的可不是寫作業的時間,家長別理解錯了。減負減掉的是不應該承擔的學習之重,盲目的補課學習項目,讓我們在義務教育基礎階段,大家的學習進度是一樣的。
  • 新華網評:基層減負要破除「開會發文檢查」路徑依賴
    關注基層減負系列網評之二:閆 華「嚴格控制層層發文、層層開會,著力解決文山會海反彈回潮的問題」「著力解決督查檢查考核過多過頻、過度留痕的問題」……近日,中辦印發了《關於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的通知
  • 中國中小學生學習時間"領跑"全球 課外班屢禁不止
    與中國「新四大發明」一同被寫入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的,還有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重的問題。近日,21世紀教育研究院發布的《我國中小學生「減負」問題研究報告》(以下簡稱「研究報告」)稱,我國中小學生課內外學習時間「領跑」全球。
  • 減負要破除「路徑依賴」
    ■洪 治 夏雲龍-解放軍報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人向領導報告,基層反映會議太多。領導脫口而出,明天開會研究一下。像這樣用會議落實會議,用文件落實文件,用表態代替整改落實,是一種典型的「路徑依賴」。領導幹部真心為基層減負,就要善於打破「路徑依賴」,把領導方式和工作方法轉到現代、科學、法治的軌道上來,讓數據多「跑腿」、官兵少「跑路」,真正立起精準、簡潔、高效、快捷的工作導向。
  • 省委教育工委 省教育廳召開新聞發布會 介紹《教師減負十八條...
    發布會上,曹伴好介紹了我省將要開展的第三屆「感動江西教育年度人物」推選活動和「新時代學生心中的好老師」宣傳推介活動。此舉是為了持續營造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和全社會關心、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圍,推進師德師風建設,深入挖掘、持續宣傳、廣泛傳播好老師事跡,調動廣大教師爭當好老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