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37度」學校減負致輔導班搶位:家長真的「瘋了」?

2020-12-06 中國新聞網

【社會37度】

編者按:這裡的文字沒有浮華,沒有空談,沒有「標題黨」。信息轟炸的網絡時代,我們只希望安靜記錄身邊的故事,關注冷暖人生,帶你觸摸社會的提問。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1月4日電 題:學校減負致輔導班搶位:家長真的「瘋了」?

作者:郎朗

減負,這個在中國教育領域屢引爭議的話題,最近又火了。

因為朋友圈裡的一條爆款文章喊出「減負=製造學渣」,這一話題似乎又變得無解。

孩子的無奈,家長的焦慮,學校的糾結,輿論的爭執不休……讓孩子擁有可以「蕩起雙槳」的童年,怎麼這麼難?

資料圖:孩子離開學校 中新社發 張暢 攝

從「快樂童年」到「輔導班搶位」:

考試面前人人平等

雙十一還沒到,南京5年級學生家長楊勁松已經提前感受了一把「限時搶」的氛圍。

經考核,兒子符合輔導班的要求,可以從提高班升到尖子班。但學位有限,能不能升,還要看他這位爸爸的手速和家裡的網速夠不夠快。

楊勁松打開APP,盯著時鐘的秒針,「咔噠」,時間一到,手指瘋狂地點擊「搶位」,僅幾秒,所有的位子都沒了——26:1,這是當天的爭搶比例。

從事金融行業的他買東西會貨比三家,爭取最大性價比。可是給孩子報輔導班,他不挑老師不挑時間,搶到哪個上哪個。

這樣的自己,是4年前的他想像不到的。

彼時,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減少小孩以後的障礙。後來發現,孩子的努力才是更重要的。不僅是分數,在學習過程中體驗挫折,以及克服困難後享受成功的喜悅,這是不能替代的。

資料圖:昆明中小學生在圖書館自習室內寫作業。中新社記者 任東 攝

轉變還來自同輩競爭。楊勁松介紹,南京市不同區教育水平不同,民辦學校更是從教材開始拉開差距。當公辦學校孩子三年級開始學教育部英語教材的時候,民辦學校的孩子一年級就在學更難的朗文英語了。

公辦學校嚴格按照國家要求3點半放學的時候,民辦學校5點還在上課,每天多學2小時,除去假期,每年多學200小時,6年就是1200小時,孩子間的差距就這樣被拉開了。

「要想具有競爭力,至少要和別人處於比較平等的教育情況,只能額外上輔導班。」楊勁松說。「中考、高考,大家考的是一張卷子,考試面前沒有同情。」

當前的選拔制度下,他認為考試是唯一能把主動權把握到手上的東西。每年都有各種減負,但「打鐵還需自身硬」,對學生而言,唯一的規則只有兩個字:優秀。足夠優秀,以不變應萬變。

「幼年的快樂在成年之後會付出代價,而幼年吃點苦,成年以後才會享受更大的快樂。」楊勁松說,「這是守恆的,沒有捷徑可走。」

在這樣的背景下,每天不足7小時的在校時間和1個小時就能寫完的作業是遠遠滿足不了需求的。

「學校只是基礎教育,能讓孩子吃飽,但是不能吃好。」

為了讓孩子「吃好」,楊勁松改變了想法,送孩子去輔導機構「開小灶」,一開就是3個。

資料圖:學校門口,家長接孩子 中新社發 張暢 攝

減負之後:

家長真的瘋了?

在離南京180公裡的安徽省合肥市,6歲剛上一年級的兜兜暫時還感受不到這種競爭,他也不知道在減負政策下,自己的小書包輕了多少。作業不到1小時就能寫完,在每天5小時在校時間之外,他喜歡架子鼓、籃球、聽故事。

作為媽媽的周雨琪是當地的初中英語老師,她給了兜兜極大的自由。減負政策下,學校只會布置一些簡單的作業,比如抄寫16遍拼音,或是把課本後習題抄在作業本上等,每當這時,她就會替孩子完成一部分。

「抄了之後孩子還是不會用拼音拼讀,有什麼意義?」周雨琪說。利用省下來的時間,兜兜背了古詩,複習了英語單詞。

正在做作業的兜兜 受訪者供圖

她理解政策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落實起來會有很多問題。以前大家以考試為中心,有規則好做事,現在突然變了,大家很慌張。一旦成績不好,家長就會怪老師教得不好。但孩子只是在課上聽講,不做練習不考試,怎麼檢驗學習成果?

而面對全國範圍內進行的「減負」行動,楊勁松的回應是讓孩子上作文、英語、數學輔導班。

2018年,教育部等九部門出臺了《中小學生減負措施》(減負三十條),要求各省份結合實際出臺落實的具體方案。2019年10月28日,浙江省教育廳發布了《浙江省中小學生減負工作實施方案(徵求意見稿)》,又被稱「減負33條」。

浙江版方案對校內考試次數進行了嚴格規定,特別提出小學生到晚上9點,初中生到晚上10點,還未能完成家庭作業的,經家長籤字確認後可拒絕完成剩下的作業。

網絡上一邊倒的反對,認為這是在製造學渣。在大家都轉發那篇自媒體文章的時候,楊勁松的朋友圈卻顯得格外安靜,幾乎沒有人轉發相關信息。和外界看到的「南京家長瘋了」不同,實際上他和很多家長甚至拍手叫好。

資料圖:昆明中小學生在圖書館自習室內寫作業。中新社記者 任東 攝

「真正關注教育的家長不會把這文章當回事兒。」他說,在制度要求下,很多人按照這種要求學習,而自己的孩子卻更拼命了,「你們都不學了,我來學,多好的超車機會。」

楊勁松已經在給孩子看寒假班和春季班,他不相信教育改革。「考試制度和高標準是不會變的,人才選拔機制也不會變,上好學校的還是前面的學生。」在他眼中,優秀,是唯一需要遵循的規則。

周雨琪和楊勁松都意識到,教育是家庭的事情,陪孩子的過程也是家長成長的過程。而那些所謂「瘋了」的家長,更多的是從自身角度考慮問題。「原本學校要做的事情現在要自己做了,時間沒了,錢也沒了。」

「吐槽是沒有用的,能改變什麼呢?還不如好好學習,提升自己的能力。」楊勁松說。

資料圖:山西太原新建路小學的小學生們開始返校上課。張雲 攝

「減負」困局:

減負之後,矛盾叢生

明明是為了孩子好,「減負」為什麼不被認同?

太過了。這是楊勁松的回答,就像把一杯80攝氏度的水一下子降到20攝氏度,這種行政命令讓學校家長孩子都受不了。

在金融業深耕多年,他認為,減負引起家長焦慮,而焦慮背後都是生意。自媒體寫了家長的焦慮,贏得了流量,家長們為了孩子以後的發展,去買學區房、上各種課外輔導班、上早教……需要花錢的地方更多了,卻不一定有效果。

中國教育培訓領域的上市公司好未來近期發布的財報顯示,該機構總學生人次(長期正價課)從上年同期的約221萬人增長到本季的約341萬人,同比增長54%。有媒體評論,校內減負校外補,家長需要支出更多的精力和金錢,培訓機構反成最大獲利者。

作為老師,周雨琪認為,人才選拔機制不變的情況下,任何政策都是治標不治本。雖然課業壓力小了,可是近年來的中考高考難度卻越來越大了。

整個社會,謀求更好的發展就得通過各種考試來進行,高考、公務員考試都是如此。基礎教育大家是平等了,但是以後呢?「雖然自己和國家想讓孩子輕鬆,但是社會競爭不寬鬆,規則沒有變。」

一味地不允許學校考試、增加課外輔導教材,只會讓教育的機會更加不均等。公立學校減負了,但昂貴的私立學校並沒有,以後公立學校的師資會越來越弱,更多的老師會去機構或者私立。造成的後果是,有實力家庭的小孩會越來越優秀,把普通家庭的孩子遠遠甩在後面。

身在縣城,周雨琪的學生有不少是留守兒童,這些孩子缺乏父母管教,在減負背景下,學校也參與不進來,那麼放學後孩子去哪兒?網吧、遊戲廳。

「這樣的孩子是不會有出頭之日的。」

資料圖:昆明中小學生在圖書館自習室內寫作業。中新社記者 任東 攝

困境何解:

我們需要怎樣的教育

楊勁松和周雨琪都明白,國家政策的初衷是好的。

「我們要減的是低級重複、對學生沒有作用的課業負擔。只籠統減負,孩子的競爭壓力還在,家長的焦慮就還在。」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教授程方平認為,「減負」具有相對性,學習不能沒有負擔,真把負擔都減了,學習沒有效果。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表示,規範學校辦學,主要是治理「搶跑道」給學生加壓。南京市教育部門的做法從大方向說沒有問題。但是,南京的學生參加高考,是要和全省學生競爭的。浙江想把「主動權」給學生和家長,願意少做作業就少做,可有多少家長願意讓孩子不做作業呢?事實就是更多家長選擇給學生在學校老師布置的作業基礎上加餐。

「從根本上說,今日家長的焦慮,不是家長自發的攀比,而是教育競技化,不得不讓自己的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比。」熊丙奇認為,要讓家長擺脫焦慮,從根本上說還是要改革教育評價體系,打破唯分數論,為學生成才創造多元選擇。

「其實只要讓家長看到希望就可以了,看到改變的希望,看到孩子可以去『快樂學習』的希望。」楊勁松說,不要像那篇自媒體文章一樣,只讓人看到焦慮和絕望。

6歲的兜兜還有很長的求學之路要走,周雨琪並不想把任何一種模式套用在自己孩子身上,也不會讓自己陷於焦慮,她很明確自己的教育理念:因材施教,給孩子最適合的教育。(完)

相關焦點

  • 北大教授道破中國教育問題,學校減負,教育成家庭投入無底洞
    他認為學校減壓減負快樂童年是「異想天開」,甚至學校減壓減負是國民教育資源的退出。學校減壓減負、快樂童年是異想天開渠教授在第2屆「大學——中學」圓桌論壇上曾經發表精彩演講,把脈當下中國教育,一語道破中國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 家長激憤退群,將「教育減負」問題再次推上風口浪尖
    「現在僅有幾位學生家長發了學生作業圖片,不發的我可不可以認為沒有寫?@所有人。」「@XXX媽媽,請按我的要求督促孩子完成作業,將作業私發給我。」「收到」「好的」「老師辛苦了」「老師您費心了」等詞語是家長們高詞頻的回覆。在群中,家長們對於學校老師發布的任務和要求,大多時候會一致性、無條件地認領和執行。隨著微信群成為家、校之間的日常紐帶,群成員的集體心理氛圍也由此形成。
  • 「雞娃」家長的焦慮成為減負的阻力
    10月末11月初是某知名教育機構老生續報、新生報名的日子,這幾天家長們圍繞報名的話題也多起來,誰家孩子考上了創新班?哪個老師的課最難搶?這些都是家長熱議的話題。  一位從北四環外帶著孩子來上課的家長對記者說:「我家門口也有培訓班,但是學習氛圍和這裡比差遠了,反正都是花精力和金錢來上課,寧可路上遠一點,也想讓孩子上一個好老師的課。」她這麼一說,周圍家長紛紛點頭。
  • 教育部,別信寧南山的,我們的孩子需要減負!
    3、陷入教育競賽,教育負擔猛增的家長   理由是學生減負後,家長花錢變多了,因為孩子要參加各種課外培訓。   二、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不能因為家長接送孩子的「問題」,就扼殺了孩子減負的權利。   每到放學時間,中國的中小學門口,接送孩子的家長那是一個人山人海,都成了一大特色。
  • 上海又出減負新政有家長卻不買帳
    指導家長保證小學生每天睡眠時間不少於10小時,倡導中學生每天睡眠時間不少於9小時。這是教育部對全國中小學生的要求。也就是說,小學生如果6-7點起床,前一天晚上8-9點就要睡覺,這個要求確實不低。「大樹成長營」問了身邊的多位家長,開學第一天下來,真正「達標」的學生不到一半。第三,少考試。
  • 「丁真」已經把部分中國男人逼「瘋」了
    點擊關注不假裝出版社 01他們真的氣「瘋」了某社交平臺上有一個話題很有意思#部分男性對丁真的態度#點進這個詞條你會發現一部分中國男人對丁真這個20歲的藏族小夥是這樣的態度:包括但不限於「藐視、鄙視、仇視、怒目而視」是的丁真差不多已經把一部分中國男人給逼
  • 小學數學作業「數1億粒米」 網友算:重8公噸得數1年
    新學期剛開始,佛山某小學數學老師出了一份作業要「數1億粒米」帶來學校,還說要學生「一粒一粒」數,家長們都驚呆了!一系列對話截圖在網路瘋傳。有網友就算出,假設每秒算三個數字,不吃不喝得花一年數到1億,在算完後,若600粒米約50克,1億粒就有8千多公斤(8公噸多),要怎麼扛去學校?面對各項質疑,出題老師回應,作業的初衷是讓孩子估算和想像出1億有多大,而不是真的去數1億粒米。▲家長群組中,數學老師提醒今天的作業是「數1億顆米」。
  • 在今年最火的教育賽道上,「後來者」瓜瓜龍如何破局?
    如果你的孩子吵著要 iPad,不是為了玩遊戲和看動畫片,而是想上課,不知多少「老母親」會流下感動的淚水。與 K12 教育所追求的目標不同,多數 2-8 歲孩子的家長判斷一種課程該不該買的理由很簡單,也很相似——孩子喜歡。
  • 在今年最火的教育賽道上,「後來者」瓜瓜龍如何破局
    但也正是這一點,給啟蒙教育增添了很多不確定性:沒有可以量化的分數、查缺補漏的固定題型,加之沒有升學的壓力,家長對於孩子「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行為容易寬容。教育公司對於啟蒙教育的押注很好理解,因為直接承接了K12學科教育,低齡用戶直接成為K12網課用戶,公司從而實現自我造血。但是市面上不乏將知識點串聯的教學短片,加上少量的自適應技術,搖身一變成為「AI啟蒙課」,噱頭大於事實。
  • 減負減掉的不是寫作業時間,家長別理解對了,才能提高孩子的成績
    面對家長對減負的困惑,小島老師想和大家聊聊什麼是減負?我們的小學生在日趨激烈的學習競賽中,不堪重負,周末兩天都在補習班度過,家長也是疲於應對,不禁會質疑:難道不是減負嗎?為什麼負擔反而越來越重呢?更有網友熱議:千萬別輕易給自己孩子減負,別上當了,你減負,別人就考上重點學校。
  • 考研輔導班哪個好?考研輔導班的費用是多少?看完你就懂了
    在現在這個人才濟濟的社會,學生的壓力是越來越大了,在學歷上,大家已經不滿足於大學學歷了,因為大學生真的太多了,一抓一大把,如果只是大學學歷,在社會上很難生存下去。所以,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考研。但考研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光憑著滿腔熱血是很難考上的,因此,很多人都選擇報一個考研輔導班。
  • 糖貓詞典筆為中小學生科學「減負」 更懂賦能!
    在我國,教育「減負」的政策長期存在,可是現實情況卻是:學生的課業負擔越來越沉重。沒有家長敢真正讓自己的孩子減負,學校裡的各種減負措施,反而加重了家長和學生的課外負擔。家長少了輔導功課的煩惱,也能把精力放在提升親子陪伴質量上。給家長有效減負,就是給教育加分對很多中小學生家長而言,辛勤工作了一天回到家卻不能休息,而是另外一份「工作」的開始。打開家門,不僅要煮飯、做家務,照顧孩子的飲食起居,還要批改作業、輔導孩子的功課。
  • 花23萬元進輔導班,物理僅考2分!家長怒了,教體部門回應
    近日,一位來自河南鶴壁的周女士花費了23萬元將兒子送進輔導班,當時輔導班的校長承諾孩子能夠考取重點中學,但是當孩子的成績單下來之後,周女士簡直要暈過去了。總分考取200多分,物理就僅僅只有2分!8月27日,據「鶴壁市淇濱區教體局」微信消息,針對近期媒體報導的《23萬買輔導 物理考2分》一事,河南淇濱區教體局高度重視,第一時間成立了調查組,對整個事件進行了詳細調查,現將調查結果向社會公布。
  • 貴州初中化學輔導班
    貴州初中化學輔導班,那麼,關於初中化學輔導班還有哪些知識點呢? 今年由於疫情的影響,很多的學生家長都在提前了解高考復讀。有很多的家長朋友都在了解怎麼給孩子選擇補習機構。後面發現,其實判斷一家培訓學校好不好只需要判斷三點:1.師資是否優秀?2.對於高考培訓是否專業?3.學生管理怎麼樣?
  • 從平成廢物到令和猛男,從減負到增壓:日本教育減負40年簡史
    家庭條件優越起來的家長們,對隨之而來的「高強度學習」產生了質疑:生活條件改善了,我們的孩子為什麼還要學得那麼苦?因此,在日本的教育專家提出了「教育減負」,以及如何讓教育適應經濟的相關討論之後,日本的家長們迅速成為了搖旗吶喊的一批人。
  • 諸如此類的毒雞湯正侵蝕無數家長
    這句話是否可以看做是家長無奈又無助的一種體現?但站在一個教育工作者,教師的身份來說,孩子不努力那他就是社會的淘汰者!也許我說的話很直白,但是社會卻比我所說的更加殘酷,中國什麼都缺,但唯獨不缺的東西,就是人才!孩子既然有一顆聰明的大腦,那麼他就必須對得起上天的賜予,好吃懶做,學習不努力最終會被學校所淘汰,將來被社會所淘汰,如果家長還任由孩子繼續發展下去,那麼家長總有一天會後悔莫及!
  • 麥當勞、敏華冰廳、KNOTKNOT...11家大牌「聯名盲盒」,搶瘋了!
    總價值超30000元的投餵盲盒11家大牌福利券、周邊好物、食妞獨家定製  11.11元搶!原價1000+元投餵盲盒!  第1波開搶時間:11月11日下午2:00  第2波開搶時間:11月11日下午4:00  第3波開搶時間:11月11日下午6:00  第4波開搶時間:11月11日晚上8:00  ***穿插解釋投餵盲盒「盲」在哪:以下產品隨機發放,你不知道自己拿到哪些,但食妞保證,每個盲盒不低於1000元~衝鴨!
  • 雨棚下「蝙蝠人」熟睡舊照再瘋傳 外媒揭背後真相
    菲律賓近日流傳一張「巨無霸蝙蝠」的照片,從照片中可看出,該只蝙蝠體型大如人類,白天吊掛在雨棚下休息,照片曝光後引發網友討論。有外媒揭露,這是攝影師利用拍攝技巧,將蝙蝠體型放大而產生的效果,不過該品種確實是世界上最大的蝙蝠。
  • 英語輔導班有必要上嗎?自學和輔導班有哪些區別?
    英語輔導班有必要上嗎?自學和輔導班有哪些區別? 2021年01月12日 14:25作者:黃頁編輯:黃頁 英語輔導班有必要上嗎?
  • 神童騙局捲土重來,這個暑假又有家長交智商稅了
    穿過黑暗擁擠的樓道,一間簡陋狹小的房間裡,桌椅齊全,儼然一副小作坊輔導班的樣子。一群五六年級的孩子蒙著黑色的眼罩,正在進行一種「秘密訓練」。「今天您送來一個寶貝,明天還您一個天才。」「只需兩天時間,就能獲得「超感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