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上北大又如何?數學天才畢業後堅持出家,真相讓父母追悔莫及

2021-01-08 小青糖果屋

高考是孩子們人生的一個新起點,作為一個普通人成功的躍層,集聚了孩子們多年的辛苦汗水。

而清華北大作為我國頂級的高等學府,一直是眾多學子的嚮往,只要考入,就意味著可能擁有美好的未來。

有很多孩子為了考入清華北大而努力,而有一位學霸已經考入了北大,即將畢業展現自己的時候,卻選擇了讓人不能理解的一條道路。

數學天才一路榮光:

柳智宇家境優越,媽媽是一位工程師,爸爸是一名老師,而他從小到大都頂著「數學天才」的稱號。

身為名副其實的學霸,柳智宇高一時憑藉論文拿下省級大獎;高二時代表中國隊獲得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的冠軍;高三參加中學生奧林匹克,一舉奪下冠軍。

就在這種種光環下,柳智宇被北大的數學系直接保送。

而在柳智宇順利進入北大後,不僅表現優異,還獲得了麻省理工大學的獎學金,未來一片光明。

但是天才二字給父母帶來了優越,對柳智宇來說卻更像是一層束縛。

從大學的某一刻開始,柳智宇突然喪失了對數學的渴望,執著的加入了禪學社,開始在龍泉寺做志願工。

然後在北大畢業後,柳智宇做了個驚人的決定,他忽略了麻省理工的橄欖枝,無視父母的垂淚請求,直接出了家。

面對眾人的疑惑不解,他的師妹蔣方舟卻表示,自己理解師兄的決定,因為她也經歷過。

那麼 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柳智宇做了這樣的決定呢?答案從他的人生經歷中就可以得出。

北大天才執意出家,「禍首」竟是父母:

身為一名天才柳智宇身負家長的期望,柳智宇從小保持著學校、家裡、數學競賽三點一線的生活方式。

他的父母謹慎又嚴格,一直以數學家的期望培養柳智宇,這一切都導致柳智宇喘不過氣。

就在這壓抑的環境中,柳智宇內心十分迷茫與不安,把全部的空閒時間都放在了閱讀上面,最終他在《莊子》上找到了安全感。

佛學名著讓柳智宇的心靈得到寄託,最終做出了出家的選擇。

就是一顆壓抑的小種子決定了孩子一生的方向,柳智宇父母的錯誤教育手段催生了種子,影響了柳智宇的一生。

由此可見作為父母的我們平時應該注意到孩子的迷茫,及時開導,也應該減少掌控欲,避免過度指揮孩子的人生。

如何讓孩子快樂的贏在起跑線?

1、多與孩子進行溝通

2015年的兒童心理研究報告中,費雪曾表示:當代的家長,注重孩子智商高低與成績優異的同時,也要關注孩子的性格發育。

孩子們的心理狀態十分脆弱,會隨著外界的影響、年齡的增長隨時的發生改變。

家長們要想隨時了解孩子的心理狀態,就要多與孩子進行溝通。

溝通過程中,我們會逐漸發現孩子的心理變化過程,然後我們就可以抓住孩子的困惑,及時的給予解答,幫助孩子鬆一口氣。

2、給孩子空間

對於孩子們來說,學習生活很重要,但是其他生活也不可以缺少。

觀看各省的高考狀元,沒有一個孩子只會死讀書,都是有著自己的興趣愛好的。

而柳智宇完全脫離了正常的生活方式,被家長固定在學習生活中,長此以往,心理才出現了問題。

所以我們在提高孩子的成績的前提下,要給孩子更多的空間,讓他們能夠擁有獨立生活的人格。

我們可以在一定時間內,給孩子設定學習的安排,其他時間讓孩子自己支配,無論他是選擇發展興趣愛好還是玩耍遊戲。

家長都不要進行幹預,我們要當孩子人生路上的指引者,而不是掌控者。

3、給予孩子表達的機會

不要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風靡了整個育兒圈,但是什麼才叫做不輸呢?

很多商業根據家長的這些焦慮,違反正常的教育規則,開展了各種補課機構、競賽班。

但是家長們真正思考過,孩子想要什麼嗎?

教育不是單向的,它是一個雙向的過程,我們不聽孩子的想法,或者貶低孩子的願望,強制安排孩子做我們認為對的事情。

只會讓孩子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我們一定要給予孩子表達自我的機會,這才是教育孩子最正確的方式。

孩子們想要快樂健康的成長,需要家長的關注與支持。

我們要引導孩子形成社會能力,幫助其產生正確的價值觀,讓他們最終帶著穩定的心理情緒贏在起跑線上。作為家長的我們除了以上三種引導方式,扎克伯格推薦的繪本教育也是不錯的選擇,《怎樣培養孩子的關鍵社會能力》解析了教育中家長會做出的錯誤手段,給予了明確的分析。

《怎樣培養孩子的關鍵社會能力》這套書依據心理學與教育學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成果,不僅提供了具體可改進的建議,讓家長能更好的保護孩子的心靈健康,還能讓孩子做的有成就感、有健康、有成長。

全書共有6冊,由中國師範大學出版,質量值得家長信賴,讓孩子與家長一起獲得進步。

相關焦點

  • 保送北大的「數學天才」最終選擇出家,當他說出理由,父母道歉了
    結果等到孩子長大後,考清華北大早就成了奢望,能不能考上大學都是一個問題。如果學校裡出了一個保送清華北大的學生,那簡直是要被學校用大紅花表彰起來表揚。保送北大的「數學天才」最終出家曾經北大有一個學生的名字,被很多家長記住,他就是柳智宇。
  • 保送北大的數學天才,當年戰勝諾獎獲得者,為什麼卻選擇出家?
    當時教柳智宇的數學老師,現在高中數學競賽餘世平教練在過去十多年後,還是忍不住舉起大拇指稱讚:柳智宇腦筋的靈活程度,我教了一輩子書,這是第一人。沒過多久,柳智宇便憑藉各科出色的成績考上了華中師範大學第一附中的理科實驗班,(簡稱華師一附中),華師一附中也是當時湖北省最好的中學。
  • 保送北大的數學天才,放棄大好前途出家當和尚,10年後現狀怎樣
    能考上北大是高考學生的最大夢想,但是在2006年,數學天才柳智宇,憑藉國際數學奧林匹克賽金牌,被保送到北京大學數學系 柳智宇出生在一個書香門第,父母都是知識分子,父親是一名物理老師,母親則是工程師,從小因為受到父母的薰陶,加上柳智宇的天分所在,腦子很靈活,尤其對數學特別感興趣,越是遇到難題的時候越是喜歡琢磨研究。
  • 保送北大的天才拿到麻省理工學院獎學金卻選擇出家,原因讓人唏噓
    比如在清華北大的新生當中,奧賽各學科的金銀牌得主就是很好的例證,甚至像清華如今還開設了智班和姚班這樣的特色鮮明班級,想要在高中畢業後進入這類大牛班級並非易事,比如從智班姚班的組成成員可以看到,很多來自於各類大獎賽的冠軍。
  • 北大哲學碩士鄧文慶:畢業後選擇出家,拉著父母一起搬入寺廟
    然而,令人大跌眼鏡的是,一位北京大學的天才,鄧文慶,不僅毫不猶豫地扎進哲學這個領域,還在畢業後拉著父母遁入空門,潛心研究佛法,他的舉動過於驚世駭俗,在網上引起了不小的風浪。那麼,鄧的選擇究竟是不務正業還是另有乾坤呢,或許答案盡在不言之中。
  • 數學天才柳智宇,北大畢業後選擇當和尚,9年過去終於說出了真相
    北大一直都是許多學子心目中的夢想。很多人都努力衝刺上北大。但是卻有人考上了北大,他卻選擇當和尚。柳智宇從小的學習成績就特別好。他是一位數學天才。在他高中的時候曾經就奪得奧林匹克數學競賽的冠軍。
  • 北大畢業後,放棄麻省理工出家為僧,天才出走背後有著怎樣的故事
    彼時的賢宇法師還未出家,大名叫柳智宇,他與舒爾茨曾是2006年國際奧數競賽場上的老對手。但柳智宇技壓群雄、滿分第一,而舒爾茨只獲得了第六名。柳智宇是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滿分金牌、北大數學系尖子生、麻省理工學院全額獎學金得主。曾被視為數學天才,背負眾人期待。
  • 那年數學奧賽:北大才子戰勝德國天才,14年後他倆如何了?
    2006年入選中國數學奧林匹克國家隊,並在國際中學生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中,再奪一冠,連續2年為國爭光,這是何等的榮光,之後更被保送北大數學系,前途可謂是一片光明。那麼另一位天才呢?他比柳智宇幸運,因為他出生在德國,父母分別是物理學和計算機科學領域的專家,他叫舒爾茨,曾4次參加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取得三金一銀的傲人成績,有種數學界天選之子的感覺。
  • 打敗德國天才的中國天才多年後出家,德國選手獲「諾貝爾獎」
    而許多看破紅塵選擇出家的人,看清了世間的煩擾,想尋求自己的心安。宋道謙《口站絕句》有云:「禪已沾泥,不隨春風上下。」而那些早已安靜下來的人,也不會受到周圍事物的影響。歷史上有很多名人最後削髮出家,往往與青燈古佛為伴,不再關注俗世事物。最著名的是清朝順治皇帝,他在受到現實打擊後,選擇出家,放棄至尊皇位。其實,像他這樣的人還有很多。估計思想到了一定程度之後,就很容易看到了。
  • 北大的數學天才,曾經贏過舒爾茨,而後者在31歲就獲得了菲爾茨獎
    北大數院,基本代表我國數學最高的水準,這裡有無數的天才,我國數學黃金一代的張偉、惲之瑋、許晨陽等等均出生於北大數院。而其中有一位天才,其天賦甚至要比他的師兄們還要強很多,他連續參加兩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均斬獲金牌,其中一次是以42分的滿分拿到金牌。他就是柳智宇。
  • 北大數學天才為出家,放棄麻省理工全獎;修行8年他悟出了什麼?
    每個人的理想都存在著差異,因為每個人的興趣愛好不同,所以也有著不同的理想,這並不是值得苛責的一件事情,即使自己的理想顯得並不遠大,只要堅持自己就是最好。在此之前,有一位出自北大的數學天才,他為了出家,放棄麻省理工全獎,我們也不能指責他的行為不正確,我們只應該問問他:在修行的8年時間裡悟出了什麼?
  • 中國天才曾擊敗德國天才,多年後出家,德國天才卻獲數學最高獎項
    中國有一個名叫柳智宇的數學天才,他曾經在一次國際比賽中擊敗德國天才,多年以後,柳智宇因為個人問題出家為僧,而那個德國天才,卻獲得了數學領域的最高獎項,成了一個知名人物。那麼,柳智宇為什麼要出家做和尚呢?我們來簡單了解一下,他的個人經歷。
  • 湖北數學天才,滿分獲世界奧數金牌,保送北大,如今出家做了和尚
    就像許多年前湖北省的數學天才劉志宇一樣,他的天才設計是由同學和父母共同完成的。就因為這個天才的設計,他拉開了他和他們之間的距離。他變得非常孤獨,最後選擇皈依佛教。期待你的兒子成為一條龍劉志宇的父親是一名物理老師,從小就對他寄予厚望,所以他們很早就為他規劃了未來的生活。他們希望他的孩子將來能從事科學工作。劉志宇從小也和其他孩子不一樣。
  • 中國數學天才「剃髮為僧」,隱居深山10年,父母不願跟他見面
    2005年,我國一名高二學生以滿分的成績奪得「第31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循環賽」金牌;2006年,他再次以滿分奪得「國際中學生數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牌,隨後被保送到北大數學系,畢業前又成功拿下世界名校麻省理工(MIT)的入學權,並且對方承諾為他提供每年7萬美元(約48.5萬人民幣)的全額獎學金
  • 同一年奧賽金牌得主,柳智宇北大畢業出家,德國天才獲得菲爾茲獎
    在2006年的數學國家奧林匹克競賽上,同時誕生了兩名金牌得主,一位是來自中國的柳智宇,另一位是來自德國的彼得舒爾茨,如今兩個人卻有著截然不同的的境遇,柳智宇選擇出家,舒爾茨則成為了數學家,在2018年,30歲時獲得了數學家能夠取得的最高獎項----菲爾茲獎。 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結果,或許跟兩個人的成長經歷有關。
  • 他是聞名世界的數學天才,16歲以滿分獲得奧數金獎,卻選擇出家
    中國在數學上整體與西方還是存在差距,但是21世紀以來中國在數學界還是湧現出不少的年輕數學家。比如惲之瑋、張偉等,都受到了世界的肯定。而要說到中國最有名也是最令人惋惜的數學天才,那則要非柳智宇莫屬了。在斬獲金獎之後,柳智宇被保送北大數學系,如果按照這樣的軌跡走下去,柳智宇一定能夠成為一個在世界聞名的組合幾何數學家。可惜柳智宇在北大沉迷上了佛學,入學不久,他加盟了北大禪學社,長年堅持吃素,2007年起,柳智宇開始頻繁地參加活動,去各處拜訪高僧、到寺廟做義工。
  • 他是北大數學天才,博士畢業歸國,6年後出走美國,留下了3句話
    今天,小編想向大家介紹的這位青年才俊,曾經是一名北大學霸,同時又是一名數學天才,他在北大畢業之後,到美國攻讀博士。博士畢業之後,又回國任教,本想將自己所學的一身本領,用於提升北大的數學研究水平。但是,在北大的舞臺上僅僅任教6年之後,又毅然決然地返回美國任教,給我國的學術界留下了三句發人深省的話。他,就是中國數學天才許晨陽。許晨陽到底是什麼來頭呢?
  • 高考666分的北大數學天才,留在美國金融公司,網友:咋不回國
    前段時間阿里的阿里巴巴全國數學競賽金獎第2屆獲獎名單出來了,95後博士張鉞連續兩次衛冕金獎的消息引起了熱議。確實是一個金光閃閃的數學天才,他是潮汕人,父母都是建築專業,數學功底會比較好,所以幸運的是父母的教育觀點很正。從小就會意識的培養數學思維。
  • 曾經的北大數學天才,回國任教六年後出走,離開時三句話耐人尋味
    都說北大是一所偏向於文科類型的高校,臨近的清華大學則是偏向於理科型高校。但如果從北大數學系的發展史開始追溯的話,我們就可以了解到北大的數學系有多厲害。那些說北大是文科型高校代表,清華是理科型高校代表的話,實際上是一種徹頭徹尾的誤解,北大可是盛產「數學天才」,也是國內高校裡當之無愧的翹楚。
  • 北大數學天才,寧在美國做21年服務員也不回國當教授,現狀如何?
    北大數學天才,寧在美國做21年服務員也不回國當教授,現狀如何?一直以來,憑藉著自己的高智商和高水平走出國門,前往海外其他國家的優秀學生非常多,其中多數人在學成之後,都會選擇回來報效祖國,將自己所學全部傾注於做過的建設和發展事業當中;然而其中也有部分人出去後就再也沒有回來了,比如哈佛女孩劉亦婷,以及咱們今天說的這位北大數學天才,寧願在美國做21年服務員,也不願回國當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