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數學最高獎項、被視為數學界諾貝爾獎的菲爾茨獎由年輕的數學大師彼得·舒爾茨摘得桂冠。
但認為對這位獲獎者的興趣並不大,反而將目光投向了位於北京的龍泉寺。因為這位獲獎者曾經多次敗給了龍泉寺的賢宇法師。
彼時的賢宇法師還未出家,大名叫柳智宇,他與舒爾茨曾是2006年國際奧數競賽場上的老對手。但柳智宇技壓群雄、滿分第一,而舒爾茨只獲得了第六名。
柳智宇是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滿分金牌、北大數學系尖子生、麻省理工學院全額獎學金得主。曾被視為數學天才,背負眾人期待。但北大畢業後,他卻走上了一條不被理解的道路,赴北京龍泉寺剃髮為僧。
而在出家 8 年後,柳智宇卻又決定再次調整人生的方向,走出廟門,下山入世,目的是「普度眾生」,但對於已滿而立之年卻未曾完整經歷世俗生活的柳智宇而言,「眾生」 遠比他想像中複雜。
出入之間,柳智宇的生命到底經歷了什麼?
柳智宇對於數學的興趣始於小學。四年級的他參加了一次數學培優班,但最初他連一道題都做不出,費勁腦力,漸漸的能做出一兩道題。他不僅沒感到挫敗,反倒覺得解法中充滿智慧。
後來,柳智宇憑藉優異成績進了華師一附中理科實驗班。高三又拿到北大數學學院的保送資格,併入選國家集訓隊。整個學校都對他寄予厚望,這所湖北省首屈一指的競賽強校,此前還從未出過一枚奧數金牌。
對柳智宇來說,競賽之路行至此,不再是探究數學的奧妙,而是在一輪輪機械訓練中向金牌靠攏。
到了大學,柳智宇卻感到孤獨痛苦。為了融入同學,他強迫自己去學習音樂和體育,可不被大家所接受,認為他是偽君子,站在道德的高地上指指點點。
柳智宇很痛苦,他的夢想是能夠加入甚至創造一個環境,與一群人「在一個自由、溫暖的氛圍中一起探索生命的真諦」。
大一入冬時,柳智宇加入了禪學社和耕讀社。在禪學社,柳智宇覺得精神指向漸漸清晰了起來。
2008年5月,柳智宇帶領社團去參觀龍泉寺,在寺裡見到了賢慶法師,也就是耕讀社的創始人鄧文慶。賢慶法師說了自己出家的經歷,這對柳智宇有多少參考價值不得而知。
2010 年春天,柳智宇就收到了麻省理工學院的錄取通知書,全額獎學金。但就在收到錄取通知書的幾個月後,柳智宇做了一生中最叛逆的決定——遁入空門,出走龍泉寺。
柳智宇的郵箱至今保留著 MIT 教授的回信,她說自己被柳智宇的郵件深深打動了:「這是一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時刻:認清自己的道路。」
8 年過去,柳智宇再次變更道路,準備下山,他想重新建立與俗世的聯繫。
有太多的原因造就了今天的柳智宇,也無法用一個解讀來「蓋棺定論」。
有遺憾,是數學界的損失,有執拗,使父母失望,但這一切終將和解。當柳智宇首次接受媒體的採訪,他說自己「不是出家而是回家了」。
而這次「回家」的柳智宇將會選擇為世人帶來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