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數學家大會上,每四年評選一次的菲爾茲獎,堪稱數學界的"諾貝爾獎",每四年國際上只有2到4位數學家能夠獲獎,每年平均下來全世界還不到一位,獲獎的條件非常苛刻。
也因此,各國的數學家無不以獲得菲爾茲獎為畢生榮耀,2018年,德國最年輕的教授彼得·舒爾茨(Peter Scholze)獲得了這一獎項。
但是,相比起彼得·舒爾茨的功成名就,人們把目光投向了北京一所靜謐古老的寺院---龍泉寺,更準確的說是投向了寺院裡的一個年紀輕輕的出家人,賢宇法師。
這件事情還要從12年前說起,彼時的賢宇法師還沒有到龍泉寺出家,他當時只是一名高三的學生,名字叫做柳智宇。
2006年,國際奧林匹克競賽的競技場上,柳智宇代表中國隊出戰,以滿分的成績技壓群雄,獲得第一,拿下了金牌,而舒爾茨僅僅獲得第六名。
柳智宇的一生,簡直可以用"傳奇"二字來形容。他出生於湖北,從小就對數學很感興趣。
在四年級的時候,柳智宇的爸爸媽媽給他報了劉嘉老師的數學培優班,因為這個班級裡的孩子都是數學尖子生,所以題目和知識的難度跟正常數學的難度相比都偏高一些。
在剛開始的時候,柳智宇連一道入門級的數學題都解不出來,但是他並沒有自暴自棄,反而覺得這些數學題的解法中充滿了智慧。
也正因為如此,早在啟蒙階段,小小的柳智宇就決定以後要走數學這條路。
很快,柳智宇的父母發現了這個孩子對數學的熱愛,以及學習數學的卓越天賦,於是就給他報名了一些數學的培訓班,這更讓小小的柳智宇感受到了數學的美好,在數學知識的海洋中暢意遨遊,學得如魚得水。
當時教柳智宇的數學老師,現在高中數學競賽餘世平教練在過去十多年後,還是忍不住舉起大拇指稱讚:柳智宇腦筋的靈活程度,我教了一輩子書,這是第一人。
沒過多久,柳智宇便憑藉各科出色的成績考上了華中師範大學第一附中的理科實驗班,(簡稱華師一附中),華師一附中也是當時湖北省最好的中學。
從入校起,柳智宇就成為了學校裡的風雲人物,他不僅各科成績優異,而且在數學這門學科上更是成績一枝獨秀,天賦異稟。
2005年,正在讀高二的柳智宇就代表中國隊參加了國際奧林匹克循環賽,並且為中國隊奪得了一枚金牌。
一年以後,柳智宇又入選了數學奧林匹克競賽的國家隊,再次獲得金牌。
憑藉著自己在國際奧林匹克競賽中的出色發揮,柳智宇在高三時便被保送到全國數學系實力最強的北京大學數學系。
在柳智宇的人生中,進入北大是他生命中的轉折點,在這裡他接觸到了兩個在未來對他影響很大的社團---禪學社和耕讀社。
作為耕讀社的領袖,2008年柳智宇組織社團參觀了龍泉寺。
在那裡,他見到了自己所在耕讀社的創始人,北京大學哲學系的02級研究生鄧文慶(畢業後在龍泉寺出家,法號賢慶法師)
值得一提的是,在柳智宇之前,共有兩任耕讀社社長都選擇了出家,或許也昭示了柳智宇未來的命運。
柳智宇堅持吃素,經常到寺廟拜訪高僧,而且對佛學越來越感興趣,這些事情父母也看在眼裡,為了阻止柳智宇,他們曾多次想要"糾正"柳智宇的觀念,但收效甚微。
柳智宇也知道,自己已經父母的看法背道而馳,為了穩住父母的心,柳智宇在大學畢業前申請了父母最希望自己考上的美國麻省理工大學。
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很快,麻省理工大學就給他寄來了錄取通知書,附帶著還有麻省理工大學的全額獎學金,父母看到這些自然是十分歡喜。
但是該來的事總是會來,柳智宇看到麻省理工大學的錄取通知書,知道留給自己的時間已經不多了,於是他做出自己一生中第一次叛逆,也最叛逆的一件事---他來到了北京西山腳下的龍泉寺,剃度出家為僧,法號賢宇法師。
事實上,在他之前,龍泉寺就匯集了眾多的學霸天才,大都是清華北大畢業的高材生。
比如負責寺廟文化的賢啟法師(清華大學的博士),監院禪興法師(清華大學的博士),賢慶法師(北大耕讀社創始人,北大碩士),賢威法師(中科院研究所的博士),賢兆法師(北航教授)等等。
誰都不知道,為什麼這些智商超群、天賦異稟的人物,會在大學畢業後選擇皈依佛門,柳智宇的父母也表示自己難以理解。
對柳智宇接到麻省理工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後,卻選擇了出家為僧,你怎麼看?歡迎在評論中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