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提起頂級的「數學家」。可能我們大部分人還是會想到華羅庚、陳景潤等老一輩傑出數學家。但實際上幾年前又有一位出色的數學天才誕生於中國的北京大學,他就是許晨陽,可能我們大部分普通人並沒有聽說過他,但是他在極短的時間內就在世界的數學家舞臺上站穩了腳跟。
並且闖出了一番令人驚嘆的新天地。可許晨陽這位令所有人驚嘆、擁有頂尖的數學實力的數學天才,回到祖國北京大學僅僅執教六年,又再次返回了美國,這又是為什麼呢?
一、數學天才許晨陽
我國的大部分學生在數學方面的學習,在世界上都是公認的,實際上甚至可以說是要遠勝於歐美等國家的,但是許晨陽的數學天賦又遠勝於我國的大部分學生。他從小對於數字就極為敏感,對於新知識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比其他同齡人快了很多。
在一九九八年,這一年對許晨陽有很大的意義,因為在這一年僅僅十七歲的他在奧林匹克數學競賽中一舉拿下了金獎,並引起國家級數學隊的注意,兩位老師特意跑到他家中做他父母的工作,將他吸納進國家隊中,並藉此獲得保送北大數學系的資格,要知道北大數學系曾由華羅庚、陳景潤等大師執教,實力雄厚在全國排名數一數二。
雖然北京大學當時匯聚了全國很多的學霸、學神,尤其是數學系更是拼智商的天才匯聚地,但是進入北京大學數學系後許晨陽在那些「學霸」中也顯得是名天才。許晨陽在北京大學很快就學完了人類在過去一兩千年中總結、摸索出的數學經驗和知識,轉而開始接觸在近代幾百年中由數學家和思想家搭建出的數學模型。此時研究數學問題已不再是他的興趣,他已經決定將數學作為一生奮鬥的目標。
二、 許晨陽的成就
在北大順利完成自己的學業後,許晨陽決定遠赴美國求學,因為美國的普林斯頓大學是當時最好的數學學府被稱為「全世界數學家的中心」。是每個立志數學的學子們心中嚮往的聖地。楊振寧、庫爾特.哥德爾、海德等世界頂級的數學家、物理學家都曾在此研究生活過。
在美國的普林斯頓大學,許晨陽的數學研究進度很快,尤其是在數學界內被稱為「核心處女地」的代數幾何方面,許晨陽獲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的進展。並且僅僅是在三十多歲如此年輕的時候。
毫無疑問許晨陽未來的前途是非常光明的,在普林斯頓這種全世界精英雲集的地方,許晨陽也是明星一般的存在。順利完成自己的博士學習研究之後,許晨陽決定在進一步赴麻省理工大學進修自己關於微積分等數學方面的知識。
三、 回到北大
在麻省理工完成博士後的學業後,許晨陽接到了他少年成名的地方——北京大學的聘任書,北京大學邀請他回國任教。在接到這個通知後,許晨陽沒有絲毫的猶豫,立即選擇回到母校。
回到北京大學後。學生們都爭先恐後的來上他的課,甚至有不少學生認為許晨陽「憑藉一己之力就將北京大學數學系的實力上升了一個檔次」。在教授學生的同時,許晨陽也沒有放棄自己的科研工作,在課餘時間他也潛心研究。
在短短幾年之內,許晨陽取得了很多令世人驚嘆的成績並獲得了很多榮譽,例如傑出青年獎、第十三屆中國青年科技獎等等非常具有含金量的榮譽。
四、返回美國
在北京大學任教六年之後,出乎所有人意料,許晨陽接受了美國麻省理工的邀請再次返回美國。對於這樣一個令人驚嘆的決定,後來他自己也給出了做這個決定的理由。
首先國內存在一些弄虛作假的情況。對於所有科研人員自己辛辛苦苦做出的研究如果被別人剽竊或者和那些虛假投機的人取得的社會地位和得到的回報在同一水平,那無疑是最讓那些科學家傷心的。更有甚者,一些高校的名師、界內的大佬、專家都出現「學術造假」的現象,以至於高校這樣一片淨土也常常出現突破道德底線和法律規定的現象。
還有一點是高校的學風、教風過於浮躁,每個人都想著儘快出成果,這樣帶來的後果就是學生不思進取老師無心教學,這或許是許晨陽最終選擇離開祖國最重要的一點原因。國內的學術氣氛也因此變得非常不好,大家都在想著如何儘快證明自己,而不是沉下心來做研究,長此以往國家也就不會再有人沉下心在自己研究的領域內出成果。
最後就是國內申請科研資金和項目的流程太過複雜。隨著我國受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各地都有傑出的人才湧出,但是他們都面臨著一個問題,那就是教育資源的分配不均,想要出成果必須要做大量的實驗,而這也意味著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國內想要申請科研資金往往流程複雜需要花費不少時間,也需要很大的耐心,很多人嫌太麻煩就放棄了,這也相當於壓縮了他們的研究空間。
五、總結
毫無疑問,對於這樣一位頂級的數學家的流失我們感到十分嘆息。從少年名動全國的天才到進入北大深造立志以數學為自己的終身事業,再到去美求學意圖學成歸國報效祖國的學子,再到執教六年後無奈重返美國。
許晨陽應該說有著「位卑未敢忘憂國」的情懷。也有「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宏願。否則他也不會在接到北京大學的聘任書後,不加思索便放棄自己舒適的生活環境和良好的學術氛圍,毅然決然返回祖國。
儘管我們對許晨陽的離開充滿惋惜,但是必須要正視我們自己的問題,祖國的繁榮昌盛需要科技的支撐,而科學家是全世界都在爭奪的資源,為了祖國以後更好的發展,我們必須淨化這片學術之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