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4位天才留美未歸?北大許晨陽一針見血:年輕人沒錢沒機會

2020-12-04 史海觀復

"此去西洋,深知中國自強之計,舍此無所他求。背負國家之未來,取盡洋人之科學。負七萬裡長途,別祖國父母之邦,奮然無悔!"這是一百多年前清朝第一批公費赴美留學生登船時鏗鏘的誓言,如今讀來依然讓人熱血沸騰。

在過去的幾十年間,出國"鍍金"受到人們的熱捧,也不僅僅是因為國外的月亮才最圓,國外知識更新更快機會更多是一個事實。

近些年,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持續增強不少人也開始考慮回國這條路。但是與此同時,本科擴招,大學生越來越多,本科生越來越"白菜價",國內求職市場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出國深造仍然有一定的吸引力。是異鄉紮根還是回國打拼,在留學日益普遍的今天,留學生們揮別故鄉時,是抱著一種什麼樣的心情呢?

數學天才留學不歸,是普遍?是尷尬?

在北京大學的數學系,有四位大名鼎鼎的"天才":他們分別是張偉、愷之瑋、朱歆文、許晨陽。他們被譽為北大數學的黃金一代,師長對他們寄予厚望。

張偉從小成績優異,沒有通過高考而是直接被保送至北京大學,畢業之後選擇出國深造,進入了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學習,並順利拿下博士學位。之後進去了哈佛大學繼續博士後工作, 34歲的時候被破格聘為哥倫比亞大學數學系終身教授。

範之瑋,他在高中的時候獲得了第四十一屆國際數學奧賽的金牌,是當年比賽中僅有的四名滿分選手的其中一個,因此被保送到北大數學科學學院學習。在本科學習期間,任之瑋的平均分績點排名位列北大數學系2000級本科生第一。在畢業之後,也順理成章地接受了普林斯頓大學的邀請,繼續出國深造。惲之瑋在普林斯頓順利地拿到了博士學位,又相繼在美國的普林斯頓、麻省理工、斯坦福、耶魯大學任教,2018年被聘為麻省理工大學數學系教授,一直到現在。

朱歆文在全國的奧數比賽中也曾獲得一等獎,與張偉、仝之瑋同時進入北大數學科學學院學習。他從北京大學畢業以後,出於對學術的熱忱,他又進入了美國伯克利分校繼續學習,7年前被授予美國數學學會百年紀念獎學金,已然成為年輕科學家中的佼佼者。博士畢業後,朱歆文先是來到哈佛大學,當了兩年講師之後,又進入美國西北西大學任教至今。

許晨陽曾作為家鄉四川省的代表,參加國際奧數比賽,並一舉拿下金獎,由於在比賽中表現突出,也得到了北大的青睞。他用了5年的時間,不僅在北大讀完了本科,還修完了碩士學位,之後也進入了普林斯頓大學繼續深造。

許晨陽和其他三位不同的是,他在國外取得學位之後,選擇了回到北大任教,熱情盼望著能夠用自己的所學為祖國的教育做出貢獻。不過可惜的是,在國內任教六年之後,許晨陽又選擇接受了美國麻省理工的邀請離開了北大。

留學生歸國率裡的時代變遷

中國人的留學歷史可以追溯到1872年,清朝派遣出第一批公費留美兒童,至今已有將近一個半世紀了。在那個山河破敗的時代,大半國民目不識丁,科技極度落後,這些留學生帶回來前沿的知識和先進的技術,開學校、建工廠、修鐵路,一點一點地重整河山。

這些留學生們已經不再只代表自己,人們回憶起他們時更多的是時代的標誌和豐碑,他們是誰的子女、配偶、父母,這些作為社會人的標誌,則很少被人們所提及。

"為國效力"在那個年代是一件被極度推崇的事情,因為這些留學生哪怕帶回來一點點新的技術,都可能推動國內的一整個行業,這已經不是一件私人的事情了,這關係到國家榮辱、民族興衰,是否要青史留名已經不在於個人了,是時代選擇了人,而不是人選擇了時代。

在現代社會,中國科技日新月異,差距在一點點在縮小,有時甚至跑在前沿。但這種思維慣性仍然存在:"留學生就應該回國效力"。

這種思維在某些角度可以理解為一種道德綁架,留學生是否回國,在今天已經不再關乎民族存亡,它正在慢慢地回歸個人選擇本身。可能我回國,只是因為我想念火鍋、煎餅果子;我不回國,也只是因為我迷戀加州的陽光、熱愛地廣人稀的粗獷……沒必要為這件事情拷上道德的枷鎖,就像國內的畢業生選擇在哪個城市就業一樣,這僅僅需要考量個人,不需要"捆綁"愛國的大旗。

路漫漫其修遠兮

其實關於我國耗費心血培養的數學天才紛紛選擇留在國外發展的現象,也引發了一些其他方面的思考。

曾回國任教6年後又離去的許晨陽針對這種現象,就曾一語中的:年輕學子不是不願意回國,而是即使回來了,也得不到好的發展,沒有錢也沒有好的機會。抱負得不到實現,生活質量也不能保持,自然留不住人才。

他認為目前留學生不願意回國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點。第一點:國內學術界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就是按資歷說話,年輕人的機會很少; 第二點:國內科研機構的學術不端現象十分嚴重,還有很多學術造假的現象。第三點:國內學術界的官僚作風盛行,沒有為科研人員營造出良好的研究氛圍,想安靜搞科研的學者很難融入。

這的確需要人們的反思。我們學習知識,不論是為了回報祖國和母校,還是要在科學道路中留下自己的痕跡,究其根本就是為了實現個人價值。許晨陽的觀點挑明了目前我國科研環境的不足。

論資排輩,擠壓年輕學者,經費申請困難,年輕的科學家找不到用武之地,再大的熱情也會被慢慢消磨光。這時如果有一個科研氛圍更好、更自由的環境,吸引年輕科學家也就不足為奇了。

因此,我們不能指望只靠道德來捆綁留學的人才,不能抱著"我弱我有理"的心態胡攪蠻纏,更重要的是從自身找原因,肅清科研氛圍,不拘一格用人才,發展留住人才的能力。

其實在近些年,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國內的經濟和就業環境在慢慢變好,也出臺了很多政策來吸引人才,留學生回國率已經開始大幅上升。

古人曾說過:"栽好梧桐樹,引得鳳凰來",對於人才的培養,我們除了要加強愛國主義教育,還要從自身入手,想辦法留住人才,才是長久之計。

文/文史旺旺

相關焦點

  • 北大4位數學天才,曾經的「黃金一代」,如今卻齊聚美國高校教學
    是古代圓周率的發現者祖衝之或《九章算術注》的劉徽,是有「微分幾何之父」之稱的陳省身還是「中國解析數論學派」的華羅庚或者是著名的「1+2」震驚數學界的陳景潤等等,但你可能想不起來80年代後的數學天才們都有誰?今天花小妹就給大家介紹下北大的4位數學天才,他們被稱為「黃金一代」,獲得眾多國際數學大獎,令人羨慕,可如今卻齊聚美國高校任教,讓人痛惜。
  • 中國數學界的損失!北大的4位數學天才生,畢業後在美國至今未歸
    北大清華是中國的頂尖學府,每年培養出無數優秀的人才,而且大多數都在高科技領域有著傑出的貢獻,2000年後北京大學數學學院前後湧現出一批極富天賦的數學人才,他們在數學領域也獲得了無數的獎項,取得過巨大的成就,這一批人在當時被稱為黃金一代,這其中就包括了北大數學系的四大才子:許晨陽、張偉、惲之偉和朱歆文
  • 北大最有名的3位數學天才,都紛紛出走美國,這是為什麼?
    毫無疑問,中國每個有數學天賦的學生,都會在北大的數學系有過一段求學的時光。從恢復高考開始,北大的數學系就一直致力於培養數學天才,並且打造成為北大的一張王牌,在世界的數學舞臺上都享有聲譽。北大的數學系培養出來的人才,非常的多。但是,筆者查看相關的資料後發現,北大的數學天才,在完成學業以後,都會到國外留學,最終成為國外名校的教授,卻不回到中國服務。
  • 北大數學系四大才子,都是國家驕傲卻全部赴美留學,至今一個沒回
    北大數學系四大才子,都是國家驕傲卻全部赴美留學,至今一個沒回北大數學系,絕對是北大最引以為傲的「超級學系」。自建校以來,北大培養了無數在國際數學舞臺上綻放光彩的數學家。特別是2000年前後,北大數學人才井噴,出現了一大批天賦異稟的青年數學天才。其中,許晨陽、張偉、惲之瑋、朱歆文四人,年少成名,屢獲國際數學大獎,被譽為北大數學系「四大才子」。他們結束北大的學業後,均選擇赴美留學,如今現狀如何?又有幾人回國?一:許晨陽,1981年生於重慶。
  • 北大許晨陽為何重返美國?看完對天大教授的舉報材料就明白了
    看完呂翔的舉報材料,我明白了許晨陽為何回國後重返美國呂翔的舉報信可以說是高校科研的一記響雷。於無聲處聽驚雷。這也給那些造假的碩導,博導們提個醒,凡是造假,不是不報,只是時候未到,要小心了。其實對於高校的學術造假,北大的數學天才許晨陽也曾提到過。
  • 北大數學系四大天才,赴美深造後一去不返,如今他們過得怎麼樣?
    ▲北京大學校門眾所周知,北大在我國是位居前列的名校,其中北京大學數學學院的數學專業一直是北大的王牌專業,其數學學院號稱我國迄今為止,北京大學數學學院不僅為我國精心培養出眾多數學方面的人才,而且數學系學生都是國內眾多數學競賽金牌選手的首選,甚至曾出現過北大數學學院「黃金一代」,他們為北大帶來無數榮譽。令人惋惜的是,其中有4位數學天才,如今卻都飄洋渡海遠赴美國從事數學研究,沒能留在國內。
  • 曾經的北大數學天才,回國任教六年後出走,離開時三句話耐人尋味
    都說北大是一所偏向於文科類型的高校,臨近的清華大學則是偏向於理科型高校。但如果從北大數學系的發展史開始追溯的話,我們就可以了解到北大的數學系有多厲害。那些說北大是文科型高校代表,清華是理科型高校代表的話,實際上是一種徹頭徹尾的誤解,北大可是盛產「數學天才」,也是國內高校裡當之無愧的翹楚。
  • 專訪田剛:四合院裡的北大數學「特區」,能否再締造黃金一代
    1998年,田剛向北大提議創辦「特別數學講座」,邀請一批高水平的留美中國數學家回國講學。他每年也會在北大組織本科生讀書班和研究生討論班。在田剛看來,「北大數學黃金一代」的經驗是可以複製的,就數學大環境而言,現在的年輕人機會更好。所謂「墜落的奧數天才」付雲皓的經歷,更多是一種個人的選擇,不能簡單評價為北大培養的失敗。
  • 北大天才回國六年後又赴美,臨行前留下的話,令人深思
    以加拿大為例,2017年有49.45萬名國際學生在加拿大各地求學,其中最多留學生來自中國,比例達到了28%。不僅是加拿大,包括美國、英國以及澳大利亞在內的熱門留學目的國中,中國留學生是國際學生中最主要的構成部分。
  • 北大教授:「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北大數學天才重返美國是利己?
    有一位前北京大學教授,憑藉通俗易懂的講解,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從而被北大的學生評為「最受歡迎十大教師」之一;曾經多次大膽批判當今社會的教育問題,被從而被外界的人所熟知,被認為是當代中國批判知識分子的標誌性人物。錢理群教授曾經在一次公開演講中,當眾指出了如今教育界的一些不好的現象,直接而大膽。
  • 北大天才數學家許晨陽,斬獲500萬大獎後赴美,現再獲世界大獎
    長期以來,我國對數學的重視程度都不夠高:從2015年到2019年,中科院三屆院士增選情況來看,一共增加了200位院士,數學領域只增加了10人,僅佔5%;從新中國院士制度確定以來,我國一共也僅有71位數學院士,現在還健在的只剩50人,即使像清華大學這樣的名校,也沒有一個專職的數學院士(丘成桐不是清華大學專職院士)。我國就沒有非常優秀的青年數學家?
  • 北大數學系四大天才,曾是母校驕傲卻全部留美,如今過得怎麼樣?
    讓人惋惜的是,「黃金一代」裡面有4位放棄在祖國搞研究,而跑去美國從事研究工作的數學天才。在這四人裡,許晨陽是北京大學1999級數學學院本科生,其餘三人都是2000級本科生。作為能進入北大數學學院的天之驕子,他們曾經都是奧數選手、國家集訓隊隊員等方面非常厲害的學子。這4人進入北大後也與當時的劉若川、袁新意、肖梁等人並稱為數學學院的「黃金一代」。
  • 他是北大數學天才,博士畢業歸國,6年後出走美國,留下了3句話
    中國地大物博、人傑地靈,尤其是中國的高校,培養了眾多青年才俊。今天,小編想向大家介紹的這位青年才俊,曾經是一名北大學霸,同時又是一名數學天才,他在北大畢業之後,到美國攻讀博士。博士畢業之後,又回國任教,本想將自己所學的一身本領,用於提升北大的數學研究水平。
  • 北京大學四位數學天才,曾是北大驕傲,如今齊聚美國,一聲嘆息
    北京大學數學學院在北大號稱我國「第一學府第一系」,招生代碼都是10001。北京大學數學學院目前是國內眾多數學競賽金牌選手的第一選擇,也一直是北京大學的王牌專業。北京大學數學學院培養了眾多優秀人才,曾經出現過北大數學學院「黃金一代」,他們曾經是北京大學的驕傲,可是,令人嘆息的是,其中有4位數學天才,如今都在美國從事數學研究,沒能留在國內搞科研。
  • 北大數學「黃金一代」:四位獲「科學界奧斯卡」,三位任教MI
    ,被譽為「科學界的奧斯卡」的科學突破獎揭曉,華人數學家朱歆文榮獲其中的「數學新視野獎」,成為繼惲之瑋、張偉、許晨陽之後第四位獲此大獎的北大數學「黃金一代」。 朱歆文是繼惲之瑋、張偉、許晨陽之後,第四位獲此獎項的北大數學「黃金一代」。巧的是,朱歆文和惲之瑋、張偉是同屆同學,都是2000年進入北大數學學院攻讀,許晨陽是他們的師兄,1999年進入北大。 今天是教師節,我們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這四位已為人師的北大數學才子。
  • 北大培養的4位數學天才,如今卻齊聚美國,留下三句話令人深思
    北大是我國的頂尖高校,北大的數學系更是數學教育中的王牌。北京大學數學系由原清華大學數學系,北京大學數學系,燕京大學數學系合併而成,聚集了全國最優秀的一批學者專家。這些年來,北京大學數學係為社會輸送了很多人才,比如許晨陽、張偉、朱歆文、惲之瑋等。他們皆是從北京大學數學系畢業,還屬於同一個時代,被稱為"北大數學系的黃金一代",他們為數學界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如今因為不同的原因卻齊聚美國。
  • 他是我國頂尖數學家,出走北大赴麻省,卻說了讓人臉紅的三句話!
    高中時期,許晨陽就是老師和同學們眼中妥妥的「數學天才」。當時他已經因為出色成績入選四川省數學奧賽代表隊,並且在奧賽決賽中以高水平一舉拿下金牌。隨後,許晨陽入選國家隊,1999年被北大數學系直接錄取,開啟更為輝煌的「開掛之路」。北大數學系,數學天才層出不窮,個個堪稱「神仙打架「。
  • 北大數學天才,回國任教六年後又回美國,留下三句話令人深思
    在上世紀90年代末年,僅17歲的許晨陽在中國數學奧林匹克訓練當中拿下了冠軍,並且進入了國家數學集訓隊,再次將自己的天賦發揮到了極致,在這之後,他憑藉優異的成績被保送至北京大學數學系學習。許晨陽在進入北大之後,繼續將自己的數學天賦發光發熱,在自己熱愛的數學領域不斷地前進著,數學水平也在不斷提升。
  • 北大「黃金一代」數學天才,任教六年後出走美國,怒扔三句話
    作為國內土生土長的數學天才,許晨陽是典型的80後,年僅18歲就考上了北京大學的數學系,大學期間成績優異,優異到令人只能望其項背的地步,不僅提前一年本科畢業,還只用了2年的時候就拿到了北京大學研究生學歷。在獲得普林斯頓大學的數學博士學位後,他在美國的數學界已經是小有名氣的天才了。
  • 清華顏寧、北大許晨陽,歸國人才再度出國,我們的教育怎麼了?
    而清華大學沒能留住這位年輕的教授,2017年顏寧接受普林斯頓大學聘請,成為其終身教授。許晨陽的專業方向與顏寧迥然不同,但他們歸國又離去的經歷是何其相似。許晨陽出生於重慶,是一名「80後」,從小,他就在數學方面展現出國人的天賦,高中時入選四川省數學代表隊,並獲得冬令營金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