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及中國最頂尖的數學家,很多人的印象還停留在華羅庚、陳景潤等老一輩數學前輩身上。而實際上,近年來中國依舊有不少堪稱頂尖級別的「數學新星」冉冉升起,取得極高的研究成果。而許晨陽,就是其中的一位。
2017年9月,才36歲的許晨陽獲得「未來科學大獎」的「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而同時獲得「未來科學大獎」的,還有施一公和潘建偉院士。這個尚還年輕的數學界閃亮「新星」,因此一舉成名;許晨陽這個名字也一下子躍入人們的視線。
高中時期,許晨陽就是老師和同學們眼中妥妥的「數學天才」。當時他已經因為出色成績入選四川省數學奧賽代表隊,並且在奧賽決賽中以高水平一舉拿下金牌。隨後,許晨陽入選國家隊,1999年被北大數學系直接錄取,開啟更為輝煌的「開掛之路」。
北大數學系,數學天才層出不窮,個個堪稱「神仙打架「。而許晨陽卻憑藉自己的高智商、不懈努力擁有了雙重加成,成為了」學霸中的學霸「。僅僅用了三年時間,他就以極為優異的成績本科畢業,並且繼續留在北大攻讀碩士學位。
2004年,順利碩士畢業的許晨陽得到赴美留學的機會,於是前往水平最為頂尖的世界高校之一——普林斯頓大學繼續攻讀博士學位。2008年,他獲得了普林斯頓大學數學博士學位,畢業後前往美國麻省理工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2009年,進入猶他大學工作。
在取得如此輝煌的成績與履歷之後,生活穩定、收入頗豐,而許晨陽並沒有就此留在美國。2012年,這個優秀的數學天才放棄了現有的一切,回到了北京大學,加入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全身心投入於國內的全新事業中去,將滿腔熱情傾注於教育和科研上。
隨後,許晨陽取得了一系列令人驚嘆不已的成就。2013年,獲得求是基金會傑出青年科學家獎、第十三屆中國青年科技獎,兩份大獎收入囊中;2014年,再次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同年被評為北大長江特聘教授;
2016年,獲得國際理論物理中心、印度科技部和國際數學聯盟共同頒發的拉馬努金獎,該獎項每年頒予國際上未滿45周歲、作出接觸科研工作的發展中國家的青年科學家;同年入選中國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2017年,入選龐加萊研究所講座教席,是當時為止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入選的中國青年數學家;同年9月9日,許晨陽獲得「未來科學大獎」的「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獎金一百萬美元。
至2018年,許晨陽已經整整回國六年,期間獲得數不清的傲人成績,尤其在代數幾何領域做出突出貢獻,推動中國在該數學領域不斷發展、取得新突破。而許晨陽不僅僅在數學研究上成果斐然,同時在教育領域辛勤耕耘,培養了不少優秀的年輕人才。許多北大學生上過他的課,都紛紛高呼「豁然開朗」。
然而,正是這樣一位年輕有為的80後優異數學家代表,卻在回國工作六年後轉身赴美國麻省,著實令人感到錯愕又惋惜。2018年,許晨陽突然選擇了離開北京大學,前往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任教。消息一出,許多人一時間都感到十分不解。
面對採訪,許晨陽十分真摯地表達了自己內心所想。他認為中國的數學正處於一個趕超地位,並且越來越多優秀博士湧現、高水平學者更是層出不窮。如果能夠以此形成一個正向的積極循環,未來的發展前景是相當光明的。自己選擇赴麻省,一方面考慮到自我的發展,同時更想要以此幫助國家在代數幾何方向取得更高的成就。「參與國際合作,才能取得話語權。」
而臨行前,許晨陽還留下了這樣三句振聾發聵的話。他認為,國內的教育環境存在一些比較明顯的問題,一是學風比較浮躁,學術研究目的不夠單純專一,且急於求成;二是學術造假現象比較常見,也沒有具體嚴厲的懲處;三就是對年輕人才的支持不夠,一些年輕的優秀人才很難有大展拳腳的機會。
這樣三句話,看似簡單,卻讓學術界的人聽著面紅耳赤,無不臉紅。確實,只有當問題得到糾正、學風得以肅整,才能保證國內科研環境欣欣向榮,有一個更好的發展。對此,你有什麼理解?你又是怎麼看待許晨陽的「出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