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晨陽,是一個被譽為「數學天才」的80後。他1981年出生於重慶,從小就在數學上顯示出了一定的天賦。
1998年,他參加中國奧林匹克冬令營,獲得了金牌,併入選國家集訓隊。1999年,18歲的許晨陽,考上了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在北大,許晨陽用三年時間便修完了本科的全部學分,提前一年獲得學士學位。2004年,23歲的許晨陽取得了北京大學碩士文憑。
在北大順利完成了本科和研究生的學業之後,許晨陽來到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攻讀博士學位。2008年在該校博士畢業後,他又去了麻省理工學院讀博士後,接下來還去了猶他大學工作過一年的時間。
雖然身處國外,但許晨陽一直有一顆報國之心,他希望把自己所學到的為國家作出貢獻。他在北大讀書的時候,就有這樣一個心願——渴望有朝一日能幫助中國建設自己的代數幾何學派。
2012年,在數學界已小有所成的許晨陽給很多同在美國的優秀數學家朋友寫了一封郵件:「我本周已從猶他大學辭職,並將全職回國。」這短短的幾句話,表達了許晨陽對於回國的堅定信念。
2012年,許晨陽回到了國內,他受聘於北京大學的國際數學研究中心,擔任研究代數幾何的教授。在重返北大的這幾年時間裡,許晨陽一直致力於培養大批熱愛數學的優秀人才,從而推進中國代數幾何的研究進程。
在國內任教期間,許晨陽獲得了一個又一個獎項,像傑出青年獎、第十三屆中國青年科技獎、北京,學長江特聘教授、拉馬努金獎、寵加萊講座教席等等。
2018年,許晨陽獲得了科學突破獎「新視野數學獎」。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獎項,該獎用以表彰全世界最傑出的科學家,獎項分為生命科學獎、基礎物理獎以及數學獎,獎金300萬美元。
不過令人遺憾的是,也是在2018年,許晨陽突然做出一個決定離開執教了6年多的母校北大,重回了美國,選擇麻省理工數學系任教。
許晨陽不同於那些出國留學後就不再回來的科技精英,許晨陽在學成之後決定回國任教,在國內呆了6年以後卻還是選擇了離開,這樣優秀的人才的離去真的讓人很是惋惜。
網傳許晨陽走時留下了這3句話:
1、國內的學術界過於講究資歷,對年輕人的支持力度不夠。
2、國內學術界的氣氛過於急功近利,不利於潛心搞學術研究。
3、學術論文造假現象太過嚴重。
這三句話,直擊目前國內的學術界的痛點,令人深思。對於這些「人才流失」,我們要引起重視,及時反思。我們不但要注重人才的培養,也要注重如何留住人才,不然就為「他人作嫁衣」。
當今世界,誰擁有了一流創新人才、擁有了一流科學家,誰就能在科技創新中佔據優勢。科技興國,科技強國,中國的崛起,離不開科學家。
我們要讓「想當科學家」成為更多孩子的理想,這樣我們的祖國才會更加強大富強。
對於許多立志要成為科學家的年輕人來說,在實現夢想的道路上,最讓他們望而生畏的是數學。數學是一切科學技術的基礎。要成為一個傑出的科學家,首先必須要學好數學。可以說人類每一次重大的進步背後,都是數學在背後強有力地支撐著。
對學習數學視為畏途,對數學沒有興趣。這都是學習的方法不對,數學其實很有趣,關鍵是要有好的學習方法。1983年,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向中學生介紹自己學習數學時,這樣說:
「有一位劉薰宇先生,他是位數學家,寫過許多通俗易懂和極其有趣的數學方面的文章。我記得,我讀了他寫的關於一個智力測驗的文章,才知道排列和奇偶排列這些極為重要的數學概念。」
劉薰宇是我國著名的數學教育家,他跟楊振寧的父親楊武之是同學,在楊振寧小時候,他的父親楊武之就親自教他數學,當時數學用的是劉薰宇編的《數學三書》,可以說父親楊武之和劉薰宇對楊振寧的數學影響很大。
劉薰宇所著的《數學三書》,是一本優秀的數學科普書籍。這本書最主要能提起孩子對數學興趣,而不是將之視為畏途。這套數學書幽默風趣,孩子看了會喜歡上數學。
這套書一共有三本,分別是《馬先生講數學》、《數學趣味》和《數學的園地》。三本書由淺入深,給孩子講解什麼是數學,數學有多麼有趣。除了專業嚴謹以外,還創造性地加入了許多幽默的話語。很多數學公式,劉薰宇先生編成故事,讓孩子在看故事的同時學會數學。
其中第三本《數學的園地》是最難的。裡面講了函數、連續、誘導函數、微分、積分和總集等概念及它們的運算法的基本原理。雖然有點深,但講解的方法很妙,只要能吃透,初中數學基本就不用愁了。
俗話說:「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數學在中高考中也是屬於拉分學科,數學是一切自然科學的基礎,數學學不好,其他理科想學好也很難。可以說,數學學不好,中高考都虧大了。
這套書內容生動有趣,而且充分與生活結合,真正把數學知識融入到了故事當中。換一種方式教學,相信您的孩子讀完會有新的收穫!這套書也不貴,只需69,還不到一張電影票的價格,但卻對您的孩子學好數學大有幫助。點擊下方橫條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