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任正非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未來的國家和國家之間的競爭其實就是人才的競爭」。這句話由一個專門搞研發的華為任正非說出,其分量之大。事實上,我們也很明白,國內的科技想要得到更好的發展,要的就是更多的科技人才。可似乎,我們國內好像留不住人才。
頂尖科學家相繼離開
雖說,我們國內近年來有很多的科學家回國。但在曾經也有一些科學家在回國待了幾年之後,最後相繼離開了中國。比如著名生物學家顏寧,在回國待了10年之後,再次選擇去到了美國。再比如說,曾經北大著名的青年數學家許晨陽,在回國待了6年之後,還是選擇去到了美國。而除了這兩個人之外,還有很多也是如此。那麼為什麼中國留不住這一類科技人才?
有的網友說,無非就是因為錢。因為美國開出的薪資條件可要比中國高很多,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反正都是工作肯定會去選擇一個高薪的地方。誠然,小編覺得可能是因為這個原因,但是否全然是呢?看看許晨陽曾經出國前說的3句話,或許你們就不會這樣認為了。
許晨陽坦言離開中國原因
許晨陽在離開中國之前,說了這樣三句話。「中國學術方面造假情況嚴重,而這是因為造假所需要的成本太低」。「學風有問題,在中國做科技的人不是想著做貢獻,而是想著賺錢還有出名。」「論資歷來排輩分的情況非常嚴重。」
除此之外,許晨陽還說過,我們中國有一個點完全比不上美國。其表示他所在的普林斯頓,那裡每一個為了科技搞研發的人都是專門為了學術而生,氛圍非常的好。而在中國,他找不到這樣的學術討論環境。所以他在最後才會選擇離開中國。
從他的這些言論中,我們大概可以看到中國的一個學術環境的「腐敗」。那就是很多的人其實最後為的都是名和利,他們並不在意科技研發的本身,所以可能出現「造假」的存在。同時,「論資歷來排輩分」這個情況很是嚴重,也就是說可能對於那麼在這樣的環境之下,靠什麼來留住人才?
當然,這三句話我們不能偏聽偏信,畢竟有很多時候為了離開找藉口也是正常的事情。但也確實值得深思,畢竟在我們中國這樣的現狀並不少見,不只是在科學研究上,在其他圈子都存在這個問題。而這些都是我們應該反思的地方。
寫在最後
中國留不住人才,可能是人才自己有自己的抉擇,但也一定要反思我們國家存在的問題。如果能夠絕對的保證自己沒有問題,我們才能說,這全然是別人的問題。到那個時候開始指責也不晚不是嗎?而且就個人認為,其實他們現在出國也並不是一件壞事,從學習的角度來說,國外能學習到的東西的確要比國內多,一味的故步自封,最後害的也是我們自己。當然,只要他們願意在自己成長的更多之後選擇回國那就最好不過了。
討論:你們來說說中國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人才回了又走呢?說說自己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