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教育的啟示

2021-01-07 騰訊網

有定居日本的親戚,一家人近日回國探親。這家的小孩與我的兒子年齡相仿,從兩個孩子所展現的不同能力傾向,看出了中日教育的明顯差別。

親戚家的小孩做數學題遠遠比不過我的兒子,日本的數學教學注重實用的計算題而不是彎彎繞的所謂思維題。然而,親戚家的小孩有非常好的口才、文採,以及相當廣的科學知識與人文知識。這個剛上小學四年級的孩子最熱衷的是,研究人類社會的環保問題。說「研究」一點兒都不誇張,儘管只有十歲,這個小男孩能滔滔不絕地說出地球上主要自然資源分布的比例數據、汽車尾氣的基本成分以及有害氣體的化學成分。他在歷數人類破壞自然環境的種種劣行之後,力圖尋找各種環保措施。這是一個智力很一般的孩子,但卻有著強烈的求知慾和廣博的興趣。相比之下,我那個在學校以聰明出名的兒子則顯得胸懷狹窄、興趣狹窄、知識面狹窄。

一直以為日本的教育還像以前一樣,是等同於中國的考試地獄,卻不料,今日的日本教育已大大地改觀。有著東方文化傳統的日本,現在的學校也同西方發達國家一樣有著寬鬆的課堂紀律,自由的教育氣氛。學生們都不怕考試,因為考試後改完錯,老師再重新判分,所以每個學生的考試分數都很高。日本的教師對學生以誇獎鼓勵為主,由此,日本的孩子個個覺得自己聰明能幹,充滿自信。另外,由於課程少、作業少,孩子們有充裕的時間玩耍和發展個人愛好。

最令我讚賞的是,日本的學校教育對培養社會能力的注重。在日本,小學低年級的孩子就搞社會調查,幾個孩子組成一個調查小組,不需要老師的帶領,孩子們獨立地去了解和調查社會各行業、各部門的情況。譬如,去消防隊了解消防部署過程、消防基本程序,然後畫出消防部署圖。或者去垃圾分揀站,了解垃圾分類、處理方法以及基本程序,然後畫出示意圖,寫出調查報告。我一想到這一系列的任務都是由八九歲的孩童來完成,就不由地感嘆日本教育的力度。

日本近年來將教育的發展方向定為:讓孩子擁有「生存能力」和「輕鬆寬裕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日本的學校注重在輕鬆寬裕的教育環境下,開展輕鬆寬裕的教育活動,同時培養學生的生存能力。「學會生存」是始於七十年代的國際教育思潮,其主旨是培養年輕一代適應社會的能力,並強調了教育必須滿足社會需求。在此,教育的重點要從以往的傳授知識轉移到培養能力上去。

教育的內容取決於教育的目的,即培養什麼樣的人。日本學校對培養學生社會實踐能力、科學探究精神、人文素質與環保意識的注重,體現了日本教育的培養目標和對現代社會人才基本素質的認識。毫無疑問,不同的教育將使孩子們具備不同的能力類型,而教育所缺乏的內容則必然通過孩子們的能力缺陷反映出來。比較而論,我們的學校教育使孩子們擁有較多的雕蟲小技,但卻缺乏諸多現代社會急需的重要素質。

日本是個非常善於向別人學習的民族,在學習模仿的過程中,他們既不是全盤拒絕也不是全盤接受,而是巧取精華。日本今日的教育既保留了東方國家重基礎、重訓練的教育傳統,又吸收了西方國家重個性、重自主性的教育傳統。這種集東西方教育傳統為一體的教育新體制,其優勢和能量是不可低估的。相比較,我國在學習他國的經驗時,常常是只學其表,外在的包裝儘管不斷地翻新,傳統的弊端卻始終難以摒棄。日本的教育啟示我們,東西方兩種教育傳統的互補性融合是教育改革的良好出路。

相關焦點

  • 日本地震預警的推廣對中國有哪些啟示?
    研究日本如何推廣、應用地震預警,可以為中國地震預警制度建設提供啟發。「緊急地震速報」誕生 。緊急地震速報系統被看作日本為保障國土安全建立的「全國瞬間警報系統(J-Alert)」的一部分。阪神大地震後,緊急地震速報在日本受到關注,該系統的研究由氣象廳和防災技術研究所等推動研發。3·11 地震「緊急地震速報」範圍「地震緊急速報」系統的前期溝通。
  • 日本化肥減量增效實現途徑及啟示
    目前針對日本環境保全型農業的研究有很多,如李筱琳主要通過研究日本現代農業環境政策的實施路徑總結了對中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道路的啟示[2];井煥茹等主要通過研究日本政府法律法規和在技術層面所做的宏觀調控,闡明了中國如何通過政府的宏觀調控扭轉目前的農業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3]。目前尚缺乏從政策調控、技術創新和市場機制等多維度闡述日本化肥減量增效實現途徑的系統研究。
  • 日本治理垃圾島的啟示
    原標題:日本治理垃圾島的啟示 封閉垃圾車在運送垃圾新華社記者馬平攝 11月22日,在日本香川縣豐島,封閉汽車向處理廠運送垃圾。在日本瀨戶內海的諸多島嶼中,有一座以臨海梯田、藝術博物館出名的島嶼——豐島,但同時它曾經被譽為日本的「垃圾島」。1975年至1990年的15年時間裡,日本關西都市地區的92萬多噸工業垃圾被丟棄於此,掩埋深度達20米,並露天焚燒。
  • 日本藥品檢查員制度及其啟示
    [摘  要]推進職業化藥品檢查員制度建設是當前我國完善藥品監管制度的一項重大措施,日本在這方面積累的經驗對我國有一定借鑑意義。文章介紹了日本藥品檢查員管理體制、職業發展等制度設置情況,分析了其獨立行政法人制度、較強的環境適應力、國際化與檢查員能力提升有機結合等特點,並從系統推進、提升檢查員職業榮譽感、保障獨立檢查權限、提升外部適應力等方面指出了其對我國職業化藥品檢查員制度建設的啟示。
  • 日本現代數學發展歷程及其啟示
    其中小平邦彥獨中兩元,成為日本首位雙獎得主。由此可見日本數學近一百年來得到了長足發展,也收穫了巨大的成果。更難能可貴的是,這些獲獎數學家本科之前的教育幾乎都是在日本本土完成的,而且大部分沒有移民或更改國籍。由此我們不得不感嘆,為什麼我們的數學會與一衣帶水的鄰國產生如此大的差距?或許可以從日本數學的發展歷史中可以尋找到一些啟示。
  • 日本鋼企與海共生的啟示
    日本鋼企與海共生的啟示 2019-07-03 11:19:00     作者:劉萌
  • 延安整風運動對黨的主題教育的啟示
    原標題:延安整風運動對黨的主題教育的啟示 核心閱讀 70多年前的延安整風運動,是中國共產黨人開展集中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成功典範,它的諸多做法、經驗對我們黨開展主題教育活動仍有著長遠的指導意義。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以縣處級以上領導幹部為重點,在全黨將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
  • 王定毅:延安整風運動對黨的主題教育的啟示
    核心閱讀  70多年前的延安整風運動,是中國共產黨人開展集中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成功典範,它的諸多做法、經驗對我們黨開展主題教育活動仍有著長遠的指導意義。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以縣處級以上領導幹部為重點,在全黨將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每隔一段時間,在黨內開展集中教育活動,是我們黨加強自身建設的重要成功經驗。20世紀40年代的延安整風運動,是黨內首次開展的馬克思列寧主義集中教育活動,可謂是集中教育活動的「初心」。
  • 日本將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計入中考總分轉動教育「指揮棒」
    隨著新學習指導要領的實施,學生學習狀況綜合評價作為日本中小學校改善學習指導、有效組織教育活動的重要依據,同時也成為新學習指導要領基本理念下深化教育評價改革的根本措施。日本中央教育審議會提出了中小學生學習評價的基本方針以及具體標準和評價措施,要求配合新學習指導要領的實施,使學習評價在課程管理過程中發揮核心作用,在推進主體性、對話性、深度學習的課堂教學改革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 失敗的學生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的啟示
    瑞典諾貝爾獎評審團8日宣布,日本京都大學物質-細胞統合系統據點iPS細胞研究中心長山中伸彌與英國發育生物學家約翰·戈登因在細胞核重新編程研究領域的傑出貢獻,而獲得201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10月8日中國新聞網)  今年諾貝爾醫學獎兩位得主可謂難兄難弟。
  • 日本教育強弱幾何
    日本文部科學省發布了一份關於綜合推進教育改革、立足國際視野反思日本教育的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該報告從國際視角出發,客觀呈現了日本教育的「強項」與「弱項」。
  • 推進教育均衡化發展的一個案例與啟示
    蕪湖市三山區是2006年2月設立的新城區,近十年來致力於從農村轉型為城區背景下教育均衡快速發展,取得了突出成效:2012年以來被評為「安徽省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區」「安徽省社區教育實驗區」,2014年通過全國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區考核並排名全省第二。最近我們到該區進行調研,感到其經驗富有啟示意義。  1.加大投入,合理均衡配置教育資源。
  • 重大疫情給教育改革創新帶來的啟示
    原標題:重大疫情給教育改革創新帶來的啟示 編者按 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促使我們每個人進一步思考人生的意義和價值,思考我們的社會應該怎樣科學有序運轉,人類和自然界的萬物如何和諧共處,也由此思考把我們的孩子培養成為什麼樣的人,教育的宗旨與意義是什麼,教育體系與治理該如何完善,教育工作者應該承擔什麼樣的使命
  • 日本固體廢棄物處理模式給中國帶來的啟示
    日本固體廢棄物處理模式給中國帶來的啟示北極星固廢網訊:日本是一個資源極度匱乏的國家,正因為如此,日本對建築如鋼鐵、水泥、骨料等一切以犧牲資源為代價所換來的生產資料都有極高的重視度。日本政府不允許將有限的資源生產成為不合格的產品,他們認為這樣是一種浪費,是嚴重損害國家利益的。
  • 日本「寬鬆教育」——真相與思考
    6月6日,21世紀教育研究院舉辦日本「寬鬆教育」主題沙龍。日本大使館參事官藤岡謙一、北京日本人學校校長慄本和明、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楊東平、北京師範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所副所長高益民、21世紀教育研究院RISE青年學者北京師範大學博士生三友陽子參加了沙龍,和來到現場的教育學者、家長等一起探討了日本「寬鬆教育」的發展脈絡及其社會影響,共同交流義務教育的基礎價值觀和教育理想。
  • 日本的「寬鬆教育」失敗了嗎?
    2016年5月10日,時任日本文部科學大臣馳浩宣布,日本將實行「去寬鬆教育」,朝著「教育強勁化」的方向發展。在很多人看來,這意味著日本正式宣告「寬鬆教育」失敗了。但真的是這樣嗎?不久前,21世紀教育研究院組織的日本「寬鬆教育」主題沙龍,特別邀請了日本大使館文化參贊騰岡謙一、日本學校校長慄本和明、日本青年學者三友陽子以及北京師範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所副所長高益民教授,對日本的「寬鬆教育」進行了全方位透視。  一波三折的「寬鬆教育」三友陽子我介紹一下日本「寬鬆教育」的來龍去脈。  首先說說《學習指導要領》的修訂。《學習指導要領》是什麼?
  • 日本教育福利怎麼樣呢?
    這其中與日本的教育是分不開的。日本這樣培養人才從上世紀90年代至今,日本教育發展出自己的特色。日本科研之所以能在國際學術界獲得廣泛認同,僅靠政府科研撥款與高等教育本身是難以完成的,更多是依靠社會基礎教育的培養,日本人從小對於科學的探索精神、在基礎教育中打下的堅實基礎,讓國家在科技學術道路上有動力越走越遠。
  • 日本大學的教育專業怎麼樣?
    日本教育學專業的定義是:教育學指的是教育相關的研究,或者說是以教育為研究對象的學問。而教育學的研究是包括對學習者(不僅僅包括兒童,也包括成年人),教育機構(學校),教育技術(教授方法),教育課程,教育評價,教育制度,教育相關的權利、義務,教育行政、教育法令,教育相關的理念和歷史等在內的理論和實踐研究。
  • 從日本教育說開去
    作為一名教師,我看一個國家首先看的是它的教育制度。今年3月11日,日本發生了駭人聽聞的芮氏9.0級強震,給這個島國帶來了難以估量的損失。然而,震後的日本人所表現出來的鎮定、有序、互幫互助的態度,在一片凝重的悲傷之餘,倒是令每一個像我這樣的外國人感到訝異。
  • 教育專業日本大學哪家強?
    ,京都大學一直以來都和東京大學並稱為日本的兩所最高學府。 京都大學的教育學專業連續幾年在日本民間各大專業排行榜中位居首位,其本科有教育學部,研究生院有教育科學、臨床教育學等。 2、筑波大學 筑波大學坐落於有「日本的矽谷」之稱的研究學園都市——筑波。其成立初衷就是建立一所不受政治影響、脫離政治運動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