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延安整風運動對黨的主題教育的啟示
核心閱讀
70多年前的延安整風運動,是中國共產黨人開展集中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成功典範,它的諸多做法、經驗對我們黨開展主題教育活動仍有著長遠的指導意義。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以縣處級以上領導幹部為重點,在全黨將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每隔一段時間,在黨內開展集中教育活動,是我們黨加強自身建設的重要成功經驗。20世紀40年代的延安整風運動,是黨內首次開展的馬克思列寧主義集中教育活動,可謂是集中教育活動的「初心」。回顧這個「初心」對我們即將開展新的主題教育具有現實啟示。
堅持問題導向
延安整風運動主要是為了解決兩個問題。
一是徹底清除教條主義影響。遵義會議後,黨雖然從軍事、政治上糾正了以教條主義為特徵的王明「左」傾錯誤,但沒有從思想上系統徹底清算,黨的幹部對這種錯誤的思想根源還缺乏深刻的認識。1937年,王明從蘇聯回國後,繼續堅持自己的錯誤思想,還在1940年出版了《為中共更加布爾什維克化而鬥爭》一書,為自己辯護。這樣,新的教條主義不僅開始蒙蔽、誤導廣大黨員,而且嚴重幹擾了以毛澤東為首的黨中央正確路線貫徹執行。消除這種影響迫在眉睫。
二是提高新入黨員的思想認識。抗戰以來,黨員人數由4萬發展到80萬,其中大多數來自農民、小資產階級。由於戰爭環境緊張嚴酷,黨不可能對他們進行比較系統的馬克思列寧主義教育,而他們的階級出身和認識水平的局限,很容易受到一些錯誤思想和作風的影響。這種狀況,對取得抗戰勝利,乃至迎接新中國的誕生,都是十分不利的。
以此可知,延安整風運動是針對當時黨內存在的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而開展的,是為了用先進的思想和正確的作風去武裝全黨,更好肩負起黨的歷史使命。
教育準備充分
為了開展好整風運動,黨中央進行了充分準備。
選擇恰當時機。1941年前後,已經完全具備開展整風運動的條件。主要體現在:中共已形成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中央正確領導;已經有了一批比較了解黨的歷史經驗教訓的骨幹;黨在思想上、理論上有了最基本的準備。敵後鬥爭雖然處於困難階段,但總的鬥爭形勢變化較小,特別是中央所在地陝甘寧地區的局勢比較穩定。
充分進行預熱。1940年12月,毛澤東在《論政策》的黨內指示中,要求黨的政策要防止過「左」政策和右傾機會主義兩種極端傾向,開始為運動作前期鋪墊。1941年5月,毛澤東作了《改造我們的學習》報告,1941年7、8月,中央發出《關於增強黨性的決定》《關於調查研究的決定》等文件,核心是要求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這一原則為整風運動確定了基調。1941年9月至10月,中央舉行政治局擴大會議,總結黨的歷史經驗,從政治路線上分清是非,達到基本一致的認識。這樣,全黨整風的條件漸次成熟了。
1942年2月1日和8日,毛澤東分別作了《整頓黨的作風》和《反對黨八股》的講演,標誌著整風運動正式開始。可以看出,整風運動是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合適的氛圍中水到渠成的一次教育活動。
教育方針正確
在黨的歷史上,黨內鬥爭曾採取殘酷鬥爭、無情打擊的簡單方式,使黨的事業遭受重大損失。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認為,延安整風運動不能再延續以往的錯誤做法,不能單純依靠組織處分和採取壓服的方法,而應採取正確的黨內鬥爭方針:懲前毖後、治病救人,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團結同志,即團結—批評—團結的方針,通過整風運動使黨員和幹部學會運用馬列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來辨別是非、觀察問題。
延安整風運動的教育方針,具有「嚴」「寬」的特點。「嚴」,要求的是對待錯誤要批評、要懲戒,不能一團和氣;「寬」,要求的是要把錯誤當做內部矛盾而不是敵我矛盾來處理,目的在於增進團結。這說明,黨內團結並不意味著就不能開展批評,開展批評也不意味著會導致不團結。從團結的願望出發,通過批評的方式,最終達到團結的目的,這種方針已經成為我們黨開展專題教育活動的重要指導思想。
教育重點聚焦
整風運動是在黨的高級幹部和一般幹部、普通黨員兩個層面開展,但重點聚焦於黨的高級幹部。毛澤東認為犯思想病最頑固的是高級幹部,只要將多數高級及中級幹部的思想打通了,保存黨與軍的骨幹,那就算是勝利了。
為此,中央成立學習研究組,毛澤東親自任組長。各地成立高級學習組,頒發了高級學習組組織條例。學習的內容為閱讀六大以來黨的歷史文件,研究六大以來的歷史,學習研究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思想方法論。中央書記處還編印了《馬恩列斯思想方法論》和《六大以來》等學習文件,毛澤東親自指定了4種學習資料。
整風運動的目的在於全面確立黨的正確政治路線。高級幹部是執行中央路線的第一關,因此,抓好高級幹部的教育,就抓住了整個活動的重點。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最關鍵的在於抓黨的高級幹部。
教育步驟環環相扣
整風運動的教育步驟如下:
第一步,認真學習研究文件,掌握思想武器。文件為毛澤東的3篇文章和中央下發的有關通知。
第二步,聯繫實際檢查思想、工作,研究歷史,互相批評,互相幫助。在此基礎上,寫出個人思想總結。
第三步,對於自己所在地區和部門進行工作檢查。
最後,根據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的重要講話精神實質,認真研究黨史,特別是王明「左」傾主義錯誤的歷史。
學風是思想方法問題,黨風是實踐行為問題。運動由學風開始,繼而黨風,體現了認識由淺入深的規律。
值得關注的是,與教育步驟相對應,中央同步採取了一些組織措施。1942年9月,中央政治局通過加強黨的一元化領導的決定。1943年3月,中央政治局會議推選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書記處主席,進一步鞏固毛澤東在中央的核心地位,使黨的一元化領導體制在最高決策層得到組織保障。
整風運動步驟一環扣一環,通過認識的提高,由個人的「點」擴展到地區、部門這條「線」,最後延伸到黨的歷史這個「面」上。而且組織整頓與教育活動交織進行,這也是運動能夠有效開展的重要經驗。
通過總結升華教育效果
教育活動開展的成效主要體現在總結環節,整風運動通過總結升華了教育效果。
1944年4月12日,毛澤東在《學習和時局》的重要講話,為總結整風運動指明了方向。他強調,這次處理歷史問題,不應著重於一些個別同志的責任方面,而應著重於當時環境的分析,當時錯誤的內容,當時錯誤的社會根源、歷史根源和思想根源,實行懲前毖後、治病救人的方針,藉以達到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團結同志這樣兩個目的。在這種思想指導下,1945年4月,黨中央召開六屆七中全會,深入討論黨的歷史,總結整風運動的成果,通過了《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該決議對我們黨前24年的歷史進行了深入、正確、客觀的總結,肯定了毛澤東路線代表著正確的方向。
更為重要的是,通過整風,全黨深刻認識到毛澤東思想的極端重要性。大家通過學習,認識到毛澤東提出的一系列思想,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是指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的保證,是中國的馬克思主義。1943年7月6日,劉少奇提出用毛澤東同志的思想來武裝自己。7月8日,王稼祥指出毛澤東思想就是中國的馬克思列寧主義。8月,周恩來從總結黨史的高度,鮮明指出,「毛澤東同志的方向,就是中國共產黨的方向」。這表明,毛澤東思想成為黨的指導思想已是領導層一致共識。1945年,中共七大正式確定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