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11 17: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延安整風運動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整風運動。延安整風運動在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它是黨的建設史上的一個偉大創舉。通過延安整風,使全黨確立了一條實事求是的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路線,使幹部在思想上大大地提高一步,使黨達到了空前的團結。
歷史背景
一、王明「左」傾教條主義的嚴重危害必須從思想路線上徹底解決。
延安整風之前,中國共產黨曾先後發生過瞿秋白、李立三、王明等三次「左」傾錯誤,其中王明「左」傾教條主義理論形態最完備、持續時間最長、影響最深、危害最大。儘管在遵義會議上博古「左」傾中央的統治宣告結束,但是由於教條主義在黨內的思想基礎仍然根深蒂固,整改沒有獲得完全成功。
二、抗戰初期王明的右傾錯誤一度引起黨內思想混亂,必須予以肅清。
1937年,王明教條地搬用共產國際指示,提出「一切服從統一戰線,一切經過統一戰線」的右傾口號,主張對國民黨讓步。這就給全黨帶來了很大的思想混亂,給黨在抗戰初期的工作造成了不良後果。
三、皖南事變的發生,促使毛澤東思考如何儘快改變與共產國際的關係,這是延安整風運動的導火線。
1941年1月,皖南事變發生,新四軍遭到慘重損失。這件事深刻反映了中共與共產國際的重大意見分歧,同時也讓毛澤東的警惕性進一步增強。為了避免重蹈覆轍,他決心儘快改變與共產國際的關係,從實質上擺脫共產國際對中國革命的幹預。
歷史條件
紀40年代初,抗戰已經進入相持階段,局勢相對平穩,特別是黨中央所在地陝甘寧邊區的形勢比較穩定,為共產黨集中時間進行整風提供了客觀條件。與此同時,黨內在經歷了多次失敗和挫折之後,逐漸形成了一批在政治上比較成熟的領導骨幹,特別是毛澤東思想的正式形成和與王明鬥爭的最終勝利,都為開展整風運動提供了條件。
基本過程
一、思想動員階段(1942年2月至4月)
1942年2月上旬,毛澤東先後做了《整頓學風黨風文風》和《反對黨八股》的動員報告,全面系統地提出了反對主觀主義以整頓學風、反對宗派主義以整頓黨風、反對黨八股以整頓文風的任務,同時闡明了整風的宗旨和方針是「懲前毖後,治病救人」,普遍和充分地向黨員、幹部做了思想動員。
二、整頓三風階段(1942年4月至1943年10月)
1942年4月3日,中宣部發出《關於在延安討論中央決定及毛澤東同志整頓三風報告的決定》,進一步對整風運動的目的、要求、方法和步驟做出明確規定,從此開始了以整頓三風為中心內容的全黨整風。1942年4月至8月初,重點是反對主觀主義以整頓學風,這是延安整風的中心內容。1942年8月至12月中旬,重點是反對宗派主義以整頓黨風。1942年12月中旬到1943年3月中旬,重點是反對黨八股以整頓文風。1943年3月中旬至10月,是總結學習階段,各單位就自己的工作和整風學習進行總結。
三、總結經驗階段(1943年10月至1945年4月)
1943年10月,中共中央決定高級幹部進一步研究和討論黨的歷史問題,延安整風由此轉入第三階段。在整頓三風的基礎上,對黨的歷史經驗特別是黨史上幾次大的路線錯誤進行全面、系統的總結並做出結論。在充分討論和反覆修改的基礎上,1945年4月20日,黨的六屆七中全會通過了《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系統總結了黨在各個時期的經驗教訓,對黨史上的若干重大問題做出結論,並且高度評價了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傑出貢獻。至此,延安整風勝利結束。
深遠影響
一、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認識上毛澤東個人意識與全黨意識相統一;
二、實現了毛澤東全黨領袖地位與毛澤東思想指導地位相統一;
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一個重大理論創新;
四、對我黨當代政策的現實意義。
來源:百度百科
原標題:《教育整頓·每日一學|延安整風運動》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