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在延安給高級幹部作整風問題的報告。
百團大戰中的彭德懷。
戰士們在進行整風學習。
批評與自我批評是我們黨三大優良作風之一,自延安整風運動中提出,至今70餘年。回看那段歷程,老一輩的革命者不但大力弘揚批評與自我批評的精神,而且還身體力行,勇於認識錯誤、積極改正錯誤,留下了很多讓人稱頌的故事和典範。
毛澤東
親自向審查幹部運動中被整錯的同志賠禮道歉
1940年下半年,彭德懷指揮「百團大戰」給日偽軍以沉重打擊,鼓舞了中國軍民抗戰的鬥志。在延安的一次會議上,有一些同志批評彭德懷是「入股革命」、有野心、背著黨中央擅自發動「百團大戰」導致過早暴露實力,彭德懷同志很惱火。會後,他找到毛澤東和周恩來,想交換下意見。在毛澤東居住的窯洞裡,三個人坐到一起,毛澤東首先真誠地對彭德懷說:「我先給你作檢討。造成這樣子的後果,責任全在我,事先沒得向你通氣,事後又沒得向你作解釋,這也是老同鄉我的不對。……『百團大戰』是無可非議的。」接著他耐心講了有同志不滿的原因,指出了自己和彭德懷各自存在的錯誤之處。
聽了這番話,彭德懷氣消了。他說:「同志間的了解、信任勝過最高獎賞,有主席今晚這席話,就是現在叫我去死,也是死而無憾了。」毛澤東讓彭德懷多給自己提意見,彭德懷說:「那好,言不透,意不明,話不說完,心不靜。……對你,我只有一條意見,會前應該給我老彭打個招呼,叫我也有點思想準備。」
最後,彭德懷鄭重其事地說:「你毛澤東,我彭德懷,他周恩來,我們在黨內都要自覺地接受黨的監督和約束,辦任何事都要從黨和人民的利益出發,我們誰也不能頭腦發熱、獨斷專行、隨心所欲。否則的話,勢必給黨和人民造成無可挽回的損失。如果發生了這種反常的事,那麼對我們來說,就是欠了黨和人民的債,是有罪的啊!」
毛澤東十分認同彭德懷的話,也非常感動,他握住彭德懷同志的手,說:「你講得太好了,我建議將你的這個觀點,寫到我們的黨章裡去。」
1943年,延安開始了審查幹部運動。康生作為當時具體負責審幹工作的社會部負責人,大搞逼、供、信和「車輪戰」,過分誇大了特務、反革命分子在革命隊伍中的比例,製造了許多冤假錯案。
毛澤東及時發現了運動中出現的偏差和問題,強調不能搞「逼、供、信」,並制定了審幹工作的「九條方針」和「一個不殺,大部不抓」的政策,對被「搶救」的幹部進行甄別,對被整錯的同志給予平反、恢復名譽,還親自出面向被整錯的同志賠禮道歉。
對審幹工作中擴大的錯誤,毛澤東主動承擔了責任,多次進行自我批評。例如,有一次在中央黨校禮堂開會時,毛澤東說:「整個延安犯了許多錯誤。誰負責?我負責。我是負責人嘛!」「這次大家都洗了澡,就是水熱了一點兒。不少同志被搞錯了。凡是被搞錯了的要一律糾正,堅決平反! 」「有的同志被錯戴了帽子,這也沒得要緊。帽子戴錯了,現在我把它給你們摘下來就是了。」「我們共產黨人是革命者,但不是神仙。我們也吃五穀雜糧,也會犯錯誤。我們的高明之處就在於犯了錯誤就檢討,就立即改正。今天,我就是特意來向大家檢討錯誤的,向大家賠個不是,向大家賠個禮。」
許多受過冤屈的同志最初的怨氣很大,但是毛澤東這樣主動承擔錯誤,並多次誠懇的賠禮道歉,不僅怨氣消了,還很感動。對過去的事釋懷了,心情重新舒暢了,而且還增加了同志間的感情,增進了團結。
陳毅
步行30多裡路去賠禮道歉
1940年10月,為了團結各階層人士共同抗日,中國共產黨建立了蘇北抗日民主政權。江蘇省東臺縣開明地主施文舫作為參政員參加了「蘇北臨時參政會」。會後,施文舫找到陳毅,反映臺東縣區委委員譚啟明貪汙腐化、欺上瞞下,還有作風問題,群眾影響很壞。
施文舫是個直率的人,他很激動地責備陳毅,作為新四軍的將軍,沒有管好幹部。陳毅聽後,語氣有些生硬地反問施文舫:「怎麼?你來責備我?」施文舫有些意外,悻悻地離去。
當天晚上,陳毅覺得自己的做法不妥,施先生反映我們幹部問題是對我們黨的愛護,用那種態度對待他,欠考慮。於是,陳毅找到代表們的住處,準備向施文舫道歉,但是施先生已經回家了。第二天,陳毅一大早就帶著警衛員步行30多裡路,來到施文舫家,見到施先生後主動上前抱拳道歉,並作了自我批評。施文舫非常感動,留陳毅吃午飯,席間陳毅說,能交到施先生這樣的諍友非常高興。事後,陳毅囑咐蘇北臨時行政委員會主任對譚啟民進行查處。譚啟民被免去區委委員的職務,降職處分。後來他因私印抗幣代價券、以及貪汙腐化等罪被槍決。二十多年後,陳毅想起這件事還是感慨良多,他寫了一首詩——《六十三歲生日述懷》回憶此事,其中講「難得是諍友,當面敢批評」。
1942年5月,在陳毅的指示和領導下,為了克服工作中的缺點和錯誤,加強統一戰線內部的團結,共同抗日,鹽阜行署召開了一次各階層人士座談會。會議上,陳毅說,今天在座的我們鹽阜區著名教育家之一、射陽中學校長楊鏡吾先生,學問、品格均出人頭地,可是在去年秋天反「掃蕩」時被人誣陷,我們的一個部隊沒有經過詳細調查,就輕易逮捕了楊先生,使楊先生飽受囹圄之苦。後來我們經過詳細調查,了解到真實的情況,恢復了楊先生的自由和名譽。陳毅邊說邊走到楊鏡吾的面前,彎腰鞠躬,說:「我代表軍隊和地方黨委向您老賠禮道歉。」這個舉動使楊鏡吾先生大感意外,參加座談會的各階層人士也深受感動。
陳雲
讓暴跳如雷的同志
自省落淚
延安整風時,中央黨校十四支部裡有一個姓馬的同志,過去在舊軍隊裡幹了一些對不起人民的事。整風進入批評和幫助階段,同志們對他這段歷史有看法,要求他在支部大會上講清楚。他的牴觸情緒很大,講不上幾句就發脾氣。他的檢查通不過,情緒愈加反常,時而暴跳如雷,時而憂心忡忡。當時,毛澤東同志每個星期都要到黨校俱樂部去一次,聽取同志們對整風的反映。
一天,十四支部支委陳雲在黨校俱樂部把這位老馬的問題向毛澤東作了匯報,毛澤東親切地說,整風不是整人,我們的方針是懲前毖後,治病救人,思想不通可以等一等,不要搞得太緊張,批評要注意方式方法,要和風細雨嘛!
陳雲回去後,按照毛澤東的意思和支部的同志交換了意見,提出批評要講究方法,事後,陳雲多次找老馬談心。在課餘時間裡,支部書記、支委、小組長找他拉家常。他情緒消沉,不思茶飯,同志們就把飯菜端到他面前,關心他,體貼他。對群眾的急躁情緒,支部也做了工作。老馬有些問題不願在大會上講,支部也不勉強,讓他個別向組織上談清楚。後來,老馬放下了思想包袱。一天晚上,他竟然哭了起來,很後悔自己以前做錯了事,對不起黨,對不起同志。第二天,他就把自己的問題向組織上全部坦露出來。大家趁熱打鐵,對他進行了熱情的幫助。他提高了思想覺悟,整風後主動要求上前線,並且成績突出,後來受到了重用和提拔。
林伯渠
化解「把副主席當擺設」衝突
1940年,陝甘寧邊區政府為了貫徹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召開了邊區參議會,會後成立了「三三制」政權。在邊區政府的組成人員中,有三分之一的共產黨員,代表無產階級;三分之一的左派進步分子,代表小資產階級;三分之一的中間分子,代表中等資產階級和開明士紳。林伯渠當選為陝甘寧邊區政府的主席,開明士紳李鼎銘先生當選為副主席。謝覺哉在邊區主持參議會的工作,李維漢擔任邊區政府的秘書長,協助林伯渠工作。
當時實行「三三制」,黨內外合作共事,是一個新事物,雙方都不大習慣,也沒有規範的規章制度,有時難免會發生一些誤會和隔閡。1943年,在一次由李鼎銘副主席主持的政務會議上討論問題時,李鼎銘並不同意大家的意見,可是最後表態時他卻說「俺沒有意見」。當時林伯渠和李維漢都感覺不對頭,回頭林伯渠讓李維漢去找李鼎銘徵求意見,李鼎銘很坦率地說:「你們黨上都決定了,把我這個副主席當擺設。」
李鼎銘的這個批評很尖銳,立即引起了林伯渠、謝覺哉和李維漢的重視,他們虛心接受了李鼎銘的批評,共同研究商定了改善關係的辦法:一是決定每周舉行一次向林伯渠主席、李鼎銘副主席匯報的會議,由各廳、處、院主管人輪流匯報工作,有問題當場商量解決;二是規定各廳、處、院向政務會議提出的有關方針、政策、計劃和其他重要議題時,除經過黨組織研究外,還必須向李鼎銘匯報,取得同意後再提交會議討論。同時還規定各廳、處、院處理內部領導關係時,也要參照這兩條辦法實行。這些措施使得黨內外關係得到極大的改善,黨內外人士能夠坦誠相待、暢所欲言,充分發揮了黨外人士的積極性及其長處。(顧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