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整風中毛澤東曾親自向被整錯的同志道歉(圖)

2020-11-30 中國新聞網

  毛澤東在延安給高級幹部作整風問題的報告。

  百團大戰中的彭德懷。

  戰士們在進行整風學習。

  批評與自我批評是我們黨三大優良作風之一,自延安整風運動中提出,至今70餘年。回看那段歷程,老一輩的革命者不但大力弘揚批評與自我批評的精神,而且還身體力行,勇於認識錯誤、積極改正錯誤,留下了很多讓人稱頌的故事和典範。

  毛澤東

  親自向審查幹部運動中被整錯的同志賠禮道歉

  1940年下半年,彭德懷指揮「百團大戰」給日偽軍以沉重打擊,鼓舞了中國軍民抗戰的鬥志。在延安的一次會議上,有一些同志批評彭德懷是「入股革命」、有野心、背著黨中央擅自發動「百團大戰」導致過早暴露實力,彭德懷同志很惱火。會後,他找到毛澤東和周恩來,想交換下意見。在毛澤東居住的窯洞裡,三個人坐到一起,毛澤東首先真誠地對彭德懷說:「我先給你作檢討。造成這樣子的後果,責任全在我,事先沒得向你通氣,事後又沒得向你作解釋,這也是老同鄉我的不對。……『百團大戰』是無可非議的。」接著他耐心講了有同志不滿的原因,指出了自己和彭德懷各自存在的錯誤之處。

  聽了這番話,彭德懷氣消了。他說:「同志間的了解、信任勝過最高獎賞,有主席今晚這席話,就是現在叫我去死,也是死而無憾了。」毛澤東讓彭德懷多給自己提意見,彭德懷說:「那好,言不透,意不明,話不說完,心不靜。……對你,我只有一條意見,會前應該給我老彭打個招呼,叫我也有點思想準備。」

  最後,彭德懷鄭重其事地說:「你毛澤東,我彭德懷,他周恩來,我們在黨內都要自覺地接受黨的監督和約束,辦任何事都要從黨和人民的利益出發,我們誰也不能頭腦發熱、獨斷專行、隨心所欲。否則的話,勢必給黨和人民造成無可挽回的損失。如果發生了這種反常的事,那麼對我們來說,就是欠了黨和人民的債,是有罪的啊!」

  毛澤東十分認同彭德懷的話,也非常感動,他握住彭德懷同志的手,說:「你講得太好了,我建議將你的這個觀點,寫到我們的黨章裡去。」

  1943年,延安開始了審查幹部運動。康生作為當時具體負責審幹工作的社會部負責人,大搞逼、供、信和「車輪戰」,過分誇大了特務、反革命分子在革命隊伍中的比例,製造了許多冤假錯案。

  毛澤東及時發現了運動中出現的偏差和問題,強調不能搞「逼、供、信」,並制定了審幹工作的「九條方針」和「一個不殺,大部不抓」的政策,對被「搶救」的幹部進行甄別,對被整錯的同志給予平反、恢復名譽,還親自出面向被整錯的同志賠禮道歉。

  對審幹工作中擴大的錯誤,毛澤東主動承擔了責任,多次進行自我批評。例如,有一次在中央黨校禮堂開會時,毛澤東說:「整個延安犯了許多錯誤。誰負責?我負責。我是負責人嘛!」「這次大家都洗了澡,就是水熱了一點兒。不少同志被搞錯了。凡是被搞錯了的要一律糾正,堅決平反! 」「有的同志被錯戴了帽子,這也沒得要緊。帽子戴錯了,現在我把它給你們摘下來就是了。」「我們共產黨人是革命者,但不是神仙。我們也吃五穀雜糧,也會犯錯誤。我們的高明之處就在於犯了錯誤就檢討,就立即改正。今天,我就是特意來向大家檢討錯誤的,向大家賠個不是,向大家賠個禮。」

  許多受過冤屈的同志最初的怨氣很大,但是毛澤東這樣主動承擔錯誤,並多次誠懇的賠禮道歉,不僅怨氣消了,還很感動。對過去的事釋懷了,心情重新舒暢了,而且還增加了同志間的感情,增進了團結。

  陳毅

  步行30多裡路去賠禮道歉

  1940年10月,為了團結各階層人士共同抗日,中國共產黨建立了蘇北抗日民主政權。江蘇省東臺縣開明地主施文舫作為參政員參加了「蘇北臨時參政會」。會後,施文舫找到陳毅,反映臺東縣區委委員譚啟明貪汙腐化、欺上瞞下,還有作風問題,群眾影響很壞。

  施文舫是個直率的人,他很激動地責備陳毅,作為新四軍的將軍,沒有管好幹部。陳毅聽後,語氣有些生硬地反問施文舫:「怎麼?你來責備我?」施文舫有些意外,悻悻地離去。

  當天晚上,陳毅覺得自己的做法不妥,施先生反映我們幹部問題是對我們黨的愛護,用那種態度對待他,欠考慮。於是,陳毅找到代表們的住處,準備向施文舫道歉,但是施先生已經回家了。第二天,陳毅一大早就帶著警衛員步行30多裡路,來到施文舫家,見到施先生後主動上前抱拳道歉,並作了自我批評。施文舫非常感動,留陳毅吃午飯,席間陳毅說,能交到施先生這樣的諍友非常高興。事後,陳毅囑咐蘇北臨時行政委員會主任對譚啟民進行查處。譚啟民被免去區委委員的職務,降職處分。後來他因私印抗幣代價券、以及貪汙腐化等罪被槍決。二十多年後,陳毅想起這件事還是感慨良多,他寫了一首詩——《六十三歲生日述懷》回憶此事,其中講「難得是諍友,當面敢批評」。

  1942年5月,在陳毅的指示和領導下,為了克服工作中的缺點和錯誤,加強統一戰線內部的團結,共同抗日,鹽阜行署召開了一次各階層人士座談會。會議上,陳毅說,今天在座的我們鹽阜區著名教育家之一、射陽中學校長楊鏡吾先生,學問、品格均出人頭地,可是在去年秋天反「掃蕩」時被人誣陷,我們的一個部隊沒有經過詳細調查,就輕易逮捕了楊先生,使楊先生飽受囹圄之苦。後來我們經過詳細調查,了解到真實的情況,恢復了楊先生的自由和名譽。陳毅邊說邊走到楊鏡吾的面前,彎腰鞠躬,說:「我代表軍隊和地方黨委向您老賠禮道歉。」這個舉動使楊鏡吾先生大感意外,參加座談會的各階層人士也深受感動。

  陳雲

  讓暴跳如雷的同志

  自省落淚

  延安整風時,中央黨校十四支部裡有一個姓馬的同志,過去在舊軍隊裡幹了一些對不起人民的事。整風進入批評和幫助階段,同志們對他這段歷史有看法,要求他在支部大會上講清楚。他的牴觸情緒很大,講不上幾句就發脾氣。他的檢查通不過,情緒愈加反常,時而暴跳如雷,時而憂心忡忡。當時,毛澤東同志每個星期都要到黨校俱樂部去一次,聽取同志們對整風的反映。

  一天,十四支部支委陳雲在黨校俱樂部把這位老馬的問題向毛澤東作了匯報,毛澤東親切地說,整風不是整人,我們的方針是懲前毖後,治病救人,思想不通可以等一等,不要搞得太緊張,批評要注意方式方法,要和風細雨嘛!

  陳雲回去後,按照毛澤東的意思和支部的同志交換了意見,提出批評要講究方法,事後,陳雲多次找老馬談心。在課餘時間裡,支部書記、支委、小組長找他拉家常。他情緒消沉,不思茶飯,同志們就把飯菜端到他面前,關心他,體貼他。對群眾的急躁情緒,支部也做了工作。老馬有些問題不願在大會上講,支部也不勉強,讓他個別向組織上談清楚。後來,老馬放下了思想包袱。一天晚上,他竟然哭了起來,很後悔自己以前做錯了事,對不起黨,對不起同志。第二天,他就把自己的問題向組織上全部坦露出來。大家趁熱打鐵,對他進行了熱情的幫助。他提高了思想覺悟,整風後主動要求上前線,並且成績突出,後來受到了重用和提拔。

  林伯渠

  化解「把副主席當擺設」衝突

  1940年,陝甘寧邊區政府為了貫徹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召開了邊區參議會,會後成立了「三三制」政權。在邊區政府的組成人員中,有三分之一的共產黨員,代表無產階級;三分之一的左派進步分子,代表小資產階級;三分之一的中間分子,代表中等資產階級和開明士紳。林伯渠當選為陝甘寧邊區政府的主席,開明士紳李鼎銘先生當選為副主席。謝覺哉在邊區主持參議會的工作,李維漢擔任邊區政府的秘書長,協助林伯渠工作。

  當時實行「三三制」,黨內外合作共事,是一個新事物,雙方都不大習慣,也沒有規範的規章制度,有時難免會發生一些誤會和隔閡。1943年,在一次由李鼎銘副主席主持的政務會議上討論問題時,李鼎銘並不同意大家的意見,可是最後表態時他卻說「俺沒有意見」。當時林伯渠和李維漢都感覺不對頭,回頭林伯渠讓李維漢去找李鼎銘徵求意見,李鼎銘很坦率地說:「你們黨上都決定了,把我這個副主席當擺設。」

  李鼎銘的這個批評很尖銳,立即引起了林伯渠、謝覺哉和李維漢的重視,他們虛心接受了李鼎銘的批評,共同研究商定了改善關係的辦法:一是決定每周舉行一次向林伯渠主席、李鼎銘副主席匯報的會議,由各廳、處、院主管人輪流匯報工作,有問題當場商量解決;二是規定各廳、處、院向政務會議提出的有關方針、政策、計劃和其他重要議題時,除經過黨組織研究外,還必須向李鼎銘匯報,取得同意後再提交會議討論。同時還規定各廳、處、院處理內部領導關係時,也要參照這兩條辦法實行。這些措施使得黨內外關係得到極大的改善,黨內外人士能夠坦誠相待、暢所欲言,充分發揮了黨外人士的積極性及其長處。(顧陽)

相關焦點

  • 中央黨校在延安整風運動中的作用
    原標題:中央黨校在延安整風運動中的作用 延安時期是中央黨校歷史上一段輝煌的歲月,這一輝煌與其在延安整風運動中發揮的作用密不可分。正如毛澤東在黨的七大上給予的高度評價:"中央在這裡,黨校在這裡,七大在這裡開,這個問題解決了,中華民族就勝利了。"
  • 從延安整風運動說起
    延安整風運動開始於1941年5月,以毛澤東同志在延安高級幹部會議上作《改造我們的學習》報告為標誌,至1945年4月黨的六屆七中全會通過《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使全黨尤其是黨的高級幹部對中國民主革命的基本問題的認識達到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礎上的一致,整風運動宣告勝利結束。
  • 延安整風運動對黨的主題教育的啟示
    1942年2月1日和8日,毛澤東分別作了《整頓黨的作風》和《反對黨八股》的講演,標誌著整風運動正式開始。可以看出,整風運動是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合適的氛圍中水到渠成的一次教育活動。 教育方針正確 在黨的歷史上,黨內鬥爭曾採取殘酷鬥爭、無情打擊的簡單方式,使黨的事業遭受重大損失。
  • 延安整風與反「三風」
    宗派主義在個人與黨的關係上,把個人放在第一位,把黨放在第二位,向黨組織鬧獨立性;在組織上,任人唯親,在同志中拉拉扯扯,把資產階級的庸俗作風帶到黨裡來;在黨內關係上,只強調局部利益,只要民主,不要集中,不遵守個人服從組織、少數服從多數、下級服從上級、全黨服從中央的民主集中制原則,進行無原則的派別鬥爭;在和黨外人士的關係上,妄自尊大,驕傲自滿,不尊重人家,不學習人家的長處,不願和人家合作等。
  • 延安整風運動
    黨中央決定在全黨範圍內開展一次大規模的整風運動。 1941年初,中共中央集中在延安的120多名高級幹部學習馬列著作和黨的歷史文獻。5月19日,毛澤東作了《改造我們的學習》的報告,強調要理論聯繫實際,嚴肅地提出了黨內反對主觀主義的鬥爭任務。同年七八月間,黨中央號召全黨加強調查研究,克服非無產階級思想,加強黨性鍛鍊。這是全黨整風的預備階段。
  • 三位親歷者憶延安整風
    大洋網訊 據新華社消息,60年前的延安整風運動,在我黨歷史上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是黨的建設史上的一個偉大創舉。通過延安整風運動,全黨確立了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繫實際、實事求是的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路線,形成了我黨特有的三大優良作風,促成了全黨上下空前的團結和統一,並由此促成了黨與廣大人民群眾的廣泛聯繫和團結,為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堅定的思想基礎。
  • 延安整風給我們帶來的經驗和啟示
    1941年5月,毛澤東作了《改造我們的學習》的報告,延安整風首先在黨的高級幹部中進行。1942年2月,毛澤東先後作了《整頓黨的作風》和《反對黨八股》的講演,整風運動在全黨範圍內普遍展開。延安整風的主要內容是:反對主觀主義以整頓學風,反對宗派主義以整頓黨風,反對黨八股以整頓文風。其中,反對主觀主義以整頓學風是整風運動最主要的任務。
  • 延安整風學習中對蘇區歷史的回顧與研究
    一、整風學習中討論蘇區歷史的源起  延安整風運動的正式發起,一般被界定為1942年2月毛澤東在中央黨校作《整頓黨的作風》報告,4月3日《中共中央宣傳部關於在延安討論中央決定及毛澤東同志整頓三風報告的決定》發布,以及中央總學習委員會在5月的成立。
  • 教育整頓·每日一學|延安整風運動
    延安整風之前,中國共產黨曾先後發生過瞿秋白、李立三、王明等三次「左」傾錯誤,其中王明「左」傾教條主義理論形態最完備、持續時間最長、影響最深、危害最大。儘管在遵義會議上博古「左」傾中央的統治宣告結束,但是由於教條主義在黨內的思想基礎仍然根深蒂固,整改沒有獲得完全成功。二、抗戰初期王明的右傾錯誤一度引起黨內思想混亂,必須予以肅清。
  • 延安整風的歷史回顧及其啟示
    原標題:延安整風的歷史回顧及其啟示 延安整風,自1941年5月毛澤東發表《改造我們的學習》開始,到1945年4月黨的六屆七中全會通過《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結束,歷時4年。延安整風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第一次有領導、有準備、有計劃、有步驟的大規模整風運動,它是一次全黨範圍內普遍的馬克思主義教育運動,是通過批評與自我批評解決黨內矛盾的成功範例,是黨加強自身建設過程中的一次創造性探索,給我們黨留下了極其珍貴的精神財富,提供了極其豐富的歷史經驗。 鄧小平同志指出:「大家讀了好多書,要好好地讀延安整風時代的文件。」
  • 我們黨為什麼要進行延安整風?
    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毛澤東在《論新階段》的政治報告中,不但提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命題,而且特地強調了學習的重要性,向全黨發出了開展馬克思主義學習運動的號召,認為「如果我們黨有一百個至二百個系統地而不是零碎地、實際地而不是空洞地學會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同志,就會大大地提高我們黨的戰鬥力量,並加速我們戰勝日本帝國主義的工作」。
  • [視頻]紅色記憶――延安整風(下)
    [視頻]紅色記憶――延安整風(下)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1月16日 16:54 來源:CCTV.com     CCTV.com消息(新聞30分):著名的延安整風運動經過了三個基本階段,對黨內若干重大歷史問題作了結論,為奪取抗戰勝利和民主革命的勝利奠定了重要的思想政治基礎。
  • 王定毅:延安整風運動對黨的主題教育的啟示
    核心閱讀  70多年前的延安整風運動,是中國共產黨人開展集中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成功典範,它的諸多做法、經驗對我們黨開展主題教育活動仍有著長遠的指導意義。20世紀40年代的延安整風運動,是黨內首次開展的馬克思列寧主義集中教育活動,可謂是集中教育活動的「初心」。回顧這個「初心」對我們即將開展新的主題教育具有現實啟示。  堅持問題導向  延安整風運動主要是為了解決兩個問題。
  • 延安整風運動中司法作風的改善
    延安整風運動中司法作風的改善 2018年09月25日 09:28 來源:學習時報 作者:潘懷平 字號 關鍵詞:高等法院;審判方式;教條主義;調解;司法工作
  • 延安時期的學習熱潮:毛澤東勤奮鑽研哲學問題
    我有一陣子每天晚上都去見他,向他採訪共產黨的歷史,有一次一個客人帶了幾本哲學新書來給他,於是毛澤東就要求我們改期再談。他花了三、四夜的時間專門讀了這幾本書,在這期間,他幾乎是什麼都不管了。」1938年春,潘梓年出版了一本哲學著作《邏輯與邏輯學》,毛澤東對之感覺「頗為新鮮」,於是只用3天時間,就讀完了該書。
  • 【「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延安整風運動中司法作風的改善
    延安整風運動目的是要解決思想和政治路線問題,這對形成良好的政治生態與政治風氣至關重要。反對主觀臆斷,深入基層、深入群眾,講證據、重調查研究,不拘形式、方便群眾,正是延安整風精神在「馬錫五審判方式」中的具體落實和體現。
  • 毛澤東的"12月26日":自己不做壽 常祝賀別人生日
    我的思想(馬列)自覺沒有成熟,還是學習時候,不是鼓吹時候;要鼓吹只宜以某些片斷去鼓吹(例如整風文件中的幾件),不宜當作體系去鼓吹,因我的體系還沒有成熟。」  當時擔任中央書記處三人成員之一的任弼時,也曾鄭重地向蕭三囑咐:「寫一本毛澤東傳,以慶祝他的50大壽。」負責中央宣傳部工作的胡喬木也極力幫助蕭三集中精力寫好毛澤東傳記,免除了他的一些工作,希望蕭三在毛澤東50壽辰到來之際完成。
  • 親歷者憶延安:毛澤東最愛唱這首歌,放英文原版電影能請周恩來做...
    1939年初,隨著國共關係逐步惡化,蔣介石親自提案的《限制異黨活動辦法》開始施行,國民黨頑固派設置重重關卡,檢查站動輒抓人,阻攔進步青年出入陝甘寧邊區,並對他們進行肉體和精神的雙重折磨。這些奔赴延安的知識青年,儘管政治思想認識上程度不一,有的已經是黨員,有的還懵懵懂懂,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他們不但愛國,更是傾向於革命。
  • 延安時期《解放日報》上的廣告
    但買有獎儲蓄券,既可幫助公家經濟建設,是為愛國,一旦中了頭獎,又有一萬元到手,是為發財。此種愛國之報酬,故名之曰愛國財。延安時期創辦的《解放日報》,是中共辦報史上的一件大事,它通過合併、改版、整風等規範確立了辦黨報的方針原則,對建國後辦報有重要指導意義。但正是基於此,人們大多將目光集中在該報宏觀意義上,而忽略了《解放日報》常態化的一面。
  • 二、1957年全黨整風運動--理論-人民網
    毛澤東在八大開幕詞中,充分肯定七大以來的工作,指出11年來黨的路線是正確的,黨已經成了團結全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核心力量,各方面工作都有很大的成績,黨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思想水平已經提高了一步。他同時指出: 「但是我們還有嚴重的缺點。在我們的許多同志中間,仍然存在著違反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和作風,這就是:思想上的主觀主義,工作上的官僚主義和組織上的宗派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