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豔羨的日本「教育免費」,日本人為何說是騙局?

2021-01-07 環球時報評論

執筆:陳小刀

一談起教育,難免讓人頭大,甚至心頭火起。

就像「別人家的孩子」總是那麼乖,「別國的教育」也總是更美。當國人因為孩子的教育而焦慮的時候,從鄰居日本傳過來一個消息,他們從明年起要開始「教育免費化」了。

什麼意思呢?簡單地說,從幼兒園到大學,都不用交錢了。這讓很多中國網友既羨慕不已,又自怨自憐。

然而刀哥的眾多日本朋友,卻一點也高興不起來。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為何要免費?

首先,咱們先看看日本家庭的平均收入。根據厚生勞動省在7月20日發布的《2017年度國民勝過基礎調查情況》顯示:日本家庭的平均年收入為560萬日元(約合34萬人民幣)。這個數額在中國可以算得上是中產家庭了。

那麼,教育投入佔家庭的比例如何呢?根據日本文部科學省發布的《兒童學習費用調查》顯示,從幼兒園到高中畢業(共15年),一個小孩的全部學費共計1,770萬日元(約合109萬人民幣),相當於每年118萬日元(約合7萬人民幣)。

注意,這裡僅是學費,還不包括其他費用,如果全部累加在一起,預計佔日本家庭收入的1/4左右。所以,日本家庭在養育小孩、教育投入方面也面臨著不小的壓力。

安倍晉三與小朋友們

正是由於養育子女的成本較高,所以越來越的日本年輕人不願意生小孩。如此一來,安倍政權推出的「教育免費」的思路就是降低普通家庭,特別是低收入家庭養育小孩的費用,即年收入在270萬日元(約16萬人民幣)以下的家庭可享受學費全免的優待,年收入在380萬日元(約23萬人民幣)以下的家庭可享受免除部分學費及獎學金補貼的優待。

這確實能夠緩解很多人在養育小孩上的後顧之憂。

為何不滿意?

如果從社會福利的角度來說,安倍政權的這項「教育免費」政策確實很吸引人,畢竟不花錢就能上學,會有誰不願意呢?但實際上,大多日本百姓對此卻並不領情。

一方面,錢從哪兒來?在日推上,很多日本網友對於「教育免費」的財源問題提出質疑。比如,一名叫做「新議長」的網友就認為:大學「教育免費」不會解決日本的少子化問題,它只會增加日本的國債額度,這只不過是借明天的錢來解決今天都解決不了的問題。

與「新議長」的觀點不同,一名叫做「airmassu」的網友則指出,「大學沒必要免費話,真正需要支援的是大學的研究經費。」一名叫「ありあかのん」寫到「正是因為稅收不足了才創立大學免費制度吧!然後再趁機提升消費稅,大騙子!」

以日本大學生的學費為例來算筆帳。日本的大學主要分為國立大學(如東京大學)和私立大學(如早稻田大學)。國立大學的學費每年約為54萬日元(約3.3萬人民幣),私立大學的學費約71萬日元(約4.3萬人民幣)。根據日本文部科學省的統計:2017年共有380,936人報考國立大學,最終有98,330人進入國立大學;共有3,913,897報考私立大學,最終有486,857人進入私立大學。

早稻田大學

假設有10,000名國立大學學生符合學費全免的優待,那麼日本政府在4年中累計要支付10,000x540,000x4=216億日元;假設有100,000名私立大學的學生符合學費全免的優待,那麼日本政府在4年中累計要支付100,000x710,000x4=2840億日元。這樣累加起來的話,4年一共是3,056億日元,每年是764億日元。

當然了,對於日本政府而言,每年七八百億日元大概還出得起。日本國防預算每年都在增加,教育經費就不能增加嗎?但是安倍晉三能通過削減國防預算來補貼教學教學費用嗎?

在財源問題上,安倍晉三並沒有給出明確的答覆,不過答案擺在那兒,日本政府不掙錢,到最後還是日本老百姓買單。

安倍首相在去年9月25日宣布,將從2019年10月開始將當前8%的消費稅上調至10%。日本瑞穗綜合研究所主任研究員野田彰彥在當時的一份研究報告中推算,將消費稅上調2個百分點後,日本政府每年將增加5兆日元的稅收。

安倍政權這個優待政策的財源並不是某些政府部門削減預算擠出來的,而是通過增稅換來的。因此,安倍政權的針對低收入家庭的優待政策,能夠讓日本老百姓獲得的實惠並不是很多。

另一方面,也有不少日本網友認為「教育免費」未必會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刀哥之前在日本留學的時候就深有感觸,日本的大學生平時不學習,很多學生上課不好好聽課,玩手機、看漫畫、聊天,十分散漫。根據一項調查顯示:2017年日本大學生每天的閱讀時間是23.6分,連續3年下降。

參加就業活動的日本大學生

如果說大學收費還能夠在一定程度激起學生「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自尊心,那麼大學今後免費了,估計學生們的「後顧之憂」就更沒有了。

比如,一名叫「燈」的日本網友就憂慮地寫到:「我知道現在不少學生借學生貸款買遊戲機、漫畫,如果大學免費了的話,估計很多沒有學費壓力的學生會去買遊戲機、漫畫,他們就更加不想學習了。」

夾了什麼私貨?

實際上,安倍夾了私貨。

一直以來,國內媒體在報導「安倍修憲」新聞的時候,主要將焦點集中在「憲法9條」上,而忽視了其他內容。實際上,由安倍晉三率領的自民黨所提交的修憲草案包含了教育、生活,以及社會福利的方方面面,是一個打包文件。

安倍和自民黨明白,修改「憲法9條」是最核心的內容,但如果不在其他方面給予老百姓甜頭的話,那麼通過修憲的概率就不會很高。因此,在自民黨的修憲草案中就觸及了有關免費教育的內容,以尋求獲得廣泛的支持。

現行《日本國憲法》的第26條規定:全體國民,按照法律規定,都有依其能力所及接受同等教育的權利;全體國民,按照法律規定,都有使其保護的子女接受普通教育的義務。義務教育免費。

《日本國憲法》

與中國一樣,日本的小學和中學教育是免費的。在去年年底的時候,自民黨曾尋求在憲法第26條中追加「不能因經濟理由而被剝奪接受教育的機會」。該內容如果成功入憲的話,那麼這就意味著日本今後從小學到大學的教育都有可能實現免費,這確實頗具吸引力。

不過,後來因為民眾和媒體質疑財源問題,自民黨不得不放棄這樣的規定,轉而在第26條最後追加了一項內容:國家,以教育是開拓國家未來而不可缺少的事情為借鑑,必須努力營造教育環境。

雖然沒有明文寫入「教育免費」,但是「必須努力營造教育環境」的表述也是極為曖昧的。這意味著日本政府今後可活動的範圍很大,比如通過對學校、家庭,甚至學生個人的經濟援助,來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

當然了,這幅藍圖實現的前提是,日本國民需要接受自民黨的修憲草案。因此,安倍政權這次推出針對低收入家庭的優待政策,其實就可以看作是自民黨修憲草案的一次現實應用。

這個「教育全免費」計劃,遠看上去確實挺美……

相關焦點

  • 日本教育福利怎麼樣呢?
    在這其中,日本的諾獎得主是一個不得不說的群體。本世紀以來,算上少數後來取得美國國籍的日本科學家,近19年間,獲諾獎的日本人已有19人,相當於每年誕生一位諾獎得主。2001年,日本出臺了第二個科學技術基本計劃。該計劃雄心勃勃地表示,要在50年內拿30個諾貝爾獎。按照目前的情況推算,日本這項諾獎計劃有可能成為現實。
  • 為何日本諾貝爾獎得主多?看到日本幼兒園的教育,能引進就好了
    為什麼日本的諾貝爾獎獲得那麼多?25年的時間竟達到了28人,要知道,日本僅僅是一個小國家,但是他們的成就和經濟卻是領先了很多國家。這歸根結底,就是因為日本的「教育」模式的獨特!日本這個國家,因為歷史的緣故,我們對它的印象並不是特別好。但是他們的教育模式是值得我們學習的,特別是小學9年義務教育聞名世界,可以說日本的孩子真正的做到了贏在起跑線上。為何日本諾貝爾獎得主多?
  • 19年19個諾貝爾獎,讓我們來看看日本教育福利
    在這其中,日本的諾獎得主是一個不得不說的群體。 本世紀以來,算上少數後來取得美國國籍的日本科學家,近19年間,獲諾獎的日本人已有19人,相當於每年誕生一位諾獎得主。 2001年,日本出臺了第二個科學技術基本計劃。該計劃雄心勃勃地表示,要在50年內拿30個諾貝爾獎。按照目前的情況推算,日本這項諾獎計劃有可能成為現實。
  • 從日本教育說開去
    作為一名教師,我看一個國家首先看的是它的教育制度。今年3月11日,日本發生了駭人聽聞的芮氏9.0級強震,給這個島國帶來了難以估量的損失。然而,震後的日本人所表現出來的鎮定、有序、互幫互助的態度,在一片凝重的悲傷之餘,倒是令每一個像我這樣的外國人感到訝異。
  • 清朝為何打不過日本?對比一下二者的發展模式,你能不佩服日本嗎
    小小的日本強大後尚且如此,如果大清國也變成了下一個「日本」,那還有西方國家的活路嗎?什麼叫烏合之眾?就是那些人云亦云的愚昧無知之人。千萬不要相信什麼船小好調頭、民族單一、西方扶持這些厚顏無恥的謊言,這些鬼話騙騙那些歷史小白還可以,能瞞得過深知歷史本質之人的法眼嗎?我們不妨先看看日本是怎麼發家的。
  • 日本失落?本世紀最大騙局,剛剛被揭穿
    可以說,沒有日本半導體和精密設備,三星、蘋果、高通全球科技公司,都將遭受重擊。所以,忘掉偏見,日本是有諸多問題,但它遠沒有衰老、失落,世界唱衰日本的30年,也是它不斷創新的30年。在大多數難以攻克的高科技領域,它仍站在人類金字塔尖。 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我們不禁要問,日本科技為何屢次站上巔峰?日本為何敢喊出「50年30個諾獎」的口號?日本的強大,從何而來? 貳 首先,是整個國家對科技高度重視。 科技之於人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空喊口號者眾,真正背水一戰者寡。
  • 一年一個諾貝爾,日本憑什麼?
    日本在科學界的成果如此亮眼,引起了他國的豔羨。尤其是鄰國中國,關於日本諾獎的文章不計其數,有呼籲學習模仿日本的,也有反省批判本國教育制度的。到了1975年,日本的研發經費已經超過了法、英兩國的研發經費之和,正式步入科技大國的行列。教育改革是日本科技騰飛的另一關鍵因素。來到今天的日本,你會發現一件特別的事:別看日本國土面積小,但是大學格外的多。國立和公立自不必說,私立大學多如牛毛。
  • 中國人看不上的二手貨,為何日本人卻如此中意
    二手貨在日本稱為「中古品」,很多國人不喜歡別人用過的東西,我也問過身邊的國人,為何不喜歡二手的東西,很多人也說不上理由,只是覺得「不乾淨」。其實在日本「二手貨」可是一個很大的產業,走在街上隨處可見的就是二手品商店或者回收二手品的地方。為何日本人對二手品如此情有獨鍾呢?這背後也是有許多原因的。
  • 日媒:日本英語教育為何落後於中國?
    來源:環球網日本「東洋經濟在線」 7月7日文章,原題為:日中「英語學習環境」的決定性差異。今年對日本的英語教育來說是邁向全面改革的開始——從小學5年級開始,英語教育義務化。而中國規定小學英語教育義務化是在19年前。
  • 日本教育的啟示
    說「研究」一點兒都不誇張,儘管只有十歲,這個小男孩能滔滔不絕地說出地球上主要自然資源分布的比例數據、汽車尾氣的基本成分以及有害氣體的化學成分。他在歷數人類破壞自然環境的種種劣行之後,力圖尋找各種環保措施。這是一個智力很一般的孩子,但卻有著強烈的求知慾和廣博的興趣。相比之下,我那個在學校以聰明出名的兒子則顯得胸懷狹窄、興趣狹窄、知識面狹窄。
  • 日本人不解:為何中國人沒學過日語,卻還能看懂我們的「偽中文」
    日本人不解:為何中國人沒學過日語,卻還能看懂我們的「偽中文」每個國家都有自己官方的語言和文字,但是事實並不是所有國家的官方語言和文字都是自己的,比如說新加坡這個國家,它在獨立後就將英語定位了自己的官方語言。
  • 中國人的智慧被日本人拿去拍節目,難怪日本的兒童教育聞名世界
    說起日本,我們大家總是嗤之以鼻的,但其實無論是哪個國家,都有一些可取之處,就比如日本的兒童教育,日本的兒童教育聞名世界,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日本的科普節目,特別是育兒的科普,這些教育方法不管哪個國家都可以借鑑一下。
  • 日本的「寬鬆教育」失敗了嗎?
    2016年5月10日,時任日本文部科學大臣馳浩宣布,日本將實行「去寬鬆教育」,朝著「教育強勁化」的方向發展。在很多人看來,這意味著日本正式宣告「寬鬆教育」失敗了。但真的是這樣嗎?可以說,推行「寬鬆教育」,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是經濟界對日本教育提出的要求。  接下來我談談對「寬鬆教育」的看法。  第一,「寬鬆教育」是根據日本社會的要求來決定的,並非出於對孩子的考慮。也就是說,「寬鬆教育」是出於成人的考慮來決定的改革。如果制定「寬鬆教育」政策時考慮孩子的情況,可能會有反對的聲音。  第二,「寬鬆教育」存在過度減量的問題。日本的教育就像鐘擺一樣搖擺不定。
  • 日本「寬鬆教育」——真相與思考
    日本大使館參事官藤岡謙一、北京日本人學校校長慄本和明、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楊東平、北京師範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所副所長高益民、21世紀教育研究院RISE青年學者北京師範大學博士生三友陽子參加了沙龍,和來到現場的教育學者、家長等一起探討了日本「寬鬆教育」的發展脈絡及其社會影響,共同交流義務教育的基礎價值觀和教育理想。
  • 在編程教育這方面 日本家長的眼光長遠得讓我們焦慮
    其中,編程教育作為新的必修內容被加進課本,正式成為日本小學的必修內容。 將編程教育列入必修 97%的家長持贊成態度 對於在小學必修課中融入編程教育這一重大改革,親眼目睹了「寬鬆教育」帶來影響的日本家長們,可以說是保持一個非常積極的態度。
  • 全球氣溫節節升,為何有人說「全球變暖」是騙局?
    這個夏天,關於「某地氣溫破記錄」之類的新聞鋪天蓋地:北極圈內出現32℃的高溫;7月是德國自1881年有氣溫記錄以來最熱的7月之一,持續乾旱和高溫將給農業經濟損失約達14億歐元;日本名古屋氣溫突破近年的某些觀測結果與全球變暖的預測矛盾我們常常聽到這樣一個論調:人類活動影響導致的全球氣候變暖,已經成為人類發展最大的威脅。然而,目前的某些事實與幾年前的預測背道而馳。支持全球變暖的專家認為,氣溫升高將使冰川和極地冰蓋融化,導致海平面上升。
  • 為何日本人罵人只會說:「八嘎呀路」?翻譯過來其實很惡劣
    為何日本人罵人只會說:「八嘎呀路」?翻譯過來其實很惡劣文|帕爾提提在抗日戰爭勝利的多年之後,依然有很多的抗日劇出現在人們的視野當中,主要是為了歌頌當時為了人民無私奉獻的那些位革命先烈們,也是為了能夠讓生活在樂世的我們能夠居安思危,銘記歷史。在眾多的抗日劇當中,聽到日本人說的最多的日語就是用來罵人的「八嘎呀路」,那麼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日本經濟停滯了20年,為何歐洲三強依然超不過日本?
    喪失勞動能力而又無人照顧的人還可以減收房租,看病免費。流浪漢一個月可從政府領到約12萬日元(7728元人民幣)的生活救濟金。日本的殘障人士福利日本社會對於殘障人士有一套非常細緻的政策。在日本各處都可以看到殘障人士專用生活設備,方便他們使用。殘疾人可免費乘坐公營地鐵、公交車等交通工具,可在公立設施內免費停車。
  • 解密日本:18年18人獲諾獎,為何經濟卻一直停滯不前?
    大家好,這裡是戰略企劃槍手說市場。之前在視頻裡我說到了日本為何痛失了網際網路風口,經濟持續不振20年。就有一位網友啊,在我的視頻評論區留言了,說:日本諾貝爾獎獲得者人數世界第一。(意思是說日本很牛,沒有我說的這麼差。)他這個呢,雖然說的不準確,但也的確差不多。
  • 日本科學界給我們的啟示和教訓
    由於兩位科學家的共同「努力」之下,讓日本古生物學界聲名狼藉,在近二十年內都抬不起頭來,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關於日本古生物學界的鬧劇與謊言。日本人的嚴肅與認真,在對待岡村上面顯然有些刻薄了。但比起下一位科學科學家來說,岡村老先生只能說是來搞笑助興的,下一位才是把日本古生物學界名聲踩在腳下至今不能翻身。在岡村輝煌的80年代,日本古生物學界最引以為傲的莫過於日本本土早期人類遺址的發現。日本是一個島國,按照之前的考古研究結論,日本人祖先是從中國和朝鮮渡海抵達日本,這一事件發生在新石器時代時期,因此日本是不存在舊石器時代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