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經濟停滯了20年,為何歐洲三強依然超不過日本?

2021-01-17 盤古論今2020

日本,位於亞洲東部,領土由本州、四國、九州、北海道四大島及7200多個小島組成,總面積37.8萬平方公裡。,總人口約1.27億(2018)。日本戰後奉行「重經濟、輕軍備」路線,並在20世紀60年代末一躍成為遠東第一大經濟強國。

日本在20世紀90年代始,經濟開始陷入長期低迷,並面臨老齡化、少子化等嚴峻的社會問題,目前是僅次於美國、中國的世界第三大經濟體。

日本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其資源匱乏並極端依賴進口,高度發達的製造業是其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日本的科學研發能力十分強大,並擁有大量的跨國公司和科研機構,每年科研經費一度約佔全國GDP的3.1%左右,該比例位居發達國家榜首。

日本的經濟總量及人均GDP

2019年,日本GDP總量為5.18萬億美元(IMF數據),排名世界第三,超過德國、印度、英國,是法國的1.87倍; 人均GDP為40802美元(IMF),是中國10121美元的約4倍左右。

由於中國的經濟崛起,很多人開始唱衰日本,原因是日本經濟自20世紀90年代始停滯了20年,其實,日本雖然經濟發展停滯了許多,但在科技水平及科技實力上仍然是非常強大的,某些領域其實力水平仍然全球領先。

什麼因素導致日本經濟停滯20年?

原因有二個:首先一個原因是在七八十年代,日本經濟進入了強力增長的時期,而美國夥同英法德一起和日本籤訂《廣場協議》迫使日元升值,日元的升值引發了日本房地產泡沫急劇膨脹,資產價格泡沫也不可遏制地膨脹。

據統計,從1985年底到1990年初,短短四年時間,日本城市地價增長了200%,日經指數也增長了180%,最終造成房地產市場的崩潰,由此導致日本經濟至今未能恢復元氣。廣場協議說白了就是美國進口多而出口少,日本和德國出口多而進口少,導致全球經濟失衡,所以,為改變這一局面,美、日、德、英、法五國籤訂了這個協議,其目的就是讓美元貶值(相應的其他貨幣要升值)。

關於日本經濟停滯也有不同的看法。比如日本東京大學的伊藤教授明確指出,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和資產泡沫,才是導致日本經濟停滯的根本原因。多年來,國內的某些教授也一直試圖糾正國人的這個所謂誤解,但要改變一個已根深蒂固觀點,難上加難。

其次是日本人口老齡化加劇,使日本有效的勞動人口數量在不斷下降,如此一來,使日本經濟增長失去了後勁兒支持。根據有關增長預測,到2025年日本的GDP大約只有現在的75%左右,若日本不改變經濟停滯現象,德國GDP有可能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三,據悉日本政府準備開發外來務工人員市場,加快人口結構的調整。(日本是世界上老齡化最嚴重的國家,老年人口比例約高達28.1%,居世界首位。)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經濟增長長期停滯,但歐洲傳統三大經濟強國德法英在長達20年時間裡卻一直沒能超越日本,充分說明日本的經濟厚度及實力。

比如IMF數據,在2019年,日本GDP為5.18萬億美元,德國是3.96萬億美元,法國是2.76萬億美元,英國2.83萬億美元。

歐洲三強沒有超越日本主要有幾個因素:原因之一是上個世紀80年代的日本經濟發展迅猛並且在許多領域方面趕上並超越了實力強大的美國,日本經濟高速發展與當時的法國、英國、德國拉開了巨大差距,好比馬拉松比賽,落後幾百米有追上前面選手的可能性,假如落後幾公裡追上的概率微乎其微,因此,德法英要想追趕上日本經濟談何容易。

日本經濟雖然停滯不前,但日本的科技水平及實力依然強大,在某些領域依然保持全球領先,盲目唱衰日本仍然不合時宜。尤其是日本人的精細化及基礎研究令人敬佩。

比如日本始終真正地把「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當做第一準則,日本人為了一項技術願意花大量的時間去研究它、吃透它。比如豐田的氫能源技術,日本從1992年就開始研究,但到2014年才研究成功,並投入了實際應用。

為此項技術,日本人花費了整整22年之久,相比咱們的某些企業依然把「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當作一句口號,很多企業依然把賺快錢、賺輕鬆錢、賺投機的錢當成企業發展目標,依然停留在粗放的經營理念階段,往往沒有技術就掏大量資金去買,再不行就走低端路線。

比如曾經是行業老大、早已日落西山的四川長虹,當時具備很強技術實力的,但企業沒有選擇縱向發展繼續精益求精,把技術做到極致,反而橫向發展大舉搞多元化,尤其是跨行進入自己並不熟悉的房地產發展,最終損失慘重,使得自己傳統的強項電視業務也沒有與時俱進而逐漸衰落,陷入困境而無法自拔。

再比如創始於1988年的海馬汽車,當時年收入200億,沒有實現技術上的精益求精及戰略升級,至今海馬已連續虧損了兩年半的時間,並且被爆出賣400多套房,以至於有人說一家大型汽車企業擁有這麼多房產,並拿利潤去搞房子,結果不可想像。

中國這樣的企業實在是太多了,可以說數不勝數,有的企業剛剛做出點成績就開始想入非非,一開口就要做世界500強,而不是想辦法精細化發展、高質量發展,或把企業做成打不爛、拖不誇的企業,盲目追求規模及排名,最後結果無一例外被盲目的「多元化」發展拖入死棋。

但也有值得點讚的企業,比如華為,為什麼技術上華為能夠在全球這麼牛掰?首先華為沒有看到房地產賺錢就去搞房地產,沒有看到金融誘惑力強就去搞金融,同時也幾乎沒聽到華為去跨行投資什麼或收購什麼賺錢企業,而是腳踏實地一門心思專做自己的核心業務,搞自己的技術研發,這份耐得住寂寞的專注也成就了今天令世界矚目的華為!

比如之前推出的鴻蒙作業系統,時間上就研發了7年。比如成立於2004年的華為海思,苦研了十幾年,投入上千億研發費用,才有了今天的獨樹一幟的全球四大晶片之一麒麟晶片(蘋果A1、驍龍855、蘋果A11、麒麟晶片)。

日本非常重視基礎研究,日本一度投入科研經費的55% 用於基礎研究。經濟數據上看日本的確在「衰退」,但經濟結構上實際上是戰略轉型。比如日本的NEC把電腦業務甩售給了中國的聯想,日本人自己專心去做半導體業務,看看現在,日本幾乎所有的全自動駕駛汽車的系統都是NEC公司研發的。

再比如東芝把白家電賣給了美的,電視機賣給了海信,松下將三洋電視業務賣給了長虹,將白電業務賣給了海爾等等。

媒體紛紛解讀這是日本製造業衰落的開始,豈不知諸如電視、電腦、白色家電等行業,其實已經處於「夕陽行業」之下滑周期。日本企業雖然在不斷拋售傳統業務,但日本人在精密儀器、半導體等高端技術領域,卻始終牢牢把控,沒有輕易拋售。

日本企業不斷在向高端產業轉移。 舉個例子,蘋果手機裡面零部件價值的45%是日本的零部件,韓國佔14%,美國只有6%,中國的勞動力七七八八都算上也就有3.6%左右。

中國很多企業抗風險能力相對很弱,假如一旦外部環境發生風吹草動,有的企業會立即陷入癱瘓。而相反,日本企業往往更多的是靠自有資金及技術研發。正如日本的稻盛和夫先生畫龍點睛一句話:京瓷公司7年不賺錢,公司不會垮。(京瓷是陶瓷類的一個品牌,隸屬於京瓷株式會社)

說日本強大,勢必會被人說長別人志氣,其實不然,中國企業未來也會在全球越來越強大。但現階段,中國企業確實應該學習別人好的地方,日本德國就是學習借鑑很好的樣本,只有揚長避短,才能與時俱進。

因此,日本經濟衰退的表面之下,依然可以看到日本在科技上強大的實力,比如日本在半導體、機器人、工程機械、工具機、顯示及碳纖維等八個領域依然保持強大的影響力,很多掌握著高端核心技術,對全球產業鏈影響很大。

·

一、半導體高端材料。日本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材料生產國,並在半導體材料方面長期保持絕對優勢。日本企業在矽晶圓、合成半導體晶圓、光罩、光刻膠、靶材料、保護塗膜、引線架、陶瓷板、塑料板、TAB卷帶式自動接合、薄膜復晶、焊線、封裝材料等14種重要材料方面均超過50%的佔比。

二、工業機器人零部件。日本在機器人精密減速機的設計水平、質量控制、功率密度、可靠性、精度、材料、和使用壽命等方面處於行業全球領先地位。在全球能夠提供規模化且性能可靠的精密減速器生產中,超絕大多數市場份額被日本企業佔據。比如納博特斯克的RV減速器約佔比60%,哈默納科的諧波減速器約佔比15%,日本減速機在機器人領域的應用比例具有壓倒性優勢。

三、高端工程機械液壓件。全球重要的液壓件供應商非日本川崎莫屬。中國製造的超過20噸的挖掘機所用的液壓件基本上被日本川崎和德國力士樂所把控。日本川崎是國內工程機械龍頭企業重要供應商,川崎所提供的液壓件也大都由日本工程機械巨頭小松控制的企業提供,因此,在供應鏈上川崎和小松都具有非常重要地位。

四、工具機工業。日本的工具機工業全產業鏈在全球佔據了領先地位,為無論是從數控系統、零部件還是數控系統。在數控系統領域,目前中國的高端數控系統95%依賴於日本和歐洲,日本FANUC公司在中國中高端數控系統中具有巨大影響力;在工具機零部件領域,日本在高端工具機功能部件具有重要影響力。日本的NSK是全球領先的工具機軸承供應商,THK和NSK是領先的工具機絲槓和導軌供應商。在整機方面,日本的山崎馬扎克、大隈等企業是數控立臥式車床、加工中心等整機產品重要供應商。

五、智能終端。日本在全球許多高端被動器件(電阻、電容、電感等)具有強大佔有率,比如日本村田、TDK公司、Taiyo公司、京瓷是全球SAW濾波器主要供應商,日本村田和Taiyo公司是電容電感主要供應商;比如在片式多層陶瓷電容器方面,日本村田絕對優勢佔據了全球最大份額;在鋁電解兼容領域,前四大廠商都是日本企業;日本的村田和松下是天線開關方面主要供應商。

六、顯示產業。日本的Canon Tokki是全球唯一的OLED蒸鍍設備供應商;曝光機全球僅有佳能和尼康能供應(這方面國產穩定性較差);日立金屬是FMM材料全球獨家供應商;大日本印刷公司是OLED金屬膜板的全球唯一供應商。

七、半導體生產設備。Gartner的數據顯示,規模以上全球晶圓製造設備商共計58家,其中,日本企業最多。在前端半導體設備中,日本在電子束描畫設備市場、塗布/顯影設備、清洗設備、氧化爐、減壓CVD設備、劃片機、成型機、內存測試機、探針器,處理器中都有非常大的佔比。

八、碳纖維產業鏈。日本掌握了碳纖維生產核心技術。日本碳纖維產能和產量在全球佔比具絕對優勢。在小絲束碳纖維市場上,東麗、 帝人(東邦母公司)和三菱三者合計佔據全球49%的市場份額;在大絲束碳纖維市場上,東麗和三菱 合計佔據全球54%的市場份額。東麗、帝人和三菱三大巨頭在日本本土碳纖維市場上構成了寡頭壟斷,並在全球碳纖維市場上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再來看一下日本的工匠精神

早在2013年,全球壽命超過200年的企業,日本有3146家,為全球最多,德國有837家,荷蘭有222家。

日本追求精益求精的精神主要表現在科學研究上,日本說:「要用50年拿下30個諾貝爾獎」,現在已經連續18年拿下18個諾貝爾獎

專注的目的就是要將產品做到極致,極致就是永遠不滿足產品現狀,追求獨一無二的路上。

比如日本的三菱電器在研製一款新型電飯鍋的時候,邀請了3000人在全日本壽司店進行品嘗,找到了最適應日本人口感的米,再通過投入大量的時間與精力研究此種米粒的烹製過程,最終選定了製造電飯鍋內膽的竹炭材料,然後再派出幾個小組在全日本搜尋最理想的竹炭原料,用3000度的高溫燒制3個月時間,最後再取精去糟選取精花產物做成新型電飯鍋內膽,憑藉在米制烹飪上的獨一無二的優異表現得到了市場的熱捧。

日本有家公司叫哈德洛克(Hard Lock)工業株式會社,他們生產的螺母號稱「永不鬆動」。按常理,螺母鬆動是很正常的事,但對於一些重要項目,螺絲是否鬆動關係到人命關天。比如高速行駛的列車,長期與鐵軌摩擦,造成的震動非常大,一般的螺母經受不住,很容易鬆動脫落。

日本哈德洛克工業創始人若林克彥,當年還是公司小職員時,在國際工業產品展會上,看到一種防迴旋的螺母,他帶了一些回去進行研究。他發現這種螺母是用不鏽鋼鋼絲做卡子來防止鬆動的,結構複雜價格又高,而且還不能保證絕不會鬆動。

怎樣才能做出永遠不會鬆動的螺母呢?

小小的螺母讓若林克彥徹夜難眠。它突然在腦中想到了在螺母中增加榫頭的辦法。經過反覆研究測試,最終結果非常成功,他終於做出了永不會鬆動的螺母。

但哈德洛克螺母永不鬆動,結構卻比市面上其他同類螺母複雜得多,成本也高,銷售價格更比其他螺母高百分之三十,顯然他的螺母是不被客戶認可。可若林克彥認準了事情決不放棄,在公司沒有銷售額的時候,他兼職去做其他工作來維持公司的運轉。

在若林克彥長期苦苦堅持的時候,若林克彥的哈德洛克螺母獲得了一家日本鐵路公司的認可並與之展開合作,隨後包括日本最大的鐵路公司JR最終也採用了哈德洛克螺母,並且全面用於日本新幹線。而走到這一步若林克彥卻花了二十年。

如今,哈德洛克螺母不僅在日本,甚至已經在全球都得到廣泛應用,迄今為止,哈德洛克螺母已被澳大利亞、英國、波蘭、中國、韓國的鐵路所採用。

再比如位於日本東京附近山梨縣的溫泉家族企業慶雲館,作為金氏世界紀錄中最古老的旅館,已經走過了1300多年的歲月,傾注了52代家族企業的心血。

日本的工匠精神越來越多地被國人提及,逐漸變得備受推崇。工匠精神就是對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理念。

東京商工調查公司之前發表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全日本超過150年歷史的企業竟達21666家之多,而之後近一年將又有4850家將滿150歲生日,後年大後年大大後年將有會有7568家滿150歲生日,一個企業家說:企業長壽的秘訣就是誠信和不上市。

在中國,最古老的企業是成立於1538年的六必居,之後是1663年的剪刀老字號張小泉,再加上廣州同仁堂藥業、陳李濟以及王老吉三家企業,中國現存的超過150年的歷史的老店僅此5家。甚至在計劃經濟後其老字號的傳承性其實已大打折扣。在我國,有資料顯示,企業的平均壽命7~8年,小企業的平均壽命2.9年。

縱觀國內外不乏優秀範例,如瑞典的斯託拉造紙和化學公司創於13世紀,日本的住友集團已有100多年的歷史,美國的杜邦公司已近200歲,英國的皮爾·金頓已171年,當然也有中國的百年老店同仁堂。

日本的古老企業數量比世界上任何發達國家都要多。在所有歷史超過兩百年的公司當中,日本佔了一半多。無論是擁有378年歷史的清酒製造商,還是從承包寺廟木工活發家的有400年歷史的建築公司。

調查顯示,許多日本中小企業都是「日本神話」的創造者,這其中有歷史的老店就超過10萬家,日本堪稱「匠人國家」。目前日本最長壽的企業是創辦於公元578年的「金剛組」,現存已有 1437年,代表作是建於593的四天王寺。

對於工匠巨精神也存在不同的理解。比如華為任正非在訪談中舉了這樣一個例子:你們看俄羅斯紹伊古關於飛機的講話,美國飛機很精密,飛機時間是4000-5000小時;俄羅斯飛機沒有那麼發達,只能飛1000小時,紹伊古就問,戰爭時期飛機能飛滿1000小時嗎?大多數沒到1000小時就打掉了,那何必要搞4000-5000小時,還那麼貴,於是從實戰的需求就確定了他們設計飛機的原則。

這個例子是否說明很多人提倡的日本的工匠精神也是一種浪費和落後呢?當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觀點。 其實工匠精神並非是能使用多長時間的問題,而是抱有的精益求精的態度。

日本的醫療保險制度福利

日本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全民醫保的國家之一。在1961年,日本修改了運行35年的《健康保險法》,制定了全民必須參加《醫療保險法》,要求公平地向全體國民提供醫療服務,目前日本國民醫療保險覆蓋率為99%,為世界之最。

在日本的居民(包括外國人在內)都享有加入國民健康保險的權利。加入國民健康保險的居民在去醫院看病時,自己只需負擔30%的醫藥費,其餘的70%都是由政府負責支付。但凡醫療費6.7萬元/月以上(約4314元人民幣),超額部分實行全額報銷。

保險費用會根據日本的市、區、町、村或你的收入而變化,大多數情況是一年2萬日元(約人民幣1288元,1日元=0.0644人民幣)左右,這對於普通日本人來說費用並不算高。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日本今年4月人均工資收入約27.5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7710元)。

日本全民醫保制度中還有一條是"高額醫療費制度"。這個制度解決的就是在大手術或者慢性病的情況下,患者自我負擔的30%壓力問題。

根據這個制度規定,一個月中在同一家醫院因為同一種疾病的診療費用是封頂的,封頂額度根據收入而定,一般人是8萬日元(5152元人民幣,1日元=0.0644人民幣),當然也有4萬日元和16萬日元的,這算是"高額醫療費",如果超過這個額度就全部由健康保險買單。

日本的生育及兒童福利福利

日本有著很完善的生育及兒童福利,有人說在"少子化"的日本,生孩子就是領福利。

首先,在日本生一個孩子,就能拿到42萬日元(約合27048元人民幣)的生育補貼,不管你是哪國人,只要滿足下面2個條件即可申請。

一是加入"國民健康保險"或者"健康保險"。

二是即使是流產,死產懷孕85天以上之後都可以得到補助。

這筆費用你可以選擇直接劃給醫院,也可以先墊付,等申請補助金的批准下來後就直接打到你的帳戶。

除了42萬日元補貼之外,孩子出生後每月還會支付0歲~15歲的孩子一筆補貼。

0~3歲:一律每人15000日元

3歲~小學畢業:第1胎10000日元,第2胎10000日元,第3胎(或以上)15000日元

小學畢業~15歲:一律10000日元

在孩子成長到6歲之前,所有醫療費用的其中一部分都由地方政府承擔,具體百分比根據所在地有所不同。

對於單親家庭的兒童也有補助,在孩子18歲之前,一胎二胎三臺都有不同程度的補助,4萬-6萬日元不等。可以這麼說,無需擔心經濟問題。

學齡兒童若家庭收入低的話,可以申請就學支援生活扶助,由此就學費用的大部可以得到補助。

殘疾兒童還有特別的扶養津貼,普通的殘疾兒童每個月可以領到33800日元,重度殘疾的兒童每月可以領到50750日元。

因此,生活在日本的兒童完全不用擔心沒錢讀書或者看病

日本的困難戶"低保"福利

日本雖然屬於發達國家,但並不是說日本社會就沒有低收入人群。在日本20歲以上的居民,包括在日外國人如果收入低於基本生活水準的家庭可以享受生活保護,相當於國內的低保制度,各地金額不太相同。大概一個人每個月15萬日元上下,而且各地區政府還會為這些低收入群體租房子,房租由政府負責。

失業無收入者,每月可領取一定數額的失業補助金。喪失勞動能力而又無人照顧的人還可以減收房租,看病免費。

流浪漢一個月可從政府領到約12萬日元(7728元人民幣)的生活救濟金。

日本的殘障人士福利

日本社會對於殘障人士有一套非常細緻的政策。

在日本各處都可以看到殘障人士專用生活設備,方便他們使用。殘疾人可免費乘坐公營地鐵、公交車等交通工具,可在公立設施內免費停車。

日本政府規定,凡年滿18歲的完全失明者,國家免費提供引路犬,供出行使用。

日本的養老福利

養老保險是1961年根據《國民年金法》建立的。日本政府修改《國民年金法》,規定1986年4月前各類僱員及其配偶都必須加入國民年金。國民年金就成為全體國民共同參加的社會養老保險,被稱為「基礎年金」。

養老保險的保險者是政府,被保險者是20~60歲的自營業者(第一類被保險者)、厚生年金保險的被保險者(第二類被保險者)和厚生年金保險被保險者的20~60歲的配偶(第三類被保險者)。

日本國民只要按規定繳納保險費,到法定養老年齡(現為65歲)後,就可以領取老齡基礎年金,其中殘疾人可以領取殘疾人年金,其遺屬可以領取遺屬年金。國民年金的保險費按月繳納,每月為14,140日元(約910元人民幣)。

養老保險按月發放,全年給付額的計算公式如下:

養老保險金額=80420日元(約5600人民幣)′{(繳費月數+特殊減免繳費的月數/3)/480個月}

按上述計算公式,參加養老保險40年的人,在退休後每月可以領取最高金額為67 000日元(約4314元人民幣)。

日本的教育方面

首先看一下日本小學教育的方針: 1)養成學校內外的社會生活經驗,養成人際交往中的協同,自主,自律精神;2)正確理解國家的風土人情和社會現狀,同時培養國際協作的精神;3)培養衣食住行等生活必要的技能;4)正確掌握國語、算數、並必備理解自然現象的能力;5)培養擁有幸福,健康,安全生活所需要具備的習慣。其中能力知識的學習只佔其中的一小部分。

在日本,小學生從一年級開始必須上「道德課」,教學方式分兩種,一種是講道德、禮儀、做人,把道德對做人如何重要的意識灌輸給學生。課本素材幾乎都是中國古代的諸子百家思想,孔子、孟子、老子、韓非子,以及忠、孝、仁、禮等都有。第一節課往往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一種是實踐,學校會安排學生到養老院、殘疾醫院等地接觸並照顧弱勢群體,儘量去溝通,學會相處。

基於此,很多人內心感受非常複雜。因為仁、義、禮、智、信都是中國古老文化的精華,並且尊老敬老是中國的傳統美德,這博大精深的文化卻在異國他鄉開花結果,只可惜的是中國的傳統文化更加應該在本土得到更好的傳播啊。相比國內的學生學習的重點大都是英文字母、鋼琴、奧數、而往往缺乏學習古典文化。

從日本小學生的素質教育即可看到長大後呈現出的素質水平。一個名人在談到自己親眼目睹10萬日本歌迷、用2個小時的時間去排隊、將不同垃圾放進不同的垃圾箱的情景。正如他所說,日本人所呈現出的這種自律與秩序真的「太嚇人」了。這種令世界矚目的行為方式,在日本人看來僅僅是一件小事,但卻是日本國民教育從小養成的良好習慣,已融化為其自覺行為了。

少年強,則國強。從下一代人的身上可看到一個國家的未來及希望,如此重視教育的日本是讓我們無法小覷的。

再回頭看日本的幼兒園,日本的小孩子們是沒有課本的,只有每月一冊的繪本。在日本學校的教學計劃中,根本就沒有數學、繪畫、音樂這些課程,更不要說英語及奧數了。

很多國內家長是不認同日本教育的,他們認為日本教育過於寬鬆,中國孩子早就在背唐詩、做奧數、學英文了,而日本孩子學習的重點居然是:讓孩子們學會笑眯眯和說謝謝!」

日本人的教育觀點認為要先教會孩子做人,然後才是學文化。日本人認為應該把大量時間花在禮儀教育上,培養及要求孩子學習正規的儀態坐姿、禮儀用語、鞠躬和餐桌禮儀等,認為這是十分重要的。

《兒童教養》是伴隨日本孩子長大的「國民兒童禮儀培養讀本」,並且在日本暢銷了17年,重印了13次之多,近些年被引進到中國。

如果不認可日本的教育,那麼需要了解日本在全球的科技實力,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一流工業強國以及公認的科技大國。

據統計,日本獲諾貝爾獎項總數已位列全球第5位,僅次於美國、英國、德國和法國。進入21世紀以來,不到20年的時間,已有19位日本人獲得了自然科學類諾獎,這些都是需要基礎教育的鋪墊。

從2020年QS世界大學排名來看,日本上榜的高校共41所,進入榜單TOP200的日本高校有10所。其中東京大學全球排名第22名!並且在學術聲譽這一項上,東京大學拿到滿分100分。(拿到滿分的世界高校一共8所,東京大學也是亞洲唯一一所在學術聲譽上取得滿分的高校)

日本的高等教育位列全球第三,初等教育則名列全球第一。

美國新聞雜誌周刊US News、BAV諮詢公司與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共同發布的《2020年最佳國家排名榜》上,日本憑藉其在企業精神及全球範圍內的超強文化影響力最終獲得了高達9.8的綜合評分,榮登《最佳國家排名》榜單第三位。

日本對於小學生教育,最注重的不是學習成績,而是我們熟悉的一直在強調的「素質教育」。

日本小學生的作業大概20分鐘左右就能完成,作業更多偏向日常生活的體驗,比如觀察昆蟲、獨立學會做菜、養花種植物並每天畫畫記錄等。

日本的教育更希望孩子在兒童時期可以拓寬視野、學會獨立思考,培養他們作為一般的人的興趣與愛好。因此,在被問到小學生將來的理想的時候,他們經常會說:當一個廚師、一個麵包師傅、一個理髮師、一個花店店員。咱們往往都是當大科學家、當明星等

日本的小孩子從小培養獨立性,有記者曾拍到日本皇室接送小公主上幼兒園的照片,皇室家族的孩子也都要自己拿包包。

日本很重視體育課,日本的體育課是不會被其他老師佔用的,並且體育課和中國很不一樣,日本教育的重點在於超越自己,而不是在於你能跑多少米,能跳多遠才合格。日本小學規定,老師在上課的時候,記錄你上次跑了多少米、跳了多遠,假如這次比上一次有提升,那麼你就是滿分,因此,日本的老師重點鼓勵的是學生積極向上,不斷超越的精神。

日本小學規定必須有食堂,而且平均3個小學都要配備一個專業的營養師。基本配備就是飯菜,水果,牛奶,這是早在明治維新時期國家為了強健國民體質定下來的老規矩。

所有的食堂供應商都是要經過嚴格的檢驗和把控。在日本,小學吃飯也有規矩,比如飯前洗手,飯後一定要刷牙,日本從小學開始就要求一日三餐都要刷牙,所以很多日本人上班時都習慣隨身帶一把牙刷,並且還有使用手帕的習慣,這些大都是從學校養成的習慣。

牛奶喝完了要隨手把牛奶盒子洗乾淨,然後把盒子拆開回收。並且自己的碗筷自己洗,再自己放回去,在食堂沒有什麼服務人員,都是小學生自己獨立完成的。

在日本,不允許家長用車接送孩子。小學離家比較近的,鼓勵步行上學,日本家長不會出現開豪車攀比接學生的現象,家長一般也不接送孩子放學。

日本在1868年明治維新時就實行全民義務教育,根說有的地方官因為無法完成義務教育的任務而剖腹。日本早在1911年,6年義務教育的就學率便達到98%。

日本初等教育入學率為100%,達到這個水平的國家還有韓國、瑞典、英國、法國、加拿大、阿根廷和義大利;日本中等教育入學率為99.5%,居世界第一。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日本的教育經費投入佔GDP的約5%左右。

綜上所述,日本經濟雖然衰落了,但畢竟底子還在。日本除網際網路之外的其他產業依然在世界上有競爭力,無論是汽車,電子、醫藥還是動漫、機器人等等領域。

日本早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就在海外大量投資建廠,日本的海外資產規模是不容小覷。雖然日本國內經濟出現了20年的衰退,但日本海外資產擴張步伐並沒有放緩,日本的海外淨資產仍然是世界第一。

日本經濟雖然衰退了二十年,但日本經濟老底子依然存在,日本經濟幾十年發展停滯,按照正常思維,國家收入沒有增長,本該越來越窮才對,但日本卻有一項收益是世界第一,就是日本的海外投資收益。日本從60年代經濟上成為發達國家開始,就大力投資海外的資產和公司,所以加上海外投資的高額回報,日本經濟未來恢復應該值得期待。

相關焦點

  • 疫情依然,日本如何拯救經濟?
    日本最大的航空公司之一的全日空(ANA),突然宣布了一項決定:由於公司業績的大幅下滑,全體員工的工資將減少3成,同時取消冬季獎金。這是全日空公司相隔20年來,第一次要求全體員工集體降薪,這說明了什麼?說明這一家日本著名的航空公司已經陷入了經營困境。
  • 2049年全球將有3個超級大國?美國給出名單,俄羅斯日本榜上無名
    目前「一超多強」的世界格局已經持續了很長時間,隨著各個強國的不斷發展,實力正在逐漸趕超美國,29年後這一格局是否會出現改變呢?美國日前公布了一份榜單,上面列出了3個2049年之後可能成為超級大國的國家名稱,美國依然維持超級大國地位,但令人意外的是俄羅斯和日本竟然都榜上無名。根據美國這份名單,到2049年世界上僅有3個超級大國,分別是美國、中國以及巴西。
  • ...金融中介存在停滯的風險。部分委員認為,評估日本央行的政策至...
    日本央行會議紀要:大多數委員們認為,防疫措施起到了預期效果。成員們一致認為,如有需要,必須毫不猶豫地放鬆貨幣政策,關注疫情對經濟的影響。一位委員表示,財政和貨幣政策之間密切、適當的協調至關重要。一位委員認為,企業信貸依然承壓。委員們一致認為,如果金融機構的利潤長期承受壓力,金融中介存在停滯的風險。部分委員認為,評估日本央行的政策至關重要。
  • 日本重啟「北方四島屬於日本」表述,或因與俄談判停滯
    日本外務大臣茂木敏充。新華社/資料圖中新社·華輿訊據東方新報報導 日本外相茂木敏充在5月19日的巡迴式內閣會議上報告了2020年版《外交藍皮書》。就2019版中刪除的北方四島相關法律立場,新版藍皮書將其表述為「我國擁有主權的島嶼」。據分析,重新將其寫入藍皮書的背景是顧及到國內保守派對上次未記述的反對,以及日俄和平條約締結談判停滯。
  • 2021年日本房產形勢怎麼樣?依然值得選擇嗎?
    那麼2021年日本房產市場形勢怎麼樣?依然值得選擇嗎?在中國國內的超高淨值人群中,60%在海外配有資產,但由於海外資源配置受限、不熟悉海外資產等原因,這部分人群在海外配有資產的金額實際上並不算高,一般佔其總資產10%左右。在許多海外資產配置類型中,房地產是最受歡迎的。
  • 2021年中考歷史知識點:戰後西歐和日本經濟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中考歷史知識點:戰後西歐和日本經濟,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一、歐洲的聯合   1、二戰後西歐國家經濟迅速發展的主要原因:①美國為了對付蘇聯,給予西歐國家大量的援助;②西歐國家發揮了高素質的勞動力優勢,積極採用了最先進的科技成果;③制定了恰當的經濟政策。
  • 日本2020年經濟增長戰略 <日本再生戰略>總論
    日本政府內閣會議2010年6月通過的《新增長戰略》,不是對過去成功經驗的總結,而是清醒認識到了「失去的20年」的背景,基於客觀反省,開始摸索新的步伐而制定和執行的。但是,開始執行9個月後,日本遭遇了史無前例的「3.11」大地震,讓日本的經濟發展必須面對新的局面。
  • 清朝為何打不過日本?對比一下二者的發展模式,你能不佩服日本嗎
    西方人為何在日本打敗了清朝和沙皇俄國之後突然對清朝產生巨大的恐懼了呢?如果仔細分析後你會發現,西方的擔心確實不是多餘的。從宋之後,在蒙元和明清三朝的作死下,中華民族裡那種英勇頑強的抵抗精神幾乎沒有了。蒙古人的野蠻入侵,朱姓王朝的血腥統治,以及清朝對程朱理學的繼承和發揚,早已將當年的唐漢雄風弄得支離破碎,剩下的就只有磕頭和發財了。
  • 解密日本:18年18人獲諾獎,為何經濟卻一直停滯不前?
    之前在視頻裡我說到了日本為何痛失了網際網路風口,經濟持續不振20年。就有一位網友啊,在我的視頻評論區留言了,說:日本諾貝爾獎獲得者人數世界第一。(意思是說日本很牛,沒有我說的這麼差。)他這個呢,雖然說的不準確,但也的確差不多。
  • 日本的成功不可複製?為何亞洲四小虎的經濟發展一言難盡?
    雖然都是我們搬不走的鄰居,是如假包換的亞洲國家,更是名副其實的資本主義陣營成員,但日本和泰國、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從來都不能同日而語。尤其是在經濟上,當日本早已躋身發達國家行列很多年後,這些東南亞國家還在發展中國家的中下遊苦苦掙扎。
  • 俄羅斯國土面積如此大,為何經濟發展不如日本?專家:這點很關鍵
    導語:俄羅斯國土面積如此大,為何經濟發展不如日本?專家:這點很關鍵眾所周知,俄羅斯是目前世界上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其國土面積相對於將近50個日本這般大,可是為何擁有這麼大國土面積的俄羅斯,其經濟規模卻只有日本的三分之一?對此就有專家表示:這一點非常關鍵!那就是因為蘇聯的影響。
  • 回眸2020·世界經濟走過這「疫」年|2021年主要央行將延續超寬鬆政策
    美聯儲、歐洲央行、日本央行、英國央行、加拿大央行和瑞士央行還聯合宣布採取協調行動,從3月23日起通過美元貨幣互換協議安排進一步為全球市場增加流動性。 3月份,歐洲央行推出了緊急抗疫購債計劃(PEPP)。6月份,歐洲央行將PEPP購買規模從6000億歐元擴大至1.35萬億歐元,延長購債期限至2021年6月底。面對歐元區經濟二次探底的風險,12月10日,歐洲央行又將PEPP購買規模再增加5000億歐元至1.85萬億歐元,並至少延長9個月至2022年3月底。
  • ——讀《人口與日本經濟》
    當代日本的經濟發展得益於「二戰」後人口的快速增長。從1947年至1949年,日本出現人口暴增現象,被稱為「團塊世代」,極大地推動了日本經濟騰飛。可是,從1975年以後,日本人口增長率急劇下降,在2004年迎來1.28億的人口峰值之後,日本不可避免地步入了人口減少的時期。  宏觀經濟學家吉川洋認為,「人口問題」是21世紀日本面臨的最大問題。
  • 中世紀歐洲鄉村發展的停滯與饑荒:不是天災,而是人禍
    在加洛林王朝時期的法蘭克王國,歐洲王國的地方法規之中根本沒有「城市」這一概念,即使在勃艮第王國(隸屬於法蘭克王國)的首府第戎,儘管從外表上來看十分繁榮,但是其中所居住的居民數量也不過區區數百人,可見中世紀前期歐洲城市經濟已經衰落到何種地步。於此形成反差的是,西歐的村莊和田野取代了一度繁華的城市,成為了西歐封建社會的主要經濟支柱。
  • 日本製造業5年全面超美,竟因為一個美國「帶路黨」
    於是在經濟上日本藉助美國對自己的幫助,著力發展,將美國給予他們的所有資源都儘可能利用。美國不可能將真正的好東西或者厲害人物派給他們,但美國也有失手的時候,正是因為這個美國「帶路黨」,讓日本僅用5年的時間就成功在製造業方面趕超美國。
  • 科學網—日本諾貝爾獎為何「井噴」
    日本名城大學教授吉野彰與兩位美國科學家共享本年度諾貝爾化學獎,自此日本榮獲諾貝爾獎(以下簡稱諾獎)的人數攀升至24人,其中19人是在進入新世紀後獲獎的。日本為何會出現諾獎「井噴」現象? 上世紀60年代初,日本提出有必要模仿歐美國家,儘快將研發經費投入總額提高到國民生產總值的2%。這一目標在1970年宣告達成。 上世紀70年代的兩次石油危機對世界經濟造成了很大的衝擊,但在節能環保等產業的帶動下,日本的國內生產總值仍然實現了大幅增長。伴隨著經濟的增長,這一時期日本的研發經費投入總額也在不斷攀升。
  • ...年日本房地產報告》:日本代替泰國成國人海外地產搜索熱度Top1
    作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日本2020年經濟受疫情衝擊出現衰退,然而日本主要大都市圈房地產市場受本輪經濟衰退和疫情打擊反而有限,市場修復迅速。近日,58同城、安居客發布《2020年日本房地產市場報告》,通過數據統計、原因解析等為用戶帶來日本房地產市場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
  • 德國鋼琴日本鋼琴中國鋼琴的鋼琴哪個好-淺談歐洲日本國產琴區別
    首先是德國:鋼琴自誕生至今,已有300年歷史。而第一臺鋼琴出自於歐洲的義大利。鋼琴的製造技術是隨著音樂文化發展而進步的。17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作為文藝復興的誕生地,於1698年,製作出了第一臺與當時的羽管鍵琴外形結構相似的樂器,取名為「鋼琴」。
  • 日本光學技術世界第一,為何偏偏是荷蘭,造出全球頂尖的光刻機?
    在半導體領域,日本也有這數十年的輝煌,擁有很高的話語權。 日本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材料輸出國,在光刻膠、矽晶圓等14種重要材料上,佔據了全球超
  • 我們豔羨的日本「教育免費」,日本人為何說是騙局?
    當國人因為孩子的教育而焦慮的時候,從鄰居日本傳過來一個消息,他們從明年起要開始「教育免費化」了。什麼意思呢?簡單地說,從幼兒園到大學,都不用交錢了。這讓很多中國網友既羨慕不已,又自怨自憐。然而刀哥的眾多日本朋友,卻一點也高興不起來。這又是怎麼回事呢?為何要免費?首先,咱們先看看日本家庭的平均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