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中介存在停滯的風險。部分委員認為,評估日本央行的政策至...

2021-01-19 FX168財經網
日本央行會議紀要:大多數委員們認為,防疫措施起到了預期效果。成員們一致認為,如有需要,必須毫不猶豫地放鬆貨幣政策,關注疫情對經濟的影響。一位委員表示,財政和貨幣政策之間密切、適當的協調至關重要。一位委員認為,企業信貸依然承壓。委員們一致認為,如果金融機構的利潤長期承受壓力,金融中介存在停滯的風險。部分委員認為,評估日本央行的政策至關重要。一位委員認為,當前的重要任務是幫助維持商 文/蘇懷瑾2020-09-24 07:52:22來源:FX168

日本央行會議紀要:大多數委員們認為,防疫措施起到了預期效果。

成員們一致認為,如有需要,必須毫不猶豫地放鬆貨幣政策,關注疫情對經濟的影響。

一位委員表示,財政和貨幣政策之間密切、適當的協調至關重要。一位委員認為,企業信貸依然承壓。

委員們一致認為,如果金融機構的利潤長期承受壓力,金融中介存在停滯的風險。

部分委員認為,評估日本央行的政策至關重要。

一位委員認為,當前的重要任務是幫助維持商業和就業。

委員們一致認為,金融體系的脆弱性可能會加劇。

一位委員認為,日本央行必須更深入地研究如何在新冠疫情持續的情況下制定貨幣政策。

一位委員認為,在疫情過後,應該考慮如何達到2%通脹目標。

一位委員表示,必須從中期的角度仔細研究貨幣政策如何影響企業管理。

一位委員表示,在危機中,企業需要財政政策。

少數委員表示,必須對海外經濟復甦的步伐保持謹慎態度。

一位委員表示,與政府合作進行結構性改革至關重要。

政府代表表示,希望日本央行與政府保持密切聯繫,通過適當的貨幣政策,儘早實現經濟復甦。

相關焦點

  • 歐洲央行報告指出:歐元區金融穩定風險仍在上升
    新華社法蘭克福11月25日電(記者邵莉 左為)歐洲中央銀行25日發布的最新一期金融穩定評估報告指出,儘管大量政策支持控制了歐元區短期金融風險,但中期金融穩定的脆弱性仍在上升。報告認為,新冠疫情仍主導歐元區金融穩定前景。
  • 回眸2020·世界經濟走過這「疫」年|2021年主要央行將延續超寬鬆政策
    日本央行不斷擴大緊急抗疫注資計劃,規模從75萬億日元增加到110萬億日元;日本央行還上調交易所交易基金和日本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購買目標,將其年度購買目標分別提升至12萬億日元和1800億日元;日本央行還無上限地提供充足的日元和外匯資金。 據彭博經濟研究的數據,美聯儲、日本央行、歐洲央行與英國央行僅今年在量化寬鬆政策上就投入了5.6萬億美元。
  • 2020年全球央行年會探討貨幣政策框架調整
    到21世紀初,全球許多央行都採用了通脹目標制的貨幣政策框架。儘管具體特徵存在差異,但核心框架都是明確地將通脹目標作為貨幣政策主要目標。通脹目標制還與央行強化溝通和提高透明度聯繫在一起,反映了一種新的認識,即政策只有在清晰地傳遞給公眾時才最有效。
  • 鄂永健:2021全球經濟金融周期、格局與政策外溢
    來源:新浪財經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鄂志寰(IMI學術委員、中銀香港首席經濟學家)2021年全球經濟金融前景取決於三個關鍵因素,一是全球經濟發展的線性周期性軌跡;二是新冠疫情對周期性趨勢進行非線性擾動的程度;三是全球主要經濟體的宏觀政策取向及溢出效應。
  • 日本央行下調九個地區的經濟評估
    日本央行下調九個地區的經濟評估 0閱讀 匯通網 2021-01-14 13:02:38 重要提示文章部分內容及圖片來源於網絡,我們尊重作者版權
  • 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姚前:本質上金融科技風險依然是金融風險
    體系變革金融科技帶來的最高層次的金融變革可能是整個貨幣體系變革。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中央銀行的聲譽及整個金融體系的信用中介功能受到質疑,在此背景下,一位化名Nakamoto的神秘人物提出比特幣的構想。比特幣之後,各種私人數字貨幣不斷湧現。截至2017年底,共有1400多種私人數字貨幣。
  • 朱民談疫情後的世界經濟和金融:長尾、「日本式衰退」和政策新邊界
    危機發生後,美聯儲、歐央行、日本央行等投入大量的流動性,幾乎是無限制地購買資產,甚至直接參與商業銀行的貸款,成為金融中介。央行提供無限的流動性,支持了股市反彈,這是一個流動性支撐的反彈,而不是業績支撐的反彈。比較1929年經濟大蕭條股市下跌、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股市下跌和本次疫情下股市下跌,可以給我們一些提示。每次危機都有股市下跌。
  • 央行三篇文章 體現怎樣的政策思路?
    文章闡述國內金融監管思路,訴求提前「排雷」,近年已經關注的問題將持續關注,金融科技等領域,如針對網絡金融科技等的監管也在逐步落實中。  《拓展通貨膨脹的概念與度量》認為通脹測度忽視了資產價格,暗批發達經濟體無限制的刺激政策。
  • 央行報告罕見7次提及泡沫 貨幣政策重心發生變化
    4、正面回應「棄房保匯」、「棄匯保房」爭議,該報告認為兩者均不可取。關於匯率和房價的爭議,實質上是一個偽命題,其前提是假定了房地產和匯率均存在泡沫,但這一前提並不存在。真正要做的是,防範房地產泡沫,避免貨幣政策過緊或過松,與經濟金融形勢相匹配,堅持真正的「穩健的貨幣政策」。
  • 央行:全球新冠疫情或反覆,可能引發經濟社會多次暫停和重啟
    儘管各國均已出臺了一系列積極措施抗擊疫情, 但政策力度和實施效果存在差異,在目前仍缺乏強有力的國際協調背景下,疫情或在全球出現反覆,可能引發經濟社會運行的多次「暫停」 和「重啟」。三是局部金融風險加速積累,值得警惕。疫情衝擊下,各國實體經濟遭遇困難,企業部門、金融機構的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不斷累積,如果有的國家反應遲鈍、應對不當,可能導致金融風險與 實體經濟風險疊加共振。
  • 貨幣政策領銜 央行圈定2021十大重點工作
    同時,央行提出繼續構建金融有效支持小微企業等實體經濟,綠色金融被作為重點工作單獨部署。在防範化解風險方面,加強網際網路平臺公司金融活動、支付、個人徵信業務、金融產品營銷等監管力度也再次重申。貨幣政策靈活精準、合理適度與2020年相同,穩健的貨幣政策仍是首位。央行提出,完善貨幣供應調控機制,保持廣義貨幣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
  • 宏觀審慎政策框架更趨健全_深度報導_中國金融新聞網
    「十四五」時期,我國金融監管改革任務更加艱巨。作為系統性金融風險防控體系的重要一環,加快完善宏觀審慎政策框架關乎我國金融體系的韌性和穩健性。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在接受《金融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近年來,我國金融體系風險整體趨於收斂,但也存在一系列風險隱患,例如部分中小銀行及網際網路平臺潛在風險隱患、影子銀行反彈風險等。
  • 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央行的措施幫助了全球經濟的復甦。財政和...
    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央行的措施幫助了全球經濟的復甦。財政和貨幣政策的協調相比於全球金融危機期間更加迅速與全面。各國央行、國際機構迅速、充裕地提供流動性,防止了經濟和金融活動之間的負反饋循環。仍然存在相當大的不確定性。目前至關重要的問題是,需要在一段時間內確保經濟的穩定。
  • 浦銀國際研究:SPDBI全球央行觀察——多數謹慎樂觀,僅歐央行擴大...
    ·全球央行:全球多數央行對經濟謹慎樂觀,美聯儲調高2021年經濟預測,中國貨幣政策正常化,英國、澳大利亞等央行對2021年經濟前景相對樂觀,僅有歐央行12月擴大寬鬆且下調2021年經濟預測。·歐洲央行:12月歐央行如期擴大寬鬆並延長寬鬆,但歐元區仍面臨三重衝擊,不同於中美的相對樂觀,歐央行12月卻特立獨行地調低了2021年的經濟預測。除此之外,歐央行還要面臨內部意見分化以及銀行不良貸款激增的威脅,歐元區依然困難重重。·日本央行:12月的貨幣政策會議顯示,日本央行有意調整市場操作和資產購買。
  • 央行圈定2021年工作重點:穩健貨幣政策基調不變 穩步擴大金融雙向...
    新華社上海1月7日電(上海證券報記者 黃紫豪)2021年央行工作會議於日前以視頻形式召開,會議圈定了2021年央行工作重點。會議表示,2021年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人民銀行將構建金融有效支持小微企業等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持續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穩步擴大金融雙向開放,穩慎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 《中國金融》|開展央行內部評級工作的思考
    2008年10月,歐洲央行將合格質押品(除ABS外)最低信用質量等級要求從等級2調整至等級3;2012年2月,為應對歐洲債務危機帶來的流動性困境,法國央行將信貸資產質押品的最低可接受標準下調至等級4,在危機時期加大對金融機構的流動性供給。同時,歐洲央行也會根據經濟形勢和貨幣政策取向對質押資產的折價率進行調整,曾在2016年1月和2018年4月兩次調整了折價率表。
  • 柏瑞:央行迅速抽身代價太大 2021年全球仍是政策主導市
    總體而言,柏瑞認為,在今年疫情的驅動下,由政策主導市場的時代儼然已經來臨。但主要國家央行越是維持低利環境來刺激經濟,未來退出幹預、讓市場恢復供需機制的成本就越高,這意味著央行不太可能輕易收回政策。因此,明年在後疫情時代,由政策主導市場的情況只會越趨明顯。
  • 央行發布《系統重要性銀行評估辦法》防範「大而不能倒」風險
    來源:央視原標題:央行、銀保監會發布《系統重要性銀行評估辦法》 防範「大而不能倒」風險今天(3日),人民銀行表示,為完善我國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監管框架,建立系統重要性銀行評估與識別機制,《系統重要性銀行評估辦法
  • 2020年500多項金融政策大全
    2020年12月31日銀保監會答記者問上也表示「商業銀行與非自營的第三方網絡平臺合作銷售存款過程中存在合規管理不到位、風險管理不審慎、消費者保護不充分等問題……線上存款業務應堅持依法合規、強化風險管理、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 央行媒體:地方政府違規舉債形式隱蔽,滋生區域性系統性風險
    上述數據在勾勒出部分地方政府債務餘額增長迅速的同時,也顯示部分省市縣存在不少違規舉債的行為和現象。在嚴控金融風險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債務的風險依然要高度重視。從規模與佔比上看,當前我國地方政府債務總體風險可控。根據財政部的數據,截至2016年末,全國地方政府債務15.32萬億元,地方政府債務率(債務餘額/綜合財力)為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