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政策領銜 央行圈定2021十大重點工作

2021-01-09 新浪財經

來源:北京商報

2021年伊始,央行新一年工作重點如期披露。1月6日,央行官網顯示,日前央行召開2021年工作會議。會議對2020年工作作出總結,並重新明確2021年央行十項工作要點。其中,依舊被放在首要位置的穩健貨幣政策,由2020年「靈活適度」進一步調整為「靈活精準、合理適度」。同時,央行提出繼續構建金融有效支持小微企業等實體經濟,綠色金融被作為重點工作單獨部署。在防範化解風險方面,加強網際網路平臺公司金融活動、支付、個人徵信業務、金融產品營銷等監管力度也再次重申。

貨幣政策

靈活精準、合理適度

與2020年相同,穩健的貨幣政策仍是首位。央行提出,完善貨幣供應調控機制,保持廣義貨幣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健全市場化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深化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改革,帶動存款利率市場化。深化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改革,加強宏觀審慎管理,引導市場預期,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交通銀行宏觀經濟與政策部高級研究員劉學智指出,從央行披露的工作要點來看,2021年整體貨幣政策仍然延續穩健的基調,在此基礎上,與2020年相比,2021年貨幣政策從略微寬鬆狀態調整為略微收緊。「整體上是順周期性貨幣政策,2021年我國經濟增長有明顯復甦態勢,經濟增長對於貨幣政策調控的依賴程度有所下降。同時,2021年宏觀經濟主要工作還是在於防範風險,特別要注意穩槓桿。」

劉學智認為,2021年貨幣政策對於普惠金融、重點製造業等領域的支持力度不會改變。而在扶持小微企業方面,央行在工作會議中提出,要構建金融有效支持小微企業等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並劃定了重點範疇,包括繼續運用普惠性再貸款再貼現政策。

對此,蘇寧金融研究院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孫揚表示,貨幣政策靈活適度很重要,不搞大收大放、大水灌溉,而是要精細化微操作,做到精準灌溉、精準扶持,精準培育增長點。

防範風險

網際網路平臺金融活動審慎監管

對於接下來的2021年,央行對持續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的態度不變。央行指出,在完善風險防範處置長效機制的同時,壓實相關主體責任。央行還將範疇由2020年的「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專項整治」拓展至網際網路平臺公司金融活動。

會議要求,加強網際網路平臺公司金融活動的審慎監管;強化支付領域監管,個人徵信業務必須持牌經營,嚴禁金融產品過度營銷,誘導過度負債,嚴肅查處侵害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的違法違規行為;確保金融創新在審慎監管前提下發展,普惠金融服務質量和競爭力穩中有升。

「近年來,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是金融領域的一項重點工作,」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所金融科技室主任尹振濤指出。尹振濤表示,2021年央行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工作重點中,提出對於金融科技的要求是一個鮮明的特點。「包括網際網路平臺的金融活動,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等,均是下一步監管的重點。」

值得關注的是,「個人徵信業務必須持牌經營」是央行2021年工作會議新增的重點內容。2020年底,徵信業頻頻傳來新消息,第二家開展個人徵信業務的機構獲批,鵬元徵信也領到央行近2000萬元大額罰單。

麻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蘇筱芮指出,前期經過一系列治理動作,中國金融體系重點領域的增量風險得到有效控制,並且取得了重要成果,非法集資等活動得到嚴厲打擊。此次提出新的工作目標,一方面既是對前期工作成果的鞏固,另一方面也是對前期工作經驗的提煉,能夠為今後常態化的風險防控明確方向。

深化改革

審慎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在回顧2020年取得的成績時,央行在「金融改革取得新進展」中提到了「人民幣國際化再上新臺階」。據Wind數據,2020年離岸、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均結束了2018年、2019年連續兩年的貶值。2020年開年,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時隔兩年半重回6.4時代。央行披露的數據顯示,1月6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6.4604元,上調156個基點。

「穩慎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也被作為重點工作單獨部署。央行指出,著眼於服務實體經濟,順勢而為,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完善人民幣使用相關政策制度。繼續推動金融市場高質量雙向開放。促進本外幣、離岸在岸市場的良性協調發展。

劉學智指出,2020年全年,人民幣明顯升值。人民幣國際化首先要立足於「穩」,避免出現大幅度的波動,「不論是大幅度的升值還是貶值,均不利於人民幣國際化的推進」。劉學智表示,「在保證匯率平穩的同時,還要保證資本市場和金融市場的基本平穩,這是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基礎。」

值得一提的是,日前,央行、國家外匯管理局還決定將境內企業境外放款的宏觀審慎調節係數由0.3上調至0.5。「政策調整後,境內企業境外放款的上限相應提高,有利於滿足企業『走出去』的資金需求,也有利於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促進跨境資金雙向均衡流動。」孫揚認為。

孫揚稱,隨著人民幣國際化程度提高,除了便利於央行之間的貨幣互換,還會為中國實體經濟企業「走出去」,對外貿易和外部投資,提供制度上、政策上的創新扶持,促進我國對外貿易經濟的發展。有助於提升實體經濟的活力,以及提升我國和世界經濟的聯繫。

「人民幣國際化是雙向促進,我國引入外資的便利度也會提升。」劉學智表示。

科技應用

穩妥開展數字人民幣試點測試

人民幣國際化被提上日程,「數字人民幣」也再次被提出。2020年,央行在工作會議中提出「繼續穩步推進法定數字貨幣研發」,在經過一年的研發測試後,2021年,央行再次提出「穩妥開展數字人民幣試點測試」。

在第十項工作要點「提升金融服務和管理水平」中,央行提到,深入推進支付行業治理現代化。提升金融科技應用和管理水平。穩妥開展數字人民幣試點測試。深化徵信在數字金融和經濟治理中的應用。

2020年8月14日,商務部曾印發《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總體方案》,在「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任務、具體舉措及責任分工」部分提出: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及中西部具備條件的試點地區開展數字人民幣試點。

2020年10月以來,數字人民幣先後在深圳、蘇州等地進行大規模試點,上海、北京等進行小範圍測試,期間還實現了雙離線支付等新功能。當前,數字人民幣正在深圳進行第三次測試,不過,數字人民幣的正式推出仍無具體時間表。

在孫揚看來,後續數字人民幣試點還會有更多的場景和地區公布,在新的場景中將不斷對數字人民幣進行完善。「數字人民幣按計劃有序推進,是非常穩健的。這對於數字人民幣發展是非常利好的,眾多機構和商家也該未雨綢繆規劃迎接數字人民幣了。」

相關焦點

  • 央行圈定2021年工作重點:穩健貨幣政策基調不變 穩步擴大金融雙向...
    新華社上海1月7日電(上海證券報記者 黃紫豪)2021年央行工作會議於日前以視頻形式召開,會議圈定了2021年央行工作重點。會議表示,2021年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人民銀行將構建金融有效支持小微企業等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持續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穩步擴大金融雙向開放,穩慎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 央行定調2021年十大重點工作 傳遞重磅信號
    作為新一年央行工作的「風向標」,2021年央行工作會議近日召開。會議部署了2021年工作十大重點,向市場傳遞了多個重磅信號。  圖片來源:央行網站   要點一: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   會議要求,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
  • 央行會議圈定2021年工作十大重點
    來源:CCTV交易時間// 熱點聚焦 //2021年中國人民銀行工作會議1月4日上午以視頻形式召開。會議部署了2021年工作十大重點,向市場傳遞了多個重磅信號。2021年加快完善宏觀審慎政策框架,將主要金融活動、金融機構、金融市場和金融基礎設施納入宏觀審慎管理。持續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完善存款保險制度建設和機構設置。
  • 年初劃定重點工作 財政貨幣政策保持連續更趨精準
    2020年末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2021年宏觀調控政策進行定調,2021年初央行、財政部等部門召開的工作會則是對具體工作進行了部署。業內人士表示,按照會議精神和相關部署,宏觀政策將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
  • ...適宜貨幣金融環境——2019年央行宏觀調控和貨幣政策實施工作紀實
    新年的鐘聲餘音未落,一個提振實體經濟的降準「大禮包」已經發放,一場事關「總結與部署」的工作會議已經召開。  中央銀行的調控方針、貨幣政策的節奏力度、實體經濟的金融支持、創新發展的主攻方向、金融開放的路線時間⋯⋯2020年中國人民銀行工作會議上的這些「大事」,既是豐滿的收穫,也是奮鬥的未來。
  • 「圍剿」熱錢或仍是央行今年政策施力重點
    「圍剿」熱錢或仍是央行今年政策施力重點   1月16日,央行官方網站更新的金融機構人民幣信貸收支表顯示:2013年12月末金融機構外匯佔款餘額為286303.83億元,較11月末283575.03億元增加了2728.8億元。這是2013年金融機構外匯佔款連續第5個月正增長。
  • 央行工作會議: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網原標題: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本報北京1月7日電 (記者徐佩玉)4日,2021年中國人民銀行工作會議召開,部署了2021年十項重點工作。在深入分析當前經濟金融形勢的基礎上,會議要求,2021年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完善貨幣供應調控機制,保持廣義貨幣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健全市場化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深化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改革,帶動存款利率市場化。深化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改革,加強宏觀審慎管理,引導市場預期,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 匯率波動效應考驗央行貨幣政策獨立性
    人民幣匯率以增加波動幅度為特徵的市場化改革,對我國央行貨幣政策獨立性的考驗,既是動態的又是長期的。這是未來真正捨棄盯住美元這根「拐杖」所要跨出的關鍵性一步。這或將成為深化人民幣國際化的最大障礙,並對央行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形成「反芻」式考驗。現實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是在我國經濟長足發展和調整轉型的特殊階段形成的。其最大不足,是市場化程度不高,行政化主導色彩比較明顯,人為壓縮其波動空間並形成了升值趨勢下的單邊走勢。10年間,人民幣升值40%以上。
  • 2020年全球央行年會探討貨幣政策框架調整
    來源:Chinamoney內容提要2020年傑克遜·霍爾央行年會上,各方表示,低增長、低通脹、低利率的環境使得傳統貨幣政策框架面臨挑戰,各國陸續啟動了貨幣政策框架審議。文章梳理了美聯儲貨幣政策框架調整為平均通脹目標制的具體內容,及全球主要央行貨幣政策框架調整的趨勢,並嘗試總結了相關討論的觀點。8月27-28日,2020年傑克遜·霍爾央行年會召開,各央行代表及學界人士圍繞「展望未來十年:對貨幣政策的影響」這一主題展開討論。
  • 央行定調!
    作為新一年央行工作的「風向標」,2021年央行工作會議近日召開。會議部署了2021年工作十大重點,向市場傳遞了多個重磅信號。圖片來源:央行網站要點一: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會議要求,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
  • 央行報告罕見7次提及泡沫 貨幣政策重心發生變化
    來源:海清FICC頻道,作者:九州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研究員陳曦  11月8日,央行發布《2016年第3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重點關注以下內容:  1、由「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改為「堅持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強調貨幣政策基調沒有變化。
  • 央行:保持貨幣政策連續性、 穩定性、可持續性
    記者12月29日從央行網站獲悉,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20年第四季度(總第91次)例會於12月25日在北京召開,會議指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保持貨幣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把握好政策時度效,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
  • 央行:保持貨幣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
    本文轉自【經濟參考報】;記者12月29日從央行網站獲悉,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20年第四季度(總第91次)例會於12月25日在北京召開,會議指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保持貨幣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把握好政策時度效,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
  • 鈕文新:央行和財政有什麼好爭論的?——貨幣政策切忌作繭自縛
    說實話,這事真沒什麼好爭論的,財政無非是說:央行應當以國債(國家信用)為基礎吞吐基礎貨幣;而央行則認為,這是赤字貨幣化,是財政向央行透支。表面看各說各的道理,但這裡有個關鍵的基礎性概念:到底什麼是赤字貨幣化?是不是央行只要買入國債就屬於財政貨幣化?按照理論,所謂財政赤字貨幣化,一般指的是:財政直接、強行向央行發行國債的行為。
  • 歐洲央行的「非同尋常」公式表明有必要進一步放鬆貨幣政策
    歐洲央行最近提出的一項被形容為「非同尋常」的政策方案表明,它需要再次放鬆貨幣政策。歐洲央行前理事會成員阿塔納西奧斯·歐菲尼德斯(Athanasios Orphides)制定的一項規則——在量化寬鬆結束後歐洲央行的研究人員稱讚——表示,在數月疲弱的經濟數據迫使歐洲央行降低通脹前景後,政策現在過於緊縮。央行預測,2020年物價平均增長1.5%,2021年平均增長1.6%,低於但接近2%的中期目標。
  • 柏瑞:央行迅速抽身代價太大 2021年全球仍是政策主導市
    但主要國家央行越是維持低利環境來刺激經濟,未來退出幹預、讓市場恢復供需機制的成本就越高,這意味著央行不太可能輕易收回政策。因此,明年在後疫情時代,由政策主導市場的情況只會越趨明顯。展望2021年,柏瑞整體看好全球股市,並認為股市將有別於2020年集中於少數且「受惠疫情」類股的表現,在2021年則是「選股為王」的時代。
  • 招商宏觀謝亞軒:2021年貨幣政策可能會略微收緊
    原標題:【招商宏觀】跨周期下的宏觀調控政策——2021年宏觀經濟展望之四 摘要 【招商宏觀謝亞軒:2021年貨幣政策可能會略微收緊】短周期看,2021年貨幣政策可能會略微收緊
  • 央行重磅報告來了,貨幣政策後續走向如何?券商點評丨火線解讀
    11月26日,央行發布《2020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指出,今年以來已推出涉及9萬億元貨幣資金的貨幣政策應對措施,前10個月金融部門向實體經濟讓利約1.25萬億元。總體來看,穩健的貨幣政策體現了前瞻性、主動性、精準性和有效性,成效顯著,傳導效率進一步提升,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穩固。
  • 貨幣政策「不急轉彎」 「寬信用」進入穩定退潮期
    隨著貨幣政策向常態化回歸,「寬信用」進入穩定退潮期。去年社融增速整體呈上升態勢據上海證券報報導,央行12日發布的金融統計數據顯示,初步統計,去年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284.83萬億元,同比增長13.3%。過去一年,社融增速整體呈上升態勢。
  • 專家:央行發行數字貨幣應減少中間環節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1月27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寧迪)「我國央行數字貨幣還處在早期的技術驗證階段,至少還要經過成功的中期測試,才有可能大面積推廣。」對於央行數字貨幣的推廣進度,在《財經》年會2021上,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區塊鏈工作組組長、中國銀行原行長李禮輝作出這樣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