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商報
2021年伊始,央行新一年工作重點如期披露。1月6日,央行官網顯示,日前央行召開2021年工作會議。會議對2020年工作作出總結,並重新明確2021年央行十項工作要點。其中,依舊被放在首要位置的穩健貨幣政策,由2020年「靈活適度」進一步調整為「靈活精準、合理適度」。同時,央行提出繼續構建金融有效支持小微企業等實體經濟,綠色金融被作為重點工作單獨部署。在防範化解風險方面,加強網際網路平臺公司金融活動、支付、個人徵信業務、金融產品營銷等監管力度也再次重申。
貨幣政策
靈活精準、合理適度
與2020年相同,穩健的貨幣政策仍是首位。央行提出,完善貨幣供應調控機制,保持廣義貨幣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健全市場化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深化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改革,帶動存款利率市場化。深化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改革,加強宏觀審慎管理,引導市場預期,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交通銀行宏觀經濟與政策部高級研究員劉學智指出,從央行披露的工作要點來看,2021年整體貨幣政策仍然延續穩健的基調,在此基礎上,與2020年相比,2021年貨幣政策從略微寬鬆狀態調整為略微收緊。「整體上是順周期性貨幣政策,2021年我國經濟增長有明顯復甦態勢,經濟增長對於貨幣政策調控的依賴程度有所下降。同時,2021年宏觀經濟主要工作還是在於防範風險,特別要注意穩槓桿。」
劉學智認為,2021年貨幣政策對於普惠金融、重點製造業等領域的支持力度不會改變。而在扶持小微企業方面,央行在工作會議中提出,要構建金融有效支持小微企業等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並劃定了重點範疇,包括繼續運用普惠性再貸款再貼現政策。
對此,蘇寧金融研究院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孫揚表示,貨幣政策靈活適度很重要,不搞大收大放、大水灌溉,而是要精細化微操作,做到精準灌溉、精準扶持,精準培育增長點。
防範風險
網際網路平臺金融活動審慎監管
對於接下來的2021年,央行對持續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的態度不變。央行指出,在完善風險防範處置長效機制的同時,壓實相關主體責任。央行還將範疇由2020年的「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專項整治」拓展至網際網路平臺公司金融活動。
會議要求,加強網際網路平臺公司金融活動的審慎監管;強化支付領域監管,個人徵信業務必須持牌經營,嚴禁金融產品過度營銷,誘導過度負債,嚴肅查處侵害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的違法違規行為;確保金融創新在審慎監管前提下發展,普惠金融服務質量和競爭力穩中有升。
「近年來,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是金融領域的一項重點工作,」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所金融科技室主任尹振濤指出。尹振濤表示,2021年央行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工作重點中,提出對於金融科技的要求是一個鮮明的特點。「包括網際網路平臺的金融活動,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等,均是下一步監管的重點。」
值得關注的是,「個人徵信業務必須持牌經營」是央行2021年工作會議新增的重點內容。2020年底,徵信業頻頻傳來新消息,第二家開展個人徵信業務的機構獲批,鵬元徵信也領到央行近2000萬元大額罰單。
麻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蘇筱芮指出,前期經過一系列治理動作,中國金融體系重點領域的增量風險得到有效控制,並且取得了重要成果,非法集資等活動得到嚴厲打擊。此次提出新的工作目標,一方面既是對前期工作成果的鞏固,另一方面也是對前期工作經驗的提煉,能夠為今後常態化的風險防控明確方向。
深化改革
審慎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在回顧2020年取得的成績時,央行在「金融改革取得新進展」中提到了「人民幣國際化再上新臺階」。據Wind數據,2020年離岸、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均結束了2018年、2019年連續兩年的貶值。2020年開年,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時隔兩年半重回6.4時代。央行披露的數據顯示,1月6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6.4604元,上調156個基點。
「穩慎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也被作為重點工作單獨部署。央行指出,著眼於服務實體經濟,順勢而為,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完善人民幣使用相關政策制度。繼續推動金融市場高質量雙向開放。促進本外幣、離岸在岸市場的良性協調發展。
劉學智指出,2020年全年,人民幣明顯升值。人民幣國際化首先要立足於「穩」,避免出現大幅度的波動,「不論是大幅度的升值還是貶值,均不利於人民幣國際化的推進」。劉學智表示,「在保證匯率平穩的同時,還要保證資本市場和金融市場的基本平穩,這是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基礎。」
值得一提的是,日前,央行、國家外匯管理局還決定將境內企業境外放款的宏觀審慎調節係數由0.3上調至0.5。「政策調整後,境內企業境外放款的上限相應提高,有利於滿足企業『走出去』的資金需求,也有利於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促進跨境資金雙向均衡流動。」孫揚認為。
孫揚稱,隨著人民幣國際化程度提高,除了便利於央行之間的貨幣互換,還會為中國實體經濟企業「走出去」,對外貿易和外部投資,提供制度上、政策上的創新扶持,促進我國對外貿易經濟的發展。有助於提升實體經濟的活力,以及提升我國和世界經濟的聯繫。
「人民幣國際化是雙向促進,我國引入外資的便利度也會提升。」劉學智表示。
科技應用
穩妥開展數字人民幣試點測試
人民幣國際化被提上日程,「數字人民幣」也再次被提出。2020年,央行在工作會議中提出「繼續穩步推進法定數字貨幣研發」,在經過一年的研發測試後,2021年,央行再次提出「穩妥開展數字人民幣試點測試」。
在第十項工作要點「提升金融服務和管理水平」中,央行提到,深入推進支付行業治理現代化。提升金融科技應用和管理水平。穩妥開展數字人民幣試點測試。深化徵信在數字金融和經濟治理中的應用。
2020年8月14日,商務部曾印發《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總體方案》,在「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任務、具體舉措及責任分工」部分提出: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及中西部具備條件的試點地區開展數字人民幣試點。
2020年10月以來,數字人民幣先後在深圳、蘇州等地進行大規模試點,上海、北京等進行小範圍測試,期間還實現了雙離線支付等新功能。當前,數字人民幣正在深圳進行第三次測試,不過,數字人民幣的正式推出仍無具體時間表。
在孫揚看來,後續數字人民幣試點還會有更多的場景和地區公布,在新的場景中將不斷對數字人民幣進行完善。「數字人民幣按計劃有序推進,是非常穩健的。這對於數字人民幣發展是非常利好的,眾多機構和商家也該未雨綢繆規劃迎接數字人民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