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剿」熱錢或仍是央行今年政策施力重點

2021-01-07 中國新聞網

「圍剿」熱錢或仍是央行今年政策施力重點

  去年12月份外匯佔款增逾2700億元

  ■本報記者 閆立良

  「2013年12月份金融機構外匯佔款連續第5個月正增長,雖然規模比11月份有所回落,但仍維持在較高水平,達到了2728.8億元。」一家國有商業銀行的交易員認為,金融機構外匯佔款維持在較高水平,這一方面說明外貿形勢繼續好轉,另一方面也預示著今年跨境資金流動管理的難度將增大。

  1月16日,央行官方網站更新的金融機構人民幣信貸收支表顯示:2013年12月末金融機構外匯佔款餘額為286303.83億元,較11月末283575.03億元增加了2728.8億元。這是2013年金融機構外匯佔款連續第5個月正增長。

  數據顯示,2013年1月份金融機構外匯佔款曾達創紀錄的6836億元,2月份至4月份均在2300億元至3000億元之間;5月份猛降至不足700億元;6月份則結束增長局面,出現年內首次負值,淨減少412億元;7月份減少245億元;8月份、9月份外匯佔款重回增長軌道,但新增規模相對較少。10月份和11月份則重新回到了高位。12月份新增外匯佔款2728.8億元,仍在高位,但規模較11月份相比略有下滑。

  金融機構外匯佔款一般被視作向市場提供流動性的一個主要渠道,如果增加,則是向市場注入了流動性,如果減少,則說明流動性有所減少。

  金融機構外匯佔款的多寡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印證出口形勢的好壞。1月10日,國新辦就2013年全年進出口情況舉行發布會,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綜合統計司司長鄭躍聲表示,2013年12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再創歷史新高,當月進出口達到2.39萬億元人民幣(折合3898.4億美元),增長6.2%。2013年我國進出口總值為25.83萬億元人民幣,折合4.16萬億美元,比2012年提高1.4個百分點。

  業界專家認為,金融機構外匯佔款猛增也與虛假外貿等行為有一定關聯。為遏制虛假外貿等行為,央行、國家外匯管理局在2013年都曾採取過措施予以打擊。

  日前召開的2014年央行工作會議指出,2013年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外匯管理制度改革向縱深推進。加大外債和資本市場管理簡政放權,資本項下行政許可項目減少60%以上,初步建立了以登記管理為核心的管理框架。

  「在今年央行確定的八大工作重點中,『深化外匯管理重點領域改革,切實防範跨境資金流動風險』位列第五,足見防範熱錢仍將是今年的主要工作之一。」上述國有商業銀行交易員稱,從今年1月份開始美聯儲就將縮減QE規模,這有可能導致熱錢通過各種渠道進入國內市場。因此,在今年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的背景下,在熱錢持續湧入國內的壓力下,貨幣政策在一段時期內將維持中性偏緊的取向,而且央行及相關部門會繼續將政策施力重點放在對熱錢的「圍剿」上。

相關焦點

  • 劉俏:疫情下宏觀經濟政策的基本邏輯與施力重點
    面對疫情這樣的「自然災害」,宏觀政策的出發點在於應對災難帶來的損失,維持住災後經濟復甦的經濟基礎。在這種情況下,可以不再糾結總量增速目標,在擺脫原本是剛性的增長目標的約束後,政策意圖會更清晰、政策手段會更合理。針對疫情給經濟社會帶來的損失,要明確宏觀政策的力度和施力側重,保障社會穩定和企業持續經營,夯實疫後經濟反彈的基礎。
  • 貨幣政策領銜 央行圈定2021十大重點工作
    來源:北京商報2021年伊始,央行新一年工作重點如期披露。1月6日,央行官網顯示,日前央行召開2021年工作會議。會議對2020年工作作出總結,並重新明確2021年央行十項工作要點。其中,依舊被放在首要位置的穩健貨幣政策,由2020年「靈活適度」進一步調整為「靈活精準、合理適度」。
  • 央行三篇文章 體現怎樣的政策思路?
    原標題:央行三篇文章,體現怎樣的政策思路?——利率周報20201129【華創固收|周冠南團隊】 摘要 【央行三篇文章 體現怎樣的政策思路?】
  • 臺媒:各國央行加上「禿鷹」 世界貨幣較量上演
    戰爭所使用的武器包括印鈔票、調控匯率與利率等;參與戰爭的主角除了各國央行之外,更包括縱橫全球金融市場的禿鷹:避險基金(對衝基金)。各國央行操控的當然是自己國家的貨幣,禿鷹們則尋找機會狙擊實施聯繫匯率國家的貨幣。  許多人都認為,歐洲央行在上月22日宣布歐版QE計劃,是這場貨幣戰爭的第一槍。
  • 央行火力漸弱 花旗提議「冷聚變」財政政策
    金融界美股訊:北京時間29日晚彭博消息,是各國央行尋求幫助的時候了。  隨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準備再次下調全球經濟展望,貨幣決策層為應對新一輪經濟下行的措施已近彈盡槍絕。美銀美林計算得出自2008年雷曼兄弟破產以來,各國央行已經下調利率逾600次,同時印度央行周二下調利率幅度超過預期,擴大了這一趨勢。  雖然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尚未排除買入更多債券,但鑑於收益率幾乎已在記錄低點附近並且通脹率仍然低於大多數決策層的目標,對於更多量化寬鬆能夠取得多大效果存有疑慮。甚至更加寬鬆的貨幣政策可能最終推動的是資產市場,而不是經濟。
  • 央行圈定2021年工作重點:穩健貨幣政策基調不變 穩步擴大金融雙向...
    新華社上海1月7日電(上海證券報記者 黃紫豪)2021年央行工作會議於日前以視頻形式召開,會議圈定了2021年央行工作重點。會議表示,2021年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人民銀行將構建金融有效支持小微企業等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持續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穩步擴大金融雙向開放,穩慎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 劃重點!三部委勾劃2019宏觀經濟政策關鍵詞
    新華社北京1月16日電(記者孫韶華 張莫)《經濟參考報》1月16日刊發題為《三部委勾劃2019宏觀經濟政策重點》的報導。文章稱,在1月15日國新辦舉辦的發布會上,來自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央行的負責人介紹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具體舉措,對經濟熱點做出一一回應。
  • 央行定調2021年十大重點工作 傳遞重磅信號
    作為新一年央行工作的「風向標」,2021年央行工作會議近日召開。會議部署了2021年工作十大重點,向市場傳遞了多個重磅信號。  同時,會議要求,繼續發揮好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和信貸政策精準滴灌作用,構建金融有效支持小微企業等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延續實施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和普惠小微企業信用貸款兩項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繼續運用普惠性再貸款再貼現政策,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三農」、科技創新、小微和民營企業等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牽頭髮揮金融支持小微企業政策合力。
  • 歐洲進入冬令時 重點關注三大央行利率決議!
    來源:匯通網10月26日財經早餐:歐洲進入冬令時,重點關注三大央行利率決議!歐美疫情惡化,油價跌逾2%創三周新低匯通網訊——歐洲從10月25日開始進入冬令時。本周投資者要關注日本央行、歐洲央行和加拿大央行的利率決議。
  • 央行報告透露海量信息!貨幣政策更靈活適度、LPR轉換進度納入MPA
    今年LPR改革同步推進,存量浮動利率貸款定價基準轉換於3月1日如期啟動。報告透露,下一步央行將加強對轉換進度的監測,將金融機構存量企業貸款轉換進度納入MPA和合格審慎評估考核,預計在8月底前可基本完成轉換。 作者:李丹丹
  • 央行定調如何健全中國基準利率體系:以培育DR為重點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央行定調如何健全中國基準利率體系:以培育DR為重點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深入推進,中國基準利率體系下一步將如何健全?中國人民銀行在8月31日發布的《參與國際基準利率改革和健全中國基準利率體系》中給出了明確答案,即以培育DR為重點、健全中國基準利率和市場化利率體系。央行表示,下階段,中國銀行間基準利率體系建設的重點在於推動各類基準利率的廣泛運用,通過創新和擴大DR在浮息債、浮息同業存單等金融產品中的運用,將其打造為中國貨幣政策調控和金融市場定價的關鍵性參考指標。
  • 匯率波動效應考驗央行貨幣政策獨立性
    人民幣匯率以增加波動幅度為特徵的市場化改革,對我國央行貨幣政策獨立性的考驗,既是動態的又是長期的。這是未來真正捨棄盯住美元這根「拐杖」所要跨出的關鍵性一步。這或將成為深化人民幣國際化的最大障礙,並對央行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形成「反芻」式考驗。現實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是在我國經濟長足發展和調整轉型的特殊階段形成的。其最大不足,是市場化程度不高,行政化主導色彩比較明顯,人為壓縮其波動空間並形成了升值趨勢下的單邊走勢。10年間,人民幣升值40%以上。
  • 央行孫國峰:貨幣政策應加強國際協調,「三支柱」維護宏觀經濟均衡
    不過,在美國貨幣政策正常化、中國潛在增速放緩、去槓桿進程持續的大背景下,央行的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管理將將如何推進?針對上述話題,近期,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孫國峰在舊金山聯儲發表了英文演講。孫國峰認為,「當更低的經濟增速是因為潛在產出下降(potential output),而不是產出缺口擴大,那麼過度刺激性的宏觀政策只會導致更嚴重的失衡。」他稱,當前中國的貨幣政策不宜過緊也不宜過松。
  • 央行報告罕見7次提及泡沫 貨幣政策重心發生變化
    來源:海清FICC頻道,作者:九州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研究員陳曦  11月8日,央行發布《2016年第3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重點關注以下內容:  1、由「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改為「堅持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強調貨幣政策基調沒有變化。
  • 央行:保持貨幣政策連續性、 穩定性、可持續性
    記者12月29日從央行網站獲悉,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20年第四季度(總第91次)例會於12月25日在北京召開,會議指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保持貨幣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把握好政策時度效,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
  • 央行:保持貨幣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
    本文轉自【經濟參考報】;記者12月29日從央行網站獲悉,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20年第四季度(總第91次)例會於12月25日在北京召開,會議指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保持貨幣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把握好政策時度效,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
  • 脫貧攻堅再施力 庭院經濟添活力
    脫貧攻堅再施力 庭院經濟添活力 2020-04-30 04: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歐洲央行的「非同尋常」公式表明有必要進一步放鬆貨幣政策
    歐洲央行最近提出的一項被形容為「非同尋常」的政策方案表明,它需要再次放鬆貨幣政策。歐洲央行前理事會成員阿塔納西奧斯·歐菲尼德斯(Athanasios Orphides)制定的一項規則——在量化寬鬆結束後歐洲央行的研究人員稱讚——表示,在數月疲弱的經濟數據迫使歐洲央行降低通脹前景後,政策現在過於緊縮。央行預測,2020年物價平均增長1.5%,2021年平均增長1.6%,低於但接近2%的中期目標。
  • 柏瑞:央行迅速抽身代價太大 2021年全球仍是政策主導市
    總體而言,柏瑞認為,在今年疫情的驅動下,由政策主導市場的時代儼然已經來臨。但主要國家央行越是維持低利環境來刺激經濟,未來退出幹預、讓市場恢復供需機制的成本就越高,這意味著央行不太可能輕易收回政策。因此,明年在後疫情時代,由政策主導市場的情況只會越趨明顯。
  • 回眸2020·世界經濟走過這「疫」年|2021年主要央行將延續超寬鬆政策
    新華社北京12月24日電(記者周武英)2020年主要央行議息已經收官。今年以來全球主要央行的貨幣寬鬆規模史無前例。以美聯儲為代表的各大央行年內最後一次議息會議更是透露出主要央行的貨幣政策寬鬆主基調將貫穿明年,並將持續相當一段時間。未來主要央行貨幣政策正常化的來臨尚需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