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宏觀謝亞軒:2021年貨幣政策可能會略微收緊

2020-11-27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招商宏觀】跨周期下的宏觀調控政策——2021年宏觀經濟展望之四

摘要

【招商宏觀謝亞軒:2021年貨幣政策可能會略微收緊】短周期看,2021年貨幣政策可能會略微收緊。第一,2021年政策可能會重提宏觀槓桿率目標,貨幣政策需把好貨幣供應總閘門,適當平滑宏觀槓桿率波動,使之在長期維持在一個合理的軌道上;第二,貨幣政策要把握好穩增長和防風險的平衡,既不讓市場缺錢,也不讓市場的錢溢出來,保持貨幣供應與反映潛在產出的名義GDP增速基本匹配。儘可能長時間地實施正常貨幣政策,保持正常的、向上傾斜的收益率曲線。

  1、跨周期宏觀調控的含義與目標

  跨周期宏觀調控是相對於傳統的逆周期調節而言的。傳統的逆周期調節主要是從總需求角度出發,假定社會有效需求會偏離均衡點,當有效需求過熱時,政策採取緊縮的貨幣或財政政策將總需求拉回到均衡點。相反,在有效需求不足時,政策採取擴張性的政策,從而平滑經濟的周期性波動。而跨周期調控的目標不僅在於平滑經濟周期性的波動,還在於解決經濟中的長期問題。沿著這個思路去理解跨周期調控,那麼相應的政策措施應該追溯到2015年的供給側改革。

  跨周期宏觀調控目的是解決當前經濟運行中面臨的結構性問題、長期性問題,這與實現「在質量效益明顯提升的基礎上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相匹配。過去在經濟下行期每每採取的貨幣放鬆、地產限購鬆綁造成了房價高企,這種逆周期調節顯然已經與「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相違背。

  第一,跨周期調控主要針對長期問題。

  過去宏觀調控一般是短期的、被動的需求對衝政策,較少涉及「跨周期」,因為在特定時期,長期因素相對穩定,總是短期因素交織作用,這樣只需要重點對衝短期因素給宏觀經濟運行帶來的擾動即可。

  而當前宏觀調控的特殊性在於,除了短期因素引發經濟波動外,多種長期力量同時發生變化:第一,世界格局發生重大調整,特別是中美關係的重大變化;第二,我國經濟正處於轉向高質量增長的重要轉型期,經濟社會轉型期是風險、特別是系統性風險的易發期,需要高度關注的經濟領域風險包括:產能過剩與投資不足,房地產泡沫,實體經濟的過度金融化風險;第三,經濟的潛在增速還處在尋底期;第四,新冠疫情的影響目前看也具有一定的長期性。

  為了應對當前的複雜局面,政治局會議提出了「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以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中長期協調機制」和「堅持結構調整的戰略方向,更多依靠科技創新」的應對方向和戰略。

  第二,跨周期調控更側重結構性問題。

  逆周期調控一般對總量進行調控,跨周期調控主要針對結構性問題,其目的在宏觀上是提高經濟的潛在增速,中觀上是發展新興產業、優化產業結構,微觀上是提高要素的使用效率。

  2、跨周期調節的分析框架

  (1)政策調控為什麼要跨周期?

  吸取2008年金融危機的經驗和教訓。為應對2008年金融危機的影響,全球各國都採取了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和寬鬆的貨幣政策。中國同樣進行了大規模的財政和貨幣刺激,這帶來了較高的經濟增速。但同時我們也看到了大規模刺激帶來的後果,如產能過剩、殭屍企業等。

  中國經濟正處在增速換擋期,需要同時兼顧短期和長期問題。第一,增速換擋期需防止經濟失速。經濟增速逐漸回落過程中,政府存在天然的刺激衝動,但由於人口紅利逐漸消失,潛在經濟增速回落,刺激只能帶來一時的經濟增長,但留下來的產能過剩卻需要長時間的出清。第二,增速換擋期關鍵需要促進提升全要素生產率。過去粗獷的發展模式一去不復返,未來只能越來越依靠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來促進經濟發展,跨過中等收入陷阱。可見,經濟增速換擋期,政策既有防止經濟失速的衝動,又有促進全要素生產率的長期需求。

  (2)怎樣跨周期調節?

  當前強調宏觀調控的「跨周期」設計和調節有其特定背景。7月30日的政治局會議指出,「經濟形勢複雜嚴峻,不穩定不確定性較大,遇到的很多問題是中長期的,必須從持久戰的角度加以認識」,要求「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推進,實現發展規模、速度、質量、結構、效益、安全相統一」。中央此時提出宏觀調控「跨周期」設計與調節,應是寄希望於通過「設計和調節」,以應對複雜嚴峻的經濟形勢,解決中長期問題,防範化解風險,實現穩增長和防風險長期均衡。

  事實上,近年來我國的宏觀調控已基本形成了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等逆周期需求管理工具為重點,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為底線的宏觀調控政策框架。此外,我國還根據不同時期宏觀環境不同,針對就業、消費、投資和區域發展等領域,出臺相關政策,構建了房地產調控的長效機制等。在疫情期間,央行保持了很強的政策定力,堅持不搞大水漫灌,實施結構性的貨幣政策,實際上都是在調控上兼顧短期和長期的結果,亦屬於跨周期宏觀調控。

  在經濟增長低於潛在增速的時期,政府傾向於保持貨幣和財政政策的適度寬鬆,結構性的改革措施推行會放緩;而當經濟增長高於潛在增速的時期,政府傾向於保持略緊的貨幣和財政政策,加快推行結構性的改革措施。

  3、2021年財政政策重心在於居民消費和科技創新

  從國際比較而言,當前中國政府的槓桿率相對較低。即使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依然看到疫情期間中國的貨幣和財政政策保持了很強的定力,其原因在於政策重心不僅要考慮短周期的經濟波動,還要考慮解決中長期的結構性問題。

  短周期看,國內經濟增速將大體修復至潛在增長水平,因此預計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2021年的兩會上,對於財政和貨幣政策會繼續保持中性甚至略微偏緊的態度。具體而言,2021年地方政府債可能不會像往年一樣提前發行。截至2020年10月末,仍有533億元的地方政府專項債未曾按計劃發行,截至9月末,財政支出完成了全年預算的70.7%,進度也明顯低於往年。

  我們根據2017-2018年經濟處在潛在增速附近或略微高於潛在增速的時期的數據來預測2021年的財政數據,大體如下表所示:

  長期而言,中國財政政策的重心將向居民消費、醫療、科技等領域傾斜。由於體制機制的不同,我們看到過去中國與發達國家在政策刺激的方向上存在很大不同。美國的財政刺激大都圍繞著選民做文章,而中國更傾向於圍繞GDP做文章,包括大力搞基建等。未來,在中國輕增速、重質量的目標下,中國財政政策的重心將向居民消費、科技創新領域傾斜,具體包括:1)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重在創新能力提升。2)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重在問題產業發展。3)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重在新能源的使用比例。4)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重在衛生健康體系和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推進。5)國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重在國防和軍隊現代化邁出重大步伐。

  根據以往的歷史經驗,當經濟在潛在經濟增速附近時,政府傾向於更加關注結構性的經濟問題。但是經濟有其周期運行規律,2021年下半年很有可能出現經濟增長低於預期的情況,相似情況參考2018年的去槓桿過程。

  4、2021年貨幣政策:宏觀審慎和結構化

  短周期看,2021年貨幣政策可能會略微收緊。第一,2021年政策可能會重提宏觀槓桿率目標,貨幣政策需把好貨幣供應總閘門,適當平滑宏觀槓桿率波動,使之在長期維持在一個合理的軌道上;第二,貨幣政策要把握好穩增長和防風險的平衡,既不讓市場缺錢,也不讓市場的錢溢出來,保持貨幣供應與反映潛在產出的名義GDP增速基本匹配。儘可能長時間地實施正常貨幣政策,保持正常的、向上傾斜的收益率曲線。

  長期視角下,貨幣政策將更好適應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需要,包括:第一,更加重視結構性的貨幣政策,為涉農、小微企業、民營企業等提供持續支持,與財政、產業、就業、科技等政策密切配合,促進經濟綠色復甦和發展。第二,宏觀審慎管理。近日,銀保監會信託部日前向各地銀保監局下發《關於開展新一輪房地產信託業務專項排查的通知》,要求繼續嚴控房地產信託規模,按照「實質重於形式」原則強化房地產信託穿透監管,嚴禁通過各類形式變相突破監管要求,嚴禁為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提供通道,切實加強房地產信託風險防控工作。另外,房地產融資政策「三道紅線」可能會在2021年進一步推廣。

(文章來源:軒言全球宏觀)

(責任編輯:DF078)

相關焦點

  • 【招商宏觀謝亞軒】美元周期究竟是什麼性質的周期——關於美元的...
    原標題:【招商宏觀謝亞軒】美元周期究竟是什麼性質的周期——關於美元的問答之三 摘要 【招商宏觀謝亞軒:美元周期究竟是什麼性質的周期?】
  • 招商證券首席宏觀謝亞軒:監管指導平衡市場預期 理性把握基本面改善
    招商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謝亞軒告訴證券時報記者,當前中國資本市場的表現更多反映了基本面的改善,而不是寬鬆貨幣政策的作用,因而可持續性更強,因此後市應該遵循基本面的中長期邏輯,選擇當前盈利修復明顯,或長期中研發投入強度較高、能夠實現利潤可持續增長的成長型行業或企業。據他分析,二季度以來中國資本市場的表現更多是受基本面改善驅動,寬鬆貨幣政策的貢獻有限。
  • 【任澤平:2021年貨幣政策尚不具備大幅收緊條件】恆大研究院分析師...
    【任澤平:2021年貨幣政策尚不具備大幅收緊條件】恆大研究院分析師任澤平12月10日發文點評11月金融數據指出,當前貨幣政策雖回歸正常化,但談收緊為時尚早。展望2021年,貨幣政策宜保持觀察,尚不具備大幅收緊條件。總量層面,結構性寬鬆和結構性收緊並存,長期趨於正常化,社融及M2增速逐步回落。
  • 【招商宏觀】《政府工作報告》核心指標解析——2020年5月宏觀政策...
    招商證券宏觀謝亞軒博士團隊長期致力於宏觀經濟研究,秉承全球宏觀,本土智慧的獨特視角,力爭為投資者提供最寬視野、最接地氣的宏觀經濟研究成果。  宏觀調控體系和宏觀經濟治理是政府的首要經濟職能。宏觀調控方面仍然堅持穩增長底線思維和調結構長遠目標。宏觀經濟治理層面,再次明確建立現代財稅制度(規範政府舉債融資機制、提高直接稅比重、培養地方稅稅源)和健全貨幣政策+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現代中央銀行制度、貨幣政策從數量型為主轉向價格型為主、現代金融監管體系、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人民幣國際化)。
  • 【招商宏觀】多事之秋:如何理解內外資產價格的共振?
    感謝各位對招商宏觀謝亞軒團隊的關注!  招商證券宏觀謝亞軒博士團隊長期致力於宏觀經濟研究,秉承全球宏觀,本土智慧的獨特視角,力爭為投資者提供最寬視野、最接地氣的宏觀經濟研究成果。  核心觀點:  1、重視海內外資本市場的趨同和海外因素的影響。
  • 招商宏觀:美聯儲超常規貨幣政策的歷史回顧
    來源:金融界網站作者:謝亞軒 高明 文:軒言全球宏觀金融危機之後,主要發達經濟體先後實施了長期資產購買計劃(即量化寬鬆、QE)、名義負利率、前瞻性引導等超常規的貨幣政策。(4)以經濟增長率、通脹率、利率、匯率等總量指標為核心的經典政策框架受到質疑,更多涉及微觀行為分析的資產泡沫、債務積壓、金融機構監管與救助等成為新的焦點。2016年下半年以來,全球宏觀調控政策重心的轉移從理論進入了現實。
  • 【招商宏觀】美股下跌背後的宏觀含義——全球資產價格(2018.10.15-2018.10.28)
    招商證券宏觀謝亞軒博士團隊長期致力於宏觀經濟研究,秉承全球宏觀,本土智慧的獨特視角,力爭為投資者提供最寬視野、最接地氣的宏觀經濟研究成果
  • 貨幣政策領銜 央行圈定2021十大重點工作
    來源:北京商報2021年伊始,央行新一年工作重點如期披露。1月6日,央行官網顯示,日前央行召開2021年工作會議。會議對2020年工作作出總結,並重新明確2021年央行十項工作要點。其中,依舊被放在首要位置的穩健貨幣政策,由2020年「靈活適度」進一步調整為「靈活精準、合理適度」。
  • 2021年中國宏觀展望
    但大規模財政刺激計劃可能會受到國會掣肘,民主黨和共和黨在財政刺激規模上存在分歧。若兩黨分治兩會,拜登的財政計劃可能面臨較大阻礙。 2020年初疫情發生以來,美聯儲先後通過降息至零利率、無限量化寬鬆(QE)等手段緩衝疫情衝擊。考慮到美國2021年疫情嚴峻、經濟低迷,預計2021年仍將維持低利率貨幣寬鬆環境。
  • 2021,科學精準實施宏觀政策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21年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準有效,不急轉彎,把握好政策時度效。」「科學精準實施宏觀政策。」
  • 招商證券股市7年輪迴理論……2021是...
    來源:金融界網金融界網1月14日消息 北信瑞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盧平今日發布報告表示,2021年,牛年,是宏觀經濟完全復甦的一年,也是寬鬆政策逐步退出的一年,宏觀經濟基本面向好而貨幣政策邊際收緊,對股市的影響兩個方面:上市公司業績大幅度增長,寬鬆政策的退出可能導致估值調整。股票市場的表現取決於兩者的對衝。
  • 年初劃定重點工作 財政貨幣政策保持連續更趨精準
    2020年末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2021年宏觀調控政策進行定調,2021年初央行、財政部等部門召開的工作會則是對具體工作進行了部署。業內人士表示,按照會議精神和相關部署,宏觀政策將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
  • 2021-22年中國宏觀經濟展望
    基準情形下,我們預計明年下半年央行小幅上調政策利率,市場利率在上半年有所上行,信貸增長放緩,信貸脈衝轉負。由於大部分減稅降費政策在今年年底即將到期,明年財政赤字可能收窄,房地產政策和金融監管可能會收緊。今年宏觀槓桿率可能上升25個百分點,我們預計明年有望下降2個百分點。考慮到企業營收修復和居民收入改善,政策調整對整體經濟的影響應相對有限。不過,明年信用違約事件可能會增加,銀行不良貸款可能會上升。
  • 「招商銀行|2021年展望③」中國經濟:守得雲開見月明
    在疫苗問世、宏觀政策回歸中性的基準情形下,2021年GDP增速預計將達8.8%。「內外雙驅」仍將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從內部看,經濟增長的驅動力將發生切換,房地產和基建投資對經濟的拉動將有所減弱,明年分別增長5.8%和5.3%;在「雙循環」戰略構想下,製造業投資有望加速改善,消費亦將溫和修復,兩者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將上升,2021年同比增速將分別達到6.1%和15%。
  • 堅持「穩」字當頭 貨幣政策保持定力持續護航經濟發展
    「2021年貨幣政策要『穩』字當頭,保持好正常貨幣政策空間的可持續性。」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日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明確指出今年貨幣政策的方向。不久前召開的2021年中國人民銀行工作會議提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同時也要繼續發揮好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和信貸政策精準滴灌作用,構建金融有效支持小微企業等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
  • 明明:「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是政策收緊的信號麼?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19年第一季度例會中出現的幾個值得關注的提法,可能會為未來的貨幣政策走向提供參考。一是認為「當前我國經濟呈現健康發展,經濟增長保持韌性,增長動力加快轉換」;二是指出「保持戰略定力,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鬆緊適度,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不搞大水漫灌」;三是提到防範金融風險。具體來看:第一,對經濟形勢判斷更加樂觀,貨幣政策邊際收緊在預期之內。
  • 【招商銀行|2021年展望】全球經濟:靜待花開終有時
    從今天起,我們將連續3天,分章節為您推送招商銀行研究《從頭越——2021年宏觀經濟與資本市場展望》。 本篇為文章第二部分,全球經濟:靜待花開終有時。 更多精彩之後將陸續推送,敬請期待。
  • 招商宏觀2021年大類資產配置展望:周期品與周期股票即將王者歸來
    原標題:【招商宏觀張一平】周期復興——2021年大類資產配置展望 摘要 【招商宏觀2021年大類資產配置展望:周期品與周期股票即將王者歸來】2002-2008
  • 經濟學家鄧海清:貨幣政策究竟如何看?
    政治局會議要求堅持結構性去槓桿,我們認為監管層的態度是對於地方政府(城投)、國企要堅持去槓桿特別是去隱性槓桿,而對於民營和小微企業則允許適度加槓桿。從這個角度講,信貸和社融增速將會邊際下降,廣義貨幣政策收緊。同時,需要對信貸和社融投向進行內部結構調整,提高民營和小微企業融資規模和佔比。
  • 更趨精準 貨幣政策將保持連續性
    要完善貨幣供應調控機制,保持宏觀槓桿率基本穩定,處理好恢復經濟和防範風險的關係。 展望明年,業內人士表示,宏觀政策向常態化回歸是大方向,但貨幣政策投放力度不會驟然收緊。與上一次強調「靈活適度」不同,這次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這意味著結構性貨幣政策將作為明年貨幣政策的主要發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