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依然,日本如何拯救經濟?

2020-10-09 包不同

作者:徐靜波 來源:靜說日本


國慶假期結束,2020年,也就只剩下2個多月。

因為這一場疫情,發現日子過得特別的快,也過得特別的不容易。到了年底,發現人還活著,

企業還沒有垮,我們該放幾隻鞭炮,感恩上蒼。

昨天是10月7日,一個很平凡的日子。日本最大的航空公司之一的全日空(ANA),突然宣布了一項決定:由於公司業績的大幅下滑,全體員工的工資將減少3成,同時取消冬季獎金。

這是全日空公司相隔20年來,第一次要求全體員工集體降薪,這說明了什麼?說明這一家日本著名的航空公司已經陷入了經營困境。



我們來翻一翻全日空公司的經營報表,今年第二季度,與去年同期相比,國內線乘客減少了88%,國際線乘客減少了96%,雖然採取了員工一時休假的制度,但是,公司依然出現了1088億日元(約69億元人民幣)的赤字。更為嚴重的問題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整個航空市場很難立即恢復到疫情前的水準,困難時期還將繼續,整個公司的經營前景難以預測。

從今年4月開始,全日空社長和會長的月薪已經削減30%,全體董事的月薪削減了20%,課長以上管理幹部的薪水也削減了10%。但是,全日空公司認為,從目前的經營狀況來看,整個公司的全體員工必須削減薪水,才能度過難關。

根據公司的計劃,1萬5000名員工的平均年收入,將統一削減30%。同時,今年冬季獎金也將一律取消。

全日空如此,日本另一大航空公司的日本航空公司(JAL),雖然還沒有宣布降薪的消息,但是,日子也絕對不好過,也就是這幾天,該公司宣布了一項決定,1000名空姐派到地方城市去,



全體員工削減薪水,是全日本公司相隔20年的事,顯示這一家日本著名的航空公司已經陷入了經營困境。

目前,日本航空公司尚未就降薪問題發表消息,但是也在7日,日本航空公司社長赤坂先生在東京舉行了一場記者會,宣布公司要派1000名空姐去地方城市工作。

去幹什麼呢?幹兩件事:第一,開發旅遊服務產品;第二,開發新物流。

也就是說,這1000名空姐,將告別客機,去幹與空乘毫不搭界的活,為的是保留住飯碗。

日本航空公司社長赤坂先生在記者會上說,由於現在看不到商務旅客和遊客大量回歸的跡象,因此不得不把事業的重點,從「空中」轉移到「地方」,公司新成立「地域事業本部」,為那些居家上班可以出去旅遊的人們,提供新的旅遊產品,同時讓空姐們去一些酒店,指導酒店人員的禮儀

接待水平。

赤坂社長還說,公司正在通過無人機,開拓新的空中貨物運輸的事業,為離島、農村和山區提供新的物流服務。將來也會引進飛行計程車,開展空中計程車業務。

他說,計劃在5年之後,這一新的事業的銷售額能夠達到1000億日元(約65億元人民幣)。

過不了幾天,日本各地突然會出現一批美女在觀光酒店裡給你拎旅行箱,不必驚奇,她們就是日航的空姐。

許多人一定好生奇怪?日本政府不是從10月1日開始,向全世界打開國門,允許觀光遊客之外的人進入日本,航空公司不是有活幹了嗎?理論上來說,這話沒錯,但是,現實很嚴峻。

中日兩國航線是全日空和日本航空最賺錢的國際航線,雖然中國民航總局在堅持「五個一」( 一家航空公司在一個國家保留一條航線,一周至多有一個航班)的原則之下,也允許日本的這兩家航空公司再每周增加一條航線、一個航班,但是,「遠水救不了近渴」,本來每周一百多個航班往返中國,現在一家航空公司至多一周兩個航班往返中國,怎麼飛也飛不出白花花的銀子來。

而對於商務人員來說,目前嚴峻的狀況是,從日本進入中國,要在酒店隔離14天。出觀後趕緊去各地出差一個星期,返回日本,還要自主隔離14天。這一趟差,就出了整整一個月。這還不算機票,普通經濟艙,都要2萬元人民幣。在日本做一個PCR檢測,還需要2000多元人民幣。

這叫「勞民傷財」。

航空市場的悽慘,是日本經濟的一個縮影。所以,我們也可以理解,為什麼日本每天還有500名左右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出現,日本政府就要急吼吼開放國門,經濟扛不起啊!



我們再來看看日本的零售業。前幾天去了一趟銀座,發現銀座的那一家以前專賣英國藍標「巴寶莉」( BURBERRY)服裝的店關門了,而且整棟大樓出售。經營這一棟樓的日本著名的服裝公司三陽商會已經宣布,關閉全國160家店鋪。

大家熟悉的銀座三越百貨公司,也是顧客稀稀拉拉,一方面,大家被折騰了半年多,已經沒有了太多購物的欲望。另一方面,不知道明天還有沒有大米下鍋,錢包開始捂得緊緊。

永旺集團(イオン)是日本最大的超市集團,按理說,日本各公司都施行居家辦公制度,家裡的生活消費一定是上去了,但是,永旺集團說,今年3月至8月的半年間,虧了575億日元(約37億元人民幣)。吉田社長說:「僱用情況的日益惡化,使得人們的購買力下降。新冠病毒疫情的衝擊波,今後還將顯著存在,我們必須擁有危機感。」

不僅是超市,日本最大的24小時便利店之一的全家,也宣布在過去半年間,淨虧107億日元(約6.8億元人民幣)。

東京北部地區的商業中心——池袋,最大規模的百貨公司丸井,宣布到明年8月關門,這家在1952年開業的老牌百貨公司,將結束近70年的輝煌歷史。同時,位於靜岡市的「靜岡丸井百貨店」,也將在明年3月關閉。

日本國內經濟的蕭條,不僅僅體現在航空與商業,背後還有旅遊產業和製造業的低迷。日本厚生勞動省說,到8月份為止,全國因新冠病毒疫情失業者達到6萬人。但是,這一數字,還只是到各地就業所登記的數字。自主停業或廢業的企業也達到3萬5000家。



面前的難,咬咬牙,或許還能挺過去,關鍵的是,看不到苦難的盡頭!

如何拯救日本經濟?

這已經是菅義偉新政府的頭等大事,除了開放國門,獎勵國內旅遊,盤活上下遊經濟,好像沒有其他的良策。今天還有消息說,日本政府將在近日宣布,從海外出差回國日本人,或者經過PCR檢測沒有問題、持有日本再入國資格的外國人,將免除14天自主隔離規定。不這麼做,沒人願意去海外出差與探親。

那麼,日本企業如何面對這一經濟難題呢?

第一,求美國。華為手機的一部分零部件是從日本進口的,索尼的傳感器和KIOXIA的NAND型快閃記憶體系統是主要的進口產品,一年的進口額高達1萬億日元(約650億元人民幣)。如今美國接連頒布兩條禁令,禁止相關企業向華為提供零部件,這等於是卡了日本一些企業的生計。怎麼辦?求老特唄!所以索尼和KIOXIA近日向美國政府遞交了一份申請報告,詳細說明自己的零部件產品沒有涉及什麼太多的高新技術,希望美國政府高抬貴手,準許他們恢復向華為提供產品。



第二,搬回國。日本國內空氣清潔器市場需求旺盛,2019年,賣了30萬臺。今年遇到疫情,需求量幾乎翻倍,預計達到55萬臺。而從2008年開始,大金空氣清潔器的生產線,已經全部搬到了中國。考慮到日本國內市場的需求與生產鏈的安全,大金公司因此決定,將日本市場需求部分的生產線,搬回日本國內。

這是日本企業的「自救」行為,我們難以進行評價。但是可以預估,隨著經濟形勢的進一步嚴峻,會有越來越多的日本企業作出戰略調整,降薪也許只是第一步。

相關焦點

  • 王衍行: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談如何拯救疫情中的經濟
    來源:新浪財經意見領袖丨全球KOL聚焦金融大動蕩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王衍行「新冠病毒」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及猛烈程度對人類發起了攻擊,它引發了經濟動蕩,如何拯救疫情中的經濟?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開出了「藥方」:把拯救生命擺在首位。201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紐約大學教授保羅羅默(Paul M. Romer)(簡稱羅默,下同)強調:「疾病奪去人的生命是人類的悲劇。對假想的經濟影響的擔憂,不應轉移公共衛生官員或民眾的注意力,讓他們忽視當前的重要問題——拯救生命。當前最重要的、迫在眉睫、無可推卸的任務是拯救生命」。
  • 日本經濟停滯了20年,為何歐洲三強依然超不過日本?
    日本經濟雖然停滯不前,但日本的科技水平及實力依然強大,在某些領域依然保持全球領先,盲目唱衰日本仍然不合時宜。尤其是日本人的精細化及基礎研究令人敬佩。比如日本始終真正地把「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當做第一準則,日本人為了一項技術願意花大量的時間去研究它、吃透它。比如豐田的氫能源技術,日本從1992年就開始研究,但到2014年才研究成功,並投入了實際應用。
  • CF40:高善文解析疫情對經濟影響
    我個人的理解是,市場認為肇始於武漢市的肺炎疫情雖然已經得到有效控制,但依然存在不確定性,即存在著進一步演化成全球性傳染病的一種可能。  另一種解讀是,肺炎事件對本身已經比較弱勢的全球經濟景氣又形成了額外的打擊,對全球經濟至少在中期之內將產生額外的負面影響。
  • 張瑜:疫情影響下的全球經濟如何評估?如何演化?
    來源:金融界網站作者:張瑜 殷雯卿 文/華創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張瑜 執業證號:S0360518090001主要觀點COVID-19的爆發帶來了全球經濟陷入困境,因此本期的央行雙周志我們重點關注了近期各國央行、國際組織如何評估疫情對短期及中長期經濟的影響。
  • 疫情悲劇:日本女性自殺率飆升
    其中,10月自殺死亡人數甚至超過10個月以來疫情死亡人數總和,自殺人數環比上漲39.9%,男性自殺人數環比增幅21.3%,女性自殺人數環比增幅高達82.6%。  這些在疫情之下被生活壓垮的女性,只能以自殺的方式,在無限的黑暗中發出最後一聲悲鳴。每一條逝去的生命都不是一個冷冰冰的數字,揭示的是日本社會一個深刻的問題:日本應該如何處理好兩性關係,如何對待佔國家人口總數二分之一的女性群體?
  • 疫情下中國的航天事業依然勢不可擋
    眾所周知,現如今,新冠肺炎正在全球肆虐,即使經濟大國美國、日本等都不可倖免,全球人類都在承受著有史以來最大的危機,各國經濟也是受到了極大的重創。但值得一提的是,儘管如此艱難,在中國政府和全國各族人民的溝通努力下,疫情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控制。所以疫情依然沒能阻止我國的進步。現如今,我國在航空工業方面取得了巨大的進步。
  • 頂尖「經濟頭腦」如何看待疫情?
    因此,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經濟峰會聚焦於疫情背景下,全球經濟的復甦與未來走向,透視經濟發展。11月1日,論壇的最後一天,世界頂尖科學家經濟峰會重磅登場。無論是政府、企業或是個體,都逃不過經濟不確定性的拷問。而不確定性對於新冠疫情來說同樣是「焦慮源泉」:什麼時候才能有疫苗?經濟還將對疫情發展做出什麼反應?長期以來,經濟學家們嘗試通過建立模型來消除不確定性,在模型預測上作出很大貢獻。
  • 美聯儲以為自己拯救的是經濟 實際上他毀滅的是世界
    美聯儲的無限撒幣大法新冠疫情在美國爆發後把美國經濟攪得天翻地覆,為了防止經濟崩盤,美聯儲從3月12日開始分別用5000億美元現金提供1個月的回購貸款和3個月的回購貸款。金融衍生品的泡沫被吹得越來越大,這個老套的旁氏騙局因此新冠疫情的爆發而停止了資金流,銀行和保險公司們一下子背負了即使是富可敵國的他們也幾輩子還不起的債,這下美國經濟這棟大廈有了徹底崩潰的危險。
  • 日本經濟再生大臣西村康稔:目標是在2022年將經濟恢復至疫情前的...
    日本經濟再生大臣西村康稔:目標是在2022年將經濟恢復至疫情前的水平。海外病例的激增將影響出口。國內病例的增加將影響消費。文/editor2020-11-16 08:44:00來源:FX168 2020亞洲交易博覽 日本經濟再生大臣西村康稔
  •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何帆:真正能夠拯救世界經濟的...
    經濟復甦的突破口,關鍵不在於刺激政策,而在於新一輪技術革命。NBD:2020年,全球多個經濟體都實施了量化寬鬆,這將對未來的全球資本流動和經濟復甦產生怎樣的影響?中國應如何應對?何帆:全球金融危機之後,各國基本上一直保持著相對寬鬆的貨幣政策。而此次新冠疫情,則使發達國家進一步加快了貨幣寬鬆。
  • 2020全球經濟預測:美國GDP增速-4.3%,印度-10.3%!中國「轉正」
    不過,在這場疫情的「大考」下,也並非所有國家都陷入衰退,我們都說中國是2020年有望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那麼其它主要經濟體的表現又如何?接下來就來盤點一下2020年主要經濟體的「成績單」。首先是中國。作為疫情較早爆發的國家,新冠疫情給中國經濟造成了一定的衝擊。
  • 面對老齡化,人類應該如何應對?——讀《人口與日本經濟》
    》  (日)吉川洋 著  殷國梁 陳伊人 王貝貝 譯  九州出版社/後浪  2020年11月出版  ⊙林頤   所有國家都面臨著如何處理人口與經濟問題,但沒有哪個國家像日本這麼緊迫和嚴峻。當代日本的經濟發展得益於「二戰」後人口的快速增長。從1947年至1949年,日本出現人口暴增現象,被稱為「團塊世代」,極大地推動了日本經濟騰飛。可是,從1975年以後,日本人口增長率急劇下降,在2004年迎來1.28億的人口峰值之後,日本不可避免地步入了人口減少的時期。  宏觀經濟學家吉川洋認為,「人口問題」是21世紀日本面臨的最大問題。
  • 朱民:疫情後的世界經濟金融
    世界經濟的走勢仍然難以預測。進入償付危機階段後,依危機對經濟結構的破壞程度,會有不同時間長度和規模的企業破產重組以及因行業和產品結構變化而引發的產業重組,這個階段會有大批企業倒閉。政府的巨大挑戰在於如何辨別企業是財務性困難還是結構性困難,是技術性破產還是「真破產」。在這個階段,宏觀貨幣政策並不能解決問題,需要供給側的政策組合,包括財政精準支持、產業政策指導、充分市場競爭政策等。
  •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MBA深圳教育中心何帆:真正能夠拯救世界經濟的是...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何帆將在本次論壇上帶來題為《第一批上岸的魚該怎麼活下來:如何構建產業生態引領行業變革》的主旨演講,理論結合實踐,剖析經濟新常態下,領先企業怎樣構建並優化產業生態系統,從而駛上行業成長的「快車道」。本次論壇開幕前,何帆教授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專訪。
  • 後疫情時代的全球經濟:無法喚醒的V型復甦
    (正文1.2萬字,閱讀時間約20分鐘,感謝您的轉發和收藏)【核心觀點】1、全球經濟復甦的前景具有更多的不確定性,政策的變化依然趕不上形勢的變化。發達經濟體和新興市場的經濟增長均出現了大幅度的下滑態勢,且在二季度均持續惡化,部分指標未達預期。無論是歐盟還是日本、韓國等,在疫情防控與經濟開放兩者之間的選擇都非常微妙,消費內需不振、海外市場停滯不前,經濟增長短期內很難轉負為正。圖表3:全球經濟增長前景預測(%)
  • 當美國正在疫情中苦苦掙扎的時候,中國正在拯救世界
    裡弗斯說,從她到那裡工作的第一天開始,就有人告訴她,送進來的病人只會躺在裹屍袋裡出去,而這些護士並不需要拯救他們,只要進行三輪2分鐘的心肺復甦,就可以讓病人聽天由命。德克薩斯州是眼下美國疫情最嚴重的的州,而埃爾帕索又是得州疫情最嚴重的的地區,該縣現在都開始動用囚犯來轉運新冠疫情死者的遺體,從網絡流傳出來的視頻來看,那真的是「一卡車一卡車往外運」。
  • 後疫情時代,美日數字經濟布局的新動向
    吳沈括  北京師範大學網絡法治國際中心執行主任、博導、中國網際網路協會研究中心秘書長  前言  數字企業在疫情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數字經濟對整體經濟拉動效果顯著——在新冠疫情之下,不只是中國,美國和日本政府都紛紛意識到數字經濟在疫情及後疫情時代的重要價值。
  • 疫情下大寫的「V」字:中國經濟讓全世界都眼紅|2021新年特刊
    相比國內,國外的情況更糟糕,日本封國,倫敦封城,歐洲淪陷,美國仍是全球確診和死亡病例數最多的國家。全球經濟陷入空前停滯態勢,疫情禍及全球76億人。疫情終結了美國128個月的經濟增長周期,歐元區經濟衰退7.3%;日本旅遊刺激新政被暫停;俄羅斯、南非、巴西等新興經濟體受疫情拖累,經濟停滯。據亞洲開發銀行統計,疫情造成的全球經濟損失,在5.8萬億至8.8萬億美元之間。
  • 後疫情時代的全球經濟復甦
    筆者預期,今年第四季度起碼有兩種疫苗通過三期試驗和監管審批,證明安全、有效的新冠疫苗問世,明年下半年中國、美國、歐洲和日本應該有逐漸增多的人口擁有抗體,群體免疫達成第一階段目標。  疫情,是unknown unknown(不可控的不確定性),經濟衰退,是known unknown(可控的不確定性)。
  • 日本導演拍攝中國「後疫情時代」,日本人沸騰了,中方點讚
    據環球網1月6日報導,近日,日本導演竹內亮的新作再次爆紅,這部名為《後疫情時代》的紀錄片將中國「一邊控制疫情,一邊發展經濟」的真實狀態呈現在世人面前。許多日本網友看過紀錄片後,紛紛為中國點讚。6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也對這部作品表示「讚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