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靜波 來源:靜說日本
國慶假期結束,2020年,也就只剩下2個多月。
因為這一場疫情,發現日子過得特別的快,也過得特別的不容易。到了年底,發現人還活著,
企業還沒有垮,我們該放幾隻鞭炮,感恩上蒼。
昨天是10月7日,一個很平凡的日子。日本最大的航空公司之一的全日空(ANA),突然宣布了一項決定:由於公司業績的大幅下滑,全體員工的工資將減少3成,同時取消冬季獎金。
這是全日空公司相隔20年來,第一次要求全體員工集體降薪,這說明了什麼?說明這一家日本著名的航空公司已經陷入了經營困境。
我們來翻一翻全日空公司的經營報表,今年第二季度,與去年同期相比,國內線乘客減少了88%,國際線乘客減少了96%,雖然採取了員工一時休假的制度,但是,公司依然出現了1088億日元(約69億元人民幣)的赤字。更為嚴重的問題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整個航空市場很難立即恢復到疫情前的水準,困難時期還將繼續,整個公司的經營前景難以預測。
從今年4月開始,全日空社長和會長的月薪已經削減30%,全體董事的月薪削減了20%,課長以上管理幹部的薪水也削減了10%。但是,全日空公司認為,從目前的經營狀況來看,整個公司的全體員工必須削減薪水,才能度過難關。
根據公司的計劃,1萬5000名員工的平均年收入,將統一削減30%。同時,今年冬季獎金也將一律取消。
全日空如此,日本另一大航空公司的日本航空公司(JAL),雖然還沒有宣布降薪的消息,但是,日子也絕對不好過,也就是這幾天,該公司宣布了一項決定,1000名空姐派到地方城市去,
全體員工削減薪水,是全日本公司相隔20年的事,顯示這一家日本著名的航空公司已經陷入了經營困境。
目前,日本航空公司尚未就降薪問題發表消息,但是也在7日,日本航空公司社長赤坂先生在東京舉行了一場記者會,宣布公司要派1000名空姐去地方城市工作。
去幹什麼呢?幹兩件事:第一,開發旅遊服務產品;第二,開發新物流。
也就是說,這1000名空姐,將告別客機,去幹與空乘毫不搭界的活,為的是保留住飯碗。
日本航空公司社長赤坂先生在記者會上說,由於現在看不到商務旅客和遊客大量回歸的跡象,因此不得不把事業的重點,從「空中」轉移到「地方」,公司新成立「地域事業本部」,為那些居家上班可以出去旅遊的人們,提供新的旅遊產品,同時讓空姐們去一些酒店,指導酒店人員的禮儀
接待水平。
赤坂社長還說,公司正在通過無人機,開拓新的空中貨物運輸的事業,為離島、農村和山區提供新的物流服務。將來也會引進飛行計程車,開展空中計程車業務。
他說,計劃在5年之後,這一新的事業的銷售額能夠達到1000億日元(約65億元人民幣)。
過不了幾天,日本各地突然會出現一批美女在觀光酒店裡給你拎旅行箱,不必驚奇,她們就是日航的空姐。
許多人一定好生奇怪?日本政府不是從10月1日開始,向全世界打開國門,允許觀光遊客之外的人進入日本,航空公司不是有活幹了嗎?理論上來說,這話沒錯,但是,現實很嚴峻。
中日兩國航線是全日空和日本航空最賺錢的國際航線,雖然中國民航總局在堅持「五個一」( 一家航空公司在一個國家保留一條航線,一周至多有一個航班)的原則之下,也允許日本的這兩家航空公司再每周增加一條航線、一個航班,但是,「遠水救不了近渴」,本來每周一百多個航班往返中國,現在一家航空公司至多一周兩個航班往返中國,怎麼飛也飛不出白花花的銀子來。
而對於商務人員來說,目前嚴峻的狀況是,從日本進入中國,要在酒店隔離14天。出觀後趕緊去各地出差一個星期,返回日本,還要自主隔離14天。這一趟差,就出了整整一個月。這還不算機票,普通經濟艙,都要2萬元人民幣。在日本做一個PCR檢測,還需要2000多元人民幣。
這叫「勞民傷財」。
航空市場的悽慘,是日本經濟的一個縮影。所以,我們也可以理解,為什麼日本每天還有500名左右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出現,日本政府就要急吼吼開放國門,經濟扛不起啊!
我們再來看看日本的零售業。前幾天去了一趟銀座,發現銀座的那一家以前專賣英國藍標「巴寶莉」( BURBERRY)服裝的店關門了,而且整棟大樓出售。經營這一棟樓的日本著名的服裝公司三陽商會已經宣布,關閉全國160家店鋪。
大家熟悉的銀座三越百貨公司,也是顧客稀稀拉拉,一方面,大家被折騰了半年多,已經沒有了太多購物的欲望。另一方面,不知道明天還有沒有大米下鍋,錢包開始捂得緊緊。
永旺集團(イオン)是日本最大的超市集團,按理說,日本各公司都施行居家辦公制度,家裡的生活消費一定是上去了,但是,永旺集團說,今年3月至8月的半年間,虧了575億日元(約37億元人民幣)。吉田社長說:「僱用情況的日益惡化,使得人們的購買力下降。新冠病毒疫情的衝擊波,今後還將顯著存在,我們必須擁有危機感。」
不僅是超市,日本最大的24小時便利店之一的全家,也宣布在過去半年間,淨虧107億日元(約6.8億元人民幣)。
東京北部地區的商業中心——池袋,最大規模的百貨公司丸井,宣布到明年8月關門,這家在1952年開業的老牌百貨公司,將結束近70年的輝煌歷史。同時,位於靜岡市的「靜岡丸井百貨店」,也將在明年3月關閉。
日本國內經濟的蕭條,不僅僅體現在航空與商業,背後還有旅遊產業和製造業的低迷。日本厚生勞動省說,到8月份為止,全國因新冠病毒疫情失業者達到6萬人。但是,這一數字,還只是到各地就業所登記的數字。自主停業或廢業的企業也達到3萬5000家。
面前的難,咬咬牙,或許還能挺過去,關鍵的是,看不到苦難的盡頭!
如何拯救日本經濟?
這已經是菅義偉新政府的頭等大事,除了開放國門,獎勵國內旅遊,盤活上下遊經濟,好像沒有其他的良策。今天還有消息說,日本政府將在近日宣布,從海外出差回國日本人,或者經過PCR檢測沒有問題、持有日本再入國資格的外國人,將免除14天自主隔離規定。不這麼做,沒人願意去海外出差與探親。
那麼,日本企業如何面對這一經濟難題呢?
第一,求美國。華為手機的一部分零部件是從日本進口的,索尼的傳感器和KIOXIA的NAND型快閃記憶體系統是主要的進口產品,一年的進口額高達1萬億日元(約650億元人民幣)。如今美國接連頒布兩條禁令,禁止相關企業向華為提供零部件,這等於是卡了日本一些企業的生計。怎麼辦?求老特唄!所以索尼和KIOXIA近日向美國政府遞交了一份申請報告,詳細說明自己的零部件產品沒有涉及什麼太多的高新技術,希望美國政府高抬貴手,準許他們恢復向華為提供產品。
第二,搬回國。日本國內空氣清潔器市場需求旺盛,2019年,賣了30萬臺。今年遇到疫情,需求量幾乎翻倍,預計達到55萬臺。而從2008年開始,大金空氣清潔器的生產線,已經全部搬到了中國。考慮到日本國內市場的需求與生產鏈的安全,大金公司因此決定,將日本市場需求部分的生產線,搬回日本國內。
這是日本企業的「自救」行為,我們難以進行評價。但是可以預估,隨著經濟形勢的進一步嚴峻,會有越來越多的日本企業作出戰略調整,降薪也許只是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