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的全球經濟復甦

2020-12-05 長江網

  文/陶冬

  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董事、亞洲區首席經濟分析師陶冬。

  要點:

  1.在經濟活動恢復上,中國遙遙領先於其他主要發達國家。

  2.為了防範經濟出現斷崖式下跌,美國聯儲可能會維持量化寬鬆政策很久。遊資不僅在美國,也在其他地區製造出金融價格上漲。這種上漲似乎和企業盈利、經濟環境關係不大,太多的錢總要尋找出路。

  3.明年春夏之交可能是這場經濟衰退的一個轉折點,全球經濟不可控的不確定性逐漸向可控的不確定性轉移。

  百年一遇的疫情,觸發了十年一遇的市場災難和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經濟大停頓。這是一場慘痛的經歷,生命與財產遭遇摧殘,就業與信貸一片凋零。疫情發生後幾個月,便開始討論「後疫情時代」,實是人類的幸運。

  必須要說明,其實病毒並未遠離,人類距離「後疫情時代」尚有一段距離,不過我們對病毒的恐慌,慢慢冷靜下來了,準確的說法應該是「後疫情恐慌時代」。

  新冠病毒(COVID-19)的傳染性,在近代史上唯有西班牙病毒可以媲美。西班牙病毒在歐洲的流行,結束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它曾經在1917年、1918年和1919年連續製造大流行,並非一次過的疫情。新冠病毒的傳染性更強,所以不要因為新冠疫情的暫時平復而掉以輕心。

  與疫情初期相比,人們的心態和公共醫療體系的準備程度,已經發生了重大的變化。

  新冠疫情剛剛暴發的時候,全世界的醫療部門均措手不及,治療方法不清楚,醫療器械嚴重短缺,各國先後發生了醫療「擠提」狀態。

  數月後,人類對疾病醫治手段已經清晰,呼吸機、負壓病床不再短缺,於是患者死亡率大幅下滑,如果沒有基礎疾病,新冠疫情的致死率與大號感冒大致接近。

  但是如果沒有疫苗問世,新冠疫情可能維持數年的蔓延期,直至群體免疫達成。這是經濟所無法承受的,就業和財政也會面臨巨大的壓力。

  疫苗,是全球經濟恢復正常的定海神針。

  根據WHO數據,目前世界上大約有260餘款疫苗進入測試階段,資金投入至少67億美元。疫苗研發大致循著滅活、減毒滅活、病毒樣蛋白質、RNA、DNA、病毒載體、蛋白質亞基載體幾條思路前進,其中滅活疫苗、mRNA疫苗、腺病毒疫苗和蛋白質亞基疫苗有較大的進展。筆者預期,今年第四季度起碼有兩種疫苗通過三期試驗和監管審批,證明安全、有效的新冠疫苗問世,明年下半年中國、美國、歐洲和日本應該有逐漸增多的人口擁有抗體,群體免疫達成第一階段目標。

  疫情,是unknown unknown(不可控的不確定性),經濟衰退,是known unknown(可控的不確定性)。明年春夏之交可能是這場經濟衰退的一個轉折點,全球經濟不可控的不確定性逐漸向可控的不確定性轉移。儘管經濟活動還會有許多障礙和掣肘,經濟開始變得可量化,就業市場變得可量化,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也比較容易把控。那時候,全球經濟的後疫情時代,應該說才真正到來,不過還會有意想不到的問題,據報美國只有30%的人口願意接種疫苗,相信疫苗是「比爾·蓋茨奴役人類」的美國人不在少數。

  在經濟活動恢復上,中國遙遙領先於其他主要發達國家,美國明顯落後。

  人流管制措施一旦開放,經濟指標會有一個初始的急劇反彈,那是從極端狀態下的反彈,環比增長往往非常驚人。但是經濟活動恢復到七至八成之後,接下來的復甦路途漫長遙遠,更多反覆。疫情對部分就業的打擊,可能是永久性的。停頓會使一些人失業,也會使許多企業的現金流受到衝擊,有些企業甚至面臨破產,接下來是信用壞帳等金融難題。

  中國的經濟數據在下半年會有較強的表現,其他國家則在初始反彈之後困境依舊,只是隨著疫苗的推廣,不可控不確定性逐漸下降,全球經濟完全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恐怕是3—4年後的事情。

  為了防範經濟出現斷崖式下跌,美國聯儲可能會維持量化寬鬆政策很久。2008年金融危機時候,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花了三年半的時間增加3.5萬億美元增量;新冠危機中,美聯儲花了三個半月就擴表接近3.5萬億美元。美國的經濟環境最差,服務業七成工人收的是時薪,多數人儲蓄幾乎為零。美國政府的緊急救援計劃是停不得的,所以今年的財政赤字預計將超過GDP20%以上,明年的財政缺口仍然大得驚人。為支持政府救災,聯儲的QE根本沒有可能停止,國債的利率還必須足夠低來維持山姆大叔的償付能力。這就製造出巨大的美元流動性,史無前例的流動性。

  由於實體經濟不景,貨幣當局製造出來的流動性並不能被實體經濟所消化,巨額遊資滯留在金融市場,美國國債大升,美國國債更是暴漲,太多的資金追逐有限的資產。美國S&P500突破了二月份的高位,NASDAQ更是一騎絕塵。2月份美國的經濟增長、就業市場與今天相比卻是雲泥之別。讓聯儲糾結的是,企業獲得了流動性,股價升了,企業卻不加大投資力度,資金用來回購股票或收購其他企業,這些並不產生新的就業機會,對實體經濟的幫助不大。

  歐洲、日本的情況與美國大同小異,只是貨幣政策沒有聯儲那麼瘋狂。但是美元是國際儲蓄貨幣,遊資不僅在美國,也在其他地區製造出金融價格上漲。這種上漲似乎和企業盈利、經濟環境關係不大,太多的錢總要尋找出路。

  筆者相信目前世界正處在K-型復甦。新冠疫情的暴發,觸發了經濟與資本市場的同步暴挫,形成「K」字左邊的一豎,接下來就是資產價格與經濟形勢的差異發展,金融價格迅速回漲,實體經濟則在初始反彈之後後繼乏力,資產價格與實體經濟的分道揚鑣,為後疫情時代的全球經濟復甦,寫下重重的一筆。 

  2020年8月26日於香港

  (陶冬個人簡介:瑞士信貸私人銀行亞太區副主席、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曾對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2004年中國宏觀調控、中國地方債危機作出過前瞻性分析和預警。先後於中國、美國及日本任職,自1994年起長駐香港。)

  【編輯:葉軍 王衝】

相關焦點

  • 「後疫情時代」的共振復甦——2021年全球經濟展望
    疫情防控的錯位和政策救助的差異,發達國家加大了從中國進口力度,使世界暫時恢復到2008年之前「中國生產,西方消費」的狀態。展望2021年,由於疫情衝擊逐漸減弱,特別是疫苗有望於下半年全面推開,經濟社會將恢復正常,世界進入「後疫情時代」,全球經濟有望出現共振復甦。IMF預測全球經濟2021年將恢復至5.2%。
  • 後疫情時代的全球經濟:無法喚醒的V型復甦
    從目前全球經濟的各項指標來看,美元指數正在走弱,黃金價格開始暴漲顯示出了市場的避險情緒,股市的震蕩和起伏則是投資者信心受挫的表現。全球疫情的情境似乎陷入了一個「死循環」,不斷攀升的感染數字與地緣政治疊加在一起,「逆全球化」的聲浪此起彼伏,民族主義情緒將全球經濟置於「囚徒困境」,經濟復甦前景黯淡。短期內經濟「V型」復甦的可能性非常小,全球經濟甚至會出現超預期衰退。
  • 中國發布丨聚焦後疫情時代全球治理:金磚國家將成世界經濟復甦主要...
    在「深化夥伴關係 促進創新發展」主題會議上,與會嘉賓圍繞創新後疫情時代的全球治理展開交流。中國外文局局長杜佔元表示,新冠疫情打亂了正常生產生活秩序,但讓遠程醫療、在線教育、共享平臺、協同辦公等數位技術得到廣泛發展和應用。
  •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勾勒疫情後的經濟復甦
    面對新冠病毒,各國政府的首要任務是保護國民健康、全力遏制疫情。如果大量人群受到感染或面臨感染風險,就無法保證全球經濟的健康發展,人民健康是保證經濟健康發展的必要條件。只有所有國家成功控制疫情,全世界才能從疫情衝擊中恢復。因此,必須通過世界衛生組織以及通過建立專利池推進國際合作。疫苗國家主義既危險,也很愚蠢。只有當所有國家走上經濟復甦之路,世界經濟才能得以復甦。
  • 2020年全球宏觀經濟速覽:遭遇疫情劇烈衝擊後溫和復甦
    原標題:2020年全球宏觀經濟速覽:遭遇疫情劇烈衝擊後溫和復甦   2020年,全球經濟在遭遇疫情劇烈衝擊後溫和復甦。
  • 中行研究院報告:後疫情時代全球經濟或現「三低、三新」特徵
    新華社北京11月30日消息,中國銀行研究院當日發布的《2021年度經濟金融展望報告》指出,進入後疫情時代,全球經濟可能呈現「三低、三新」特徵,即在低增長、低利率、低投資中醞釀新力量、新趨勢和新秩序。「展望2021年,全球經濟和貿易重心將加速向亞太轉移。綠色復甦將成為推動全球經濟轉型的重要方向。
  • 必和必拓CEO:後疫情時代 攜手中國合作夥伴助力全球綠色復甦
    本報記者 朱曉波「如果世界各國能夠齊心協力,共同採取行動,致力於實現綠色復甦,那麼在後疫情時代,我們將能夠實現更強勁、更快速的發展,建設一個更加清潔、更加可持續發展的世界,並有望開啟全球合作新模式。」
  • ...瑞和:後疫情時代應推動「綠色復甦」 中國成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
    (原標題:獨家丨專訪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駐華代表塗瑞和:後疫情時代應推動「綠色復甦」 中國成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引領者」) 聯合國環境署認為,推動經濟復甦和重建,目標應為致力於綠色復甦和「更美好地重建
  • 中行研究院報告: 後疫情時代全球經濟或呈現「三低、三新」特徵
    據新華社電 中國銀行研究院30日發布的《2021年度經濟金融展望報告》指出,進入後疫情時代,全球經濟可能呈現「三低、三新」特徵,即在低增長、低利率、低投資中醞釀新力量、新趨勢和新秩序。「展望2021年,全球經濟和貿易重心將加速向亞太轉移。綠色復甦將成為推動全球經濟轉型的重要方向。
  • 塗瑞和:後疫情時代應推動綠色復甦 中國成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引領者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獨家丨專訪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駐華代表塗瑞和:後疫情時代應推動「綠色復甦」 中國成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引領者」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近日發布的2020年度《排放差距報告》指出,儘管新冠病毒大流行導致二氧化碳排放量出現短暫下降,但世界仍朝著截至本世紀末升溫超過3°C的方向發展,遠遠超出了《巴黎協定》所規定的「將全球升溫幅度控制在
  • 疫情後修複式增長:2021年全球經濟展望
    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大流行,截至目前累計確診人數逾5400萬,成為重塑全球政治、經濟、社會的重要歷史性變量,除中國之外的主要經濟體將全部同時陷入衰退。根據IMF的最新預測,2021年全球有望迎來低基數的衰退後復甦,經濟增速回升至5.2%,但相較2019年實際增長僅不到0.6%。
  • 「後疫情時代」世界經濟有哪些微妙的變化?中國或是最大贏家
    從2020年開始到現在,疫情拖拖拉拉地進入了新的一年。相比國內疫情較好的控制,國外則是在選擇經濟還是選擇生命左右橫跳。 後疫情時代的經濟格局也與各國在天平兩端的選擇有關。疫情時期是一個機遇與挑戰並存的時代。
  • 全球併購交易復甦乍暖還寒
    新華社北京8月21日電《經濟參考報》21日發表周武英撰寫的報導《全球併購交易復甦乍暖還寒》。文章摘要如下:受新冠疫情影響,全球併購交易規模與去年同期相比嚴重下滑。近兩個月,大型併購交易重新萌芽,不過整體而言,這一領域仍然「乍暖還寒」。
  • 全球經濟復甦預期下 建議多銅空金策略
    中期看,隨著2021年一季度疫苗全球開始投入應用,全球經濟有望迎來復甦共振階段,通脹方向向上無疑。通脹水平超預期上升可能會使得實際利率水平繼續下探。短期看,市場仍然在交易經濟復甦預期邏輯,銅價受全球經濟復甦刺激上升,而金價受到市場風偏上升以及名義利率上升壓制,短期多銅空金策略可行;中期看,隨著全球經濟復甦預期兌現,銅供需平衡走低,疊加通脹走強,銅價繼續上升;銅、金的
  • 第六屆「中法投資對話」聚焦中法兩國攜手促進全球經濟復甦
    來自中法兩國政商學界的嘉賓圍繞「中法攜手:擁抱全球經濟復甦紅利」這一主題展開熱烈和深入的討論,為中法經貿合作新階段提供市場路線圖及操作路徑。本屆「中法投資對話」由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與法國巴黎大區工商會法中交流委員會、法國中國工商會聯合主辦。由於疫情防控需要,今年的論壇首次在線上舉行。
  • 從波音「折翼」,看旅遊業回暖如何讓全球經濟復甦
    在運輸業持續萎縮的影響下,全球貿易正在凋零。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預計,今年的全球貿易將萎縮13%-32%。張燕生認為,在本次疫情中,對外開放程度越高,參與國際分工經濟程度越深的經濟體,受運輸業萎縮的影響就越大。
  • 經濟日報刊文:「一帶一路」為疫情中的全球經濟注入暖流
    來源:經濟日報原標題:「一帶一路」為疫情中的全球經濟注入暖流作者:孫昌嶽逆勢上揚的數據彰顯了「一帶一路」的強勁韌性與活力,架起了抗擊疫情的「生命通道」、經濟復甦的「增長通道」與釋放潛力的「共贏之橋」,展現出中國的主動作為與大國擔當。
  • 後疫情時代的人類可持續發展
    新華社發疫情暴發後,各國政府希望創造就業、促進經濟增長,它們在制定經濟復甦計劃時面臨兩個選擇:要麼鎖定高汙染、低效、高碳和不可持續的發展方式,要麼加速推動必需的轉型,發展低碳、價格合理的能源及可持續的城市和交通系統,從而創造長期經濟和社會效益。後者才是應該選擇的方向。
  • 重磅預告丨後疫情時代:數字經濟與全球影響「雲上思想」研討會
    2020年4月26日,葦草智酷、信息社會50人論壇和數字資產研究院將共同發起主題為「後疫情時代:數字經濟與全球影響」雲上思想研討會,此次會議由鈦媒體作為獨家合作媒體進行支持。請鎖定鈦媒體App「前沿直播」頻道,26日一起來研討會雲端學習。
  • 後疫情時代全球纖纜產業走向何處?看全球三大巨頭怎麼說……
    康寧光纖和電纜副總裁兼總經理 Bernhard Deutsch 隨著視頻、VR等業務的興起,高帶寬需求迎來增長;再加上5G網絡建設,中國的網絡容量和需求出現增長,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光纖光纜需求也會強勁復甦。隨著全球化的更加深入,康寧將在全球各地通過差異化的方式適應各地區的情況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