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中法投資對話」聚焦中法兩國攜手促進全球經濟復甦

2020-12-05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巴黎12月4日電 (記者 李洋)第六屆「中法投資對話」當地時間3日成功舉辦。來自中法兩國政商學界的嘉賓圍繞「中法攜手:擁抱全球經濟復甦紅利」這一主題展開熱烈和深入的討論,為中法經貿合作新階段提供市場路線圖及操作路徑。

本屆「中法投資對話」由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與法國巴黎大區工商會法中交流委員會、法國中國工商會聯合主辦。由於疫情防控需要,今年的論壇首次在線上舉行。參加此次「雲對話」的嘉賓有: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院長(歐方)迪帕克·傑恩,法國巴黎大區工商會會長柯靈(Didier Kling),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特聘教授、巴黎和平論壇主席、世界貿易組織前總幹事帕斯卡爾·拉米,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副院長兼教務長丁遠教授,法國駐華大使館農業參贊白峰朔(Franois Blanc)等。法國巴黎大區工商會副會長阿蘭·安戈鐸(Alain Eygreteau)主持對話。

法國巴黎大區工商會會長柯靈致歡迎辭。他指出,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和社會造成巨大影響,全球一體化進程也遭遇到不小的挑戰。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經濟發展依舊矚目;同時,中國也在全球化的道路上積極探索,其前不久就與14個亞太國家共同籤署了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他表示,「我們對中國政府的經濟復甦計劃很感興趣。」

隨後,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院長(歐方)迪帕克·傑恩致歡迎辭。迪帕克教授首先感謝了法國巴黎大區工商會法中交流委員會和法國中國工商會的支持,他表示論壇已經舉辦了6屆,在過去幾年間,一共有50多位演講嘉賓來此分享他們的真知灼見,同時還有超過2000名與會者一起討論中法經貿合作的相關問題。在迪帕克看來,新冠疫情給全球經濟格局帶來深刻變化,這也讓本屆論壇「具有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他認為,法國站的成功舉辦有助於增進中法之間的互信與合作,同時也有助於中法兩國制定一個可以共同努力且有利於全球經濟復甦的路線圖。

作為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特聘教授,世界貿易組織前總幹事拉米發表題為「後疫情時代的國際關係展望」的主旨演講。他表示,在後疫情時代初期,地方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全球化將繼續遭遇「逆流」,但這其中也存在機遇,「中國經濟取得了更早、更快、更好的恢復,歐洲經濟的復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享受中國經濟發展帶來的拉動作用。」同時,拉米提出,歐洲與中國之間的良好關係需要建立在平等對話的基礎上,同時雙方也要在國際經濟實力方面找到合理的平衡點。

在接下來的主題演講中,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副院長兼教務長丁遠教授就中法兩國的經貿合作展開論述。他分析稱,隨著中國較好地控制了疫情並重啟經濟引擎後,中國經濟發展的三個趨勢較疫情前更加明顯,即向中等收入國家轉變、向創新與消費驅動型經濟轉變,以及向數字經濟轉型,「中國龐大和不斷升級的消費市場對於外資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同時中國蓬勃發展的服務業也吸引著全球投資者」。

丁遠認為,新的形勢將為中法合作提供更多機遇。2019年中法貿易總量增長達4.2%,且法國對中國出口的化妝品、醫藥用品以及農產品呈「井噴」態勢,這不僅意味著法國在這些領域將有更多的貿易和投資機會,同時也意味著中國在向服務經濟轉型的過程中,雙方在養老、醫療和金融領域有更多的合作可能。(完)

相關焦點

  • 第六屆中法投資對話:為中法經貿合作新階段提供市場路線圖
    第六屆「中法投資對話」當地時間3日成功舉辦。來自中法兩國政商學界的嘉賓圍繞「中法攜手:擁抱全球經濟復甦紅利」這一主題展開熱烈和深入的討論,為中法經貿合作新階段提供市場路線圖及操作路徑。本屆「中法投資對話」由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與法國巴黎大區工商會法中交流委員會、法國中國工商會聯合主辦。
  • 中國駐法大使:推動中法全面戰略夥伴關係進一步深入發展
    在兩國元首的親自關心和推動下,中法兩國堅守「獨立自主、相互理解、高瞻遠矚、互利共贏」的建交初心,緊密合作、攜手前行,推動中法全面戰略夥伴關係進一步深入發展,繼續在中西方關係中發揮重要引領和示範作用。盧沙野認為,2020年中法關係可以概括為四大亮點:一是政治互信達到新高度。
  • 中法達成一致:支持昆明辦好《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
    習近平指出剛剛過去的2019年是中法關係高水平發展的一年。我和你實現互訪,掀開了中法關係新篇章。我們達成的各項共識正在得到很好落實。新的一年裡,我願同你攜手努力,確保中法關係在高水平上發展。雙方要繼續發揮高層交往引領作用。我願同你保持經常性溝通,及時就雙方關心的重大問題交換意見。
  • 第七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將討論廣泛議題
    第七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第六輪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在美國舉行之際,第十三屆藍廳論壇再次聚焦中美新型大國關係  戰略溝通 增進互信  鄭澤光  本輪對話和磋商是今年中美之間又一次高層戰略溝通,對雙方增進相互了解和信任,促進各個領域的合作與交流,做好習近平主席今年9月應歐巴馬總統邀請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準備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 第六屆中拉基礎設施合作論壇在澳門舉行
    12月2日至3日,第六屆中國與拉美加勒比國家基礎設施合作論壇在澳門成功舉辦,商務部副部長王炳南出席開幕式並致辭,墨西哥經濟部長馬爾克斯作為拉共體輪值主席國代表拉美國家發表視頻致辭。王炳南表示,本屆論壇是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第一個線下舉行的中國與拉美加勒比國家間專場活動,充分展示了中拉團結合作、共克時艱的真誠願望和堅定信心。
  • 第三屆中法先進材料研討會在武漢理工大學舉行
    未來網高校頻道11月29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羅雯 李松濤)11月17日至18日,由武漢理工大學、法國洛林大學聯合發起和共同主辦的第三屆中法先進材料研討會在武漢理工大學舉行。會議由該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國際化示範學院和材料複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共同承辦。
  • 梶田幸雄:習主席的致辭有利於深化全球服務業開放合作 促進經濟復甦
    ,特別強調中國克服重重困難,舉辦這樣一場重大國際經貿活動,就是要同大家攜手努力、共克時艱,共同促進全球服務貿易發展繁榮,推動世界經濟儘快復甦。波蘭華沙商會主席特拉契克說,中國迅速控制住疫情,率先恢復經濟增長,努力推動全球貿易體系恢復正常,顯示出中國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習近平主席提出促進全球服務業開放合作的3點倡議,讓各國看到振興全球貿易的更多希望。」  在巴基斯坦國立科技大學中國研究中心副主任澤米爾·阿萬看來,疫情對全球經濟造成巨大衝擊。
  • ...第十六屆「北京-東京論壇」聚焦疫情後國際秩序與中日兩國作用
    百餘位來自中日兩國政界、經濟界、學術界、傳媒界和公共衛生領域的嘉賓,就政治互信、經貿合作、安全保障、媒體責任、數字經濟與疫情防控等重要議題展開討論。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在開幕式視頻致辭中指出,中日之間既有廣泛共同利益,也存在一些矛盾分歧,需要妥善把握和處理。對於雙方的共同利益,我們要不斷拓展弘揚,使之成為連接雙方的堅實橋梁和紐帶。
  • 第六屆中瑞經濟論壇關鍵詞:可持續發展、智慧、創新
    瑞士聯邦經濟部國務秘書賈蓓女士(Marie-Gabrielle Ineichen-Fleisch)在2020年第六屆中瑞經濟論壇閉幕式致辭中表示。     2020中瑞經濟論壇會場。圖/中國瑞士商會北京2020  11月20日,第六屆中瑞經濟論壇在北京四季酒店圓滿落幕。
  • 全球戰疫•比鄰|中國駐法大使:中法合作意願因疫情而增強
    【編者按】3月11日,世界衛生組織(WHO)總幹事譚德塞宣布新冠肺炎疫情已經構成全球大流行。疫情在全球越來越多的國家蔓延肆虐,截至目前,全球已經累計超過40萬人感染。中國抗疫目前正在取得階段性結果,但面對新冠病毒這個人類共同的敵人,中外正在攜手、聯動,共同面對。
  • 中法在民用核能中 從「師徒關係」走向對等合作
    12月8日,法國總理讓-馬克·埃羅在參觀中法共建的廣東臺山核電站時稱,法中核能合作已進入新階段,未來雙方將向全球公眾提供更好更安全的清潔能源。之前兩天,李克強總理在會見埃羅時也表示,中法將以共同開發第三方核電市場為新導向,加強核能合作。  短短30年時間,中法在民用核能合作領域,已經從單方面的技術引進,邁向瞄準第三方市場的全產業鏈合作。
  • 小蠻腰、艾菲爾鐵塔隔空「雙塔對話」,共述中法友誼
    ,廣州塔高600多米,使用了最高端的工業建築技術和金屬構件技術,而巴黎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就是由出生於廣州的建築大師貝聿銘設計,中法兩國在建築方面可以有更多學習互鑑的地方。首先是主持人的中法搭配,分別是來自廣州電視臺的美女主持杜雨軒,和中法混血的華裔桂智偉,一個中文一個法文配合無間。 然後是一段充滿浪漫色彩的中法情緣,歐洲第一個薩克斯博士克萊蒙 恩伯到廣州參加演出時,認識了一名美麗的舞蹈家,並因此開啟了一段異國姻緣。現在他成為了星海音樂學院薩克斯教授,他說,與妻子因為藝術而認識,非常願意深入推動中法藝術的交往。
  • 2020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中國為全球經濟復甦開出「藥方」
    這是世界了解中國發展戰略最具影響力的平臺之一,來自世界各國600餘位政治家、戰略家、企業家與會,與中方嘉賓務實對話、深入交流,致力構建讀懂中國與讀懂世界的雙向互動。從聚焦共同應對疫情到助推全球經濟復甦,再到攜手同行重構世界多邊合作體系,中國向世界充分展示積極參與新一輪經濟全球化、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堅強決心和堅定信心。
  • 「中國館」亮相法屬玻里尼西亞 促進兩國交流合作
    新華網惠靈頓11月26日電(記者盧懷謙) 法屬玻里尼西亞旅遊和勞動部近日在主席府舉辦第五屆旅遊培訓與職業論壇。為慶祝「2019年中國-太平洋島國旅遊年」,本屆論壇將中國作為主賓國,專門設立了「中國館」,介紹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傳統文化以及中國同法波的交流合作。
  • 此刻復甦難題,法國總統馬克龍要問計這家中國企業
    據法媒報導,馬克龍在會上提出了削減稅率、享受搬遷資金支持、興建工廠享有便利等一系列拉動投資的優惠政策,並向與會企業家們拋出了1000億歐元經濟復甦計劃的「橄欖枝」。法新社報導:馬克龍和跨國企業CEO召開小型 「選擇法國計劃」會議法媒稱,各行各業的企業家都在密切關注著政府的應對性措施,而法國的「安排」顯然想要達到雙重功效,既能幫助法國度過眼前的危機,又能從長遠促進法國的轉型升級,最終在疫情之後快速實現經濟反彈,並推動建設一個更加綠色、更加數位化的法蘭西共和國。
  • 中法關係二十個歷史瞬間
    一、中法第一次合拍電影 1957年,中國北京電影製片廠與法國加郎斯藝術製片公司合作拍攝了電影《風箏》。這是中國第一部彩色兒童故事片,也是第一部中外合拍片。在當時中法尚未正式建交的背景下,以《風箏》為代表的文化交流加深了兩國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友好感情,給那個年代的兩國民眾留下深刻印象。
  • ...提升雙邊自貿水平,加強科技創新合作,助力兩國經濟社會復甦發展...
    【韓國總統文在寅會見王毅】王毅說,中方願與韓方繼續深化常態化疫情防控合作,推進「一帶一路」與韓方國家發展戰略對接,提升雙邊自貿水平,加強科技創新合作,助力兩國經濟社會復甦發展。中方支持韓方舉辦年度中日韓領導人會議,願同韓方一道,在成功籤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基礎上,加快推進中日韓自貿協定談判進程,促進地區經濟一體化,朝著建立亞太自貿區的方向努力。要堅持多邊主義,攜手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性挑戰。(外交部)* 指導僅供參考,不作為交易依據
  • 以良法促進發展保障善治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民法典。這是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歷史性一刻。一部具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精神、反映人民意願、保障民事權利、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民法典就此誕生,中國正式邁入「民法典時代」,民法典成為中國法制史上的一座豐碑。民法是公民權利的宣言書,民法典是民族精神、時代精神的立法表達。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中明確提出編纂民法典的重大立法任務。
  • 必和必拓CEO:後疫情時代 攜手中國合作夥伴助力全球綠色復甦
    中國在促進經濟發展和改善民生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使數億人擺脫貧困。無論是規模還是速度,這樣的成就在人類歷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這不僅充分體現制定長期發展規劃、秉持戰略性思維模式的優勢,同時也更加彰顯了全球化、自由貿易以及相互尊重和良好營商環境的重要性。供應鏈上各方之間相互開放、彼此信任、團結協作才能共同創造出更多的價值。
  • 博鰲20年|阿爾及利亞駐華大使艾哈桑·布哈利法:促進區域經濟一體...
    希望論壇能在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以及推動亞洲各國睦鄰友好方面取得積極成果。 20年來,論壇為亞洲政商學和其他組織提供了一個高層對話平臺,圍繞經濟、社會、環境等相關問題討論交流,發表真知灼見。 論壇定期舉辦的大會、專題會和研討會,就與亞洲和世界經濟、社會發展有關的重要問題展開開放且全面討論,涉及金融、貿易、投資和環境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