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諾書店是美國最大的零售連鎖書店,紐約曼哈頓上西區的巴諾書店今年5月首次設立了中國圖書專區,銷售有關中國的英文版圖書。圖為人們經過展示中國圖書的書店櫥窗。
新華社發
2014年12月11日,中國海軍第十八批護航編隊運城艦、巢湖艦與美國海軍「斯特萊特」號飛彈驅逐艦在亞丁灣中部海域舉行聯合反海盜演練。
新華社發
對話·互信·合作, 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
中美建交36年來,兩國關係歷經風雨,但交流合作一直是主流,且取得了歷史性的發展。其中根本的原因是,中美關係的發展順應時代潮流,符合兩國根本利益,也是兩國人民的共同願望。這樣的時代潮流、根本利益和共同願望,到今天非但沒有改變,而且還在增強。第七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第六輪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在美國舉行之際,第十三屆藍廳論壇再次聚焦中美新型大國關係
戰略溝通 增進互信
鄭澤光
本輪對話和磋商是今年中美之間又一次高層戰略溝通,對雙方增進相互了解和信任,促進各個領域的合作與交流,做好習近平主席今年9月應歐巴馬總統邀請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準備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同以往一樣,此次戰略對話雙方討論的議題將十分廣泛,涵蓋共同關心的雙邊、地區和全球層面的重大議題。雙方將就深化雙邊務實合作,構建雙方在亞太的積極互動關係,妥善管控分歧和敏感問題,應對地區熱點和全球性挑戰這些重要議題坦誠、深入交換意見。
雙方還將在戰略對話框架下舉行以「保護海洋」為主題的特別會議,以及關於聯合國和多邊事務、科技與創新、綠色港口和船舶、打擊野生動植物非法交易及其他配套磋商。兩國軍方及有關部門代表都會參加戰略安全對話,對話將會就共同關心的戰略安全、綜合安全問題進行深入探討,增進戰略互信。
2013年6月,習近平主席同歐巴馬總統在美國安納伯格莊園會晤,就共同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達成重要共識,這是雙方從兩國根本利益出發,在總結歷史經驗的基礎上,著眼世界形勢的新現實作出的戰略抉擇。兩年多來,中美關係取得了重要、積極進展。兩國高層及各個級別保持著密切的溝通交流。去年11月,歐巴馬總統對中國進行了成功的國事訪問,雙方開啟了以準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為模式的雙邊投資協定談判,去年雙邊貿易額和雙向投資存量都創下了歷史新高。中美兩軍關係勢頭發展良好。前不久,中央軍委副主席範長龍對美國進行了訪問。雙方建立起了重大軍事行動相互通報機制和海空相遇安全行為準則。人文交流快速增長。去年人員往來超過430萬人次,兩國新開了12條新航線,達成了商務旅遊、遊學人員籤證互惠安排。中美還在伊朗核問題、朝鮮核問題、阿富汗等地區熱點問題上,保持著密切的溝通,就打擊恐怖主義、應對氣候變化、抗擊伊波拉疫情等全球性挑戰加強了合作。
中美合作的成果日益惠及中美兩國人民和世界人民,也有力地促進了亞太地區的和平、穩定,促進了世界的和平、穩定。當然,中美之間也存在一些分歧,比如近來外界比較關注的海上爭議、網絡安全,也比如對人權問題的看法等。對於這些問題,我們的態度一是不迴避,堅定地維護中國的利益;二是推動美方和中方增信釋疑,以建設性的方式來處理和管控。我們歷來主張雙方應從大處著眼,切實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採取協商對話的方式妥善處理兩國間的敏感問題。只有這樣,中美關係才能避免受到大的幹擾,才能持續健康穩定地向前發展。
美國國內出現各種論調,無論是「中國威脅論」「中國崩潰論」,還是主張要對中國進行遏制,都是錯誤的。中國不會崩潰,而是會繼續保持繁榮、穩定、發展、進步。中國不會威脅誰、挑戰誰。中國將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道路,同世界各國分享發展機遇。中美共同利益遠遠大於分歧,合則雙贏,鬥則雙輸;中美之間的關係是同舟共濟、水漲船高的關係。零和博弈、衝突對抗,絕不是兩國的正確選項。希望美國能正確看待和適應中國的發展,摒棄冷戰思維,真正歡迎中國的發展壯大和成功,在中國的發展中積極擴大雙方互利合作機遇,而不是把希望寄托在遏制中國發展上。在這個根本問題上不能有任何戰略誤判。同美國共同構建新型大國關係,實現雙方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這是中國外交政策的堅定方向。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和層出不窮的新問題、新挑戰,我們認為,中美應該合作、能夠合作的領域更加廣闊。中方願與美方相向而行,認真落實兩國元首達成的共識,增進戰略互信,避免戰略誤判,妥善管控分歧,拓展各個領域的交流與合作。
在即將舉行的第七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當中,雙方將會有機會就這些廣泛、重要議題充分交換意見,推動對話和磋商取得更多的合作成果。我們願意為此與美方作出共同努力。
(作者為外交部部長助理)
利益交融 共享成果
朱光耀
第七輪中美經濟對話的主題是加強戰略性對話、提升中美經濟合作水平。雙方將圍繞宏觀經濟政策和結構改革、促進貿易和投資、金融市場穩定和改革三個專題進行深入討論。
根據達成的共識,本次經濟對話的創新之舉是雙方將從戰略的高度、全局的視野,對事關中美經濟關係的重要問題進行戰略性的討論。中美之間年度貿易額已達到5500億美元,美國對華直接投資近1000億美元,中國對美投資也在不斷地增加。然而,中美經濟關係不僅僅停留在令人印象極為深刻的數字上,中國希望美國經濟能有更強勁的表現,美國也希望中國經濟能更加持續地發展,因為大家都認識到,中美之間緊密相連、密不可分。
中美經濟關係是中美整體關係的壓艙石和推進器。作為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中美兩國去年對全球經濟的新增貢獻率在40%以上。不久前,世界銀行又一次調低了全球經濟增長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也表示,過去幾個月全球經濟的表現遠不如預期,關鍵問題是全球的投資增長率和全要素勞動生產率的增長都出現了下降。在這種情況下,中美兩國的經濟發展對全球經濟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中美都是二十國集團(G20)的重要成員,我們希望加強彼此的政策協調,特別是在宏觀經濟政策和經濟結構改革方面的政策協調。在美國聯邦儲備銀行或早或晚將實施利率正常化進程的情況下,我們要客觀評價全球央行貨幣政策的作用。在促進經濟增長上,有財政空間的國家應實施更主動、積極的財政政策。
中美兩國人民利益交融,能夠共享中美經濟合作的成果,這才是中美兩國人民支持發展中美關係的民意基礎。這個民意基礎不會因為極個別人的鼓譟而變化,因為人民有自己的判斷。在當今經濟全球化的大格局下,中美兩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最大的發達國家,又分別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和第一大經濟體,在經濟、金融、貿易各個方面進行著廣泛合作,這符合中美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中美建交以來,雙邊貿易額和投資額的迅速發展就反映了這種民意和發展趨勢,而這種趨勢會隨著新的時代變化更上一層樓。
(作者為財政部副部長)
交流互鑑 合作共贏
劉利民
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機制涵蓋了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婦女和青年7個領域,中方成員單位包括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研究室、外交部、教育部、科技部、財政部、文化部、國家衛生計劃生育委員會、國家體育總局、全國婦聯和共青團中央等11個國內單位,以及我駐美使館、中國教育部履行機制中方秘書的職能。
自機製成立以來,先後在中美兩國共舉行了5輪高層磋商。今年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將與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首次在美國聯合舉行,體現了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全方位性。
人文交流具有不可替代的戰略性作用,與政治互信、經濟合作共同構成中美關係的三大支柱。本輪磋商將以交流互鑑、合作共贏為主題,厚植兩國民意基礎,為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貢獻力量。
除第六輪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全體會議外,此次還將舉行中美大學校長論壇、「為了正義與和平—中美二戰合作圖片展」暨招待會、第七屆中美婦女領導者交流與對話會、中美伊波拉及全球衛生安全研討會、中美青年創客大賽啟動儀式等。
目前,中美雙方各機製成員單位正密切溝通,協商本輪磋商結果。據目前統計,第六輪磋商成果預計達112項左右,其中包括多項機制性成果。在教育領域,中方將宣布啟動百千萬計劃:未來5年,邀請100名美國青年領袖訪華遊學,促成雙方各1000名優秀大學生到對方一流高校研學,每年公派1萬人赴美學習研修。在衛生領域,雙方將不斷深化衛生政策與體制改革交流,實施中美百名院長互訪計劃,啟動中美青年衛生骨幹千人交流計劃。雙方還將繼續做好中美富布萊特項目、中美青年科技論壇、中美文化論壇、中美體育研討會、中美婦女領導者交流對話會、中美青年政治家交流項目、中美健康峰會等合作項目。
相信在中美雙方的共同努力下,本輪磋商必將推動中美兩國人文交流向內涵更加豐富、主體更加多元的方向健康發展,為建設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中美合作夥伴關係作出新的貢獻。
(作者為教育部副部長)
互相尊重 管控分歧
蘇 格
中美關係是當今世界上最重要、最複雜的一對關係。美國新一輪戰略調整,把國家安全戰略的重心從反恐轉移到亞太地區,對付新興經濟體的崛起。原來不屬於中美關係雙邊範疇的一些因素跳到了前臺,比如東海、南海問題。中國致力於和平發展,可樹欲靜而風不止。一些國家的行為不僅影響了中美關係,甚至在某種程度而言,綁架了美國對外或對華政策。
美國學界一些研究中美問題的專家,也對中美關係的現狀和前景表示憂慮。有人說中美關係到達了臨界點,有人更是擔心中美關係會不會重蹈「修昔底德陷阱」。在當前中美關係兩面性突出的情況下,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理念就愈顯得寶貴和重要。推進中美關係也勢在必行。
新的國際格局下,中美在應對國際問題、地區問題上的共同點增加了,責任上升了。從國家利益層面來看,我們有著重要的國家利益融匯之處。中美兩國領導層都具有重要的戰略定力。習近平主席曾說,要積土成山,共同推進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建設積累。
在雙邊各個渠道都保持暢通的情況下,怎麼推進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建設呢?第一,相互尊重。美國有自己的看法,中國也有自己的想法。我們希望雙方可以不同意對方的核心利益,但不要挑戰對方的核心利益,也不要把自己的意見強加於對方。第二,雙方要拓展利益的融匯之處,拓展共同點,夯實中美關係的社會民意基礎。第三,切實管控分歧。人的十個手指頭還長短不一,何況兩個大國?有矛盾、有分歧不奇怪。關鍵是如何審視矛盾,理性看待對方的戰略意圖,減少誤判。雙方要切實考慮建立切實可行的管控措施,防止危機、防止小問題釀大、防止大問題上升為衝突,切實避免擦槍走火。中美關係,要登高望遠,也要相向而行。
(作者為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
聯手改革 與時俱進
陶文釗
美國一些政界人士和學者總問,中國崛起會不會挑戰現行國際體系?近年來,隨著中國國力的增長,這種疑慮變得越來越強烈。中國也有一些學者提出,中國能夠在現存的國際體系中崛起嗎?
過去三十幾年,中國已實現了在現行國際體系中的崛起。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進程,跟中國融入現存國際體系是同一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美國也沒有排斥或拒絕中國加入。中國是這個國際體系的積極參與者,我們也積極維護這個體系。比如,我們努力維護核不擴散的體系,比如我們在1997年東亞金融危機和這次國際金融危機中的擔當。中國的發展得益於這一體系,也為這一體系做出了貢獻。
有些美國學者認為,中國近幾年提出的金磚銀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一帶一路」等倡議表明中國正在建設一種替代性制度,來取代現存的國際體系。這是誤解。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要全面轉型升級,中國經濟要實現可持續發展,主要要開發國內市場,但也需要中國發展跟其他國家的關係,使我們的資本、產能和技術有用武之地。國際上呼籲中國提供更多的公共產品,這些倡議正是中國提供公共產品的一種嘗試。我們希望推進經濟全球化,也希望為世界經濟的復甦和繁榮作出更大的貢獻,這是中國合作共贏國際理念的體現。國際體系需要與時俱進,中國的倡議正是對國際體系的改革與完善。再者,中國的這些倡議都是開放包容的。現已有57個國家願作亞投行的意向創始成員國就是一例。
中美兩國應聯手改善現存的國際體系,使它更公正、合理。美國政府尤其是美國國會,對國際體系選擇性支持,到現在沒有批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份額改革,對亞投行的倡議非但不贊成,還勸說盟國不要參加。最近我接觸到一些美國學者和前政府官員,都認為美國政府在這一問題上犯了錯。
中美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應適應國際政治民主化和多極化的潮流,聯手改革和完善現存國際體系,使世界變得更美好。
(作者為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
版式設計:蔡華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