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美國拉進「經濟繁榮夥伴對話」的臺灣

2020-12-05 臺海網

來源:華夏經緯網

作者 蕭衡鍾 華中師範大學臺灣與東亞研究中心研究員 臺東專校助理教授 臺灣國際戰略學會研究員

美國的「經濟繁榮網絡」是指「有共同價值的國家、企業、機構與公民社會在信任原則下的全方面經濟合作,在統一且公平框架下,達成資源創新與成員之間的綜效,促進繁榮,真正的目的在於降低對紅色供應鏈的依賴,建立替代性的非紅供應鏈」,就川普政府這幾年的國際戰略與應對策略來說,美國意圖藉由軍事外交聯盟與經濟繁榮網絡的連結,來與中國大陸的「一帶一路」抗衡、競逐。

例如美國發起有「亞洲版小北約」之稱的「四方同盟」(QUAD),就是美日澳與印度的結盟,通過推動與印度的「經濟繁榮網絡」,希望降低中國大陸這些年來對於南亞地區如斯裡蘭卡或馬爾地夫的影響力。臺灣地區做為美國對抗中國崛起戰略布局中的「前進堡壘」,自然在這其中也有一席之地,除了目前已發布進行中的多次對臺軍售案外,將在11月20日展開的美臺「經濟繁榮夥伴對話」也具有重要作用。

一、 「經濟繁榮夥伴對話」的舉行與選後美臺關係

首屆美臺「經濟繁榮夥伴對話」在臺灣時間11月20日晚上9點在華盛頓舉行,採實體搭配視訊方式舉行,對話會由美國在臺協會(AIT)與臺灣駐美國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主辦。實體部分,美國由曾在9月出訪臺灣的國務院國務次卿克拉奇領軍,臺灣由「經濟部次長」陳正祺率工業局副局長楊志清、國貿局副局長劉志宏等人赴美,視訊部分臺灣則由「經濟部長」王美花、「政務委員」鄧振中及其他部會代表在臺北參與,會議全程將不對外開放。

就臺灣地區來說,這次美國大選,臺灣民眾傾注了許多心力,並引起討論。根據英國權威民意研究機構YouGov在美國大選前的跨國調查,臺灣在世界各地的調查中,最為支持川普連任。外界分析關鍵原因在於川普對中國大陸強硬的態度,此外,美臺關係自雙方「斷交」40年後,在這幾年攀上巔峰,美國今年8月與9月陸續派高官出訪臺灣、並向國會提出了多項對臺軍售案,克拉奇今年9月出訪臺灣時,成為過去40年來,美國國務院訪臺層級最高的官員,當時克拉奇也被指派負責主導臺美的經濟對話,臺灣各界因此對於川普的兩岸政策十分支持。

由於美國民主黨的候選人拜登於美國總統大選勝選,美國預計明年1月將會有新總統入主白宮。對此,部分人士也猜測拜登是否會延續部分川普執政時期的對臺政策,更讓各方觀察者關注。許多人對拜登過去與美國前任民主黨總統歐巴馬執政時的中國政策並不放心,特別是拜登在此次競選後期,多次表示俄羅斯才是主要對手,中國大陸則是個可合作的「嚴肅競爭者」(serious competitor)。

「經濟繁榮夥伴對話」機制是五年前歐巴馬政府時期成立的,由於臺美雙方經濟合作的細節之前雙方都已談妥,就雙方歷來交往的經驗來看,無論美國新政府與臺灣的關係如何,美國的政策會有延續性與一貫性,不會有太大變化。美臺雙方都樂見更多這樣的對話及合作機制建立,這些制度化的機制都會有其延續性,例如現在美臺之間已有一個制度化的「全球合作暨訓練架構」(GCTF)機制來合辦活動。華府智庫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中國力量(China Power)項目主任葛來儀便指出,目前臺灣地區最需要的是繼續加強防禦能力以及經濟實力,不用擔心拜登政府會疏遠臺灣,因為「美國對臺軍售寫在國會通過的法律當中」。

二、美中臺對於美臺「經濟繁榮夥伴對話」的看法

首先,就臺灣地區而言,這次的美臺「經濟繁榮夥伴對話」包含全球醫療安全、乾淨的5G網絡、安全供應鏈、投資審查、科技與技術、基礎建設及能源等七大議題,臺灣經濟部長王美花也指出,臺灣經貿外交籤署MOU是常態,過去也都循此進行合作,效力沒有問題,臺美關係合作良好,雙方對臺灣扮演「供應鏈」角色的重要性有共識,未來臺美在網絡上,特別是在5G這個新的產業模式,雙方有非常大的合作空間,臺灣可持續循此模式與美方進行經濟合作。

至於雙方是否可能在對話中談及美國談雙邊貿易協議(BTA)、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議(CPTPP),王美花則是表示,BTA、CPTPP為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的權責,但這次經濟對話主要由國務院負責;但無論美國是否加入CPTPP,臺灣都會爭取,若美國願意,自然是好事,相信美國也樂意看到臺灣加入。為了強化與美國之間的貿易關係,雖然內部有許多爭論,但臺灣在今年8月也宣布開放符合特定標準的美國豬肉與牛肉進口臺灣,這項計劃預計明年1月會生效。

其次,在美國方面,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認為,此次對話增進美臺繼續合作,並彰顯出美國與臺灣這個蓬勃的民主政體及可靠夥伴的經濟關係是強健且繼續發展的。美國喬治梅森大學的臺灣問題專家韋傑理也認為,拜登上臺後應該會持續強化臺美的經貿關係以及這樣的雙邊計劃,前美國在臺協會處長包道格也表示,拜登團隊中有不少長期專注臺灣議題的人,且很多跡象顯示拜登政府上臺後,將持續增進與臺灣的關係。

而拜登擔任參議員時期的重要助手詹努齊在上個月的一篇評論中寫道,美國應該優先與臺灣進行自由貿易協議的相關談判,這樣能進一步鼓勵英國丶歐盟與日本也與臺灣展開相關的談判。

再者,在中國大陸的響應方面,針對此次美臺對話機制在華府舉行,北京反應強烈,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批評「我們堅決反對臺灣地區同美國開展任何形式的官方往來,我想強調的是,民進黨當局挾洋自重,打著經濟、商業的幌子同美國發展關係,只會陷入進一步任由美方宰割的境地,只會損害臺灣同胞的利益」。

三、美國推動美臺「經濟繁榮夥伴對話」背後的考慮

蓬佩奧這次繼續推動美臺「經濟繁榮夥伴對話」背後的考慮,就蓬佩奧個人來說,他將繼續維繫自己「對中強硬派」第一把交椅的戰略,在川普任期尾端與臺灣的互動,乃至於繼續啟程到世界各國拜訪、甚至傳出有可能到訪臺灣的風聲,都有助於為他維持自己「對中鷹派」頭號人物的頭銜;甚至於現今「抗中」已成為美國主流輿論民意與兩黨普遍共識的情況下,待他日後離開國務院,不管是去競選參議員或者成立智庫等所需要的人脈或贊助等,也都將有助他繼續打好基礎。

就政策面來說,蓬佩奧在川普執政後期繼續推動美臺關係的加速,有利於將其任內「美臺緊密互動」的外交政策延續到下任政府,讓接棒的總統或國務卿繼續推動美臺互動,以及與印太地區盟友加速往來,以「延續過去政策」的方式去響應中國大陸對於美臺互動的不滿,讓接下來的政府好做事。

因此,不管是民主黨或共和黨政府執政,在奠基美臺互動並與中國大陸交手的政策上,蓬佩奧都已留下政績及其影響力,臺灣可以說是被其「連拖帶拉」跟 「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牽扯進去。

相關焦點

  • 臺北與華盛頓舉辦「經濟繁榮夥伴對話」 籤署「合作備忘錄」
    據海峽導報社報導,「臺美經濟繁榮夥伴對話」20日晚間在臺北、美國兩地以實體團與視頻團的模式同時舉行,並籤署「合作備忘錄」。臺經濟部門20日晚間發布臉書表示,「駐美國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代表蕭美琴與AIT執行理事藍鶯在開幕式中簽署「合作備忘錄」,為持續進行此對話奠定基礎,並由美國國務院次卿克拉奇與「政委」鄧振中 共同見證籤署。臺媒報導稱,這是歷史性的一刻。蕭美琴在臉書上更新,分享籤署雙方籤署備忘錄的喜悅。
  • 美國想打「臺灣牌」?經濟對話是作秀,打壓中國大陸才是真實目的
    撰文:小王據報導,就「臺美經濟交流」這個話題,廈門大學臺灣研究中心唐永紅教授在受採訪時表示,他認為美臺之間相互勾結利用,表面上舉行經濟對話,籤訂「合作諒解備忘錄」,實則對臺灣的經濟發展並無幫助,因此,唐教授認為這場經濟對話無疑是在作秀
  • 美國與臺灣舉行「經濟對話」 外交部:停止提升美臺實質關係
    有記者提問,臺灣和美國日前舉行了首次經濟繁榮夥伴對話,雙方籤署經濟合作備忘錄並確定以後每年會進行相關的經濟對話。中方有何回應? 趙立堅表示,中方一貫反對美臺官方往來,已經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
  • 臺灣的發展前途在大陸,蔡英文指望美國有什麼用?
    作者:崔小杏子臺灣捨去大陸這麼好的市場不合作,反而捨近求遠地與美國合作,蔡英文指望美國什麼呢?最終又能從美國那裡得到什麼好處?要知道,一直被擱置著的所謂「臺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議」沒有任何的進展。眼看著臺灣和美國又要舉行所謂「臺美經濟繁榮夥伴對話」的會議。許多專家都表示,美國國務院出面來談的可能性不大,要談也是由貿易代表辦公室出面。「臺美經濟對話」根據媒體發布的報導,臺灣和美國將在華盛頓和臺北兩地同時進行會談。蓬佩奧表示,到時將由美國副國務卿來主導這次對話。
  • 大陸齊心忙未來,臺灣上下茫出路
    無獨有偶,涉及太平洋兩岸的「臺美經濟繁榮夥伴對話」也在20日登場。據臺灣《聯合報》報導,儘管雙方在開幕式中簽署了一紙效期五年的備忘錄(MOU),以「綁約」美國拜登政府未來的對臺政策。
  • 臺灣低調爭取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 臺灣經濟部門:現...
    臺灣低調爭取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 臺灣經濟部門:現階段未想加入中國主導的新全球最大自貿區 文/editor2020-11-17 11:06:58來源:FX168臺灣經濟部門王美華繼前一日表明現階段不是時候爭取加入RCEP後,在今天(11月17日)強調爭取走向其他路線,目前正低調爭取美國也可能重回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前美國華裔外交官王曉岷(Robert Wang)本月初就表明,美國在新任總統大選就職後,很可能將重回CPTPP,臺灣能把握機會同時加入。
  • 臺灣未能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 國臺辦回應
    中新網11月25日電 國臺辦25日舉辦例行發布會,針對「臺灣未能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一事,發言人朱鳳蓮表示,當前島內各界對於臺灣經濟未來的發展,尤其是傳統產業可能因此遭受的衝擊感到擔憂。
  • 花蓮拜票 朱立倫:臺灣最重要是經濟繁榮、兩岸和平
    華夏經緯網11月4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國民黨2016參選人朱立倫3日下午抵達花蓮,由縣長傅昆萁陪同懇託。傅昆萁說,從來沒有向縣府請假為誰助選,並痛批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陳水扁、前「行政院長」遊錫堃阻擋蘇花改,如果花蓮人想要一條安全回家的路,「萬一換人又喊停」,一定要支持朱立倫。朱立倫則表示,大家認為我們最沒有希望的時候,展現團結的時候,相信能贏得勝選。
  • 第七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將討論廣泛議題
    第七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第六輪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在美國舉行之際,第十三屆藍廳論壇再次聚焦中美新型大國關係  戰略溝通 增進互信  鄭澤光  本輪對話和磋商是今年中美之間又一次高層戰略溝通,對雙方增進相互了解和信任,促進各個領域的合作與交流,做好習近平主席今年9月應歐巴馬總統邀請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準備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 國臺辦:民進黨執迷不悟只會給臺灣經濟帶來更多障礙
    如民進黨當局執迷不悟,一意孤行,只會給臺灣經濟帶來更多障礙。在當日的國臺辦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有記者問:臺灣未能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島內業界及輿論普遍擔心傳統產業將受到嚴重衝擊,並陷入對外經貿孤立。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朱鳳蓮作上述回應。
  • 臺灣選舉政治自嗨背後的經濟悲哀 誰有解藥?
    政治自嗨背後的經濟悲哀  臺灣經濟頹勢是有目共睹的事實,臺灣「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委」曾銘宗本月28日在臺北表示,今年臺灣經濟總體不景氣,其中作為長久以來支撐臺灣經濟的中小企業受損最大。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堅定貫徹「逢中必反」方針,對兩岸服貿、貨貿、臺灣加入亞投行甚至陸生納入健保等涉陸議題不遺餘力加以阻撓,讓朱立倫怒批民進黨「卡住臺灣8年」。  與選戰如火如荼的氣氛對比起來,臺灣的經濟境況顯得格外落寞。  朱立倫:路線清晰、三大核心、端政策牛肉  面對臺灣經濟窘境,朱立倫給出的對策非常明確。
  • 臺灣經濟成長率「傲世全球」?臺經濟部門打臉:靠大陸撐起來的
    攤開數據來看,臺灣在經濟上似乎更仰賴中國大陸,也讓臺灣經濟依賴中國大陸的議題再次掀起爭端,前「經濟部長」尹啟銘就直接炮轟蔡當局是無知,「集合愚、蠢、呆、笨、傻、鈍、痴之大全,丟盡『經濟部』等部會的臉…請別把政治汙染該是講求專業的『經濟部』吧!」
  • 蔡英文連任,「武統臺灣」聲音高漲,國臺辦霸氣回應:民進黨逼的
    鄧小平同志早就指出,「臺灣歸回祖國、祖國統一的實現,歸根到底還是要我們把自己的事情搞好。經濟發展了,我們實現統一的力量就不同了」。近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大陸經濟實力的崛起,兩岸之間的綜合實力差距不斷拉大,讓我們牢牢掌握著祖國統一的主動權。更重要的是,立信攻心。中央政府在涉臺問題上立場堅定、政策連貫,爭取和平統一的信念、遏制「臺獨」的決心不動搖。
  • 臺灣面臨邊緣化與空洞化雙重危機
    眾所皆知,臺灣地區是以外貿為導向的經濟體,國際貿易對臺灣經濟成長非常重要,尤其大陸加香港的市場佔臺灣出口總金額的40%左右,是臺灣最大的貿易夥伴、最大的出口市場,而ASEAN國家約佔臺灣出口總金額的15%,再加上日、韓、新、澳,總計佔臺灣15個RCEP成員國佔臺灣出口總金額的70%。明年RCEP生效實施後,臺灣仍然被摒除在外,對臺灣經濟未來發展將有巨大的衝擊。
  • 美國才批准向臺灣出售武器 又宣布將進行政治軍事視頻對話
    美國才批准向臺灣出售武器 又宣布將進行政治軍事視頻對話 2021年01月06日 13:45:00來源:中國臺灣網 美臺將於當地時間6日通過視頻形式進行所謂的「政治軍事對話」。
  • 蔡英文執政和臺灣的罩門都是經濟
    美國《世界日報》18日社論說,臺灣大選結束,政治出現嶄新局面。兩岸關係絕對是新當局的重中之重,幾乎所有觀察都不約而同指出,蔡英文最大挑戰除了兩岸關係,就是經濟問題。沒有中國大陸元素的臺灣經濟如何走強?如何變好?目前現在看來無解。
  • 第七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框架下戰略對話具體成果清單
    新華社華盛頓6月25日電第七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框架下戰略對話具體成果清單    2015年6月22日至24日在美國華盛頓舉行的第七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期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特別代表國務委員楊潔篪與美國總統歐巴馬的特別代表國務卿克裡共同主持了戰略對話
  • 外交部回應蔡英文言論: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
    在此次磋商中,中俄雙方還就亞太形勢等共同關心的其他國際地區問題深入交換了意見,一致同意面對複雜多變的地區形勢,中俄應當在亞太地區重大問題上進一步加強協調配合,為維護地區戰略穩定、經濟繁榮發揮建設性作用。
  • 臺灣現在是一個什麼樣的經濟水平?真相揭開,讓人不敢相信
    經濟總量方面,上海38155億元,人均15.7萬元;臺灣則是4.45萬億元(介於湖北和福建之間),人均17.9萬元。而且臺灣相當於6個上海大小,其中包括大量的農村地區和農業人口,人均經濟還能做到如此之高,可見臺灣的發展水平還是相當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