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面臨邊緣化與空洞化雙重危機

2020-11-24 騰訊網

[新聞頁-臺海網]

據「大華網」報導「東南亞國協」(ASEAN)與中、日、韓、新、澳等五國(ASEAN+5)於11月15日籤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待各國完成各自內部的法定程序後即可付諸實施。臺灣地區無法加入這個全球最大的區域經濟整合組織,面臨經濟邊緣化與產業空洞化的雙重危機。

總計籤署RCEP有15個成員國,包括:汶萊、柬埔寨、印度尼西亞、寮國、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新加坡、泰國、 越南、中國大陸、日本、韓國、紐西蘭、澳洲。15個成員GDP合計約25.6兆美元,佔全球總貿易值29%,貿易量佔全球27%,涵蓋全球1/3人口,最終消除92%~100%的關稅。涵蓋議題包括:貨品貿易、服務貿易、投資、經濟與技術合作、智財權、競爭政策和爭端解決等。

RCEP若在明年生效實施,對臺灣地區出口到這15個成員國的產品有非常巨大的衝擊,尤其是石化、紡織、汽車零組件、工具機等產品出口到15個RCEP成員國仍被徵收關稅,影響特別明顯。根據經濟學原理的「貿易移轉效果」,RCEP成員國生產的產品出口至其他成員國可以享有零關稅與通關便捷,而在臺灣生產的相同產品出口至RCEP成員國要徵收高關稅並且要進行檢驗檢疫過程,將會大幅削弱臺灣產品的競爭力,臺灣將面臨貿易邊緣化的危機。

除了「貿易移轉效果」之外,經濟學原理還有「投資移轉效果」,臺灣企業為了享有零關稅與通關便捷的優惠措施,就會從臺灣出走到RCEP成員國投資,造成臺灣的產業空洞化。近年來臺積電與眾多臺商到大陸設廠,臺塑、燁聯等大企業到越南設廠,都是受「投資移轉效果」的影響。

眾所皆知,臺灣地區是以外貿為導向的經濟體,國際貿易對臺灣經濟成長非常重要,尤其大陸加香港的市場佔臺灣出口總金額的40%左右,是臺灣最大的貿易夥伴、最大的出口市場,而ASEAN國家約佔臺灣出口總金額的15%,再加上日、韓、新、澳,總計佔臺灣15個RCEP成員國佔臺灣出口總金額的70%。明年RCEP生效實施後,臺灣仍然被摒除在外,對臺灣經濟未來發展將有巨大的衝擊。

特別是RCEP成員國還包括韓國與日本,尤其是韓國,其出口產品約有70%與臺灣出口產品一樣或類似,如果韓國出口RCEP成員國的產品能享零關稅與通關便捷優惠,而臺灣產品要面對高關稅與繁複的通關措施,試問臺灣產品如何與韓國產品的競爭?

過去臺灣曾有部分人士希望加入以美國為首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來融入全球區域經濟整合,然而川普一上任美國總統就退出TPP,依賴美國加入了天方夜譚。日本、澳洲等國雖然極力倡議成立「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但其對臺灣的重要性已經遠遠不如RCEP。

臺灣地區想要融入區域經濟整合,建立公平的對外貿易環境,避免貿易邊緣化與產業空洞化,究竟應該先與大陸進行經濟融合,進而加入RCEP?還是依靠美國走向加入CPTPP?其答案已經非常明顯。在區域經濟合作方面,臺灣若想融入區域經濟整合,首要任務就是必須與大陸經濟融合發展,才有可能加入RCEP,然而,這一切必須以改善兩岸關係作為前提。

在2008至2016年中國民黨「執政」期間,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繁榮發展,臺灣不但與大陸籤署了「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也與紐西蘭與新加坡籤署了經濟合作協議,對於促進臺灣對外貿易有了非常大幫助。但是2015年5月民進黨「執政」後,兩岸關係急轉直下,甚至瀕臨戰爭危險邊緣,臺灣根本不可能加入區域經濟整合組織。

總而言之,RCEP明年生效實施後,在「貿易移轉效果」與「投資移轉效果」雙重壓力下,臺灣立即面對貿易邊緣化與產業空洞化的雙重危機。為了避免這兩項危機,臺灣必須與最大貿易夥伴大陸改善關係、推動經濟融合發展,進而加入RCEP,融入區域經濟整合浪潮,這應該是臺灣經濟發展的最佳途徑。(作者鄧岱賢,原海基會經貿處處長)

相關焦點

  • 臺灣面臨「雙重危機」,無緣RCEP,將更邊緣化空洞化
    ,嚴重依賴於國際貿易,大陸和香港作為臺灣最大的貿易夥伴和出口市場,佔據了臺灣將近百分之四十齣口總額,東南亞國家協會佔臺灣出口總額的15% ,再加上日、韓、新、澳四個組成RCEP經濟體,臺灣出口總額70%由RCEP成員國佔據。
  • 沒有大陸,臺灣還「剩下」什麼?
    但是臺灣地區卻因為無法加入全球最大的區域經濟整合組織倍感焦灼,臺灣地區將面臨著經濟邊緣化和產業空洞化帶來的雙重危機。如果這份協議在明年生效,將對臺灣地區的出口造成巨大衝擊。因為加入協議的15個成員國生產的產品,出口到其他成員國將享有零關稅的政策。這份協議的實施將大幅減弱臺灣地區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這對於臺灣地區來講並不是一件好事。
  • 專家:國民黨在高雄臺南越來越邊緣化(圖)
    臺海網8月27日訊 海峽導報特約撰述人、中國社科院臺研所研究員王建民今日在海峽導報撰文:  「五都」選舉越來越激烈,國民黨在「南二都」選舉形勢更加嚴峻,面臨邊緣化危機
  • 蔡英文引爆的臺灣安全危機
    蔡英文信任度劇降,代表兩個意義:一、人民對她治理能力開始有疑慮,二、對她作為臺灣地區領導人能否忠誠謀劃、篤行正道產生懷疑。 一個獲得超高選票連任的臺灣地區領導人,第二個任期剛過半年,信任度就直直落,不信任度同時劇增,適足以反映她越來越不被人民信賴。
  • 臺灣新聞晚播報:臺灣「孤島化」將是最大危機
    點擊收聽《臺灣新聞晚播報》→  關注臺海動態,掌握新鮮資訊!中國臺灣網的聽眾朋友們,大家好,今天是2017年2月13日,歡迎收聽今天的《臺灣新聞晚播報》!  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就任後,不斷宣示要在不同領域、不同產業組「臺灣地區隊」,盼藉此提升臺灣競爭力。對此,馬英九辦公室前副秘書長羅智強在臉譜網(Facebook)上批,「『臺灣地區隊』?會不會是『綠色貪吃蛇』掏空當局財政的藉口?」此外,羅智強指出,民進黨最大的問題,與組不組「臺灣地區隊」無關。
  • 生態環境遭破壞 臺灣大紫蛺蝶面臨斷代危機(圖)
    中新網7月7日電 屬於臺灣特有亞種的大紫蛺蝶,因雄蝶翅背在陽光下會散發出藍紫色金屬光澤,而遭到民間濫捕,目前已與寬尾鳳蝶、珠光鳳蝶同被列為臺灣三大瀕臨絕種蝶類。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灣大紫蛺蝶生態面臨嚴重危機。
  • 蔡英文還不知道,臺灣已陷入四大危機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宋魯鄭】趁著選舉勝利的勢頭,蔡英文在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採訪時繼續操弄「反中」議題,卻全然不知她治下的臺灣已然危機四伏。第一大危機是制度危機。再加上在大陸沒有語言和文化障礙,能夠享受到完全的國民待遇——這和生活在西方往往被邊緣化有著很大不同。因此臺灣各階層大量精英紛紛前往大陸。比如半導體行業,臺灣已有超過3000多名工程師用腳投票前往大陸,大約佔了臺灣半導體研發工程師的1/10。這些人中不僅有高級主管,甚至還有製造團隊,他們來到大陸之後,薪水比在臺灣高出一到兩倍。
  • 臺灣黑熊面臨絕跡
    臺灣黑熊面臨絕跡 臺灣黑熊是瀕臨絕種動物,近年因棲地環境改變及被人捕殺,估計數量僅剩200多隻!根據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調查發現,2年前預估全省約剩500隻,但研究人員去年全年都未看到臺灣黑熊蹤跡;兩年前捕獲並套上追蹤器的15隻,到去年也只有8隻仍可收到信號;令人遺憾的是,這15隻被追蹤的臺灣黑熊中,竟有8隻因誤入陷阱,而慘遭斷掌斷趾之禍。
  • 美國想打「臺灣牌」?經濟對話是作秀,打壓中國大陸才是真實目的
    臺灣貿易與投資被「邊緣化」促使開展「臺美經濟對話」當臺灣地區被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排除在外後,臺灣經濟可能面臨「邊緣化」的危機。臺灣地區是小型經濟體,主要以出口型經濟為主,還需要配合世界的資源和市場發展經濟,大陸是臺灣地區最大的產品出口地,而民進黨當局卻推行「新南向政策」,進而試圖擺脫對大陸經濟的依賴,不料RCEP的實施導致臺灣地區開始擔憂在貿易與投資這兩方面被「邊緣化」。
  • 美國海洋暨大氣總局示警:臺灣正面臨20年來最大規模珊瑚白化危機
    臺灣今年因為受到太平洋高壓的影響,目前侵襲的颱風數量較少,連帶使陸地與海水的溫度都普遍升高。隨著臺灣夏季溫度飆破歷史記錄,臺灣周邊海域的珊瑚也正經歷20年來最嚴重的珊瑚白化危機。美國(USA)國家海洋暨大氣總局(NOAA)暨7月將臺灣南部海域的珊瑚白化警告提升到最高的等級2後,8月更將臺灣北部海域也升到最高警告,意味著全臺灣的海域都面臨大規模珊瑚白化,甚至是死亡的危機。綠色和平項目主任張皪心表示,NOAA的珊瑚觀測系統以衛星監測海水表面溫度,並依據水溫示警可能發生珊瑚白化的區域。
  • 拜登批川普政府將安全機構「空洞化」 阻撓權力交接
    原標題:拜登批川普政府將安全機構「空洞化」 阻撓權力交接參考消息網12月30日報導外媒稱,美國當選總統拜登28日表示,在川普的領導下,美國許多安全機構呈現「空洞化」,即將離任的川普政府向過渡團隊提供的信息不足,這是「不負責任」的行為。
  • 臺灣前高官百年冥誕 後人稱臺灣有信心危機
    中新網12月11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今年正值已故臺「行政院長」孫運璿百年冥誕,半世紀前,臺灣當局面臨和美國「斷交」、石油危機等困境,他帶領行政團隊推動十大建設、產業升級,為臺灣奠定根基。  孫運璿長女孫璐西表示,孫運璿生前還掛念著臺灣成立自由貿易區;但四十年來,臺灣經歷二次政黨輪替、十五位「閣揆」更替,自由經濟示範區的政策仍未實現。
  • 這次,臺灣盯上了日本?細節已遭曝光
    導讀:民進黨當局當初為了和美方籤訂所謂FTA,違背臺灣市民的意願,開放了萊豬和美牛。一直到現在臺灣本土對萊豬進口事件還有反對的聲音。但是即使民進黨當局進口了萊豬,也未能如願和美方籤訂所謂FTA,反而是雷聲大雨點小,一直到現在都毫無音訊。
  • 臺灣面臨另一場世紀大海嘯
    影響消費力、實力,甚至你我的未來。  回想過去在大學任教期間,因為少子化,學校面臨招生不足的問題,而使得教職員成天處於失業的恐懼中,甚至為了巴結學生,他還曾經親自在開學之際到車站幫新生扛行李……,老師為了保住飯碗,幫學生扛行李,在一般人眼中,真是匪夷所思!這些記憶,讓人不堪回首,他不曉得失業對自己而言,到底是一種解脫還是懲罰。
  • 臺灣「斷交」危機再現,李大維稱與帛琉群島「邦交」亮黃燈
    臺灣「斷交」危機再現,李大維稱與帛琉群島「邦交」亮黃燈 臺灣外事部門負責人李大維  資料圖海外網11月29日消息,一個中國原則是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
  • 禍不單行,美國佛羅裡達州遭遇雙重危機……
    緊急擴散人群避難,佛羅裡達州遭受雙重危機這次「伊薩亞斯」颶風威力十分驚人,弗洛裡達州已經開始疏散該地區的人民去避難。大西洋沿岸地區也已經開始緊張狀態,各種應急措施也開始實施。由於「伊薩亞斯」的嚴重影響,在疏散避難人群的過程中,如何遏制疫情發展就成為重中之重。疏散中混亂的人群,如何保持安全的距離疏散?不配合佩戴口罩的居民,如何避免感染?
  • 負面新聞不斷 特斯拉遭遇誠信質量雙重危機
    如今,輿論漩渦中的特斯拉正遭遇誠信與質量的雙重危機。 涉嫌隱瞞缺陷,遭監管機構調查 上周,外媒報導稱,近期特斯拉早些年間的內部郵件洩露。涉嫌隱瞞產品的安全隱患令特斯拉陷入誠信危機。而此前「減配門」事件就已讓特斯拉的誠信備受質疑。 有分析認為,此次特斯拉隱瞞電池缺陷近8年終於被曝光,或可以對此前Model S無故頻繁自燃事故做出有效解釋。 此前在全球範圍內,特斯拉Model S曾多次發生自燃。
  • 套圖:烏幹達北部部落面臨缺水危機
    據英國《每日郵報》2月15日報導,在烏幹達北部的Karamajong部落,人們正面臨著嚴重的缺水危機。舒米繼續說,「這個部落面臨著諸多生存危機和挑戰,但他們依然為了生存而努力奮鬥,他們是自豪的、充滿激情的人。」
  • 遭遇寧德時代專利訴訟 塔菲爾面臨「生死危機」
    來源:投資者網《投資者網》李傑近日,寧德時代再次將塔菲爾訴上法庭,累計涉案金額2億元,一旦寧德時代勝訴,塔菲爾的產品將無法交付,塔菲爾還面臨著激烈的行業競爭,此次,塔菲爾遇到了生死攸關的危機近日,寧德時代再次起訴塔菲爾新能源專利侵權,涉及四項專利,涉案標的金額達8000萬元,該案已獲福州中院受理。
  • 墜機和疫情雙重打擊!波音供應商如何應對航空業危機丨財經科普
    受疫情影響,航空業陷入史無前例的危機,疊加737 MAX墜機事件影響,航空公司大量取消或延遲接受波音訂單,波音減產裁員。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波音供應商如何應對航空業危機?為了降低成本,波音供應商不得不裁員,讓留下的員工承擔更多的工作任務。有供應商表示,等產量恢復到疫情前,將考慮推遲部分新設備投資,此外還會將業務多元化,以分散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