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2月11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今年正值已故臺「行政院長」孫運璿百年冥誕,半世紀前,臺灣當局面臨和美國「斷交」、石油危機等困境,他帶領行政團隊推動十大建設、產業升級,為臺灣奠定根基。
孫運璿長女孫璐西表示,孫運璿生前還掛念著臺灣成立自由貿易區;但四十年來,臺灣經歷二次政黨輪替、十五位「閣揆」更替,自由經濟示範區的政策仍未實現。
孫璐西指出,孫運璿擔任「閣揆」期間,在前美國國務卿舒爾茨的建議下,原本準備在臺推動自由經濟貿易區,但不久後因病退休,計劃無疾而終。
孫璐西說,孫運璿病後,念茲在茲就是臺灣何時可以變成自由港?因他知道香港1997年就要回歸中國大陸,他希望臺灣屆時可以「取代」香港。
當年計劃經濟 按部就班
她說,「我父親本來就是一個很會規劃的人,他在臺電(指臺灣電力公司),就做五年、十年的電力需求規劃,作中長程規劃,那個時代臺灣都是計劃經濟,按部就班去做」。
臺電在孫運璿時代,曾是臺灣企業龍頭,對照今日局面,孫璐西的丈夫黃鎮臺非常感概。但孫璐西說,大家常用現在情況,跟孫運璿那個時候對比,這對現在執政者並不公平。
黃鎮臺覺得,臺灣總是忙於討論內部事情,總覺得內部吵這個、吵那個,是最重要的事情,完全沒有與國際接軌的能力,所以就會有很奇怪的東西跑出來。
今天局面 是茶壺裡的風暴
黃鎮臺舉例,法令都從防弊出發而不是興利,「今天的局面完全是茶壺裡的風暴」。
「我覺得臺灣現在是信心危機,不是單純元素調整就能改變,現在大家都沒有方向感,沒人告訴你方向在哪裡,即便告訴你,也不知道能不能執行,臺灣整個活動力包括信心已經不在了,扯得四分五裂的」。
「所謂『綱舉目張』,即使制度不是很好,適當的人擔任領導,可以把制度調整回來。我嶽父在那個時代(面對挑戰),當然跟現在不同,但我不相信把他放在這個時代,他會完全做不動」。
當局領導人要能不怕擔責任
黃鎮臺說,「他(指孫運璿)真的不是在做官,念茲在茲的就是把事情做好,他不怕擔責任,對就是對、錯就是錯,我覺得這會有帶頭作用」。
「我相信我嶽父一定也犯過錯,很多同仁也會犯錯,如果同事一旦犯錯,你就非常嚴厲做處置,不去思考前後的因果,怎麼會有團隊呢?」
黃鎮臺認為,領導人執政必須以民眾福祉為念,才能取得人民信任,日後即便出錯,民眾也會相信這並非惡意,重點還是承擔責任,「我嶽父有責任都會承擔,臺灣不是沒有走出來的路,是有路可以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