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寫真:百年文物返鄉 助臺灣少數民族文化傳承

2021-01-12 中國新聞網

臺灣寫真:百年文物返鄉 助臺灣少數民族文化傳承
2015-12-07 21:12:59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中新社臺北12月7日電 題:百年文物返鄉 助臺灣少數民族文化傳承

  中新社記者 陳小願 賈靖峰

  「kulumah in(回家了)!」在年過古稀的布農部落耆老胡金娘的呼喚聲中,伴隨著族人的古調吟唱與舞蹈,64件臺東縣海端鄉布農部落文物7日從臺北啟運返鄉。

  由臺灣博物館收藏的這些文物,多數有逾百年歷史。其中包括繡有百步蛇紋飾的「男子背心」、織著花瓣圖案的「菸草袋」、雕刻布農人特有符號的「改裝栓式單發步槍」等早年布農人生活、狩獵用品。

  出於傳承少數民族文化的目的,臺灣博物館自2009年起開始舉辦「大館帶小館」少數民族文物返鄉特展,每年選擇一個少數民族地區的文物館作為合作策展對象,將臺博館典藏文物送返原鄉展覽。此次啟運的文物數量創歷年之最,將於12日起在海端鄉文物館展出。

  臺灣博物館館長陳濟民說,希望通過精心的策展過程及精彩的展覽,推動布農文化的研究與傳承。

  據他介紹,此次策展時間近半年。6月中旬海端鄉耆老前來臺博館庫房檢視文物;7月起海端文物館啟動田野訪談,邀請10位來自臺東崁頂、加拿、海端、初來、霧鹿、廣原等村落的耆老與工藝師,逐一對文物進行指認和討論;8月底開始針對特定文物進行製作工法的記錄工作,其中包括鞣皮、口簧琴、植物染等幾乎失傳的工序;策展期間還邀請地方工作坊與傳統工藝師共同策劃,製作情境造景,豐富展覽信息。

  據臺有關部門統計,寶島目前有少數民族逾54萬人,佔全臺人口的2.3%左右。包括布農、阿美、泰雅等十餘個少數民族群體,分布在花蓮、臺東等縣市的多個部落。不同部落中,延續著豐年祭、狩獵祭、射耳祭等傳統習俗。近年來,因青年外出就業等原因,部落文化的傳承一度面臨挑戰。

  臺「文化部」文化資源司司長陳冠甫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通過文物返鄉展覽,將少數民族在不同時代的生活場景串聯起來,可以讓更多年輕人了解祖先的歷史與文化。

  海端鄉鄉長餘忠義告訴中新社記者,該鄉原有居民逾6000人,近年因年輕人外出求學、就業,人口減少至約4000人。他希望通過展覽,喚起更多人對部落的關注,讓在城市生活的布農人有機會多返鄉交流,傳承原鄉文化。

  海端鄉目前唯一的女巫師胡金娘,當天用布農語為文物啟運祈福。她說,看到歷史悠久的文物就想起祖先生活的場景,期望年輕人能多了解祖先的故事,並繼承他們的智慧。

  據介紹,在臺觀光部門推動下,包括大陸民眾在內的遊客越來越青睞臺灣少數民族部落旅遊。主辦方預計此次特展將吸引不少遊客。陳冠甫認為,部落旅遊帶來可觀的經濟收入,有助於年輕人本地就業;希望藉觀光經濟的發展,推動少數民族文化的延續。(完)

相關焦點

  • 臺灣寫真:揭開臺灣少數民族手紋的神秘面紗
    中新社屏東12月26日電 題:揭開臺灣少數民族手紋的神秘面紗  中新社記者 史元豐 路梅  居住在臺灣南部的少數民族排灣族群,雖沒有文字,卻以紋身的方式在手上記錄家族「密碼」。如今,全臺灣仍健在的手紋老人不過十數人。中新社記者日前探訪了其中一個村落,揭開手紋的神秘面紗。
  • 蔡英文凱道見臺灣地區少數民族 少數民族"立委"肯定
    原標題:蔡英文凱道見臺灣地區少數民族 少數民族"立委"肯定華夏經緯網 2016-08-04 09:22:54華夏經緯網8月4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國民黨臺灣地區少數民族「立委」鄭天財與民進黨臺灣地區少數民族「立委」陳瑩,對蔡英文到凱道與臺灣地區少數民族見面表示肯定,但鄭天財質疑,蔡英文是否有把要求民進黨團審查臺灣地區少數民族轉型正義條例的訴求聽進去。
  • 樊曼儂:不遺餘力推動崑曲藝術在臺灣傳承發展
    「崑曲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代表,我們要想盡一切辦法讓它流傳下去,這是我們推廣者應當擔負的責任。」樊曼儂說。樊曼儂的父親曾是臺灣交響樂團成員,她幼時住在臺北一個大雜院。每日清晨,西方樂器與京劇團咿咿呀呀吊嗓子的聲音交織在一起。樊曼儂後來學習西方古典音樂,但對東方藝術也很喜愛。
  • 百年矮腳烏龍茶園:臺灣青心烏龍茶的原種地
    原標題:百年矮腳烏龍茶園:臺灣青心烏龍茶的原種地  福建省建甌市東峰鎮鳳凰山北苑御茶園附近的百年矮腳烏龍茶園,立有一塊石碑,上書「臺灣青心烏龍茶品種之原種園」。   23年前,臺灣大學教授吳振鐸到福建參加「閩臺茶葉學術討論會」期間,專程考察了東峰鎮桂林村這片百年茶園。
  • 楊祖珺:用文化彌合臺灣青年對大陸認知的「時差」
    :李夏君   中新社北京12月12日電 題:楊祖珺:用文化彌合臺灣青年對大陸認知的「時差」  作者 夏守智 陳小願  1988年1月14日,首個臺灣返鄉探親團從臺北出發,繞道香港前來大陸
  • 臺灣新象 兩岸文化交流推手
    共同傳承中華文化洪惟助。(圖/中評社 黃文杰攝)  崑劇團訪臺演出縷縷不絕,崑曲教育也隨之上路。以臺灣學者曾永義、洪惟助為首,不少大學教授開始在高校內推動崑曲示範講座。  近年來,兩岸崑曲交流從未中斷,大陸崑劇院團多次來臺演出,廣受臺灣觀眾歡迎。  2017年11月,臺灣首座崑曲博物館設立,展出了洪惟助教授數十年收藏的上萬件文獻、6000多件影音資料,以及包括戲服、樂器、名家書畫在內的千餘件崑曲文物。
  • 臺灣展開搶救女巫大作戰 男學員也來湊熱鬧(圖)
    中新網9月17日電 臺灣也有女巫,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在臺灣少數民族地區有崇高地位的靈媒(女巫)階級,隨著外來宗教入侵及部落與生活習慣改變,這特有文化幾乎消失,僅留下破碎凌亂記載。擔心神秘的靈媒角色未來無法完整呈現,屏東春日鄉正發起搶救女巫大作戰。
  • 臺灣寫真:探秘飛魚的故鄉蘭嶼
    中新社蘭嶼8月5日電 題:探秘飛魚的故鄉蘭嶼  中新社記者 李欣 路梅  蘭嶼是距離臺灣臺東縣陸地90公裡太平洋海域上一座面積約46平方公裡的小島。島上生活的達悟人是臺灣唯一居住在離島的海洋少數民族,保留著很多古老神秘的習俗。  飛魚登上《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使蘭嶼在大陸聲名鵲起。
  • 臺灣開打「女巫搶救戰」 接受男學員(圖)
    臺灣《中國時報》圖中新網9月17日電 臺灣也有女巫,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在臺灣少數民族地區有崇高地位的靈媒(女巫)階級,隨著外來宗教入侵及部落與生活習慣改變,這特有文化幾乎消失,僅留下破碎凌亂記載。擔心神秘的靈媒角色未來無法完整呈現,屏東春日鄉正發起搶救女巫大作戰。
  • 臺灣寫真:一夢微雕迷蝴蝶
    7月初,在新北市新店區的毫芒雕刻館,臺灣知名微雕家陳逢顯向中新社記者講述其奇特的創作生涯。中新社記者 歐陽開宇 攝  中新社新北7月9日電 題:臺灣寫真:一夢微雕迷蝴蝶  中新社記者 歐陽開宇 張子胥  在臺灣知名微雕家陳逢顯的藝術世界裡,每完成一個「超級小工程」,都仿佛是一場破繭成蝶的夢。  「蝴蝶最美的時候,不是於花間飛舞、凌空暢遊,而是破繭而出的那一刻。不經過破繭的掙扎,絕不會有傲人的魅力。」
  • 快速認識臺灣的十二張地圖
    臺灣的漢人多為數百年來的大陸移民,因為航海技術和工具不發達,移民渡海充滿危險,當地民歌唱道:「勸君切莫過臺灣,臺灣恰似鬼門關」。悲歌一曲,唱出多少移民者的心酸。5. 臺灣的本地少數民族生活在山高谷深、大海環繞的寶島,經歷了極其漫長的歷史歲月。
  • 臺灣寫真:探秘飛魚的故鄉蘭嶼-中新網
    中新社蘭嶼8月5日電 題:探秘飛魚的故鄉蘭嶼中新社記者 李欣 路梅蘭嶼是距離臺灣臺東縣陸地90公裡太平洋海域上一座面積約46平方公裡的小島。島上生活的達悟人是臺灣唯一居住在離島的海洋少數民族,保留著很多古老神秘的習俗。飛魚登上《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使蘭嶼在大陸聲名鵲起。記者近日來到蘭嶼,探秘飛魚的故鄉。飛魚擁有如滑翔翼般的胸鰭,依靠尾部的迅速擺動,可以蹦出海面、展「翅」滑行。每年2-6月飛魚魚汛是蘭嶼達悟人的飛魚季,也是一年中最神聖、禁忌最多的時候。
  • 弘揚正能量 兩岸一家親——淺述揭陽與臺灣三山國王文化交流工作
    三山國王信仰文化是地域精神民俗文化,這種歷史悠久的民間信仰,既傳承鄉土優秀文化,又是兩岸同胞「神同源,文化同宗」的精神連結,更是「人同根,兩岸一家親」的情感認同。長期以來,揭臺兩地同胞進香會香、對接交流,傳承了三山國王民俗文化,特別在近年來,揭陽市積極發揮三山國王信仰力量,加強各三山國王宮廟之間的互動交流,深化與臺灣三山國王宮廟「點對點」「廟對廟」對接交流,潛移默化、文以化人,切實做好揭臺交流交往工作,已經成為促進兩岸共贏發展、推進祖國統一大業的重要推動力。2018年9月,三山國王祖廟被廣東省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批准列入省級「海峽兩岸交流基地」。
  • 臺灣去文言文是文化浩劫
    (記者 林谷隆)長期推動學童讀經的國民黨臺中市議員賴義鍠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文言文對傳承中華文化相當重要,「教育部」利用課審會刪減文言文比例,根本是蔡當局官員為去中國化,而去文言文。臺灣良好保存中華文化,很多傳統文化連中國大陸都要派人來學習尋根,現在竟然自己要放棄去除,這是不可思議的事。國民黨必須透過宣傳讓民眾知道去中國化對臺灣有多不利,避免讓文化浩劫發生。
  • 別樣「三月三」一樣兩岸情 臺灣北原山貓跨海送祝福
    吳廷宏在南寧臺灣名品展銷會上放歌助興。(資料圖)中國臺灣網3月26日訊 農曆三月初三(今年3月26日),是廣西壯族同胞一年一度的節慶日。受疫情影響,廣西創新2020年「中華一家親——桂臺各民族歡度『壯族三月三』」活動形式,組織開展豐富多樣的線上活動。
  • 臺灣青年寫真:「無殼蝸牛」的煩惱
    原標題:臺灣青年寫真:「無殼蝸牛」的煩惱   房價高漲不落,是許多都市年輕族群揮之不去的煩惱,臺北也不例外,「無殼蝸牛」的生活令青年倍感壓力。  高中教師:我想有個家  「我想有個家,一個不需要華麗的地方,在我疲倦的時候,我會想到它。
  • 臺北南投6天遊路線推薦,來感受一下臺灣的文化吧
    在國內出遊的幾大選擇中,臺灣、香港、澳門都算是比較特別的選擇,選擇香港,就是去感受一下香港的國際大都市氛圍,去澳門的,則是想去見識一下澳門的賭場,去臺灣就不一樣了,因為寶島比起香港、澳門大得多,因此能玩的東西也更多。小丸子在這裡也向大家推薦一條臺北南投6天的旅遊路線,一起來感受一下臺灣的文化吧!
  • 欣賞臺灣墓園:地理位置、傳統殯葬文化影響了臺灣獨特墓園環境
    今天小編要介紹的是臺灣墓園的環境,其地理位置和傳統殯葬文化也影響了其獨特的臺灣墓園環境。一、地理位置、人口數量影響墓園環境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是一個島嶼,其地勢是中間高,沿海地勢平坦,因此,臺灣的墓園一般都建設在山上,面朝大海,風景秀麗。
  • 臺灣基本情況
    美國藉機派軍隊進入臺灣海峽,阻撓人民解放軍解放臺灣,並扶持國民黨統治集團,由此產生了臺灣問題。三、社會結構臺灣民眾因祖籍地不同、遷居臺灣的時間先後,形成不同族群。2019年底,臺灣地區戶籍登記人口為2360.31萬人,分為四大族群——閩南人、客家人、外省人、少數民族。
  • 臺灣學生走訪扁鵲故裡 訪文化聽教誨
    臺灣學生走訪扁鵲故裡 訪文化聽教誨 2018年09月19日 12:51:00來源:中國臺灣網 (圖片來源:山東中醫藥大學)  中國臺灣網9月19日濟南訊 近日,由農工黨山東省委與山東中醫藥大學聯合舉辦的「臺灣青年學生扁鵲故裡走訪中醫名家」活動分別在山東中醫藥大學經十路校區和長清校區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