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揭陽市委統戰部副部長、中共揭陽市委臺灣工作辦公室主任
鄧榮賢
一個理想的家園,不在於它的奢華,而在於歷史文化和現實文明的和諧共生。三山國王信仰文化是地域精神民俗文化,這種歷史悠久的民間信仰,既傳承鄉土優秀文化,又是兩岸同胞「神同源,文化同宗」的精神連結,更是「人同根,兩岸一家親」的情感認同。長期以來,揭臺兩地同胞進香會香、對接交流,傳承了三山國王民俗文化,特別在近年來,揭陽市積極發揮三山國王信仰力量,加強各三山國王宮廟之間的互動交流,深化與臺灣三山國王宮廟「點對點」「廟對廟」對接交流,潛移默化、文以化人,切實做好揭臺交流交往工作,已經成為促進兩岸共贏發展、推進祖國統一大業的重要推動力。2018年9月,三山國王祖廟被廣東省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批准列入省級「海峽兩岸交流基地」。
傳承三山國王民間信仰,彰顯中華民族文化特色
三山國王祖廟位於廣東省揭陽市揭西縣河婆廟角村,是全球三山國王廟的始祖。各地供奉三山國王的神廟都是從三山國王祖廟直接分香或分身而來,有奉祀三山國王或奉作主神的廟宇主要分布在我國廣東、廣西、福建、臺灣等地和海外東南亞地區。據統計,大陸各地約1萬座,臺灣地區410多座,東南亞180多座。三山國王是三山神,既非佛也非道,無經文教義,無僧侶住持,而廟祀千載流傳,歷史不衰,其原因是它由民間傳說的三山神護國、保土、安民的守護神引發形成的。傳說中的三山神曾助隋文帝一統中國,救李世民於危難,幫宋太宗趙光義平定內亂,護國庇民,安寧黎庶,因屢受皇封,使得三山國王的精神千古流傳,被世代景仰與膜拜。英雄的愛國、忠勇、仁義精神被永遠的濃縮,形成「護國庇民」的大愛精神。元代編修官劉希孟的《明貺廟記》稱:「三山神肇跡於隋,顯靈於唐,受封於宋」,宋太宗下聖旨敕封為「三山國王」,距今已有1400多年。明朝的《永樂大典》和清朝的大型類書《古今圖書集成》等文獻皆有記載和收錄。
自古以來,粵東民眾向海內外移民遷徙的腳步從未停歇,他們把對三山國王的崇拜帶到客居地,這種文化的遷徙、信仰的力量慰藉了遊子的思鄉情愫。三山國王文化是一種民間信仰文化,是中原文化與嶺南文化相結合的地域精神民俗文化,其文化底蘊的永恆性和穿越時空的滲透力,彰顯了中華民族文化特色,它與政治、經濟、社會相互交融和作用,已經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2007年6月,三山國王祭典被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目前正在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挖掘三山國王文化內涵,增進兩岸同胞感知認同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展各個方面,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採。」近年來,揭陽市積極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挖掘三山國王民俗文化內涵,推進三山國王民俗文化核心價值具體化、生活化、大眾化,增進兩岸同胞對三山國王民俗文化有更深刻的感知和認同。據統計,臺灣三山國王信眾有700多萬人,如雲林縣大碑鄉太和街三山國王廟就擁有信眾近50萬人。揭陽市發揮臺灣三山國王宮廟多信眾多的優勢,加強與臺灣各三山國王宮廟之間的聯絡交流,以走親戚方式組織了三山國王宮廟赴臺灣進行「廟對廟」對接交流,推動揭臺兩地宮廟結為友好宮廟,目前已有38對三山國王宮廟籤訂了交流合作意向書。以「廟對廟」對接交流,把三山國王文化價值與人們日常生產生活緊密聯繫起來,深化兩岸同胞「神同源,文化同宗」的民間信仰文化交流,增進兩岸同胞「人同根,兩岸一家親」的情感認同和對中華文化的感知認同,同時促進現代農業、鄉村旅遊等產業的交流合作。
親戚越走越親,兩岸一家親。接下來,揭陽市將以三山國王祖廟被定為省級「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為契機,創新發展三山國王民俗文化,以廣東揭西三山國王文化交流協會為紐帶,加強與臺灣各宮廟的常態化聯絡交流,拓展三山國王宮廟「廟對廟」的對接交流,形成兩岸三山國王信眾共同遵循的價值取向,廣泛宣揚和傳承三山國王「護國庇民」的大愛精神。
展示三山國王文化魅力,滿足兩岸同胞精神需求
三山國王是一個生動鮮活的美麗傳說,千百年來,人們通過雄奇爛漫的想像,塑造了英雄忠義、護國安民的神的化身。三山國王民俗文化作為中國神文化和尋根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固有的地方特色和獨特的精神內涵,是萬千信眾的精神力量,是兩岸同胞乃至世界各地信眾大聯結的親緣紐帶。古往今來,臺灣同胞以前來霖田祖廟觀光交流、尋根問祖、進香朝拜為榮耀。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臺灣三山國王廟尋根問祖團及散客絡繹不絕,多次大型組團到霖田祖廟進香朝拜的雲霖、彰化、高雄等縣市,每次大型組團都達幾百人。2014年至2016年連續三年,臺灣三山國王宮廟每年大型組團近500位信眾來到霖田祖廟祭祀參拜,這是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臺胞謁祖祭祀活動。近年來,揭陽市全方位接待臺胞謁祖祭祀活動,積極開展互動交流,採取多種多樣的形式,辦好三山國王文化論壇;推出一批文藝作品,有《三山國王文化價值研究》《三山國王文化當代價值》等獲獎學術著作,有《三山國王傳奇》《潮汕三山國王崇拜》等通俗讀本,製作《三山國王》宣傳片,策劃拍攝紀錄片和創作電視劇等,更好滿足兩岸同胞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從弘揚文化的高度,揭陽市下一階段將把三山國王民俗文化作為獨特品牌形象加以創新發展,以其重要元素全面融入社會建設,籌劃三山國王民俗文化標誌性工程,建設三山國王民俗文化核心旅遊區,建造三山國王民俗文化公園,設置三山國王民俗文化標識;創建適合農村發展的新型業態,利用鄉村的歷史建築和文化名人等元素,打造體現三山國王民俗文化品質和魅力的人文景區、人文景觀,展示有獨特風格的三山國王民俗文化魅力,為兩岸同胞提供踏上懷鄉之旅、追尋故園記憶的美好路徑。
匯聚三山國王文化力量,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
三山國王是粵東民眾及其海內外潮客鄉親的保護神。自古以來,海內外同胞皆繼承先輩傳統,傳承三山國王「護國庇民」的大愛精神,不避艱難險阻,敢於戰勝邪惡勢力,形成了「團結互助」和「敬祖愛宗」的觀念,絕對不能「數典忘宗」。三山國王神像遊行活動,其意義在於淨土驅邪、保佑子民,又有整頓社區秩序、強化社區治理的功能。兩岸各地鄉村依託三山國王廟,還建立起村規民約,規範了民眾的日常行為,教育民眾做事要遵循天理、行善積德、不違背良心,要團結友愛、仁義孝悌、不忘根本,要傳承祖業、勇於開拓、不畏艱險。這從客觀上在鄉村範圍內起到一種秩序管理、倡導民風純良的作用,體現了愛國愛家、敬祖愛宗、團結互助、揚善厭惡、祈求平安的精神寄託,凝聚了眾志成城的民心。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努力實現中華傳統美德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恆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這為當前傳統民俗文化的發展指出了新思路、新路徑。揭陽市將以三山國王祖廟為核心,在開展謁祖祭祀和互動交流的基礎上,繼續把「廟對廟」對接交流拓展到「村對村」的對接交流,匯聚兩岸同胞的三山國王信仰正能量,激蕩兩岸同胞的心靈契合,推動兩岸經濟文化各個領域的交流合作、共贏發展,為推進祖國統一大業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