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同胞一家親, 一國文化百家鳴!

2021-01-20 孱陵在線

8月2日至6日,縣委副書記全運寶,縣委常委、縣委統戰部長張硯堂,帶領縣農辦、縣臺辦、縣農業局、埠河鎮、麻豪口鎮、孟家溪鎮負責人和金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及明珠家庭農場負責人到臺灣學習現代農業,開展文化交流,受到臺灣民間人士的熱情接待和臺北公安同鄉會的熱烈歡迎。

8月2日,縣委副書記全運寶,縣委常委、縣委統戰部長張硯堂率領農業考察團來到屏東縣金沙水產種苗繁殖公司、金沙魚製品有限公司繁養基地學習參觀,公司董事長莊聰賢陪同。


臺灣的天氣變臉很快,豔陽高照、滂沱大雨、藍天白雲、烏雲密布可以在半天之內交替出現。

金沙公司養殖的澳洲龍蝦,個頭大、色彩豔、肉質嫩、味鮮美!每個重達4兩左右


「澳洲龍蝦」學名叫澳洲巖龍蝦(Cherax quadricarinatus) 。節肢動物門,巖龍蝦屬,澳洲龍蝦屬於名貴淡水經濟蝦種,通體火紅色,爪為金黃色,肉質最為鮮美。具有六大特徵:一是體大肥美,一般商品蝦澳洲龍蝦龍蝦仔體重100—200克,成蝦在750克以上。二是生長快,產量高。三是營養豐富,肉質細嫩、滑脆、味道鮮美香甜,風味別具一格。四是適應性強,能忍耐惡劣天氣環境,在水溫5℃—35℃之間,鹽度17-24度之間能正常生活。五是食性雜,既吃動物性飼料,也吃人工配合飼料和腐殖質,且粗生易養。六是經濟效益高。澳洲龍蝦不僅產量高,而且有極強的耐活力,便於長途運輸。鮮活大蝦在國內外市場上倍受消費者青睞。


8月2日下午,考察團到金沙魚製品有限公司龍膽石斑魚養殖基地參觀。


龍膽石斑魚蛋白質含量高,而脂肪含量低,除含人體代謝所必須的胺基酸外,還富含多種無機鹽和鐵、鈣、磷以及各種維生素。魚皮膠質的營養成分,對增強上皮組織的完整生長和促進膠原細胞的合成有重要作用,被稱為美容護膚之魚。尤其適合婦女產後食用,是餐桌上的佳品。


這條石斑魚長1米多,重近200斤


8月3日,考察團到高雄市農友種苗股份有限公司參觀交流。


縣委副書記全運寶向農友公司經理贈送「公安三袁」紀念品



參觀當地農民創意藝術和農副產品展館



火龍果

木瓜

葡萄絲瓜被譽為臺灣「國民水果」的巴樂

遍地不知名的小花兒

阿里山民宿

阿里山鄒族簡介

考察團成員與阿里山姑娘和勇士載歌載舞,中華民族大團結阿里山的姑娘美如畫!阿里山高山茶藝

高山茶源自海拔1000一一2000多米的阿里山

臺灣街邊夜景

街邊美食

當日晚,考察團到臺中市拜訪嵩富永綠源股份有限公司總監朱慧小姐(祖籍藕池鎮人)。縣委副書記全運寶向嵩富永綠源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徐博士贈送「公安三袁」紀念品和「印象公安」宣傳片。


8月5日,在臺中市新社區休閒農業導覽發展協會學習交流。


到農場參觀

葡萄樹

到香菇園參觀菇菇部屋,全菇宴五星店家菇菇特色

座無虛席

縣委副書記全運寶向休閒農業導覽協會理事長和監事贈送「公安三袁」紀念品和「印象公安」宣傳片


考察團在臺中市參觀家庭農場和果園

嵩富永綠源股份有限公司總監朱慧小姐(右一,祖籍藕池鎮人)陪考察團到其朋友的家庭農場參觀

好大一個梨!
熱情好客的農場主

8月6日,考察團來到臺北農產運銷股份有限公司學習交流。


8月6日晚,考察團拜望臺北市公安同鄉會,縣委副書記全運寶向公安同鄉會的親人們表示親切的問候,致以良好的祝願,並向曾任常務理事長的邱宜瑩先生贈送「公安三袁」紀念品和「印象公安」宣傳片。邱老先生是宜蘭縣礁溪國民小學退休教師,已有85歲高齡,但身體硬朗,思維清晰,聲如洪鐘,鄉音未改。邱老先生發表熱情洋溢的講話,並作詩期盼兩岸和平共處,祝願祖國早日統一。

邱老先生向全運寶贈送臺灣名產鳳梨酥(伴手禮)

縣委副書記全運寶向同鄉會孟小農先生(祖籍麻豪口鎮)贈送「公安三袁」紀念品和「印象公安」宣傳片

大陸新娘(藕池鎮人)。親人相聚訴衷腸

大陸新娘(鬥湖堤鎮人)。親人相見倍思親兩岸血脈相連,傳承中華文明


臺北故宮博物院。康熙手跡,紀念孔子

臺北101大樓,101層,高508米。央視《海峽兩岸》欄目背景大樓

臺灣的人民很友善,臺灣的市民很文明;臺灣的環境很潔靜,臺灣的秩序很井然;臺灣的農田很精貴,臺灣的農業很精緻!


赴臺前,大家認為「精緻農業」是指因臺灣人少地少,而為了獲得更高收益才發展的四季可作的設施農業、垂直農業和立體農業。考察後,體會更進了一層,臺灣的「精緻農業」除了體現在種植層面,更體現在農產品的深加工層面。最大程度的延深農作物的產業鏈,最大程度的開發農作物的附加值,最大程度的提高農產品的利潤值。將普通農產品加工成用途更廣、價值更高、功效更好、銷售更易的精緻的商品。


臺灣的農旅一體均是結合現有農業資源、地理條件等因素,選定一個農業主題,圍繞這個主題進行文化創意、形象包裝、環境營造和設施建造。中小型農旅項目突出農業主題、講透農業故事、富含農業新意、凸顯農業氛圍。農旅項目的特色依託主題農產品打造,遊客印象依託品牌故事加深,經濟效益依託農產品深加工和民宿留客創造。


臺灣的精緻農業、文化創意值得我們學習借鑑!大陸的發展成果、民族團結需要我們交流宣傳!


衷心祝願寶島臺灣早日回到祖國的懷抱,一家團圓,攜手發展!


相關焦點

  • 弘揚正能量 兩岸一家親——淺述揭陽與臺灣三山國王文化交流工作
    三山國王信仰文化是地域精神民俗文化,這種歷史悠久的民間信仰,既傳承鄉土優秀文化,又是兩岸同胞「神同源,文化同宗」的精神連結,更是「人同根,兩岸一家親」的情感認同。以「廟對廟」對接交流,把三山國王文化價值與人們日常生產生活緊密聯繫起來,深化兩岸同胞「神同源,文化同宗」的民間信仰文化交流,增進兩岸同胞「人同根,兩岸一家親」的情感認同和對中華文化的感知認同,同時促進現代農業、鄉村旅遊等產業的交流合作。  親戚越走越親,兩岸一家親。
  • 臺灣花蓮強震 臺媒反問蔡英文:「兩岸一家親」錯在哪兒?
    震後,大陸國臺辦主任張志軍致電花蓮縣長傅崐萁,表示願意派遣救援隊赴臺,但陸委會卻回應宣稱,無需援助。對此,臺灣《中國時報》9日發表社論稱,花蓮震災再次折射出兩岸政治僵局的扭曲現象,將兩岸關係脫離本應互利互補、合作雙贏的正確道路。原本應是一家親的兩岸關係反而呈現疏離、互疑與敵對。評論警告蔡英文當局勿割斷中華文化,再堅持兩岸「一邊一家」或「一邊一國」,就成為零和的殊死鬥,「這絕對不是臺灣應走的路」。
  • 蔡英文元旦談話拿豬瘟"開刀":哪來的兩岸一家親
    「新」論述,但通篇不見善意,還妄言「哪來的兩岸一家親」。同時,蔡英文號稱將在兩岸間建立「三道防護網」,分別是「民生安全防護網」、「資訊安全防護網」及「民主防護網」。其中提到要提升臺軍戰力,與大陸開展「資訊戰」,還要防範大陸企業資金。此外,談到民進黨當局在「九合一」地方選舉中大敗一事時,蔡英文似乎並沒有從中吸取教訓,辯稱選舉結果「絕不代表在臺灣『主體性』上退讓」。
  • 熱評兩岸丨臺灣同胞,別忘了,你們背後有一個強大的祖國
    國臺辦最近連續兩場新聞發布會,相比臺灣地區最近的喧囂,不僅多了一份靜氣,而且更具誠意和耐心。12月25日上午,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邀請了包括外交部、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體育總局等多部門相關負責人聯席作答,為臺灣同胞詳細介紹了《關於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26條措施」)中涉及到為臺灣同胞提供同等待遇的13條措施。
  • 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張志軍在第六屆中華文化論壇開幕式上的致辭
    習近平總書記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兩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種,中華文化是兩岸同胞心靈的根脈和歸屬」,「兩岸同胞要共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其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本屆論壇以「中華文化傳承與創新」為主題,廣邀兩岸專家學者進行交流研討,對兩岸同胞共同弘揚中華文化、開展文化交流合作具有積極意義。
  • 張志軍通過兩岸熱線再次轉達大陸領導人對臺灣地震災區同胞的慰問
    新華社北京2月15日電(記者 齊湘輝)國務院臺辦主任張志軍15日上午通過兩岸熱線與臺灣方面陸委會主委夏立言通話,張志軍再次轉達大陸領導人向在臺灣南部地震中不幸遇難同胞的哀悼,向遇難者親屬以及受傷、受災同胞的慰問。張志軍表示,此次發生在春節前夕的地震,造成116人罹難、550多人受傷以及重大財產損失。
  • 蚶江閩臺對渡樂 佾舞競舟一家親
    新華社福州6月18日電(記者王朝)18日,蚶江畔,鞭炮起,佾舞動……作為第十屆海峽論壇兩岸青年交流與文化交流的重要配套活動,福建省「我們的節日·端午」主場活動——第十二屆閩臺對渡文化節暨蚶江海上潑水節在閩南石獅市開幕。
  • 兩岸關係「划龍舟」 蔡英文你卻在岸上走
    兩岸數萬民眾齊聚福建省石獅市蚶江鎮,參與海上潑水這一中國獨一無二的端午民俗,感受「閩臺對渡」的文化風採。兩岸民眾同慶端午,語言習俗相同,宗教信仰相近,文化情感相融,充分顯示兩岸割不斷的文化聯結和擋不住的情感認同。與臺灣鹿港隔海相望的福建省石獅市蚶江鎮成了狂歡的舞臺。
  • 賈永輝:讓臺灣同胞感受祖國強大榮光
    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表示,兩岸同胞一家親,無論天涯與海角,有事就撥12308。      我們注意到,發布會上介紹的三件小事和四種方式都溫暖著臺胞的心坎,更讓他們感受到大陸的誠心、善意、親情,尤其是在海外遇到困難難題危險的時候,不再擔驚受怕,不再憂愁多慮,不在孤獨孤單。
  • 臺灣同胞抗日歷史的啟示與思考
    臺灣同胞50年的抗日鬥爭史,積累了豐富的歷史經驗:一是艱苦卓絕、持之以恆的反日鬥爭是最後取得勝利的關鍵;二是臺灣民眾強烈的祖國意識,為臺灣回歸祖國的提供了強大民意基礎,是海峽兩岸最終和平統一的根本保證;三是多種形式的鬥爭,使日本殖民者顧此失彼,有力支援了祖國大陸的反日鬥爭。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文化認同:增強國家凝聚力的重要舉措
    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不失時機地提出了,「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弘揚中華文化,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目標。全會指出了文化強國的大背景和緊迫性: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要求更加緊迫。
  • 「回眸十三五 奮進新昆明」昆臺民族文化交流持續加強
    1月15日,昆明市舉行「回眸十三五 奮進新昆明」民族團結進步專題發布會,昆明市臺灣同胞聯誼會會長李為民介紹,近年來,昆明市臺聯深入踐行「兩岸一家親」理念,弘揚「同根文化」,持續深化「春融同心」統戰工作品牌,服務大統戰工作格局,臺聯工作不斷突出「側重點」、拉長「延伸鏈」、擴大臺聯「覆蓋面」,持續加強昆臺民族文化交流
  • 浙江寧波:兩岸企業待遇同等
    其中洪秀柱、蔣孝嚴、毛治國、張忠謀、應昌期、朱繡山、張敏鈺等在臺「寧波幫」代表人士在兩岸都有廣泛影響。這與江浙地區,尤其是寧波濃厚的人文歷史文化有關。中國自古東南形勝。寧波居於此地,有7000餘年的河姆渡文化,也有大運河與海上絲綢之路在這裡聯動形成的「海絲文化」。明清時期,王陽明、黃宗羲以浙東學術文化將寧波推上了傳統文化的高地。
  • 福建泰寧與寶島臺灣的「兩水情,兩園誼,兩會親,一佛緣」
    第三屆海峽兩岸姊妹湖產業協作年會兩水情,兩園誼兩會親,一佛緣11月17日-19日,由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指導,福建省臺灣同胞聯誼會、泰寧縣人民政府、海峽兩岸姊妹湖產業協作年會秘書處聯合主辦的第三屆海峽兩岸姊妹湖產業協作年會暨海峽兩岸姊妹湖區縣市互動協作峰會將在泰寧舉辦
  • 再次轉達大陸領導人對臺灣地震災區同胞慰問
    本報北京2月15日電  (記者吳儲岐)國務院臺辦主任張志軍15日上午通過兩岸熱線與臺灣方面陸委會主委夏立言通話,張志軍再次轉達大陸領導人向在臺灣南部地震中不幸遇難同胞的哀悼,向遇難者親屬以及受傷、受災同胞的慰問。   張志軍表示,兩岸同胞骨肉天親、心手相牽,是血脈相連的命運共同體。
  • 文昌文化發祥地綿陽市梓潼縣七曲山大廟「前世今生」
    而武聖帝君與文昌帝君同處一廟,則寓意著文武雙全之意。  七曲山大廟除了深厚的文昌文化底蘊和保存完好的古建築群外,還以古柏聞名,七曲山上古柏挺秀,鬱鬱蔥蔥,四季常綠,有著「天然氧吧的美稱」,古柏紅牆,宮觀巍峨,雖遠在深山,卻不失為一塊福地。
  • 兩岸同胞攜手研製臺式烏龍茶國家標準
    中新網福州1月3日電 (葉秋雲)「此次兩岸行業標準互通以後,有利於促進兩岸茶產業融合發展。」在閩臺商、漳平鴻鼎農場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志鴻1月3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以往,臺式烏龍茶只能採用福建烏龍茶的標準,但兩岸在茶樹品種、栽培技術和加工工藝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套用標準存在市場風險,這一問題已困擾臺資企業多年。被譽為「大陸阿里山」的福建省漳平臺灣農民創業園內,茶園中萬株櫻花競相綻放。
  • 花蓮地震,兩岸同悲,我們是永遠在一起的親人
    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兩岸同胞同感悲戚,命運與共的天然聯繫和血濃於水的無垠大愛凝聚起億萬人的同心祈願:盼逝者得安息、生者得撫慰!依山傍海的花蓮風光旖旎、民風淳樸,然而暗夜降臨的天災擊碎了小城的夢鄉,轟然坍塌的樓宇重壓在鮮活的生命之上,亦重壓在兩岸同胞的心頭。災情發生後,一線救援行動迅速展開,搜救人員冒著餘震不斷的危險,持續進入現場,與時間賽跑,想方設法營救命懸一線的人們。
  • 首屆海峽兩岸影像文化周蘭溪郎靜山專場活動啟動 兩岸攝友共聚千年...
    今天下午,首屆海峽兩岸影像文化周蘭溪郎靜山專場活動在千年古鎮蘭溪遊埠啟動,100多位來自兩岸八方的臺胞臺商和攝影大咖齊聚一堂
  • 喚醒兩岸共同記憶 開始思考統一後臺灣治理問題|中國世界觀.027
    一方面,要在加強兩岸產業合作和打造兩岸共同市場的基礎上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另一方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臍帶」,是探索「一國兩制」臺灣方案應遵循的「大一統」和合文化的重要支點,在網際網路時代,尤其要重視中華文化在兩岸的共同話語體系建設。抗日戰爭時期臺灣同胞沒有缺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臺灣同胞不該也不會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