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同胞攜手研製臺式烏龍茶國家標準

2021-01-08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福州1月3日電 (葉秋雲)「此次兩岸行業標準互通以後,有利於促進兩岸茶產業融合發展。」在閩臺商、漳平鴻鼎農場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志鴻1月3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以往,臺式烏龍茶只能採用福建烏龍茶的標準,但兩岸在茶樹品種、栽培技術和加工工藝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套用標準存在市場風險,這一問題已困擾臺資企業多年。

被譽為「大陸阿里山」的福建省漳平臺灣農民創業園內,茶園中萬株櫻花競相綻放。(資料圖) 陳秀容 攝

近日,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正式批准《臺式烏龍茶》《臺式烏龍茶加工技術規範》國家標準立項,標誌著標準進入實質性研製階段。這是首次由兩岸同胞共同研製國家標準。

臺式烏龍茶,即臺灣高山茶,一般種植於海拔1000米以上。近幾年,臺灣高山茶在福建、廣東、雲南等地都有大面積引種栽培和加工,面積約達到7萬畝以上。

創立於2006年的福建省漳平臺灣農民創業園已成為臺商個體在大陸投資最密集的區域、大陸最大的高山烏龍茶生產基地。官方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漳平臺灣農民創業園有高山茶企48家,種植臺灣高山烏龍茶近5萬畝,前來創業就業的臺農600多人。

李志鴻的高山烏龍茶生產基地就在漳平臺灣農民創業園內。他告訴記者,大陸的《產品質量法》規定,任何產品銷售都要有執行標準。因為沒有專門的標準,我們只能採用福建烏龍茶的標準,「對我們打品牌、建通路是一個很大的障礙。」

李志鴻表示,兩岸同胞共同研製國家標準,為臺式烏龍茶在大陸市場的發展、壯大增添了助力。

2019年,福建省全面推進兩岸「行業標準共通」工作。福建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提出兩岸行業標準「共同選題,共同研製,共同比對,共同使用」的工作機制,統籌推進兩岸標準共融共通,並開展兩岸標準現狀摸底,篩選具備實現「行業標準共通」條件的產品。

在此基礎上,福建省以兩岸同胞共同喜愛的茶葉為突破口,以臺灣農民創業園為基地,確定由閩臺兩岸專家聯合研製「臺式烏龍茶」系列標準,推進《臺式烏龍茶》《臺式烏龍茶加工技術規範》等兩項國家標準研製。

此兩項國家標準的研製由福建農林大學牽頭,將邀請在閩及其他省份的臺資茶企、臺灣地區的茶葉科研機構、臺灣農會等組織共同參與。目前,已多次組織兩岸茶產業專家、兩岸茶葉企業,從名稱術語、加工工藝、產品要求等方面共同探討研製臺式烏龍茶系列標準,研製工作進入實質性階段。預計這項標準將在2020年正式出爐。(完)

相關焦點

  • 陳江臺北喜相會 兩岸攜手謀福祉
    陳江臺北喜相會 兩岸攜手謀福祉 2008年11月05日 09:47:00  來源:   中國臺灣網11月4日北京消息  從6月13日到11月3日,在不到5個月的時間裡,海協會會長陳雲林和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進行了兩次具有歷史意義的握手
  • 「兩岸攜手•共揮強棒」—2020海峽兩岸慢速壘球聯誼賽成功舉辦
    開幕式現場    華夏經緯網12月14日訊:「兩岸攜手·共揮強棒」— 2020海峽兩岸慢速壘球聯誼賽活動在珠海市成功舉辦。2020年12月12日至13日珠海起點棒壘球場匯聚了海峽兩岸的10支比賽隊180名參賽者,球員主要來自深圳、廣州、東莞、珠海、江門、中山、澳門和大陸臺青,他們將充分展現競技體育的魅力,將兩岸的團隊合作與運動拼搏相結合,詮釋體育文化的精髓,在恣意揮灑汗水的歡歌笑語中,拉近兩岸同胞的情感交流和文化認同。
  • 血脈相連易配對臺青捐骨髓救陸童 兩岸攜手克重症
    圖為臺胞在醫護人員照料下乘坐兩岸醫療包機返臺治療\資料圖片    作者:黃寶儀、蘇榕蓉    經歷34小時、跨越海峽2000公裡的「生命接力」,使三名患重病的大陸小朋友獲得三位臺灣同胞的骨髓捐贈而重煥新生。這是廣東東莞首例來自臺灣的非血緣造血幹細胞移植手術,也是兩岸醫療資源對接、攜手攻克重症的縮影。
  • 桂花香裡的「古早味」,零距離感受烏龍茶與桂花的巧妙混搭
    這期,義芳君將向大家介紹香飄海峽兩岸的又一經典混搭:烏龍茶與桂花的「天仙配」!1.跨越海峽兩岸的花香茶意作為半發酵茶的經典之作,烏龍茶醇厚甘爽的品性,以及老少鹹宜的特點,讓大部分人對烏龍茶抱有天然的好感。但好感歸好感,因為發酵與焙火的關係,再甘醇的烏龍茶也始終沒有一杯花茶的清雅之氣。
  • 臺海觀瀾: 兩岸信眾攜手興建鄭成功廟
    臺海觀瀾: 兩岸信眾攜手興建鄭成功廟   中新社南安3月8日電 題: 兩岸信眾攜手興建鄭成功廟
  • 海峽茶會:烏龍茶香飄兩岸
    在兩岸業界共辦的海峽茶會茶王賽中,劉文學以其精湛的烏龍茶技藝被評為本屆茶王之一。  劉文學來自臺灣南投縣鹿谷鄉,即臺灣凍頂烏龍茶的主要產區。出身茶園世家的劉文學在島內經營著自己的茶葉公司,在他看來,此次獲獎更將為公司打開大陸市場提供契機。  「閩臺兩地氣候相似,土壤類同,十分適合開展農業合作。」
  • 小罐茶攜手《中國國家地理》,為你探尋寶島烏龍茶的秘密
    中國的名茶很多,在上百種歷史名茶中,臺灣烏龍茶鮮明的個性讓茶客一見傾心。湯色清亮、滋味醇厚、獨特的香氣在口中回味悠長,在令人愉悅的享受中,也不禁讓人心生好奇,究竟是怎樣的地理環境才能孕育出如此醇厚的味道,又是怎樣的技藝才做出如此幽雅的香氛?10月30日,小罐茶攜手《中國國家地理》雜誌,一同前往寶島臺灣,踏上「發現」臺灣茶獨特之美的旅程。
  • 張志軍通過兩岸熱線再次轉達大陸領導人對臺灣地震災區同胞的慰問
    新華社北京2月15日電(記者 齊湘輝)國務院臺辦主任張志軍15日上午通過兩岸熱線與臺灣方面陸委會主委夏立言通話,張志軍再次轉達大陸領導人向在臺灣南部地震中不幸遇難同胞的哀悼,向遇難者親屬以及受傷、受災同胞的慰問。張志軍表示,此次發生在春節前夕的地震,造成116人罹難、550多人受傷以及重大財產損失。
  • 粵東南澳島相思樹開花引兩岸同胞共賞
    粵東南澳島相思樹開花引兩岸同胞共賞 2012年05月22日 08:48:00來源:中國新聞網   21日雖不是節假日,但南澳縣黃花山國家森林公園依然遊人如織。
  • 熱評兩岸丨臺灣同胞,別忘了,你們背後有一個強大的祖國
    12月25日上午,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邀請了包括外交部、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體育總局等多部門相關負責人聯席作答,為臺灣同胞詳細介紹了《關於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26條措施」)中涉及到為臺灣同胞提供同等待遇的13條措施。
  • 兩岸同胞共訪郎靜山故裡 體驗「鏡頭下」的千年古埠風情
    兩岸同胞共訪郎靜山故裡 體驗「鏡頭下」的千年古埠風情 2020-10-21 17:01:17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白嘉懿 責任編輯:白嘉懿
  • 兩岸關係「划龍舟」 蔡英文你卻在岸上走
    在「我們的節日•端午」——第十一屆閩臺對渡文化節暨蚶江海上潑水節上,兩岸萬餘名民眾齊聚蚶江,在延續往年海上、陸地傳統活動的同時,今年的海上潑水節互動性更強,兩岸民眾的情更濃,同胞情感的心更近。參加活動的兩岸民眾,手持一盆盆海水向周邊的人潑去,潑水聲、驚呼聲、歡笑聲勾畫出一幅兩岸同傳民族文化的生動畫卷。
  • 閩臺閩南語歌手攜手發專輯 演繹兩岸兄弟情
    原標題:閩臺閩南語歌手攜手發專輯 演繹兩岸兄弟情  中新網泉州6月23日電 (記者 孫虹)臺灣資深閩南語歌手七郎與大陸福建泉州歌手黃漢傑攜手合作新專輯《浪子的真情》,23日在泉州舉行大陸首發式暨媒體見面會。
  • 臺灣同胞抗日歷史的啟示與思考
    3.加深兩岸同胞共同的歷史記憶,實現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實現民族復興的必由之路。當前,在兩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兩岸「兩會」共進行了11次會談,籤署了23項協議,達成一系列共識。特別是籤署了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兩岸經濟合作走上制度化、規範化軌道,兩岸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的局面已經形成,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趨勢進一步增強,展現出美好的發展前景。
  • 兩岸青年共創歷史記憶和民族認同
    最近,中國文化發展促進會常務副秘書長辛旗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闡述了民族主義話題的由來,以及兩岸青年的責任,呼籲兩岸青年應該攜手創造共同的歷史記憶、共同的文化創新、共同的文化認同、共同的民族認同,並最終達成嶄新的政治認同,結合中華傳統文化與世界先進的物質與精神文明以及文明發展模式,創造中國自己特有的、和平穩定發展的、整合統一的、光明的未來
  • 特稿:「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的定海神針和打破僵局的解方
    兩岸雙方再次明確堅持「九二共識」的態度,兩會協商有了共同政治基礎,中斷近十年之久的兩會商談於6月中旬得以恢復。此後8年間,兩會在堅持「九二共識」共同政治基礎上舉行11次會談,籤署23項協議,達成一系列共識,解決了諸多事關兩岸同胞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提升了兩岸交往合作制度化水平,推動兩岸關係取得重大進展和豐碩成果。
  • 國臺辦:兩岸智庫學術論壇是兩岸智庫交流的重要的平臺
    中新網12月16日電 國臺辦16日舉行例行發布會,發言人朱鳳蓮介紹道,12月13日,第七屆兩岸智庫學術論壇由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全國臺灣研究會、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臺灣21世紀基金會、臺灣中國文化大學社科院,通過視頻連線方式在北京舉行。
  • 兩岸名茶泉州亮相
    11月17日,茶藝小姐在首屆海峽兩岸茶業博覽會上表演臺灣凍頂烏龍茶藝。當日,首屆海峽兩岸茶業博覽會在福建泉州開幕,博覽會吸引了海峽兩岸的3000多名茶商和海內外嘉賓。近年來,閩臺兩岸加強農業合作,眾多臺農到大陸投資種茶辦廠。目前,臺商在福建共創辦茶葉企業60多家。
  • 「我家的兩岸故事」:追憶兩岸漂移時光的傳家篇章
    除了精選遷台歷史人物百感交集的生命紀實,難得一見的傳家寶亦在展場原件展示:承載時代記憶的母親裹腳鞋、隔絕時期冒險傳遞的兩岸家書、神秘金三角情報員配件、百年手工訂製棉襖等珍貴展品,無不情牽兩岸歷史記憶。上海展場特邀兩岸書畫名家共締翰墨之緣,臺灣水墨書畫家黃光男與大陸著名書法家陸亨各以精湛書藝,揮毫書寫大時代,筆墨縱橫之間,勾勒遷臺人物波瀾起伏的心路歷程。
  • 浙江寧波:兩岸企業待遇同等
    甬臺兩地企業要藉助這個平臺攜手打造微電子產業集群,共同分享數字經濟發展的巨大福利,相信這樣的發展前景是美好的,也是可以預期的。在寧波投資已達26年的臺商秦榮華祖籍廣東梅縣,臺灣桃園人。1992年,秦榮華借款100萬美元來寧波北侖開始投資建廠,他的企業經過不斷發展之後取得了巨大的收穫。2005年,敏實集團在香港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