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兩岸故事」:追憶兩岸漂移時光的傳家篇章

2020-11-25 中國臺灣網

「我家的兩岸故事」:追憶兩岸漂移時光的傳家篇章

2019年10月10日 08:16:00來源:華廣網

  展覽以多元互動方式呈現遷臺人物及其後代真實經歷的影音紀錄及文物,包括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現代水墨畫之父名家劉國松、蘇州「嚴家花園」園主嚴家淦四公子嚴雋泰、出身上海文人世家的知名策展人陸蓉之、親送老兵骨灰歸葬故裡的「感動中國」人物高秉涵、表演與相聲大師宋少卿等,紛以他們的生命故事,溯源一頁遷臺史的流變脈動。

  華廣網10月9日上海訊(特約記者玉龍/圖文)今天下午,「我家的兩岸故事——遷台歷史記憶兩岸四城巡展」上海展在位於西上海的寶龍藝術中心開幕。展覽以多元互動方式呈現遷臺人物及其後代真實經歷的影音紀錄及文物,包括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現代水墨畫之父名家劉國松、蘇州「嚴家花園」園主嚴家淦四公子嚴雋泰、出身上海文人世家的知名策展人陸蓉之、親送老兵骨灰歸葬故裡的「感動中國」人物高秉涵、表演與相聲大師宋少卿等,紛以他們的生命故事,溯源一頁遷臺史的流變脈動。

  兩岸關係上下數百年,歷朝歷代皆有先民陸續抵臺拓殖,無論先來、後到,在過程中漸漸磨合與同化,交融為命運共同體,寫就動人的傳家篇章。兩岸四城巡展活動由高雄、上海、臺北、福州四城文化單位與財團法人沈春池文教基金會共同主辦,以「遷台歷史記憶庫」豐富的人物影音及典藏文物為主題,結合互動科技與新媒體藝術,打造「漂移時光」、「遷臺映像」、「落地成家」、「我的傳家寶」四大展區,引領民眾穿古入今,追根溯源拼繪出兩岸情感記憶的軌跡地圖。

  除了精選遷台歷史人物百感交集的生命紀實,難得一見的傳家寶亦在展場原件展示:承載時代記憶的母親裹腳鞋、隔絕時期冒險傳遞的兩岸家書、神秘金三角情報員配件、百年手工訂製棉襖等珍貴展品,無不情牽兩岸歷史記憶。上海展場特邀兩岸書畫名家共締翰墨之緣,臺灣水墨書畫家黃光男與大陸著名書法家陸亨各以精湛書藝,揮毫書寫大時代,筆墨縱橫之間,勾勒遷臺人物波瀾起伏的心路歷程。

  上海市海峽兩岸交流促進會會長李雷鳴在開幕儀式上表示,波瀾壯闊的兩岸歷史記憶,是兩岸關係發展的寶貴基石,是兩岸同胞珍貴的共有財富。正確認識兩岸同胞同根同源的歷史軌跡,不斷增強兩岸同胞血肉相連的親情紐帶,需要兩岸同胞同心共付的努力,以及持續不懈的守護。時至今日,沈春池文教基金會已做出的表率和示範,觸動人心,令人鼓舞。

  李雷鳴說,上海這座城市,承載著兩岸歷史共同的記憶,在兩岸關係發展進程中肩負著重要的歷史使命。誠如我們今天觀看的展覽中蔚為壯觀的「我家的兩岸故事」,兩岸人民曾經在上海輾轉於兩岸歷史進程的顛沛流離,留下深深影響每一個家庭的悲歡離合。今天,兩岸人民在上海共享發展機遇,書寫新的歷史記憶,我們沒有忘記從前的艱難困苦,我們共同肩負起未來的美好夢想。

  臺灣沈春池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沈京慶在致辭時說,「我親身感受了臺灣早年的群融合問題,更見證了從大陸遷臺的時代歷程,隨著歲月過去,自己已年過70,許多老一輩的故事,如果沒有及時記錄搶救,就會在歷史中消失殆盡了。我深感後悔,2016年才起始發想『遷台歷史記憶庫』搶救計劃,雖是亡羊補牢,但基金會今後一定更努力。我來臺灣算是第二代,可是第二代我的朋友、同學、鄰居很多人也都走了,所以更想到第一代能夠殘存於世地更加寶貴的歷史記憶。「

  沈京慶說,今年七月,「我家的兩岸故事——遷台歷史記憶庫兩岸四城巡展」首場在高雄舉辦,獲得許多臺灣民眾熱情的迴響,有很多一代老人家帶著二代三代來聽爺爺奶奶的故事。今天,作為大陸首站的上海展正式開幕,很感謝在上海主辦單位的協助下,邀請到這麼多嘉賓和老朋友們出席支持這個計劃。上海,對許多遷臺長輩來說,是人生的關鍵口岸,當年他們在上海的碼頭啟航,告別家鄉、跨越海峽,踏上新的土地開啟人生下半場。上海,自此成為眾多遷臺長輩魂牽夢縈之地,更是深刻心頭永遠抹不去的記憶。「我家的兩岸故事」能夠以上海這個滿載歷史記憶的城市,作為大陸巡展的首站,對兩岸同胞來說都是意義深遠。

  開幕活動之後,2012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高秉涵、臺灣知名策展人陸蓉之先後作了《中華好兒女》、《我的遊園驚夢》的演講。開幕以多元活動,廣泛連結民眾參與,接軌兩岸記憶。來自兩岸的業界人士在觀看了這個展覽後都表示,這個展覽的最大特點與魅力,是透過立體化爬梳時空脈絡,讓年輕世代能近距離與歷史對話,溯源大時代縱深。

[責任編輯:全志強]

相關焦點

  • 《兩岸抗戰老兵的故事》徵文評選揭曉 抗戰老兵作品獲獎引關注
    《兩岸抗戰老兵的故事》徵文評選揭曉 抗戰老兵作品獲獎引關注 來源:人民網-福建頻道    2015年11月17日10:40 參加《兩岸抗戰老兵的故事》徵文活動的抗戰老兵。  吳隆重 攝 人民網福州11月17日電 (吳隆重)歷時四個月的《兩岸抗戰老兵的故事》徵文評選結果16日在福州揭曉,一些抗戰老兵親自撰寫的作品獲獎並引起關注,其中臺灣老兵劉止戈的《平凡的一生不凡的願望——止於幹戈兩岸和平》獲得特等獎,四川老兵李聖言的《讓日本鬼子懼怕的「小蠻子隊長」》獲得一等獎。
  • 海峽兩岸棒球文化節在福建連城舉辦
    海峽兩岸(連城)棒球文化節開幕式現場。 黃水林 攝中新網福建連城7月4日電(黃水林 陳析興)第十一屆海峽論壇·第九屆海峽客家風情節暨海峽兩岸(連城)棒球文化節4日在福建省連城縣棒球場開幕。黃水林 攝本屆活動以「弘揚棒球文化魅力,以『球』會友,促進海峽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推動蓮臺各項事業共贏發展」為主題。臺灣新北新埔小學棒球隊與西安黃河小學在賽前聆聽裁判交代比賽規則。 黃水林 攝「兩岸一家親,親手心連心,通過棒球的交流,深化融合兩岸之間的情感。」臺東縣體育發展基金會董事長陳劍賢在開幕式致辭中說道。
  • 光影構築兩岸溝通橋梁 「We愛·兩岸青年短片大賽」獎項揭曉
    新華社上海6月30日電(記者潘清)歷時四個多月的「We愛·兩岸青年短片大賽」,30日在上海揭曉獎項。兩岸青年用鏡頭記錄、展現對人生和社會的觀察與思考,以光影構築起兩岸溝通的特殊橋梁。  「We愛·兩岸青年短片大賽」由上海市海峽兩岸交流促進會等主辦,於2月21日正式啟動。
  • 國臺辦:兩岸智庫學術論壇是兩岸智庫交流的重要的平臺
    中新網12月16日電 國臺辦16日舉行例行發布會,發言人朱鳳蓮介紹道,12月13日,第七屆兩岸智庫學術論壇由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全國臺灣研究會、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臺灣21世紀基金會、臺灣中國文化大學社科院,通過視頻連線方式在北京舉行。
  • 「以云為媒」 兩岸青年激蕩創意
    在福建福州主會場以及北京、武漢、崑山、廈門、平潭和臺北6個分會場,臺灣青年分享自己登陸發展的故事,大陸青年則分享新的機遇和利好政策,兩岸青年「以云為媒」熱烈交流,契合峰會「幸福·家園·夢想」的主題。感恩臺青抗疫付出「溫暖的手將你擁在懷裡,不讓你再受傷……」臺灣青年宋彤在峰會的福州主會場,現場演繹抗疫歌曲《陪你等天晴》,讓兩岸青年的交流有了最溫情開場。峰會當天,多名臺青分享了自己幾個月前與大陸同胞並肩抗疫的故事。
  • 一曲樂悠遠兩岸心相連 海峽兩岸葫蘆絲邀請賽在廈舉行
    就在不久前,蔡盛琋的這個願望實現了——在金門,兩岸藝術新星用葫蘆絲共同吹響了《我們心相連》。  蔡盛琋參加的這場活動包括兩大部分,即8月10日至14日舉辦的2018首屆海峽兩岸葫蘆絲邀請賽以及選拔葫蘆絲藝術新星赴臺灣(金門)藝術交流活動,不過主題只有一個,那就是「兩岸心相連」,希望借小巧的葫蘆絲為媒介,搭建互動交流平臺,串聯起兩岸共同的文化記憶。
  • 【一顆中國心 兩岸一家親】身在異鄉 情牽兩岸
    兩岸同胞共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實現創新性發展。李媛正利用三維顯微鏡、光子晶體顯微鏡等專業儀器,進行「點翠」的分級研究。她還計劃儘快出一本「點翠」專業書籍,讓更多人了解「點翠」,更好地共同傳承這一中華古老工藝。一份情緣,一份事業,讓她確實地感受著一份幸福。臺灣奉元書院的文化求索故事  「以夏學奧質,尋拯世真文。」
  • 兩岸聯手演繹海峽苦戀 臺當局再拒《雲水謠》
    對此,臺有關部門表示,《雲水謠》「情況特殊」,一定要先審片,不知道內容有無涉及《兩岸關係條例》。有關部門強調大陸片一定要先審片,才能受理大陸演職員來臺申請。一部被媒體稱為「曠世之愛」的電影,居然讓臺灣當局如臨大敵,令人感覺荒唐。    兩岸聯手演繹海峽苦戀    《雲水謠》講述了在海峽兩岸關係大背景下展開的一段愛情悲劇。
  • 蔡英文當局的兩岸政策
    李登輝在卸任前極力向陳水扁推薦蔡英文,蔡得以擔任「陸委會主委」,搖身成為陳水扁兩岸政策的核心幕僚。在4年「陸委會主委」任內,蔡英文拒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否認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不遺餘力地鼓吹「兩國論」及「一邊一國論」,千方百計地阻撓和破壞兩岸關係,為兩岸「三通」設置重重障礙。
  • 蔡英文的兩岸形勢判斷
    臺灣淡江大學戰略所副教授、中華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理事長黃介正在臺媒撰文說,蔡英文在2021年元旦發表「新年談話」,一如預期談到兩岸關係,內容積極與負面解讀均可。在兩岸持續缺乏政治對話基礎互信之時,在激烈「抗中」的川普總統敗選離任之際,在大陸海空兵力頻繁操練繞臺之刻,蔡英文「新年談話」,既沒有刺激論述,也沒有創新提法,平凡而不突兀。蔡英文的談話內容,顯示她對於兩岸關係在新的一年,並沒有特殊的期待;然而今年卻是蔡英文2024年卸任前,雖非僅有,卻可是難得的兩岸機會時段。
  • 兩岸記者探秘神農架
    申遺成功一周年之際,海峽兩岸的記者一起走進神農架,以現代的視角打量這片古老的土地。當人們早已不滿足於神農時代的「架木為梯、架木為屋」的生活,數億年的群山之中,山水能否依舊美麗?傳奇如何繼續延續?人與自然如何相得而不相殺?這是兩岸記者共同關注的問題。  異境奇景 你遊嗎?
  • 兩岸題材話劇《過海》將開排
    無獨有偶,記者19日獲悉,也是根據該小說改編的兩岸題材大型原創話劇《過海》(暫定名),近期在福州建組。該劇由福建人民藝術劇院創作排演,中國國家話劇院名導李伯男擔任導演。  《臺北來信》以現實中的莆田人和臺北人為原型,緊扣發生在臺灣海峽間底層民眾的渡海事件,展開一系列曲折生動的故事,用獨特的視角詮釋兩岸人民難以割捨的血脈情緣和媽祖文化的魅力。
  • 兩岸情牽 視界融合
    來源:海外網圖片從上至下依次為:第十二屆海峽兩岸電視主持新人大賽現場;海峽兩岸藝術家書畫作品;彩排中的選手;認真準備比賽的選手深秋的南國,依然葉綠花紅。11月20日至25日,第九屆海峽兩岸電視藝術節在福建舉辦。
  • 「兩岸攜手•共揮強棒」—2020海峽兩岸慢速壘球聯誼賽成功舉辦
    開幕式現場    華夏經緯網12月14日訊:「兩岸攜手·共揮強棒」— 2020海峽兩岸慢速壘球聯誼賽活動在珠海市成功舉辦。2020年12月12日至13日珠海起點棒壘球場匯聚了海峽兩岸的10支比賽隊180名參賽者,球員主要來自深圳、廣州、東莞、珠海、江門、中山、澳門和大陸臺青,他們將充分展現競技體育的魅力,將兩岸的團隊合作與運動拼搏相結合,詮釋體育文化的精髓,在恣意揮灑汗水的歡歌笑語中,拉近兩岸同胞的情感交流和文化認同。
  • 魏格納與大陸漂移學說
    想必很多朋友都聽說過一個主張活動論的科學家的小故事:在病榻上看著世界地圖,看到大西洋兩岸的輪廓很相似,由此提出大西洋兩岸曾經相連的假想。他,就是20世紀偉大的海洋地質學家阿爾弗雷德·魏格納阿爾弗雷德·魏格納(1880~1930) | 圖源網絡當然,魏格納更不會是最後一個看到大西洋兩岸輪廓相似的人。
  • 兩岸歷史性握手——「汪辜會談」始末
    1993年4月29日,臺灣海峽兩岸授權民間團體的最高領導人汪道涵和辜振甫,鄭重地在《汪辜會談共同協議》等4份文件上簽字,兩位古稀老人睿智而深邃的目光相互凝視,兩岸關係的歷史從此翻開了新的一頁。海協會會長汪道涵(左)和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右)就兩岸經濟合作、科技文化交流、海協與海基會的會務等問題交換了意見。  1949年以來,由於兩岸的政治隔絕,兩岸民間交往衍生出的諸多棘手問題亟待解決。為了化解恩怨,達成共融,兩岸湧現出一批懷有家國情懷、報國理想的有識之士,為國家統一、同胞福祉而努力奔走。
  • 海峽茶會:烏龍茶香飄兩岸
    在兩岸業界共辦的海峽茶會茶王賽中,劉文學以其精湛的烏龍茶技藝被評為本屆茶王之一。  劉文學來自臺灣南投縣鹿谷鄉,即臺灣凍頂烏龍茶的主要產區。出身茶園世家的劉文學在島內經營著自己的茶葉公司,在他看來,此次獲獎更將為公司打開大陸市場提供契機。  「閩臺兩地氣候相似,土壤類同,十分適合開展農業合作。」
  • 兩岸及香港媒體聚焦鹽城
    為進一步宣傳推介鹽城市優質的投資環境、展示鹽臺兩地良好的交流合作成果,7月18日-19日,江蘇省臺辦和鹽城市臺辦聯合舉辦「兩岸及香港媒體鹽阜行」聯合採訪活動,臺灣中央社、聯合報、旺報,香港鳳凰衛視、大公報、商報,中央電視臺、中新社、經濟日報、揚子晚報、現代快報、鹽城電視臺、鹽阜大眾報13家共19名來自兩岸及香港的媒體記者匯聚鹽城
  • [兩岸春節]臺灣人的春節習俗
    海峽兩岸同胞雖然隔著一道海峽,但命運從來都是緊緊連在一起的。對於春節的年俗就一直沒有間斷,每年春節,兩岸中國人從沒有忘記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這一初春祭神祈年的傳統。像前屋貼春聯臺灣比較常見的有:春滿門天賜平安福(上聯)舉室人迎富貴春(下聯);新年納餘慶(上聯)嘉節號長春(下聯);滿門天賜平安福(上聯)舉室人迎富貴春(下聯);福祿壽三星共照(上聯)天地人一氣同春(下聯)……像這類春聯,一般都是普通家庭常見的,而且春節年年過,但是這些春聯卻被兩岸中國人用了數百上千年。
  • 第二屆海峽兩岸學生棒球聯賽總決賽
    作為第二屆海峽兩岸學生棒球聯賽總決賽的重要組成部分,此次論壇以「兩岸青年融合發展:新時代、新體育、新使命」為主題,邀請兩岸教育界、體育界、兩岸研究知名專家學者等,採用主題報告、圓桌論壇的方式,總結研討兩岸體育發展成就,通過體育搭臺、促進融合發展新思路,推動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