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當局的兩岸政策

2021-01-10 華夏經緯網

  *九二共識
  1998年,李登輝派蔡英文以發言人的身份跟隨辜振甫率領的「海基會」代表團訪問大陸,自此她的名字開始頻頻出現在新聞媒體。1998年,蔡加入李登輝所謂「強化中華民國主權國家地位小組」,參與「兩國論」的起草,被稱為「兩國論」的「接生婆」。李登輝在卸任前極力向陳水扁推薦蔡英文,蔡得以擔任「陸委會主委」,搖身成為陳水扁兩岸政策的核心幕僚。在4年「陸委會主委」任內,蔡英文拒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否認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不遺餘力地鼓吹「兩國論」及「一邊一國論」,千方百計地阻撓和破壞兩岸關係,為兩岸「三通」設置重重障礙。
  2000年5月23月,時任陸委會主委蔡英文稱「'特殊國與國關係'是開創兩岸新架構的好提議,但遭到中共誤解,未來將不再提兩國論,但不代表事實不存在」。
  2000年7月20日,蔡英文表示「'臺獨'是臺灣人民對兩岸關係的選項之一」,公然為「臺獨」主張張目。她曾為所謂「臺灣加入聯合國」造勢,公然鼓吹要「彰顯臺灣為主權獨立國家的存在事實」,還屢屢表示希望美國作為「第三者」插手兩岸事務。陳水扁於2003年下半年拋出「公投制憲」、「2006年催生'臺灣新憲法'及2008年實施'新憲'」的「臺獨時間表」、引起美國的疑慮和不滿後,蔡英文多次赴美「滅火」,借「民主」旗號來掩蓋陳水扁的「臺獨」本質,騙取美國的「諒解」與支持。
  2000年8月,時任陸委會主委蔡英文在「立法院」發言稱,「'一個中國'是臺灣必須要面對的問題,臺灣沒有空間與可能性去逃避。因為基於文化與經濟的接近性,臺灣人民無論是要選擇臺獨、統一、或是維持現狀,未來只有一個選項,就是要與大陸建構一個有意義的政治關係,且必須要處理一個中國的問題」。同年12月,蔡英文重申「臺灣無意迴避'一個中國'的問題,而且只有在維持兩岸關係和平與穩定的前提下,這個具有高度爭議的問題才有逐步解決的空間」。她強調「任何兩岸關係處理必須符合民主對等原則,尊重人民自由意志選擇,政府對國家未來走向不能預設立場或結論,必須與臺灣民意同步」。
  2011年8月23日,蔡英文第一次參選臺地區領導人時拋出維持臺灣現狀與民主機制是「臺灣共識」的論調,聲稱「臺灣共識」對將來與中國大陸建立和平穩定互動,是「非常關鍵性的條件與過程」。對於作為兩岸交流基礎的「九二共識」,蔡英文公然聲稱「九二共識是一個不存在的東西,沒有所謂承認或不承認或接受不接受問題。」蔡英文談到所謂「主權議題」時稱,「臺灣前途決議文」明確主張民進黨的立場,現在臺灣內部最大的共識就是「維持臺灣現狀」。蔡英文稱,基於內部意見的多元性,必須透過民主機制形成一個「內部共識」,或許可以稱它作「臺灣共識」;將來與中國大陸建立和平穩定的互動,以及可長可久的架構,是「非常關鍵性的條件與過程」。
  2015年,蔡英文第二次參選臺地區領導人時表示,民進黨處理兩岸關係的基本原則是「維持兩岸現狀」,並聲稱「該立場與美國立場一致」。「不否認一九九二年兩岸會談的歷史事實,也認同當年雙方都秉持相互諒解精神,求同存異,希望兩岸關係往前推進的這一段協商溝通的經過和事實。這也是兩岸交流累積成果的一部分。」11月,蔡英文公然聲稱「習馬會」「悖離臺灣現狀,看不見'中華民國'的存在」,質疑其「不是穩固的橋」、沒有做到「透明、徵詢人民意見的過程」,是「黑箱作業」,並聲言這場會談的「唯一效果」,是「在國際舞臺用政治框架框限未來在兩岸關係上臺灣人民的選擇」。
  2016年當選臺灣地區領導人後,蔡英文表示會建立具有一致性的、可持續的兩岸關係,5月就職之後,在「現行體制」下推動兩岸協商交流,以民主原則作為推動兩岸關係的基礎,致力於確保海峽兩岸關係維持和平穩定的現狀,創造臺灣人民最大利益和福祉。她表示「兩岸有責任盡最大努力,以彼此都能接受的方式,確保兩岸無挑釁無意外,這是臺灣民意的展現。」「在1992年,兩岸兩會秉持相互諒解、求同存異的政治思維進行溝通協商,達成了若干的共同認知與諒解,我理解和尊重這個歷史事實」,「1992年之後20多年雙方交流、協商所累積形成的現狀及成果,兩岸都應該共同去珍惜與維護,在這個基本事實與既有政治基礎上,持續推動兩岸關係的和平穩定與發展。」但她也表示「這些(有關對」九二共識「核心內涵表態的)問題都是衍生自陸方近來的說法,但陸方說法有很多不同的詮釋,這些詮釋會影響我們的判讀」,甚至認為大陸方面「可以運用這個機會再展現一些善意」、「不需要我們去指點他什麼」,並以「民主」為藉口拒絕正面回應「九二共識」。自2016年5月20日蔡英文就任臺灣當局領導人後,因蔡英文當局未能確認「九二共識」這一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共同政治基礎,兩岸聯繫溝通機制進入停擺狀態。
  2016年7月,蔡英文接受《華盛頓郵報》專訪時明確聲稱「臺灣'政府'不太可能違反民意,去接受對方設的(承認」九二共識「的)期限。」她同時提出所謂「不同的中國觀」,批評美國政府自1979年後「不公平地」將臺灣定義為「政治實體」,宣稱臺灣「是一個'國家',一個'民主國家'」。
  2016年9月29日,蔡英文在公開信《給民進黨黨員的信》中公開叫囂要「力抗中國的壓力,發展與其他國家的關係」和「擺脫對於中國的過度依賴,形塑一個健康的、正常的經濟關係」。
  2016年10月4日,蔡英文接受《華爾街日報》專訪時再次明確拒絕承認「九二共識」,宣稱「臺灣政府不太可能違反民意,去接受對方設置的承認九二共識的期限」,海峽兩岸領導人會面「不應預設(包括'九二共識'在內的)條件」。這是蔡英文首度正式拒絕九二共識。
  2018年6月23日,蔡辦秘書長陳菊在民進黨籍臺北市長參選人姚文智造勢晚會上聲稱,蔡英文堅持「九二無共識」,臺灣一定要用所謂「自由民主的方式」,來確保臺灣可「多元發展」。


  *釣魚島問題
  2015年7月30日,蔡英文受訪稱,「釣魚島是屬於臺灣的」。
  2015年10月9日,蔡英文拜訪日本執政黨自由民主黨期間表示,「希望在釣魚島主權的爭議之餘,臺灣跟日本可以坐下來好好的談,漁業協議是一個好的開始,雖然有'主權'的爭議,雙方可以坐下來找出相互可以獲利的安排。」
  2016年2月17日,針對李登輝「新書」中「釣魚島列嶼(註:即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不歸屬臺灣」的言論,蔡英文回應稱「這件事情民進黨的立場一向很清楚,也就是釣魚島是屬於臺灣的。」由於曾有人用「政治父女」來形容李登輝與蔡英文的趨近立場與特殊聯繫,此事也被臺灣輿論諷為「蔡英文打臉李登輝」。


  *南海問題
  2015年7月30日,蔡英文稱民進黨從來沒有放棄南海「主權」。
  2016年1月16日,蔡英文當選臺灣當局領導人後在「國際記者會」上談及南海問題,聲稱「南海方面有些島嶼,我們主張有'主權',但反對任何緊張升高的行為」。
  2016年1月27日,蔡英文方面拒絕了馬英九對蔡英文團隊發出的共同登上太平島的邀請。
  2016年7月,蔡英文當局拒絕接受「南海仲裁案」的「仲裁結果」。

 

責任編輯:許嬑

相關焦點

  • 還能期待蔡英文說出什麼具體的兩岸政策?
    蔡英文近日接受採訪,繼續重申「和而不同,和而求同」的八字空言。香港中評社今日發表專論文章指出,對蔡來說,兩岸論述中沒有任何內容也許對她最有利,可以預期明年選舉之前,她的兩岸政策不論說多少遍也還是那些內容,既不能認同馬英九當局的兩岸政策,也不能公開說要收緊當前的政策,除了說空話,還能期待她說出什麼具體的兩岸政策?
  • 謝鬱:蔡英文當局「倚美抗中」阻斷兩岸協商的可能性
    第二,蔡英文當局「倚美抗中」,攪動臺海風雲。蔡英文當局上臺以來,不斷衝撞「一個中國」紅線,挑釁大陸的容忍度,更一步步將兩岸關係置於風險高發的境地,兩岸圍繞「反獨」與「謀獨」鬥爭持續升溫。第三,蔡英文借香港亂局煽動「反中仇共」拉抬選情,嚴重毒化兩岸關係。蔡英文為拼連任,選擇主打兩岸對抗牌,借香港亂局煽動「反中抗中」情緒,惡毒攻擊「一國兩制」,不斷升高兩岸關係的對抗情緒,藉以拉抬選情。這樣的煽動與操弄,升高了兩岸民間的對立情緒,嚴重毒化兩岸關係。
  • 兩岸警鐘長鳴!資深臺媒戳穿蔡英文陰謀
    編輯:初陽兩岸能夠統一,這是多少人都日盼夜盼的事情啊。很多臺灣同胞,一直都是期盼著能夠早日完成統一的,可是身處如今的臺灣,很多臺灣同胞們已經看到了蔡英文當局那張「醜惡」嘴臉了。對於今年來說,蔡英文當局獲得了「大選」的勝利這是一個十分重磅的消息。雖然說這件事情已經過去這麼久了,但是還有很多的事情似乎也在慢慢的「發酵」。伴隨著蔡英文為代表的民進黨繼續「執政」,如今非常嚴重的一個問題,那就是兩岸的關係已經深受民進黨的「阻撓」了,同時兩岸警告也再次拉響了。蔡英文當局的很多所謂的「政策」,都在嚴重影響著兩岸的關係。
  • 蔡英文的兩岸形勢判斷
    在兩岸持續缺乏政治對話基礎互信之時,在激烈「抗中」的川普總統敗選離任之際,在大陸海空兵力頻繁操練繞臺之刻,蔡英文「新年談話」,既沒有刺激論述,也沒有創新提法,平凡而不突兀。蔡英文的談話內容,顯示她對於兩岸關係在新的一年,並沒有特殊的期待;然而今年卻是蔡英文2024年卸任前,雖非僅有,卻可是難得的兩岸機會時段。
  • 港媒:拜登上臺前,蔡英文當局竟然還在配合川普 升高兩岸對抗
    拜登3日已宣布將要求所有美國人在他上任百日內戴口罩,防範新冠病毒散播,顯示其政策優先順序迥異於川普,上任第一件事就是抗疫,絕對不會是中美問題,臺灣議題更是排很後面。在此情勢下,有趣的是,蔡英文最近的動作卻看起來是百分百在呼應川普!當美國政府已啟動政權交接,拜登也陸續發布新人事,代表川普已知非下臺不可。
  • 臺灣文化為蔡英文兩岸政策敲響警鐘
    蔡英文當選臺灣地區領導人後,臺北故宮博物院缺席深圳文博會,今年臺灣館聲勢大不如前。臺灣《中國時報》今日發表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博士潘罡的評論文章指出,這都因兩岸當前政治僵局,反映在文創產業上,不只意味臺灣少了商機,更嚴重的是臺灣文化發展前景敲響警鐘。
  • 蔡英文在兩岸關係上還有希望嗎?臺媒這樣說
    那麼仍然掌握行政大權的蔡英文,是否願意調整兩岸政策?或者她的調整能不能產生效用?便成為未來她僅剩的一年半任期內,兩岸各界與區域各方的關注重點。至於她的其他施政措施,則還構不到影響國際視線的層次,而將由臺灣選民繼續予以監督和公決自5月以來,蔡英文鑑於她上任後臺灣的「國際空間」日益限縮,包括原本已由前國民黨當局爭取到的出席世界衛生大會和國際民航會議的機會,都在蔡與民進黨手中失去,以及5個原「邦交國」棄臺就陸,蔡英文遂稱,對大陸「不再忍讓」,而開始改稱大陸為中國,即以臺灣、中國或「中華民國」、中國互為對應,這就把兩岸作為兩國關係來看待了
  • 蔡英文執政2年 消失的兩岸關係
    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執政將滿兩年,在這七百多天中,各項政策中最受外界關注之一的就是兩岸關係,蔡英文能否實現選前承諾的「維持現狀」,成為檢驗焦點。    臺大政治系教授、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接受《NOWnews今日新聞》訪問時表示,蔡英文所謂的維持現狀並不是前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的維持現狀,而是要維持「一邊一國」的現狀;而蔡英文一面倒親美日的政策下,現在已經沒有兩岸關係,只剩下中美關係。
  • 綠營黨內對兩岸論述"各自表述" 蔡英文陣腳大亂
    據中時電子報消息稱,洪孟楷認為,蔡當局沒能力讓島內民眾過好日子、又沒辦法維持兩岸正常交流,所以挑戰四起。邱義仁曾鼓吹「模糊,是現在兩岸策略最好的態度」,「還要模糊到中國也清楚我們的模糊」,洪孟楷直指,這根本就是為過去一年蔡當局錯誤的兩岸政策打模糊仗。「連蔡的重要幕僚都只會模糊,那民眾想問,這個當局從上到下,到底誰對兩岸政策清楚?」
  • 港媒:蔡英文遭遇「權望危機」 兩岸政策亟需改變
    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圖片來源:「中時電子報」)【環球網綜合報導】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的聲望繼續下跌,一份由綠營智庫的臺灣民意基金會公布的最新民調顯示,其支持度為41.4%,不滿意度為42.6%;兩岸政策滿意度為41.2%,不滿意度則升至47.8%,滿意度比三個月前下降10%,不滿意度上升8%。
  • 蔡英文語調放軟了,稱願促進兩岸對話?國臺辦回應
    並且指出希望蔡英文能夠認真思考內部的不同主張,真正把「在野黨」當作共同解決問題的夥伴,而不是批判「在野黨」提出的兩岸關係處理辦法,來轉移自己執政不力的焦點。而藍營民意代表陳以信卻認為蔡英文確實希望兩岸關係穩定。因為隨著美國新總統的上臺,中美關係會發生改變,蔡英文也需要對兩岸政策進行調整。
  • 臺媒:逃避無法掩飾蔡英文政策空心的事實
    如果蔡英文真的對勝選信心滿滿,該當展現「兵來將擋」的氣勢,不怕對手挑戰,以自信贏得民心,方能成為足以承擔重責大任的領導人。  任何關心臺灣發展的人士,無不同意兩岸關係是最影響臺灣生存的關鍵政策之一。兩岸互動如果穩定,則臺灣的對外關係就能平穩開展,反之則臺灣深受其害,因為沒有一個國家會願意為了臺灣而與大陸為敵。
  • 改善兩岸關係需要的是誠意,而這恰恰是蔡英文最缺的
    作者:滕飛審稿:淺夢2021年到來之際,蔡英文在元旦這一天發表公開致辭,如果是不了解蔡英文為人和行事風格的人,很可能在聽了蔡英文的這番表態後,會誤以為她態度誠懇,是真心想要改善與發展兩岸關係。但從近些年來蔡英文對待兩岸發展的態度來看,蔡英文這番看似誠懇的發言,不過就是在作秀而已,因為她打心底裡就沒有改善與發展兩岸關係的意願。而且,改善兩岸關係需要的是真正的誠意,可蔡英文缺的恰恰就是誠意。為什麼說蔡英文缺少誠意,那是因為她明知道兩岸關係癥結所在,卻故意假裝看不見。一直以來,發展兩岸關係最基本是要承認和接受「九二共識」,也就是要承認「兩岸一中」的核心內涵。
  • 解放軍大規模亮劍臺海,蔡英文稱盼「兩岸對話」
    一段時間以來,臺當局無視兩岸民意,執意背靠美國「以武拒統」,嚴重傷害了兩岸民眾的友好情感。2020年12月,解放軍大規模亮劍,警告臺當局,重壓之下,蔡英文果然「服軟」,1月1日新年致辭上,再度稱「期盼兩岸對話」,「臺獨」這是怕了?
  • 臺媒:兩岸新危局 蔡英文還在切香腸?
    平靜中卻讓人擔心,真正的風暴正在醞釀中,而且可能不用等到蔡英文5月20日就職,從2月馬當局正式進入看守期間,大陸對臺政策恐怕就會有根本性的改變。對此一險峻情勢,臺灣民眾不能懵懂,贏得執政的民進黨,更須拿出積極行動化險於未然。  這樣的險峻,反映在幾個層面上。以「九二共識」為例,蔡英文從選前到選後,不斷的通過多次微調,試圖貼近「九二共識」。
  • 蔡英文元旦談話拿豬瘟"開刀":哪來的兩岸一家親
    同時,蔡英文號稱將在兩岸間建立「三道防護網」,分別是「民生安全防護網」、「資訊安全防護網」及「民主防護網」。其中提到要提升臺軍戰力,與大陸開展「資訊戰」,還要防範大陸企業資金。此外,談到民進黨當局在「九合一」地方選舉中大敗一事時,蔡英文似乎並沒有從中吸取教訓,辯稱選舉結果「絕不代表在臺灣『主體性』上退讓」。
  • 臺媒民調:蔡英文兩岸政策 48%民眾認為未闡明
    民眾看「大選」後兩岸關係變化圖/臺灣《聯合報》提供    民進黨今天將正式提名蔡英文參選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大選」。臺媒《聯合報》2016選情民意調查發現,有四成八民眾認為民進黨參選人蔡英文沒有明白闡釋兩岸政策立場,即便是綠營支持者,也有三成八認為蔡沒有清楚的兩岸政策立場。調查也發現,對於明年選後的兩岸關係,民眾多認為不致因為藍或綠當選而產生劇變。
  • 蔡英文更換陸委會主委 大陸學者:兩岸麻煩將增多
    蔡英文當局23日進行了一批人事調動,其中,陸委會主委張小月卸任,由臺灣大學教授陳明通接替。華東師範大學兩岸交流與區域發展研究所副所長包承柯表示,由於民進黨長期對「臺獨」路線的堅持,即便陳明通個人與大陸有交往經驗,兩岸關係並不會產生實質性的突破,兩岸複雜嚴峻的局面恐怕還會持續。  陳明通曾於陳水扁時期擔任過陸委會主委一職。
  • 蔡英文今談兩岸關係,藍民代:不再「疾言厲色」,印證他預測的第一步
    臺媒資料圖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迎接2021年,蔡英文今發表新年談話,對於兩岸關係,期待兩岸人民會逐步恢復正常有序的交流,增加理解、減少誤解。對此,國民黨「立委」陳以信直言,蔡的談話印證他先前所預測的第一步,兩岸關係將重回現狀。
  • 臺灣學者:蔡英文「維持兩岸現狀」是緣木求魚
    原標題:臺灣學者:蔡英文「維持兩岸現狀」是緣木求魚資料圖:蔡英文。中新社發 陳小願 攝中新社臺北10月7日電 (記者 劉舒凌)臺灣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美歐所所長吳東野7日在臺北指出,就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目前有關兩岸政策的言與行來看,所謂「維持兩岸現狀」是緣木求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