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香港中評社報導 拜登上任後的中美關係可望趨緩,至少不會如川普任內的尖銳對抗,所謂「美臺關係」也會有所調整。但臺灣最近為何不是降溫兩岸緊張迎新局,反而升高衝突全面緊縮交流?
最近有幾項兩岸關係指標性事件,第一項是童書《等爸爸回家》被綠指控有大陸大外宣內容,臺「文化部」日前以此書未依規定申請許可為由,下令即刻起不得發行。《等爸爸回家》是由大陸作家陳穎與10位插畫家共同完成,內容以孩童眼光為視角,想著原本答應過年要在家陪伴自己的醫生父親,卻因病毒來襲,必須站上第一線,為國家及人民奮戰,堅守崗位。全書溫馨感人,只因為出現「中國加油」,「武漢加油」的插畫,就被臺灣官方給禁掉。
第二是2013年成立的「兩岸企業家峰會」2020年會敲定12月9日在臺北與廈門連線進行,臺灣方面理事長蕭萬長預計將以視訊方式在開幕式中致辭,大陸也將有官員參與線下活動與視訊致辭。陸委會3日突然在記者會表示,「『政府』支持合於規範的兩岸經貿交流,但提醒與會臺灣民眾要注意兩岸條例相關規範。」兩岸企業家峰會成員都是兩岸重量級商界人士,臺灣頂尖的上市公司負責人多數都在內。蔡當局的說法已讓峰會臺灣方和企業家產生強大的寒蟬效應。
蔡當局上述動作似乎和美國大選結果,以及外界對未來陸美臺關係發展的預測有些違和感。拜登上任後國事如麻,最棘手就是剎不住車的新冠疫情,美國迄今已有28萬多人死於新冠,目前每天新增確診逾20萬人,災情慘重。拜登3日已宣布將要求所有美國人在他上任百日內戴口罩,防範新冠病毒散播,顯示其政策優先順序迥異於川普,上任第一件事就是抗疫,絕對不會是中美問題,臺灣議題更是排很後面。
在此情勢下,有趣的是,蔡英文最近的動作卻看起來是百分百在呼應川普!
當美國政府已啟動政權交接,拜登也陸續發布新人事,代表川普已知非下臺不可。但他在下臺前夕仍持續加大制裁大陸企業,大砍旅遊籤證有效期等做出對大陸不友善行為,國務卿蓬佩奧更馬不停蹄加大與中國大陸的對抗。前陸委會副主委張顯耀從11月22日美軍印太司令部情報處長、海軍少將史達曼搭美軍行政專機秘密訪臺三天,推測川普下臺前夕訪臺並非不可能。
川普卸任前這些看來有些瘋狂的大動作不外乎為4年後可能捲土重來參選美國總統做準備,另也試圖影響拜登的對陸、對臺政策,尤其是若干「抗中」行政命令,國務院下了之後,除非拜登政府上臺後要撤銷,官方還是要執行,增添拜登新政的靈活度。
雖然拜登即將上臺,民進黨當局卻緊跟著川普升高「抗中」力道,近日跟進美國加大聲援香港動作,國臺辦已提出嚴正警告。如果這樣的衝撞繼續發展下去,會不會在明年元月川普下臺前發生什麼事很難說。但民進黨當局為何要這麼做?看來蔡英文現在的策略和川普似相當接近,亦即要在拜登上臺之前框住兩岸對抗局面,把兩岸情勢拉高到一個程度,讓拜登上任後不得不面對臺灣的危機,必須處理臺灣問題。
擁有哈佛大學法學博士學位,曾在美國生活30多年的綠營前輩張富美日前受訪指出,「拜登勝選未來臺灣處境會比較悽慘,因為拜登為了還大陸的債,會暗助大陸處理臺灣。」這是綠營內部的深層憂慮,簡單講就是很怕被拜登賣掉。民進黨當局現在先下手為強,兩岸交流能切的就切,能對抗的就對抗,防拜登上任中美關係放緩,臺灣議題被擱置,所謂「美臺關係」降溫。
此外,儘管川普要下臺了,但共和黨在國會仍佔有一定勢力,川普大選得票其實也沒太難看,民進黨當局便繼續拉著共和黨,操作兩手策略來爭取美國持續「抗中保臺」路線。只是這樣的險棋對臺灣風險無限大,民進黨當局搏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