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文化為蔡英文兩岸政策敲響警鐘

2020-12-04 環球網

蔡英文當選臺灣地區領導人後,臺北故宮博物院缺席深圳文博會,今年臺灣館聲勢大不如前。臺灣《中國時報》今日發表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博士潘罡的評論文章指出,這都因兩岸當前政治僵局,反映在文創產業上,不只意味臺灣少了商機,更嚴重的是臺灣文化發展前景敲響警鐘。

評論摘編如下:

大陸文化創作指標盛會之一的深圳文博會日前落幕,不論參展廠商與成交額都創歷史新高。主辦單位呼應「一帶一路」政策,擴大招來埃及、以色列等35個國家、地區參展,現場洋溢異國風情,北京故宮也大舉參展,搭配豐富配套體驗活動,4天觀展人數超過66萬,在促進文創商機的同時,也為大陸民眾啟迪美感與創意視野。

文化發展與商業市場本來就存在一種共生關係。有鑑於此,前些年臺灣故宮、臺北市、新北市等也多次進軍北京、深圳等文博會,憑藉高水平文創產品博得大陸媒體驚嘆,不但在大陸民眾心目中種下臺灣優質文化的印象,也成功推介多家文創企業進入大陸,近3年已在10個以上的大陸城市授權開店。

蔡英文當選臺灣地區領導人後,臺北故宮博物院缺席深圳文博會,今年臺灣館聲勢大不如前,「臺灣名品展」今年在大陸的場次也嚴重縮水。這些狀況都因兩岸當前政治僵局,反映在文創產業上,不只意味臺灣少了商機,更嚴重的是臺灣文化發展前景敲響警鐘。

其實,民進黨不曾好好解釋過什麼是「臺灣文化」。以知識論視角來看,「文化」是一種反思性概念,這意謂它的定義還在摸索演進中,但大抵來說,語言、風俗習慣、制度、宗教、藝術,被普遍認同是文化的子系統。

這些文化子系統中,風俗習慣與制度大都屬於緩慢演進,臺灣「文化部門」難以著力。然而藝術、宗教等,均可納入有效的文化施政範圍,並依照學者布赫迪厄所言,視為文化資本。

當代學界與產業界普遍認定,文化消費背後蘊含文化認同,可以兼顧功能與象徵價值。所以我們看到雲門舞集、朱宗慶打擊樂團等,近年頻繁到大陸巡迴演出,除收益考慮,更重要的是在大陸民眾腦海中,植入臺灣的文化形象,延續臺灣的文化軟實力。

因此,文化藝術需要市場的支撐,沒有市場的創意僅是曇花一現的靈感或奇思妙想,根本無法形塑出具有分辨度而且有生機的「臺灣文化」。民進黨當局如果真心想發展本土文化,就要幫文化產品找到更大的內需與外銷市場,而大陸是唯一的最佳選擇,儘管兩岸存有體制障礙,畢竟有共通的歷史脈絡,比較不容易出現「文化折扣」的現象。

如今蔡英文不承認「九二共識」,導致兩岸制度性協商中斷,原本倡議討論多時的「兩岸文化合作」也停擺,臺灣文創業者難以深入運用大陸市場,嚴重影響未來發展。以影視為例,臺灣偶像劇曾風靡大陸一時,但無法有效接軌大陸產業,結果現在對岸影視起飛,臺灣電視頻道被《甄嬛傳》、《琅琊榜》全面攻陷。

日前臺灣表演藝術中心董事長朱宗慶憂心指出,臺灣文化僅剩幾年的優勢。這些警訊對民進黨而言難道還不夠多嗎?蔡當局必須儘快找到解決當前兩岸僵局的方法,否則所謂發揚臺灣文化,不過僅止於動人的美麗詞藻與口號而已。(作者為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博士)

相關焦點

  • 國民黨「立委」喊話蔡英文,兩岸若開戰,臺灣會輸光光!
    編輯:葉風校對:陳城蔡英文一直在試圖使兩岸對立,對此國民黨表示擔憂。國民黨「立委」陳以信在社交平臺上發文稱「只要兩岸打起來,臺灣就會輸光光。這實際上是對蔡英文的警告,現在民進黨當局甘願當美國的附庸,甚至為了能刺激到北京想方設法的和美國籤訂貿易協定。
  • 給「臺獨」敲響末日警鐘!解放軍頻頻亮相臺海,蔡英文緊急改口
    而近段時間以來,解放軍之所以如此頻繁地出現在「臺灣西南空域」,就是想要給「臺獨」勢力敲響末日警鐘,島內對此也感到神經緊繃。  對於解放軍所採取的行動,臺媒分析稱,這可能與「與美國大選結果即將被公布有關」。畢竟2020年是美國大選年份,川普政府為了能夠繼續留在白宮,屢屢打起「臺灣牌」,試圖以此來牽制中國大陸的發展。
  • 蔡英文當局的兩岸政策
    李登輝在卸任前極力向陳水扁推薦蔡英文,蔡得以擔任「陸委會主委」,搖身成為陳水扁兩岸政策的核心幕僚。在4年「陸委會主委」任內,蔡英文拒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否認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不遺餘力地鼓吹「兩國論」及「一邊一國論」,千方百計地阻撓和破壞兩岸關係,為兩岸「三通」設置重重障礙。
  • 還能期待蔡英文說出什麼具體的兩岸政策?
    蔡英文近日接受採訪,繼續重申「和而不同,和而求同」的八字空言。香港中評社今日發表專論文章指出,對蔡來說,兩岸論述中沒有任何內容也許對她最有利,可以預期明年選舉之前,她的兩岸政策不論說多少遍也還是那些內容,既不能認同馬英九當局的兩岸政策,也不能公開說要收緊當前的政策,除了說空話,還能期待她說出什麼具體的兩岸政策?
  • 港媒:蔡英文遭遇「權望危機」 兩岸政策亟需改變
    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圖片來源:「中時電子報」)【環球網綜合報導】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的聲望繼續下跌,一份由綠營智庫的臺灣民意基金會公布的最新民調顯示,其支持度為41.4%,不滿意度為42.6%;兩岸政策滿意度為41.2%,不滿意度則升至47.8%,滿意度比三個月前下降10%,不滿意度上升8%。
  • 臺媒民調:蔡英文兩岸政策 48%民眾認為未闡明
    圖/臺灣《聯合報》提供    民進黨今天將正式提名蔡英文參選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大選」。臺媒《聯合報》2016選情民意調查發現,有四成八民眾認為民進黨參選人蔡英文沒有明白闡釋兩岸政策立場,即便是綠營支持者,也有三成八認為蔡沒有清楚的兩岸政策立場。調查也發現,對於明年選後的兩岸關係,民眾多認為不致因為藍或綠當選而產生劇變。
  • 臺灣學者:蔡英文「維持兩岸現狀」是緣木求魚
    原標題:臺灣學者:蔡英文「維持兩岸現狀」是緣木求魚資料圖:蔡英文。中新社發 陳小願 攝中新社臺北10月7日電 (記者 劉舒凌)臺灣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美歐所所長吳東野7日在臺北指出,就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目前有關兩岸政策的言與行來看,所謂「維持兩岸現狀」是緣木求魚。
  • 「臺獨」聽到末日警鐘!25日國臺辦開門見山,重拳擊碎蔡英文幻想
    眾所周知,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極少數「臺獨」分子和西方極端政客通過各種方式阻礙兩岸的和諧統一。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就是一個堅定的「臺獨」分子,她成為臺灣地區領導人之後,拒絕承認「九二共識」,並且多次挑釁中國大陸,聲稱要用軍事力量「保衛」臺灣。
  • 臺媒民調:48%臺民眾認為蔡英文兩岸政策未闡明
    華夏經緯網4月15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民進黨今天將正式提名蔡英文參選臺灣地區領導人。臺灣《聯合報》臺灣地區領導人選情民意調查發現,有四成八臺灣民眾認為民進黨臺灣地區領導人參選人蔡英文沒有明白闡釋兩岸政策立場,即便是綠營支持者,也有三成八認為蔡沒有清楚的兩岸政策立場。據報導,調查發現,對於明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後的兩岸關係,民眾多認為不致因為藍或綠當選而產生劇變。
  • 蔡英文兩岸政策虛無縹緲 「空心菜」依舊「空心」
    在兩岸關係上,有其「理想與堅持」,但兩岸論述依舊虛無縹緲,遭譏「空心菜」依舊。(資料圖)中國臺灣網2月16日消息 蔡英文登記參與民進黨>,蔡英文把兩岸關係說得含糊飄忽,被譏為「空心菜」,如今依舊說不清欲捍衛的「主權」是何者?
  • 蔡英文:尊重「九二會談」這個事實 以此為基礎推動兩岸關係
    臺灣2016年「總統」當選人、民進黨主席蔡英文,選後首度接受綠營媒體《自由時報》採訪,就兩岸關係與「九二共識」、國民黨力促的「多數黨組閣」等議題,提出自己的想法與計劃。 值得注意的是,在100分鐘的訪問中,蔡英文就兩岸關係發表了和以往略為不同的見解。
  • 臺前政客:蔡英文已經吃不消了,大陸要對臺灣有信心
    編輯:常樂校對:百味隨著解放軍戰機頻繁飛抵臺灣,臺海局勢越來越緊張。臺灣前政客鄧申生近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兩岸之間是手足兄弟的關係,兄弟之間吵架無論再怎麼激烈,都不能動手流血,這只會讓美國人笑話。解放軍的密集行動已經讓蔡英文感到不安,大大增加了臺灣軍事防禦方面的支出。對於解放軍的行動,民進黨當局甚至直接喊話要「吃不消」了,儘管還有不少「臺獨」分子猖狂行事,但蔡英文顯然已經開始收斂了。他還指出,美國政府絕對不會做出了和臺灣地區「建交」的決定,因為一旦這麼做,就意味著中國與美國的外交關係走到了盡頭,這會讓美國人損失無法想像的利益。
  • 蔡英文的兩岸形勢判斷
    臺灣淡江大學戰略所副教授、中華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理事長黃介正在臺媒撰文說,蔡英文在2021年元旦發表「新年談話」,一如預期談到兩岸關係,內容積極與負面解讀均可。在兩岸持續缺乏政治對話基礎互信之時,在激烈「抗中」的川普總統敗選離任之際,在大陸海空兵力頻繁操練繞臺之刻,蔡英文「新年談話」,既沒有刺激論述,也沒有創新提法,平凡而不突兀。蔡英文的談話內容,顯示她對於兩岸關係在新的一年,並沒有特殊的期待;然而今年卻是蔡英文2024年卸任前,雖非僅有,卻可是難得的兩岸機會時段。
  • 蔡英文:建立一致性兩岸關係 說到做到
    原標題:蔡英文:建立一致性兩岸關係 說到做到中評社臺北6月8日電 蔡英文8日表示,臺灣經濟要再一次成功轉型,需要穩定的內外環境,兩岸關係是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維持現狀,建立具一致性、可持續、可預測的兩岸關係,「我說到做到」。
  • 蔡英文將撥2000萬成立智庫 主要研究兩岸政策
    華夏經緯網12月1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五都」牽動2012年「執政」路線,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將提撥選舉補助金,成立民進黨智庫,主要研究對外戰略及兩岸政策。據報導,民進黨國際部主任蕭美琴轉述,蔡英文昨天與外籍媒體茶敘時表示,蔡英文在新北市獲得100多萬票,可獲3000多萬元(新臺幣,下同)選舉補助金,除三分之一交給黨中央運用,其餘2000多萬元用來成立智庫,強化對外戰略、對內經濟、社會福利等論述。
  • 6萬人上凱道,蔡英文還要「裝睡」多久?
    ,也即「秋鬥」大遊行,此次遊行是蔡英文當局執政以來聲勢最為龐大的一次。 民眾長期以來對民進黨當局積壓的不滿情緒也迅速的爆發了出來,在蔡英文的辦公室前,更是有足足六萬人之多聚集在一起,對蔡當局的政策進行抗議。 各大社會議題被搬出,民眾反對情緒高漲 在此次遊行中,臺灣地區近段時間以來的各種社會議題都被拋了出來。
  • 蔡英文兩岸論述何必切香腸?
    (評論員 林淑玲)民進黨主席兼2016參選人蔡英文訂5月29日訪美進行「口試之旅」,比她2011年選前赴美提早了約3個月。民進黨此一時程選擇具選舉操作考量,一方面要搶在9月的中美峰會之前;二來則是保持兩岸政策調整空間;三者是考量若有負面效應還來得及修正補救。
  • 蔡英文執政2年 消失的兩岸關係
    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執政將滿兩年,在這七百多天中,各項政策中最受外界關注之一的就是兩岸關係,蔡英文能否實現選前承諾的「維持現狀」,成為檢驗焦點。    臺大政治系教授、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接受《NOWnews今日新聞》訪問時表示,蔡英文所謂的維持現狀並不是前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的維持現狀,而是要維持「一邊一國」的現狀;而蔡英文一面倒親美日的政策下,現在已經沒有兩岸關係,只剩下中美關係。
  • 兩岸對談:蔡英文懸崖勒馬才能保障臺灣安全
    輿論熱議2021年美國總統交接將是解放軍攻臺窗口,臺灣前安全部門秘書長蘇起表示,臺灣安全繫於北京一念之間,蔡英文大打「香港牌」、「反中牌」,給臺灣造成了哪些傷害?步步走向危險,戰爭是否一觸即發?  對此,臺灣中時電子報社長賴嶽謙對話北京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於強,就相關話題展開討論。
  • 臺灣民眾真的支持蔡英文嗎?
    民進黨有一個核心論述,亦即選民選出蔡英文為領導人,就是支持她的兩岸論述。建立此基礎上,要求大陸「正視臺灣新民意」。有論述卻無論證,讓人不知真假。如果說2012是藍綠政黨兩岸政策比拼的結果,2008、2016就有懲罰執政黨的意味。上述兩場選戰中兩岸關係是重要議題但非主軸,民眾更關心社會民生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