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的定海神針和打破僵局的解方

2020-12-06 新華社客戶端

新華社北京11月17日電 題:「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的定海神針和打破僵局的解方

新華社記者

一段時間以來,由於民進黨當局拒不承認甚至否定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臺灣島內出現「『九二共識』過時論」等錯誤認知。親歷「九二共識」達成過程及見證「九二共識」引領兩岸關係發展的有關人士近期受訪指出,「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定海神針,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緩解當前緊張局勢、打破兩岸僵局的解方。

受訪人士指出,「九二共識」構建了兩岸關係發展的共同政治基礎,直接促成了1993年4月「汪辜會談」成功舉行,推動兩岸關係邁出歷史性重要一步,對推動兩岸交流合作、建立制度化協商與聯繫機制發揮了重要作用。

令人遺憾的是,1995年6月,李登輝訪美公然進行製造「兩個中國」的活動,嚴重背棄「九二共識」,破壞了兩岸協商的政治基礎,致使正在磋商安排的第二次「汪辜會談」和兩岸協商中斷。1999年7月,李登輝又拋出「兩國論」,使兩岸關係更加動蕩。2000年陳水扁上臺後,拒不承認「九二共識」,推行所謂「憲政改造」「入聯公投」等「法理臺獨」分裂活動,將兩岸關係推向危險邊緣,致使兩會協商難以恢復,臺海和平受到嚴重威脅。

2005年,國共兩黨領導人舉行時隔60年的歷史性會談,共同發布「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明確宣示雙方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為兩岸關係走上和平發展道路發揮了引領作用。2008年,兩岸關係出現重大積極變化,兩岸雙方再度確認堅持「九二共識」,兩岸關係由此開創和平發展新局面。

回顧2008年兩會恢復商談的過程,時任海協會秘書長的海協會副會長李亞飛說,中國國民黨重新上臺,動蕩不安的兩岸關係出現重大轉機。當年5月26日,海基會致函海協會,明確表示「期望貴我兩會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儘早恢復制度化協商」。5月29日,海協會復函海基會,表示同意「儘速在『九二共識』基礎上恢復兩會聯繫往來與協商談判」。兩岸雙方再次明確堅持「九二共識」的態度,兩會協商有了共同政治基礎,中斷近十年之久的兩會商談於6月中旬得以恢復。

此後8年間,兩會在堅持「九二共識」共同政治基礎上舉行11次會談,籤署23項協議,達成一系列共識,解決了諸多事關兩岸同胞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提升了兩岸交往合作制度化水平,推動兩岸關係取得重大進展和豐碩成果。兩岸實現全面直接雙向「三通」,促成大陸居民赴臺旅遊,構建兩岸特色的經濟合作機制,開啟大交流局面。兩岸雙方還通過務實協商對臺灣同胞關心的參與國際活動問題做出合情合理安排。這些成果拓展了兩岸合作領域,豐富了兩岸交往內涵,推動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為兩岸同胞帶來實實在在利益。

隨著兩岸雙方政治互信增加,兩岸交流合作不斷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不斷取得新突破。2014年2月,國臺辦與臺灣方面陸委會建立常態化聯繫溝通機制。2015年11月7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新加坡與臺灣方面領導人馬英九舉行歷史性會晤。這次會晤是兩岸關係發展進程中的重要裡程碑,標誌兩岸關係發展到了新高度,書寫了兩岸關係歷史性一頁,開闢了兩岸關係發展新空間。

海協會會長張志軍時任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他回顧有關情況時說,沒有「九二共識」,就沒有國臺辦與陸委會聯繫溝通機制,更不可能有兩岸領導人歷史性會晤。兩岸領導人在會晤時都談到堅持「九二共識」對保持兩岸關係沿著正確方向發展的重要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在會晤中就發展兩岸關係提出四點意見的第一條就是「堅持兩岸共同政治基礎不動搖」,明確指出7年來兩岸關係能夠實現和平發展,關鍵在於雙方確立了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的共同政治基礎。沒有這個定海神針,和平發展之舟就會遭遇驚濤駭浪,甚至徹底傾覆。馬英九先生表示,「九二共識」是實現兩岸和平發展的共同政治基礎,兩岸要鞏固「九二共識」。兩岸領導人共同確認堅持「九二共識」意義重大深遠,其重要性也為近年來兩岸關係發展變化所證明。

張志軍指出,「九二共識」是兩岸為結束政治對立、改善發展兩岸關係做出的重要探索。「九二共識」之所以重要,就在於準確回答了兩岸關係根本性質問題。這一共識之所以能達成,關鍵在於雙方做到了在堅持一個中國原則這一重大問題上明確表明了態度,同時妥善處理了一些分歧,體現了巨大的包容性和善意。這不僅符合客觀事實,也符合雙方各自規定,同時使兩岸可以暫時擱置某些政治分歧,構建交往互動的政治基礎和基本互信,打開對話協商大門,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穩定,深化兩岸交流合作,不斷造福兩岸同胞。

張志軍談到當前兩岸關係形勢時說,無論臺灣政治形勢發生什麼變化,我們始終把堅持「九二共識」作為同臺灣各政黨交往的基礎和前提。事關兩岸關係根本性質的問題含糊不得。否定「九二共識」作用,模糊甚至質疑「九二共識」核心意涵,必會動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共同政治基礎,迷失前進方向,甚至將兩岸關係引入險境。

「習近平總書記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再次表明了我們對『九二共識』高度重視和堅守的立場和態度,並鄭重倡議,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的共同政治基礎上,兩岸各政黨、各界別推舉代表性人士,就兩岸關係和民族未來開展廣泛深入的民主協商,就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達成制度性安排。這表明『九二共識』對破解兩岸關係僵局、開闢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局面、推進祖國統一進程具有基礎性意義。」張志軍說。

歷史昭示未來,滄桑成就正道。中共十九大報告中指出: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明確界定了兩岸關係的根本性質,是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關鍵。承認「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認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兩岸雙方就能開展對話,協商解決兩岸同胞關心的問題,臺灣任何政黨和團體同大陸交往也不會存在障礙。否認「九二共識」、破壞這一共同政治基礎,兩岸關係勢必出現停滯甚至倒退,成果會得而復失,直接損害兩岸同胞尤其是臺灣同胞的利益。

統一是歷史大勢,是正道。「臺獨」是歷史逆流,是絕路。希望臺灣同胞認清「臺獨」的本質和危害,把握兩岸關係向前發展的時代潮流,與大陸同胞攜手並肩,順應歷史大勢、共擔民族大義,共同追求中華民族的光明前景。

編輯:牧小湘

相關焦點

  • 不承認「九二共識」 蔡英文兩岸論述仍是「兩國論」思維
    蔡英文(資料圖)5月14日,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在接受電臺採訪時,再次就「九二共識」和兩岸關係問題發表看法。聲稱:「九二共識」問題「事涉主權,不能讓步」;1992年兩會確實舉行了會談,但對會談結果「各說各話,各自解讀,並無共識」;大陸對於國民黨(「一中各表」)的說法「也不接受、不認同」。還說,要解決兩岸關係的僵局,必須在「對等、不預設政治前提」的基礎上進行溝通,建立「互信」,這是她的堅持。蔡在訪談中還表現出,對目前的兩岸關係「基本保持穩定」感到滿意,稱「有利於將主要精力用於解決內部問題」等。
  • 國臺辦:沒有「九二共識」的「地基」,何來兩岸對話的「大廈」?
    有記者提問,民進黨當局領導人一再聲稱「願促成兩岸之間有意義的對話」,如果民進黨當局一方面堅持不承認「九二共識」,另一方面又想要推動兩岸對話,是否有機會? 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表示,沒有「九二共識」的「地基」,何來兩岸對話的「大廈」?企圖繞開「九二共識」,任何交往對話都是無從談起的。奉勸民進黨當局不要再玩文字遊戲,欺騙島內民眾。
  • 國臺辦發言人指出:「九二共識」是兩岸對話的政治基礎
    國務院臺辦11月11日在京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發言人朱鳳蓮指出,沒有「九二共識」的「地基」,何來兩岸對話的「大廈」?企圖繞開「九二共識」,任何交往對話都是無從談起的。奉勸民進黨當局不要再玩文字遊戲,欺騙島內民眾。只有真正從臺灣民眾福祉出發,承認「九二共識」,停止勾連外部勢力和進行謀「獨」挑釁,以實際行動改善兩岸關係,才是正途。
  • 大陸官媒警示蔡英文:否定"九二共識"兩岸互信將坍塌
    文章指出,「九二共識」及其核心意涵,是兩岸雙方對大陸與臺灣同屬一個中國這一客觀事實和現狀的共同確認,「是兩岸雙方授權認可的,不是哪個政黨的專利」。針對5月20日蔡英文即將就任,文章明確警示稱,否定「九二共識」這一政治基礎,兩岸政治互信及制度化協商機制就會坍塌,責任及產生的後果只能由民進黨當局承擔。
  • 臺媒:臺不承認「九二共識」害慘農漁民 被批自討苦吃
    參考消息網10月3日報導 臺媒稱,臺灣在第二次政黨輪替之後,原本銷往大陸的農漁產品因新當局不承認「九二共識」,造成政治僵局,農漁民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境。據臺灣中時電子報網站9月30日報導,國民黨籍民意代表張麗善29日表示,蔡英文在選舉時就以「維持現狀」四字欺騙大家,如今連「九二共識」都不願承認,政治僵局卻犧牲了靠天吃飯的臺灣農漁民,當前只能靠民間自食其力與對岸聯繫。張麗善指出,當局提出的「新南向政策」(即降低對大陸經貿依賴,著眼東南亞及印度市場——本網注)其實就是一味地「反陸」!
  • 國臺辦:"九二共識"是"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安峰山表示,「九二共識」是1992年海協會與臺灣海基會就如何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達成的共識。當時雙方均表明了「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態度。其基本事實和全部過程是十分清楚,不容置疑的。
  • 蔡英文拋「臺灣共識」 宣稱「九二共識不存在」
    環球網8月24日消息,民進黨主席暨2012參選人蔡英文23日拋出維持臺灣現狀與民主機制是「臺灣共識」的論調,聲稱「臺灣共識」對將來與中國大陸建立和平穩定互動,是「非常關鍵性的條件與過程」。中評社報導稱,由於蔡英文、民進黨都不承認「九二共識」,如果民進黨重新執政,「臺灣共識」可能取代「九二共識」作為其兩岸政策。
  • 蔡英文利用宋楚瑜製造兩岸回暖假象
    過去八年國民黨執政時期,堅持「九二共識」,兩岸關係融洽和睦,臺灣方面得以派出非財經首長連戰、蕭萬長等「副領導人」等級的政治人物參加APEC,如今民進黨當局也想有樣學樣,以營造「維持兩岸現狀」的假象,但缺了「九二共識」這一重要「通關密碼」,宋楚瑜到底能否成行倍添變數。有臺媒嘲笑蔡政府似乎相信不必喊「芝麻開門(九二共識)」,只要找到「阿里巴巴(宋楚瑜)」,就可打開「寶藏之門(重啟兩岸聯繫溝通機制)」。
  • 國臺辦發布會聚焦「九二共識」、抗戰史觀等熱點
    中新社發 張浩 攝     中新社北京9月16日電 (鄭巧 楊程晨)國臺辦例行發布會16日在北京舉行,發言人馬曉光重申「九二共識」的重要性,並就「習奧會」會否談及臺灣問題等回答記者提問。
  • 臺教授指出蔡英文執政「最大貢獻」:驗證「九二共識」為兩岸真理
    蔡英文中國臺灣網5月27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布吉納法索上周四與臺灣斷絕所謂的「外交關係」,臺灣只剩下18個所謂的「友邦」。曾任臺當局「行政院發言人」的臺灣文化大學新聞系教授胡幼偉表示,蔡當局執政其實有重要貢獻,就是證明「九二共識」為兩岸和平共處的真理。胡幼偉指出,蔡當局執政其實對臺灣有兩方面的重要貢獻,其中之一就是證明「九二共識」為兩岸和平共處的真理。
  • 丟掉「九二共識」,國民黨還拿什麼和蔡英文鬥?「新」兩岸論述將使...
    但此論述一出,特別是關於「九二共識」的部分,僅將其看做一個「歷史事實」,引發各方質疑和國民黨內的持續反彈聲浪。雖然現任主席江啟臣表示該論述只是草案,未來將廣泛徵詢各界和基層意見,但各方已有明顯反應。6月23日,在現任黨主席邀請幾位前主席參加的宴會上,連戰、馬英九、吳敦義都因對「新」兩岸論述有意見而未出席。洪秀柱、朱立倫雖短暫出席,但也提出個人的不同意見。
  • 國臺辦:「九二共識」基本事實和全部過程不容置疑
    國臺辦:「九二共識」基本事實和全部過程不容置疑 2016年06月29日 10:27:00  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 馬英九與蔡英文圍繞「九二共識」隔空互嗆
    作者:秋白編輯:枯木馬英九在卸任臺灣地區領導人之後,依然不斷關注兩岸關係的發展,最近他對民進黨當局拒絕堅持"九二共識"的理念進行了批評。認為"九二共識"是兩岸進行各項交往的最為根本的政治基礎。馬英九的執政業績馬英九執政的八年時間裡,因為他堅持一個中國和"九二共識"的原則,兩岸的關係迅速的向前發展,2008年,兩岸終於實現了"大三通",這樣就使得兩岸的經濟交流和合作更加的緊密,2010年,兩岸籤署的ECFA更推動了臺灣經濟的發展,兩岸在這八年期間內一共達成了23項協議給臺灣民眾帶來了許多實實在在的好處。
  • 不肯承認「九二共識」,王金平很難成為蔡英文的兩岸「活棋」
    王金平與蔡英文過去關係不錯,曾多次傳出蔡要王擔任海基會董事長,但因王金平原本今年9月要代表國民黨出席海峽論壇,事前蔡王兩人還見過面,昨天的公開場合是兩人事後首度公開同臺。被問到蔡英文是否有找他談兩岸或海基會人事?王金平沒有直接否認,而是表示那都是以後的事情,現在什麼都不宜談,「現在都不是時機」,當然,我們很久沒有見面,「她也是展現出非常的善意,我只能夠這麼說」。
  • 與「九二共識」有關?蔡英文死不悔改,還在討好美國?
    導讀:步入2021年後,全球各國還在飽受新冠疫情的折磨,而大陸與臺灣的兩岸關係在2020年也並非一路順暢,而是充滿波瀾起伏,對此國臺辦主任也在發表新年賀詞時表示
  • 車英麟: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大趨勢不可逆轉
    最主要的原因是2005年胡錦濤總書記與國民黨、親民黨和新黨領導人達成了堅持「九二」共識、堅決反對「臺獨」、積極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概括為「05共識」),獲得了大多數臺灣同胞的擁護,臺灣人民阻止了民進黨重新執政,為國民黨馬英九提供了繼續執政的機會,也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時空,維護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大趨勢。
  • 回顧2019兩岸關係美國是最大變量
    ,在中國大陸提出一國兩制臺灣方案後,掌握話語權,臺當局被動回應反對,蔡英文仍堅持維持現狀的兩岸政策,兩岸關係僵局持續,但最值得注意的是,蔡當局的過度親美,引發藍綠陣營爭辯臺灣是否應在中美兩強間保持等距關係,還是選擇親北京或親華府,美國成了影響2019兩岸關係的最大變量。
  • 李遠哲確信兩岸有九二年共識
    中新網臺北十月十六日消息:臺灣的「中央研究院」院長李遠哲十六日在「立法院」接受質詢時表示,他個人確信,兩岸九二年在「一個中國」議題有共識,他表示對於陸委會的意見他不了解,但是對於九二共識,他還是認為「兩岸各自以口頭聲明方式,表達一個中國」。
  • 「九二共識」提出者蘇起:蔡英文需對大陸釋放善意,爭取決戰2020年
    但在經濟、民生表層之下,兩岸關係其實又是關鍵因素。「諸如高雄市長當選人韓國瑜在這次選舉中主打的『貨賣得出去,人進得來,高雄發大財』,雖未提到大陸兩個字,但這句話所傳達的就是兩岸因素,」蘇起說。韓國瑜在臺灣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攻讀碩士學位期間,曾師從蘇起。
  • 李克強稱「定海神針」,安倍稱「指南針」:這根「針」指什麼?
    李克強總理將其比喻為中日關係的「定海神針」,安倍晉三首相稱其像「指南針」一樣,引領日中關係克服困難、不斷前行。當地時間5月10日中午,李克強與安倍共同出席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紀念活動暨歡迎李克強總理訪日招待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