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臺不承認「九二共識」害慘農漁民 被批自討苦吃

2020-11-30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10月3日報導 臺媒稱,臺灣在第二次政黨輪替之後,原本銷往大陸的農漁產品因新當局不承認「九二共識」,造成政治僵局,農漁民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境。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網站9月30日報導,國民黨籍民意代表張麗善29日表示,蔡英文在選舉時就以「維持現狀」四字欺騙大家,如今連「九二共識」都不願承認,政治僵局卻犧牲了靠天吃飯的臺灣農漁民,當前只能靠民間自食其力與對岸聯繫。張麗善指出,當局提出的「新南向政策」(即降低對大陸經貿依賴,著眼東南亞及印度市場——本網注)其實就是一味地「反陸」!

當局阻兩岸民間交流

張麗善指出,大陸是臺灣最大的貿易輸出地,每年有超過2.3萬億新臺幣(約合4900億人民幣)的順差,若臺灣為了政治因素放棄如此龐大的市場,對於臺灣農漁民何其殘忍。

張麗善舉例表示,臺灣8個縣市的父母官為幫助臺灣當地農民和觀光業,不久前共同造訪大陸,並提出持續採購臺灣農產品、擴大兩岸觀光交流等活動。

未料當局陸委會卻隨即回應,未經當局授權,不得籤署協議,回臺將被追究。

張麗善大力呼籲,若蔡當局不願承認「九二共識」,兩岸關係遲遲無法破冰,那麼就應該讓民間、地方自食其力,而不是再把手伸進兩岸民間的交流互動。

報導稱,屏東金園農產品生產合作社經理莊瑞貞說,政黨輪替後檸檬銷售出現危機,「不管政治怎麼樣,我們農民要有飯吃!」

莊瑞貞1999年首次赴大陸參加水果展銷,她說「兩岸語言講得通、聽得懂,我到那邊推廣很方便,不存在語言隔閡,我們特別喜歡到大陸做生意。」

今年4月莊瑞貞還隨屏東縣政府赴陸參訪,回臺就遇到5·20政權交替,「談好的一切事項有如石沉大海」。

莊瑞貞表示,「這個市場真的很大,希望上面的人好好的處理這一塊,農民只想好好地種檸檬。」

銷大陸才是長遠之道

臺南市蝨目魚養殖協會理事長王文宗說,這次政黨輪替剛好讓大家看到是誰在騙人,新當局將遭人民唾棄。他忍不住要呼籲,早日承認「九二共識」。

王文宗也承認,南部選民在地下電臺長期洗腦之下,每到選舉,綠旗一舉,選票就一面倒,但這回漁民已認清事實。兩岸有相同語言、文化,銷大陸才是長遠之道。至於南向云云,王文宗反問,菲律賓跟印尼的海中箱網養殖,規模比臺灣大、成本比臺灣低,「我們能賣給誰?」

報導稱,蝨目魚能賣到大陸,是因過去有「九二共識」的政治基礎,在ECFA零關稅優惠下,大陸讓利給臺灣漁民。現在新當局上臺,不僅原來的收購協議沒了,漁民要自己去跟大陸官方商量,臺灣農政單位還不遺餘力地打壓。面對現在蝨目魚養殖全面潰敗,又逢颱風災損,王文宗呼籲新當局儘快承認「九二共識」,讓農漁民能夠喘口氣。

無黨籍臺南市議員謝財旺沒有政黨色彩,選舉不靠藍也不靠綠,他說,兩岸關係急凍之後,臺南蝨目魚受害最嚴重,漁民不斷表達心聲,但當局卻沒有任何作為,只要有風吹草動就強扣帽子,「把經濟問題轉化為政治問題」。

謝財旺說,兩岸本是一家親,臺灣農業銷往大陸是最大的活路,大陸對臺灣又特別照顧,「西邊有路不走,硬要去開闢南向,這不是自討苦吃嗎?」

拒九二共識 農漁民吞苦果

報導稱,臺灣農漁產品銷往大陸,從2005年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幫忙打開市場,到去年為止,一年達到近10億美元(約合67億人民幣)的市場規模;現在當局要推「新南向政策」不是不行,畢竟多一條路多一分收入,但應多聽專家意見,更不該到處扣「紅帽子」。

從鳳梨、釋迦、蓮霧到芒果,臺灣水果在大陸受歡迎,一年在淘寶網賣1.5萬箱芒果,堪稱「臺灣之光」。如果沒有大陸這塊市場,今天台灣水果的產量、價格,絕對沒有現在這麼風光,只是很多人不願承認罷了。

此外,根據農業主管機關的數據,2015年臺灣銷往大陸的冷凍魷魚、冷凍秋刀魚產值合計6200多萬美元;南部的活體石斑魚更逾1.2億美元。未來面臨衝擊不遜於農業。

報導稱,蔡當局不承認「九二共識」,致4個多月來,臺灣在國際空間、南海問題上頻頻受制,陸客不來,農漁產品銷大陸也受影響,從外務到內務全盤重創,而且狀況還在惡化。

報導稱,從觀光業到農漁業,臺灣人民正感受到拒絕「九二共識」的苦果。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資料圖片:9月1日,近百位漁民帶著自己辛苦飼養的蝨目魚,到臺南市政府民治市政中心陳情抗議。(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網站)

相關焦點

  • 不承認「九二共識」 蔡英文兩岸論述仍是「兩國論」思維
    聲稱:「九二共識」問題「事涉主權,不能讓步」;1992年兩會確實舉行了會談,但對會談結果「各說各話,各自解讀,並無共識」;大陸對於國民黨(「一中各表」)的說法「也不接受、不認同」。還說,要解決兩岸關係的僵局,必須在「對等、不預設政治前提」的基礎上進行溝通,建立「互信」,這是她的堅持。蔡在訪談中還表現出,對目前的兩岸關係「基本保持穩定」感到滿意,稱「有利於將主要精力用於解決內部問題」等。
  • 臺景點陸客銳減 導遊:蔡英文快承認"九二共識"吧
    旅遊從業者們叫苦連天,希望蔡英文當局趕緊承認「九二共識」,兩岸關係從而能夠好轉。據中評社報導,依據臺灣最新權威數據,今年五月赴臺旅遊的陸客減少一成,六月減少三成。不過,一位野柳地質公園員工透露說,他們都被官方噤聲下達封口令,實際上遊園陸客可能減少四成之多,甚至幾近五成。
  • 蔡英文拋「臺灣共識」 宣稱「九二共識不存在」
    環球網8月24日消息,民進黨主席暨2012參選人蔡英文23日拋出維持臺灣現狀與民主機制是「臺灣共識」的論調,聲稱「臺灣共識」對將來與中國大陸建立和平穩定互動,是「非常關鍵性的條件與過程」。中評社報導稱,由於蔡英文、民進黨都不承認「九二共識」,如果民進黨重新執政,「臺灣共識」可能取代「九二共識」作為其兩岸政策。
  • 臺觀光業者「要九二共識」:蔡英文不要我要
    臺灣地區觀光旅遊總會理事長蘇佳男2日在嘉義縣聯合阿里山30店家代表,發起「九二共識,蔡英文不要,我要!」聯署活動,向蔡當局傳達觀光業者目前面臨的窘境。  臺灣地區觀光旅遊總會理事長蘇佳男(右四)2日在嘉義聯合30位商家代表發起「九二共識,蔡英文不要,我要!」
  • 白狼張安樂率多黨派團體赴民進黨黨部抗議 要蔡英文堅守九二共識
    明天(5月20日)就是蔡英文正式就職的日子,雖然海峽兩岸都關注她是否會提及「九二共識」,蔡本人倒是「一笑而過、避而不答」。 綜合臺媒消息,中華統一促進黨「518行動聯盟」18日動員,由總裁張安樂帶領群眾,於下午1點30分前往民進黨中央黨部遞交建言書,希望新政府「堅守九二共識,維護兩岸和平」,並在民進黨中央黨部一樓搭起舞臺,數百名抗議民眾呼喊「堅守九二共識、臺灣幸福」,要求蔡英文堅守「九二共識」。
  • 國臺辦發布會聚焦「九二共識」、抗戰史觀等熱點
    國臺辦發布會聚焦「九二共識」、抗戰史觀等熱點 2015-09-16 15:47:22中新社發 張浩 攝     中新社北京9月16日電 (鄭巧 楊程晨)國臺辦例行發布會16日在北京舉行,發言人馬曉光重申「九二共識」的重要性,並就「習奧會」會否談及臺灣問題等回答記者提問。
  • 國臺辦發言人指出:「九二共識」是兩岸對話的政治基礎
    國務院臺辦11月11日在京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發言人朱鳳蓮指出,沒有「九二共識」的「地基」,何來兩岸對話的「大廈」?企圖繞開「九二共識」,任何交往對話都是無從談起的。奉勸民進黨當局不要再玩文字遊戲,欺騙島內民眾。只有真正從臺灣民眾福祉出發,承認「九二共識」,停止勾連外部勢力和進行謀「獨」挑釁,以實際行動改善兩岸關係,才是正途。
  • 國臺辦:沒有「九二共識」的「地基」,何來兩岸對話的「大廈」?
    有記者提問,民進黨當局領導人一再聲稱「願促成兩岸之間有意義的對話」,如果民進黨當局一方面堅持不承認「九二共識」,另一方面又想要推動兩岸對話,是否有機會? 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表示,沒有「九二共識」的「地基」,何來兩岸對話的「大廈」?企圖繞開「九二共識」,任何交往對話都是無從談起的。奉勸民進黨當局不要再玩文字遊戲,欺騙島內民眾。
  • 臺教授指出蔡英文執政「最大貢獻」:驗證「九二共識」為兩岸真理
    曾任臺當局「行政院發言人」的臺灣文化大學新聞系教授胡幼偉表示,蔡當局執政其實有重要貢獻,就是證明「九二共識」為兩岸和平共處的真理。胡幼偉指出,蔡當局執政其實對臺灣有兩方面的重要貢獻,其中之一就是證明「九二共識」為兩岸和平共處的真理。
  • 特稿:「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的定海神針和打破僵局的解方
    新華社北京11月17日電 題:「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的定海神針和打破僵局的解方新華社記者一段時間以來,由於民進黨當局拒不承認甚至否定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臺灣島內出現「『九二共識』過時論」等錯誤認知。
  • 國臺辦:「九二共識」基本事實和全部過程不容置疑
    國臺辦:「九二共識」基本事實和全部過程不容置疑 2016年06月29日 10:27:00  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 「魚電共生「政策引恐慌 臺南漁民苦於民進黨久矣
    臺灣的供電壓力隨著工業用電和居民用電的增長而不斷趨緊,蔡英文當局卻決定棄用電價便宜、供電穩定的核電,又因為天然氣發電太貴、負擔不起成本,燃煤發電汙染太多、飽受民眾詬病而大肆發展所謂「綠能發電」,太陽能發電即是其中一種。民進黨推出所謂「漁電共生」政策,引起漁民的反對和恐慌。
  • 馬英九與蔡英文圍繞「九二共識」隔空互嗆
    作者:秋白編輯:枯木馬英九在卸任臺灣地區領導人之後,依然不斷關注兩岸關係的發展,最近他對民進黨當局拒絕堅持"九二共識"的理念進行了批評。認為"九二共識"是兩岸進行各項交往的最為根本的政治基礎。馬英九的執政業績馬英九執政的八年時間裡,因為他堅持一個中國和"九二共識"的原則,兩岸的關係迅速的向前發展,2008年,兩岸終於實現了"大三通",這樣就使得兩岸的經濟交流和合作更加的緊密,2010年,兩岸籤署的ECFA更推動了臺灣經濟的發展,兩岸在這八年期間內一共達成了23項協議給臺灣民眾帶來了許多實實在在的好處。
  • 國臺辦:"九二共識"是"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安峰山表示,「九二共識」是1992年海協會與臺灣海基會就如何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達成的共識。當時雙方均表明了「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態度。其基本事實和全部過程是十分清楚,不容置疑的。
  • 大陸官媒警示蔡英文:否定"九二共識"兩岸互信將坍塌
    參考消息網5月7日報導 境外媒體稱,5日出版的中共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刊發評論員文章,強調否定「九二共識」這一政治基礎,不認同其核心意涵,「臺灣新當選領導人承諾的所謂『維持現狀』就只是一句空話。責任及產生的後果只能由民進黨當局承擔」。
  • 與「九二共識」有關?蔡英文死不悔改,還在討好美國?
    他們首先誹謗大陸疫情現狀,妄圖在世衛組織上抹黑大陸;之後又制定措施阻止兩岸群眾往來;最後,在大陸費盡艱辛萬苦研製出抗擊疫情的疫苗後,民進黨當局又擅自動用權力不讓臺灣島內居民自由發聲,同時對外表示大陸疫苗沒有防疫效果,禁止購置大陸疫苗,完全視島內群眾的生命為兒戲。
  • 臺媒:兩岸新危局 蔡英文還在切香腸?
    臺媒:兩岸新危局 蔡英文還在切香腸?  表面的平靜並不代表海面下不是洶洶暗流。平靜中卻讓人擔心,真正的風暴正在醞釀中,而且可能不用等到蔡英文5月20日就職,從2月馬當局正式進入看守期間,大陸對臺政策恐怕就會有根本性的改變。對此一險峻情勢,臺灣民眾不能懵懂,贏得執政的民進黨,更須拿出積極行動化險於未然。  這樣的險峻,反映在幾個層面上。
  • 蔡英文感謝3人 其中2人不在場1人無視她
    蔡英文(來源:臺媒)海外網10月11日電蔡英文昨日(10日)發表講話,特別向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三人表達謝意,蔡英文稱,他們三位都為臺灣地區發展留下政績。但臺媒稱,期間蔡英文與馬英九基本無互動,直到活動結束後,兩人才握手致意,而李登輝、陳水扁則根本未出席。據臺媒報導,蔡英文講話完回座位時,馬英九雖站起來,並看著蔡,但兩人沒互動、沒交談。據悉,馬英九當日戴墨鏡觀看演出,與蔡英文中間隔著蘇嘉全夫婦,馬英九全程專注欣賞表演。
  • 蔡英文強硬拒認「九二共識」,但18年前你知道她說過什麼?
    因此,國民黨抨擊蔡英文是因為拒認「九二共識」,同時放任行政院長賴清德到處宣揚「自己是臺獨工作者」的言論,讓大陸不滿,才痛下殺手挖走臺灣的「邦交國」。再加上前幾天,吳敦義剛剛罕見開口談「統一」,更讓國民黨有了底氣。不過,蔡英文也不是吃乾飯的,隨即回擊國民黨,並把「斷交」的「屎盆子」扣在了國民黨頭上。
  • 臺媒:解決臺灣問題或已有時間表
    隨後,臺媒「中央日報網絡報」也發表社評,稱只要大陸國力越來越強,兩岸關係越來越壞,大陸解決臺灣問題的迫切性和必要性也會越來越高,「解決臺灣問題確實可能有時間表」。 就「臺灣特別行政區籌委會」、「臺灣特區護照」等說法,臺當局陸委會一聽就立馬急了,駁斥這是「謬誤的倡議」,絕不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