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解決臺灣問題或已有時間表

2021-01-10 觀察者網

就在解放軍建軍90周年前夕,港臺媒體紛紛關注起解決兩岸統一時間表問題。

7月28日,香港網媒《超訊》的專欄作者紀碩鳴發文關注兩岸問題。文章中稱,大陸已把解決臺灣問題擺上議事日程。還有學者建議在廈門設「臺灣特別行政區籌委會」,試行「臺灣特區護照」等。

隨後,臺媒「中央日報網絡報」也發表社評,稱只要大陸國力越來越強,兩岸關係越來越壞,大陸解決臺灣問題的迫切性和必要性也會越來越高,「解決臺灣問題確實可能有時間表」。

就「臺灣特別行政區籌委會」、「臺灣特區護照」等說法,臺當局陸委會一聽就立馬急了,駁斥這是「謬誤的倡議」,絕不接受。上海臺研所常務副所長倪永傑則分析說,他並沒有聽說過在籌組「籌委會」,這不能代表北京政策,可能只是某單位建議而已,但這「很有創意」,「如何實現統一,大陸早已開始一步步推動」。

臺親綠媒體的報導截圖

港媒:臺灣問題擺上議事日程

今年8月期的香港《超訊》雜誌引述北京涉臺系統的知情人士稱,「可以肯定地說,北京要解決臺灣問題」。

知情人士表示,「既然臺灣執政者不願承認『九二共識』,並在臺獨路上越走越遠,北京無所顧忌,且也有能力,到了這個時間點來解決久拖不解的兩岸問題。」

該人士還指出,北京會步步緊逼,不會手軟,更不會以臺灣的意志行事。

報導另引消息人士的話稱,北京考慮計劃籌組「臺灣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將邀請臺灣的知名人士參與,籌備委員會選址不在北京,很有可能在廈門。

在去年,該雜誌就曾引述一位接近北京涉臺系統的知情人士的話稱,北京已經不對蔡英文懷抱希望,正頻頻出招,先從廢了臺灣「外交」武功開始,後面還會持續出招,經濟的、文化的,甚至軍事的。「這不是釋放信號,而是實實在在的行動。」

此外,文中還提到臺灣「國際地位」日益下降,臺灣「護照」漸漸被人遺忘。

文章舉例說,此前有一名臺灣女士因持臺灣「護照」,被拒絕進入聯合國日內瓦總部參觀;之後臺灣體操代表隊到哈薩克參賽,又因落地籤證許可函中國籍一欄標註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其所持臺灣「護照」不符,遭到哈薩克方面拒絕入境。

因此有大陸學者提議,可以讓北京試行「臺灣特區護照」,讓有需要的臺灣民眾先試行。「邁向兩岸統一是一個過程,讓臺灣人逐步知道搭上中國大陸發展的便車的便利性,也就慢慢接受這樣的事實了。」

對此臺當局陸委會立馬急了,陸委會主委張小月表示,這是謬誤的倡議,將臺灣「矮化」,試圖激化雙方衝突,臺灣絕不會接受。

臺陸委會主委張小月

臺媒:大陸全力「防獨」 加速「促統」

針對港媒的闡述,7月31日,臺「中央日報網絡報」也發布了一篇社評,肯定了這些看法。

文章表示,大陸對於臺灣問題,一直視為「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最後一塊拼圖,但也充分理解,解決臺灣問題不可能一步到位。

1950年,毛澤東接受訪問時就表示,「臺灣問題可能立刻可以解決,也可能50年後,或100年後才能解決」;

1987年4月,鄧小平也表示,「對臺灣的政策,按照一國兩制方針解決統一問題後,50年也不變」。

相關焦點

  • 最近,關於「臺灣統一時間表」都有這些說法
    稱,臺灣要靠提升軍備「以武拒統」,不但是緣木求魚,而且是南轅北轍。島內民眾看最清楚不過:用武器堆不出安全感,搞對抗、搞軍備競賽,不僅不能保障臺灣安全,反而會給兩岸關係帶來風險,損害臺海和平。一年多來,在民進黨狹隘的對抗思維下,兩岸關係越來越「冷」。與此同時,輿論上關於「兩岸統一時間表」的說法也是眾說紛紜。
  • 崑崙策研究院:解決臺灣問題所剩時間無幾
    臺灣問題已持續67年,根據國際慣例,島嶼歸屬認定,以100年為重要時間節點,100年後,國際法庭仲裁,不看該島嶼歷史上曾屬於誰,而是看100年來實際由誰控制,要解決臺灣問題,所剩時間無幾;實現兩岸統一,可以沒時間表,但要有緊迫感。要徹底解決臺灣問題,要有戰略性安排,可從政治分化、軍事威懾、經濟融合、外交布局等面向切入。
  • 臺灣接連失「友邦」 臺媒:或成雪崩效應
    核心提示:臺媒稱,臺灣出現「斷交」骨牌效應?5月初,臺灣才與多米尼加「斷交」,時隔未久,非洲友邦布吉納法索外交部宣布與臺灣「斷交」,「邦交國」僅剩18國。然而,在剩餘的「邦交國」之中,還有三國仍瀕臨「斷交」危機!
  • 臺媒:大陸專家分享人造雨技術助印度應對旱災
    (取自印度斯坦時報網站)參考消息網5月30日報導 臺媒稱,一組來自北京、上海和安徽的頂尖氣象專家正在馬哈拉什特拉省孟買對當地乾旱進行研究,可能成為中國在印度首次推動人造雨的案例。據臺灣「中央社」5月29日援引《印度斯坦時報》報導,上海市委書記韓正5月初訪問印度時,向馬哈拉什特拉省省長法德納威斯表示,願意分享人造雨技術解決乾旱問題,促成這批專家前來印度協助。中國大陸號稱是迄今使用人造雨次數最多,也是全球擁有最多增雨設施之地。
  • 最近關於兩岸統一時間表都有這些說法:2020年武統
    稱,臺灣要靠提升軍備「以武拒統」,不但是緣木求魚,而且是南轅北轍。島內民眾看最清楚不過:用武器堆不出安全感,搞對抗、搞軍備競賽,不僅不能保障臺灣安全,反而會給兩岸關係帶來風險,損害臺海和平。一年多來,在民進黨狹隘的對抗思維下,兩岸關係越來越「冷」。  與此同時,輿論上關於「兩岸統一時間表」的說法也是眾說紛紜。
  • 臺媒痛批蔡當局刻意淡化RCEP影響:臺灣變亞洲經濟孤島
    來源:海外網圖源:法新社海外網11月17日電亞太15國15日籤署全球最大自由貿易協定——《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議》(RCEP),臺媒直指臺灣經濟面臨被邊緣化,然而民進黨當局仍故作鎮定地宣稱該臺媒還稱,對於另一種說法,即RCEP成員之間過去已經生效不少自由貿易協定,影響早已發生,所以籤署RCEP衝擊不大,這更是倒因為果。因為這些協定對臺灣衝擊不但早已發生,而且目前仍未消除,臺當局豈能以近幾年變化不大而斷定沒有影響。另外,RCEP中還包括其他深化供應鏈聯繫、加強產業合作,以及促進貿易便捷化的規範,這些將對臺灣產生排擠效果。
  • 臺媒:連這麼合理的要求都拒絕 蔡英文心虛了
    來源:海外網海外網12月11日電近日,臺灣三家電視臺都極力爭取舉辦202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大選」辯論,國民黨候選人韓國瑜和親民黨候選人宋楚瑜都已籤署同意參加辯論,結果卻因蔡英文只想參加綠媒舉辦的辯論,拒絕籤署而導致辯論擱淺
  • 美軍售臺灣很容易轉化為統一時間表!
    第二是戰略目的,臺灣位於太平洋第一島鏈核心位置,中國大陸門口,與大陸最近距離只有130多公裡。美國在日本、韓國都有軍事基地,最近不斷拉攏日本、印度和澳洲等印太國家傳出要組成「亞洲小北約」對抗中國,也想把臺灣納入。美國把大量武器賣給臺灣,並緊密加強美臺軍事合作,有如日、韓駐軍之外的另種形態軍事合作,讓臺灣幫著美國在第一島鏈上看守大門,保護美國安全。
  • 臺媒社論:蔡英文連任,綁架臺灣未來駛向深淵
    對此,有臺媒評論選舉「不公平、不對稱、不道德」,痛斥「『臺獨』與『綠色恐怖』正雜糅成一具具可怕的怪胎,把臺灣推向一條不歸路」。臺灣《中時電子報》1月11日晚發布以「莫讓臺灣民主登上屍速列車」的社論文章。社論表示,2020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結果,給了「楊蕙如們」一張通行證,從今往後,綠色網軍將如蟑螂般無所不在,並在綠色恐怖護航下更加囂張。
  • 臺媒:2020年臺灣選舉「不分區立委」政黨票號次出爐
    【環球網綜合報導】臺灣「中選會」今(18)日上午進行2020不分區「立委」政黨票號次抽籤,國民黨抽中9號、民進黨抽中14號、親民黨3號、民眾黨15號 。據臺灣《聯合報》等多家臺媒報導,本次抽籤,民進黨由副秘書長林飛帆代表,國民黨由「立委」曾銘宗代表,「時代力量」由不分區「立委」候選人邱顯智代表,親民黨由「立委」李鴻鈞與組織部主任張碩文代表,臺灣民眾黨則是由秘書長張哲揚代表。在此前的12月9日,臺灣「中選會」曾舉行202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參選人號次抽籤,親民黨抽中1號,國民黨抽中2號,民進黨抽中3號。
  • 臺媒:行業「潛規則」陋習多,美日韓多家媒體擬退出臺灣
    【環球網綜合報導】一些境外電視頻道近年在臺灣陸續開播,但近日有臺媒報導稱,臺灣有線電視頻道位置分配充滿「潛規則」,導致美國、日本、韓國的多家電視頻道擬退出臺灣市場。對此,有「立委」批評臺灣「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是劣幣驅逐良幣,也有網友嘲諷稱,NCC等機構是臺灣產業進步的毒瘤。
  • 臺媒:臺灣北部發生5.7級地震,臺北地鐵文湖線停駛
    臺媒:臺灣北部發生5.7級地震,臺北地鐵文湖線停駛 中新網1月17日消息,據臺灣「中央社」報導,今天下午1時59分,臺灣臺北市發生芮氏規模5.7地震,臺灣氣象部門今天觀測,震中位在北投區,地震深度
  • 臺媒:除了「獨角獸」,臺灣更需「螞蟻雄兵」
    臺媒:除了「獨角獸」,臺灣更需「螞蟻雄兵」 2018年02月24日 09:54:00來源:中國臺灣網   臺當局「行政院長」賴清德日前宣布「優化新創事業投資環境行動方案」,宣示將在兩年內孕育出臺灣第一家「獨角獸」公司。
  • 臺媒:解放軍軍機今日上午進入臺灣西南空域 11...
    臺媒:解放軍軍機今日上午進入臺灣西南空域 11月至今累計「擾臺」25天、臺軍廣播驅離53次】根據臺灣媒體《自由時報》周日(11月29日)最新報導,解放軍軍機「襲擾」臺灣空域頻繁,今天早上9時許再次進入臺灣西南防空識別區,累計進入臺空域25天,已追平上月「擾臺」紀錄。解放軍軍機11月26日未進入臺灣西南空域。
  • 臺媒:大陸人出國帶泡麵 9成臺灣人出國帶智慧型手機
    然而在臺媒的報導中,卻有些不同。但是到了臺灣媒體的嘴裡,就變了樣。 臺灣某媒體是這樣進行報導,最新調查顯示,中國人帶泡麵,韓國人帶泡菜,法國人帶奶酪,至於臺灣人出行必備可不是吃的。報導稱,另據調查指出,九成臺灣人出國旅行必帶的是具有漫遊功能的智慧型手機。
  • 臺媒稱臺灣疑出現亞洲第一起狂牛症致死病例
    臺媒稱臺灣疑出現亞洲第一起狂牛症致死病例 2010年12月08日 18:21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列印
  • 臺媒:兩岸統一有五大理由 統一是臺灣平安符
    臺媒:兩岸統一有五大理由 統一是臺灣平安符 2014-09-17 09:45:59  二、國際關係的拓展:「中華民國」在國際關係極度孤單,「邦交國」比非洲任一窮國都要少,沒有大陸同意,臺灣永遠無法成為聯合國成員,「國際關係」良好,才能確保臺灣更加安全、繁榮及幸福指數繼續上升。
  • 徹底解決臺灣問題的時間,近了!
    這一發展,將迫使中國政府考慮徹底解決臺灣問題,以徹底粉碎國際反華勢力利用臺灣問題羈絆中國發展的企圖。《臺灣旅行法》法案於2017年1月13日由共和黨眾議員夏波、薛爾曼和羅伊斯共同提出,共獲80名議員聯署。民主黨參議員魯比歐也於2017年5月4日提出參院版《臺旅法》,目前共有7位參議員聯署。
  • 臺學者:大陸可能2022年提統一時間表
    臺灣《中國時報》新媒體與中華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9月12日合辦政軍兵棋推演,聚焦中共「十九大」之後,兩岸關係可能出現哪些狀況。認為大陸可能在2022年提出兩岸統一時間表,同時提出三種從模糊到清晰的促統表述。
  • 【臺軍包機被拒入香港空域返航】臺灣《聯合報》等臺媒15日報導...
    2020-10-15 18:04:43來源:FX168 【臺軍包機被拒入香港空域返航】臺灣《聯合報》等臺媒15日報導,臺灣立榮航空由高雄小港機場,飛往東沙島的B7-9051次軍方包機,今天(15日)上午在飛往東沙島途中,被香港區管中心拒絕進入飛航情報區,要求返回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