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要靠提升軍備「以武拒統」,不但是緣木求魚,而且是南轅北轍。一年多來,在民進黨狹隘的對抗思維下,兩岸關係越來越「冷」。
歲末年初,「兩岸軍事話題」成為熱點新聞。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的兩場記者會宣揚「大陸軍事威脅論」,首份所謂「國防報告書」,更是擺出要以多兵重器嚇阻大陸的架勢。國臺辦發言人安峰山近日也明確指出,搞「以武拒統」是沒有出路的!
1月5日,人民日報海外版刊文《「以武拒統」?別做大頭夢了!》稱,臺灣要靠提升軍備「以武拒統」,不但是緣木求魚,而且是南轅北轍。島內民眾看最清楚不過:用武器堆不出安全感,搞對抗、搞軍備競賽,不僅不能保障臺灣安全,反而會給兩岸關係帶來風險,損害臺海和平。一年多來,在民進黨狹隘的對抗思維下,兩岸關係越來越「冷」。
與此同時,輿論上關於「兩岸統一時間表」的說法也是眾說紛紜。
劉軍川(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聯絡局局長)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然要求實現祖國完全統一
《學習時報》12月25日頭版刊發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聯絡局局長劉軍川的文章稱, 黨的十九大報告繼續明確把完成祖國統一列為我們黨的三大歷史任務之一,並且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一目標統一起來,明確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我們黨在新時代的神聖歷史任務。沒有實現祖國完全統一,就談不上真正意義上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華民族所企盼的中國夢也不圓。
李克新(中國駐美公使)
美軍艦抵達高雄之日 就是"武統"之時
環球時報引述臺媒報導,中國駐美公使李克新12月8日在中國大陸駐美大使館主講「解讀十九大報告」僑學界專場講座,其間就美國國會通過的《國防授權法》,其中包括「美臺軍艦實現互訪」的條文表示稱,「我可能要感謝你們美國朋友」,大陸沒有時間跟機會用「反分裂國家法」,若美國把軍艦派過去臺灣,就啟動了「反分裂國家法」。報導稱,李克新講到此處特別低頭念稿:「我告訴你,美國軍艦抵達高雄之日,就是我解放軍武力統一臺灣之時。」他並說,這並非開玩笑,因為美國軍艦若訪上海,是徵得中方同意,但去臺灣中方肯定不同意,美國強行要去,就啟動《反分裂國家法》,中方得採取行動。
閻學通(清華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
2021年之前臺灣問題不會解決
清華世界和平論壇秘書長、清華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閻學通日前接受媒體採訪,對2018中國崛起外部環境進行分析和展望。閻學通認為,雖然我國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但統一臺灣的物質條件已經具備。能否統一不是物質力量是否具備的問題,而是一個戰略選擇問題。歷史證明,預測臺海不發生軍事衝突是容易準確的,因此我預測2021年之前臺灣問題不會解決,臺海也沒有戰爭危險。川普和蔡英文按規定都可執政到2021年初,從目前看,他們不太會搞宣布「臺灣獨立」的活動。
金燦榮(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
解決臺灣問題,分分鐘的事兒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在由共青團中央和國資委、國防科工局等聯合舉辦的第2屆「中國製造日」直播活動上針對中國發展面臨的問題時闡述了自己的觀點。金燦榮表示,在十幾年前的時候有些戰略報告稱,打亂中國現代化的東西,「一是能源瓶頸,第二個是臺灣有事」。但是,現在形勢已經完全不同,「問題已經不大」。解決臺灣問題,現在那是分分鐘的事兒,能力沒有問題了,是意願問題,臺灣已經不是個事兒。
鄧聿文(中國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
2020年或武統臺灣
中國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鄧聿文在香港《南華早報》刊文稱,下述因素的共同作用可能會促使2020年武力統一臺灣,它們包括川普國安報告將中國定義為「戰略對手」、北京對「臺獨」的焦慮以及自以為具有解決臺灣問題的實力、蔡英文的誤判等。一定程度上說,2020年「武統」臺灣,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這個「東風」指的是臺灣送給北京武統的一個藉口或說法。
嚴峻(全國臺灣研究會副秘書長、研究員)
美臺軍事合作升級 臺海必將燃起戰火
全國臺灣研究會副秘書長嚴峻日前為港臺腔撰文稱,美國《2018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第1259條涉及所謂「強化美臺防務關係」, 為今後引發臺海局勢動蕩埋下了危險的種子。他認為,如果美國軍艦真的進入臺灣,如果美臺軍事關係進一步升級,中國有不少人認為,這事實上已經符合《反分裂國家法》中有關使用非和平手段解決臺灣問題的條件,因為這屬於該法第8條有關「將會導致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重大事變」的規定,在這種情勢下,臺海必將燃起戰火。